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4335840 線上人數 : 90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文學院
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文學院
>
歷史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4693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693
題名:
明代兩廣總督兵源與餉源之研究
;
The Military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under the Governor of Kuangtung and Kuanghsi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
陳家副
;
Chia-Fu Chen
貢獻者:
歷史研究所
關鍵詞:
餉源
;
明代
;
兩廣總督
;
兵源
;
Military
;
Financial
;
the Governor of Kuangtung and Kuanghsi
;
Ming Dynasty
日期:
2005-06-21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30:1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明初為防地方勢力尾大不掉,施以三司分立的行政設計,如此卻也導致權力過於分化,無法有效處置地方之亂。因此,明廷又以總兵、巡撫或總督等官,至地方統籌軍民事務。以兩廣地區為例,永樂朝後即有總兵鎮守廣西之地,正統末年又因黃蕭養之亂,廣東另設副總兵,且兩廣各分設巡撫以平息動亂,但分設總兵與巡撫的結果,卻也重蹈事權無法專一之弊。明廷又於景泰三年(1452)首次派遣大臣至兩廣總督地方軍務;成化五年(1469)總督開府於梧州後,此一職官即設置不廢-此為明代最早的常設性軍務總督。 本文以明代兩廣總督為題,探討總督軍門的創設、總督的軍兵與餉銀來源、總督經營餉銀的策略與困境等問題。在兩廣總督的創設部分,自成化初年總督常設地方後,從其官稱、駐地與轄區的變化,即可窺知總督仍有濃厚的任務遣派色彩。研究後發現,總督官員的選派,多由具備豐富地方經驗之官員擔任,而總督陞遷南京官職的機會,則略高於陞轉北京的比例。 兩廣總督係為統籌軍務並撫平變亂而設,在此前提下,首要面對的是-衛所官軍缺額且民兵不得實用的困境,於是在兵源方面,總督必須有所調整以因應之。以總督所在的梧鎮防衛為例,該地以輪班的方式,調集廣東官軍與廣西土司兵戍守其地。遇有舉兵征伐時,總督除了徵調土司兵外,亦須另募勁旅以助之。但是各兵種多有弊病,總督雖嘗試謀求改善之道,但成效卻相當有限。在軍士餉銀方面,兩廣每歲餉銀的收入,係以廣東餉銀為大宗,其中廣鹽與商舶之利的徵收更是總督關注的焦點。經由研究後可知,梧鎮歲入餉銀中,有高達七成源自於廣東,至於廣西的餉銀,則有半數以上來自梧鎮每年的撥發,因此梧鎮在兩廣餉銀的運作方式中,具有居中轉運的重要地位。 總督為確保餉銀的收入,採用爭取廣鹽行銷之區,並奏留上納朝廷的稅銀為其主要方式。在開闢財源的策略上,以默許外商入居濠鏡澳最引人注目,其間雖有廣東士紳的質疑與反對,但始終未將其驅逐。相反的,廣東官府為治理澳門與防制外商,又必須投入可觀的費用,以故在增加餉銀的實際效用上,似乎不甚理想。總督雖多方設法增加餉銀的收入,但地方財政仍無法收支平衡,究其原因,與募兵過多、鄰省拖欠餉銀,加以萬曆皇帝的橫征暴斂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本文研究後認為,明代兩廣總督在徵集士兵與餉銀等問題上,往往費心經營以求兵強餉足,其結果雖無法完善盡美,但其苦心與努力,對於鞏固明朝東南邊區的統治,仍有其貢獻並值得肯定。
顯示於類別:
[歷史研究所]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