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0990/80990 (100%)
造訪人次 : 40889536 線上人數 : 130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IR
總教學中心委員會
通識教育中心
--研究計畫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IR
‧
管理
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總教學中心委員會
>
通識教育中心
>
研究計畫
>
Item 987654321/70791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70791
題名:
偶然生為外省人?(Ⅱ):『外省客家人』第二代的族群認同形構,以北市梅縣同鄉會為例
作者:
吳忻怡
貢獻者:
通識教育中心
關鍵詞:
外省客家
;
族群認同
;
族群關係
;
外省第二代
;
社會網絡
;
社會學
;
其他(社會)
日期:
2016-08-31
上傳時間:
2016-10-11 19:15:42 (UTC+8)
出版者:
客家委員會
摘要:
1949年前後來到台灣的「外省族群」當中,卻有一群廣東客籍人士,因為來臺的時間因素,被視為所謂的「外省客家人」,被劃歸於所謂的「客家族群」之外。大部份的時間,這些「外省客」雖然被含括於「外省」這個更大的人群類屬之中,但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實踐裡,「客家」元素以及與原鄉間的連結,這種符合原生論(primodialism)見解的族群特質,卻是自然且持續的存在。究竟族群認同是一種實踐?一種宣稱?還是一種對他者的指認? 立基於前期研究,主要聚焦於「外省客家人」第一代認同形構的探究,本研究企圖更進一步深化對「外省客家人」認同的理解。透過認同的敘事分析,將問題意識聚焦於「外省客家人」第二代的身份認同形構,特別是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認同的承繼、改變,甚或斷裂。相較於第一代所經歷的戰爭與離散經驗、家庭與生活重組,外省客家第二代的自我與其所經歷的外在環境、政治社會脈絡,乃至與當代史所產生的互動與辯證關係,極有可能使其對族群身份的感受與認同,與父輩產生差異與質變,也使得「身分」與「認同」之間,不必然產生對應連結。張茂桂、吳忻怡(2000:17)表示:「『認同』是關於個人的敘事,如何和集體的敘事,取得某種程度的連結與共構,以及是否能取得相互的支持與道德力量。」本研究希望透過敘事分析,爬梳個人與群體之間敘事如何連結?如何共構?以理解外省客家第二代的認同形構。 研究將以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以北市梅縣同鄉會為研究田野,期望從田野的縝密觀察與訪談中,找出分析的有效概念,如實地還原「外省客家人」的認同過程與樣貌,同時也鬆動可能早已過時的「四大族群」分類。 ;研究期間:10501 ~ 10511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
[通識教育中心]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index.html
0Kb
HTML
758
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