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9663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2005/82005 (100%)
造訪人次 : 53224363      線上人數 : 1382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96638


    題名: 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與海底地盤受震行為之模擬與評估;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ismic Behavior on Offshore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and Seebed Soil
    作者: 洪汶宜
    貢獻者: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關鍵詞: 海氣象;海底環境;智慧監測;自動檢測;浮式離岸風機;風險評估;Marine Meteorology;Seabed Environment;Intelligent Monitoring;Automated Inspection;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Risk Assessment
    日期: 2025-07-31
    上傳時間: 2025-08-07 16:41:51 (UTC+8)
    出版者: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本會)
    摘要: 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已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提供了詳細的計劃和行動路徑。此計劃以「十二項關鍵戰略」為輔,確定了能源、產業及生活轉型的重點領域,致力於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根據行政院112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建設被視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包括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與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發展。經濟部同樣積極推進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目標是到2025年將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提升至5.7 GW。風力發電可分為陸上和海上兩種,隨著陸上風機和淺海固定式風場空間的飽和,沒有基座的浮動式離岸風電成為拓展海上風能的重要技術。 台灣地理位置特殊,位於亞洲與太平洋交界,屬於季風氣候區,受東北季風與西南氣流的影響,中央山脈與大陸東南丘陵的地形增強了台灣海峽的風速,使台灣冬季風力資源豐富,利於風力發電發展。然而,台灣地處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地震活動頻繁,地震災害如斷層位移、土壤液化、海底滑坡和海嘯都可能對離岸風機基礎造成威脅。除此之外,複雜的海洋動力學(包括地形、颱風、季風、洋流、波浪、潮汐)也是設計離岸風電系統所需克服的挑戰。浮台式風機相比傳統固定式風機優勢明顯,包括靈活的設計、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運維靈活且能適應氣候變化。浮動式風機由水面上部(塔架、輪轂、葉片)及水下部(浮筒、繫纜)構成,其整體穩定性需考慮波浪、潮流的動力荷載、繫纜的拉力以及風力對塔架與葉片的影響。目前,浮台分為單柱式、半潛式與張力腿式平台,各有優缺點。固定浮台的繫纜分為懸纜式與張力式,後者穩定性較高但成本也較高。評估風機穩定性需要精確計算各種外力,而操作與維護則是另一大挑戰,人工巡檢成本高且風險大,因此開發智能監測與機器人技術極為重要,將有效降低運維成本,提升效率並延長風機壽命。 綜合考量台灣的特殊地理、氣候和海洋條件,本計劃旨在建立一個集智慧監測、檢測與風險評估於一體的運維平台,涵蓋離岸風電結構設計、基礎穩定性分析、場址選擇、海氣象作用評估、以及智慧監測與運維技術的應用,以推動台灣離岸風電的在地化發展。各子計劃將詳述如下,旨在應對台灣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確保風力發電的可持續與高效發展。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土木工程學系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7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