眾多的合成孔徑雷達遙測影像、海流暨水溫觀測均顯示,內潮(internal tides)現象經常可見於南海北部(例如:Hsu et al., 2000; Ramp et al., 2005; Yang et al., 2005)。理論上,潮流流經海底峽谷、繞過島嶼或地形陡升海域,都可能造成層化海洋產生內潮波,以南海北部為例,由東向西行進的太平洋潮波,通過呂宋海峽進入南海時,因海檻地形而激發內潮向西傳播。1996 至2004 年間SCSMEX, KUDEX 和ASIAEX 計畫研究成果指出,南海北部以全日潮為主,全日與半日潮流振幅相當,半日潮以斜壓運動為主,全日潮則包含正壓與斜壓運動(Ramp et al., 2005; Yang et al., 2005);Beardsley et al. (2004) 則指出,半日斜壓潮是在呂宋海峽被引起的,可向西傳播並經東沙群島抵達中國大陸南部陸棚淺海區,而全日斜壓潮卻是在南海北部引發的。基於以上觀測事實,本研究擬建立(1)北太平洋水平解析度1°/4 暨亞洲邊緣海與東北亞海域1°/8 巢化、雙向偶合環流模式,探討黑潮在呂宋海峽的變異、黑潮對南海北部環流的影響、及呂宋海峽深層海流的行為;(2)以前述模式結果為初始場,置入多重水平解析度(1/8~1/32 度)、垂直至少21 層的三維斜壓潮汐模式,探討南海全日與半日內潮的產生機制、正壓潮與斜壓潮能量收支平衡,以及內潮在南海北部陸棚上的淺化與破碎等行為。本計畫預計分三年執行,第一年預定分別完成北太平洋環流模式和斜壓潮汐模式,探討黑潮在呂宋海峽附近的變化並且校驗潮位模擬結果;第二年預定完成以上兩模式的偶合,探討南海內潮產生機制;第三年預定利用前述模式分析正壓潮與內潮能量轉換、內潮在南海北部陸棚上的淺化與破碎等行為。 研究期間:9508 ~ 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