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52/78852 (100%)
造訪人次 : 36996813      線上人數 : 215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668


    題名: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Rice-trade and trader between Taiwan and Fu-chien during Ching Dynasty
    作者: 邱欣怡;HSIN-YI CHIU
    貢獻者: 歷史研究所
    關鍵詞: 清代;米榖貿易;;商人;福建商人;Fu-Chien;rice;Ching Dynasty;trader
    日期: 2002-06-13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29:45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存在於清代閩台地區的米蓿T易,希望藉由「供」與「需」的觀點來討論全文。從米蓿T易此一議題中即可衍生出台灣與福建地區彼此間的依存關係,用「已開發區」以及「開發中地區」來比做當時的福建與初闢的台灣,通常是「已開發區」向「開發中地區」輸出資本、技術知識及予以財力上的支援,而「開發中地區」則向「已開發區」輸出原料及糧食等產品,台灣向福建地區供輸米翩A即為初闢開墾的「開發中地區」向「已開發區」的福建供輸糧食(米翩^,而大量的福建移民入台墾耕便是福建這「已開發區」向開發中的台灣提供的生產知識技術及資本輸出。不僅僅於此,台灣亦藉著供輸米膠雂漲a的這份「工作」,加深了其與內地間的關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清政府藉由閩台間的米蓿T易,亦加強了其對台灣此一海外孤島的管理與統治。 其次在米蓿T易方面,對於台閩地區所制定的有關於運米、販米的政策做一番概括的敘述,並點出商人在米蓿T易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問題。商人的存在即有著運送米膠鳦呇怞a區的弁遄A在「供」與「需」的觀點下,商人在米蓿T易中具有連結台海兩地互通有無的作用。所以在討論市場網絡時對於商人在此一體系中因米蔽漪y通而造成其在當地的經濟權力結構上的改變的問題亦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美國學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出的“權力的文化網絡”(Culture nexus of power)在這方面便有很深入的著墨。商人們藉著取得往來台閩地二販運米蔽瘍v力,掘起於當時並且成為地方社會的領導。而杜贊奇的文化網絡則是強調對組織系統中權力賴以生存的文化及合法性的分析;由於文化網絡既控制著各種資源,而其本身又包含各種感性象徵,所以,它也成為鄉村社會中權威合法化的監證者,亦是鄉村社會中各種勢力激烈角逐的大舞台。十九世紀末期以前清廷將文化網絡轉化為使帝國政令法統化的工具,國家利用合作性的商人團體、廟會組織、神話以及大眾文化中的象徵性資源等渠道深入下層社會。而鄉紳是國家與鄉村社會的中介,他們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國家政權的後備軍,又是鄉村社會中的富豪。清代的商人團體在釵h時候亦同時具有鄉紳的身份,是文化網絡中的權力掌握者;故由清初福建地區的米蓿T易所衍生出商人角色的探討,是必要的。 Rice-trade and trader between Taiwan and Fu-chien during Ching Dynasty
    顯示於類別:[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