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489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52/78852 (100%)
造訪人次 : 37997429      線上人數 : 83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892


    題名: 宜蘭地區秋冬季降雨特性之研究
    作者: 陳盈曄;Ying-Yeh Chen
    貢獻者: 大氣物理研究所
    關鍵詞: 宜蘭;口袋狀地形;繞流
    日期: 2000-07-05
    上傳時間: 2009-09-22 09:40:46 (UTC+8)
    出版者: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摘要: 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東向太平洋,方圓五十公里內地形陡峭,山高幾乎都在2000公尺以上,尤其西南側的山更高達3000公尺以上,整體地形結構上呈現一口袋形狀。在無劇烈天氣系統直接影響的情況下,宜蘭地區秋冬季的降雨量經常達到100(mm/day)以上,且大多為連續性的降雨,一般認為此時造成宜蘭地區降雨的主要原因為秋冬季東北季風遇地形阻擋抬升而產生降雨,但事實上似乎不是那麼的單純,因為降雨發生的地點並非平均分布於地形的迎風面上,而是集中在蘭陽平原東南方的地形迎風面與平原交界處,由其獨特的降雨型態不難看出口袋狀地形對降雨分布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利用1996-1998年中央氣象局的觀測雨量資料針對宜蘭地區秋冬季的降雨進行統計分析,希望了解該地秋冬季降雨的氣候特性,並由其中挑選出1998年12月10日到14日的連續降雨個案作為進一步分析模擬的對象。本研究使用第五代中尺度數值模式(MM5)和五分山都卜勒雷達回波資料來模擬及驗證蘭陽平原降雨的生成及發展,期望能夠找出一個較為接近真實狀況的物理解釋。 研究結果顯示,大尺度的綜觀天氣情勢對宜蘭地區降雨成因的影響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陸冷高壓與菲律賓附近的熱低壓兩者流場合流提供了有利於降雨的綜觀尺度環境場,水氣主要在台灣東北方海面輻合,隨時間發展向西南方移動,最後影響到宜蘭地區的降雨。此外,當東北季風進入蘭陽平原之後由於地形的作用被迫形成兩種不同的流場,一方面沿地形繞流,另一方面則是直接遇山阻擋爬升,這兩股氣流最後會在蘭陽平原東南方地形迎風面上輻合而造成大量降雨。模擬結果也顯示地形、地表可感熱以及水氣通量傳輸對蘭陽平原秋冬季的劇烈降雨有相當大的影響。
    顯示於類別:[大氣物理研究所 ] 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