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2802492      線上人數 : 874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5096


    題名: 南海海洋動力過程實驗---南海內潮之數值研究;Numerical Study for Internal Tid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作者: 詹森
    貢獻者: 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關鍵詞: 內潮;南海;北太平洋環流模式;三維斜壓潮汐模式;internal tides;South China Sea;North Pacific circulation model;3D baroclinic tide model;海洋科學類
    日期: 2007-07-01
    上傳時間: 2010-12-21 16:42:36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眾多的合成孔徑雷達遙測影像、海流暨水溫觀測均顯示,內潮(internal tides)現象經常可見於南海北部(例如:Hsu et al., 2000; Ramp et al., 2005; Yang et al., 2005)。理論上,潮流流經海底峽谷、繞過島嶼或地形陡升海域,都可能造成層化海洋產生內潮波,以南海北部為例,由東向西行進的太平洋潮波,通過呂宋海峽進入南海時,因海檻地形而激發內潮向西傳播。1996 至2004 年間SCSMEX, KUDEX 和ASIAEX 計畫研究成果指出,南海北部以全日潮為主,全日與半日潮流振幅相當,半日潮以斜壓運動為主,全日潮則包含正壓與斜壓運動(Ramp et al., 2005; Yang et al., 2005);Beardsley et al. (2004) 則指出,半日斜壓潮是在呂宋海峽被引起的,可向西傳播並經東沙群島抵達中國大陸南部陸棚淺海區,而全日斜壓潮卻是在南海北部引發的。基於以上觀測事實,本研究擬建立(1)北太平洋水平解析度1°/4 暨亞洲邊緣海與東北亞海域1°/8 巢化、雙向偶合環流模式,探討黑潮在呂宋海峽的變異、黑潮對南海北部環流的影響、及呂宋海峽深層海流的行為;(2)以前述模式結果為初始場,置入多重水平解析度(1/8~1/32 度)、垂直至少21 層的三維斜壓潮汐模式,探討南海全日與半日內潮的產生機制、正壓潮與斜壓潮能量收支平衡,以及內潮在南海北部陸棚上的淺化與破碎等行為。本計畫預計分三年執行,第一年預定分別完成北太平洋環流模式和斜壓潮汐模式,探討黑潮在呂宋海峽附近的變化並且校驗潮位模擬結果;第二年預定完成以上兩模式的偶合,探討南海內潮產生機制;第三年預定利用前述模式分析正壓潮與內潮能量轉換、內潮在南海北部陸棚上的淺化與破碎等行為。 研究期間:9508 ~ 96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365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