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52/78852 (100%)
造訪人次 : 43836      線上人數 : 64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664


    題名: 戰後台東學校教育的發展(1945?1987) —以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為例
    作者: 吳承穎;Cheng-Ying Wu
    貢獻者: 歷史研究所
    關鍵詞: 台東教育
    日期: 2004-01-08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29:41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臺灣東部在清領時期是難以馴服的地區,有關教育方面的記載,較為完整僅能從胡傳所撰《臺東州採訪冊》得知,共有八處義塾。且每塾學童人數十三人至十五人不等、塾師束脩由臺南支應局按季發給。 至日治時期,由於臺東地區地處邊陲,且環境特殊,加上清末武舉人劉德杓據險抗日,故於明治29年(1896)日本政府於台南縣下設臺東支廳,此時並無獨立之教育行政機關,明治30年(1897)因臺東地處偏遠,所以臺灣總督府所設置的國語傳習所,成為東臺灣第一所現代化之學校。明治31年(1898)臺東廳成為獨立機關,始有單獨之教育行政系統。其間雖然行政區域劃分有所變動使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有所遞嬗,但由於日治時期的教育發展,成為戰後臺東地區往後教育建設的基礎,因此戰後台東教育的發展如何,成為筆者所關注的課題與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研究目的方面,影響一個地方的教育環境主要可以分為幾個層面考量,就整體客觀環境而言,教育政策變遷、經濟發展為主要影響整體教育環境的主因。當然,整體教育環境的改變是直接、外在的變遷;但是,影響地方教育特質、反應該區學風卻須從該地區的人口結構、人文環境等方面探討。綜合以上諸層面,不僅反映出該地方教育特色亦可推衍出將來之發展方向。 由於臺東相對於臺灣西部而言,可說是地理環境特殊,就教育環境相對於全國整體教育環境而言,亦有些差距與變化,而這樣的變化除了地理環境特殊、社會環境的變遷、人口組成等客觀因素存在之外,尚有教育經費來源、師資來源等實際因素,交匯出臺東教育環境的特殊性。因此本論文擬從透過學校的建置、學生人數、經費等層面切入來瞭解臺東學校教育的發展,並藉以了解當前臺東學校教育的特色。
    顯示於類別:[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