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491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80990/80990 (100%)
Visitors : 44345447      Online Users : 112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911


    Title: 1999年與2000年二月台灣地區異常降水之分析探討
    Authors: 許竣傑;Jing-Jian Hsu
    Contributors: 大氣物理研究所
    Keywords: 阿留申低壓強度
    Date: 2001-07-16
    Issue Date: 2009-09-22 09:41:06 (UTC+8)
    Publisher: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Abstract: 根據氣象局的統計,台灣地區在反聖嬰週期時呈現春雨偏少的情形。1998年七月至2000年六月全球為反聖嬰週期,1999年春雨呈現偏少情形,然而屬於同一反聖嬰事件的2000年,春雨卻呈現異常偏多的情形。 本文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造成1999年與2000年二月降水差異的大氣環流特徵,並嘗試找出引發二年降水差異的主要物理機制與天氣系統。 透過1999年與2000年二月月平均環流場之比較發現,在2000年二月台灣地區低對流層的大氣環境有利於對流降水的情形發生。而由2000年二月綜觀天氣的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在2000年二月19日至二月25日有異常降水的情形發生,這是因為東亞大槽受渦度平流及溫度平流的作用,使得阿留申低壓的強度增強,位置偏西南。這個增強的低壓系統阻礙了西伯利亞大陸冷高壓向東南方推進,使得鋒面系統滯留在台灣地區。 另外,2000年二月在台灣地區東部海域的暖流增強,逐日風場與水汽通量場距平的分析結果也顯示,在這段期間內台灣地區有異常的來自西南與東南的水汽通量,它帶來了南海地區與菲律賓海域較暖濕的空氣,造成台灣地區呈現偏濕的狀態。由於鋒面滯留與異常水汽來源,造成台灣地區在2000年二月的降水非常顯著。但把2000年二月異常降水期間的降水異常扣除後分別比較1999年二月與2000年二月的降水差異,可以發現這兩年的差異很小,這代表2000年二月的異常降水並不屬於氣候變化,而是屬於綜觀天氣變化,阿留申低壓增強是兩年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raduat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All items in NC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