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42101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5 、訪客IP:3.145.68.176
姓名 李瑞娟(Rua-Juan Li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機構投資人在店頭市場買賣超之資訊效果
相關論文
★ 台灣與大陸在ERP專案管理、專案成員向心力與離心力的不同之處★ ERP專案成員離心力與向心力對代理問題之影響
★ 事業策略、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績效之實證研究★ 商用飛機維修成本控制之研究-以某國籍航空公司為例
★ ERP系統更換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Oracle系統導入為例★ 中小企業自行開發ERP 系統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
★ 文化創意產業產品策略選擇之影響因素-以國片為例★ 專案管理風險對ERP專案成功之影響
★ 品質機能展開與多準則決策於設備開發應用★ ERP導入品質因素對IFRS轉換專案之影響
★ ERP投資金額對服務品質及導入後IT治理目標之分析★ ERP 導入問題對專案的影響
★ IFRS轉換對員工退休金計畫影響★ IFRS轉換對企業績效評估的影響
★ IFRS轉換問題對IFRS效益的影響★ ERP環境下企業集團自行編製合併報表能力對XBRL資訊透明度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股市店頭市場經過一連串的交易制度的改革之後,現在在上櫃公司家數、開戶人口數以及每日成交量上均有顯著成長,而隨著政府法令規章的更動,使得專業機構投資人投資國內證券的比率逐年提高。但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參與者大多仍是小額投資的散戶,蒐集和分析資訊的能力有限,所以有時機構投資人的推薦、專家的預測便成為這些散戶的投資重要參考依據。據此本研究以民國八十八年二月五日至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機構投資人於店頭市場之每日買賣超第一名個股之資料,利用事件研究法進行實證,探討機構投資人在店頭市場鉅額買賣超交易是否具有資訊內涵?本文實證結果顯示:
1. 外資、自營商及投信法人鉅額買超交易,傳達正面的資訊外溢的現象,其鉅額買入交易當日有顯著正的異常報酬,具有資訊內涵。
2. 外資與投信之鉅額賣超交易訊息的出現,造成個股價格開始跌落;但自營商鉅額賣超交易反而獲得顯著之正異常報酬,故自營商之鉅額賣超交易在市場上具有負向的資訊效果,帶給一般投資人未來正的報酬率之訊息。
3. 除非投資人能事先於前幾日預先測知機構投資人買賣之標的,否則若俟機構投資人鉅額買入或賣出後始為投資依據,則獲利空間實為相當有限。
4. 機構投資人鉅額買超交易對股價的影響力大小依序為投信法人、外資、自營商。僅投信鉅額買超交易對股價影響力大於自營商鉅額買超交易之關係達統計上5%顯著水準差異。在賣超方面,對股價的影響力大小依序為投信法人、自營商、外資,且差異達5%顯著水準。
關鍵字(中) ★ 店頭市場
★  機構投資人
★  買賣超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論文結構7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8
第一節 研究主題定義8
第二節 股價學說10
第三節 國外文獻回顧15
第四節 國內文獻回顧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24
第一節 研究範圍24
第二節 研究方法27
第三節 研究假說31
第四節 研究檢定方法38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43
第一節 機構投資人鉅額買賣超交易之資訊內涵43
第二節 各機構投資人鉅額買賣超交易對股價之影響力54
第三節 各機構投資人在集中及店頭市場鉅額買賣超交易對股價之影響力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0
第一節 結論60
第二節 建議64
參考文獻65
附 錄6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田慧琦,「外資買賣短期市場衝擊與長期績效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2. 李允正,「開放外資對台灣股市之影響」,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3. 李丕正,「自營商買賣資訊內涵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4. 林炯垚,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初版,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5. 林哲鵬,「台灣宣告外資開放與股價之變動-產業別之觀察」,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9卷,第2期,民國八十六年,頁59-75。
6. 胡家麒,「外資、投信法人投資機構買賣超與證券股股價報酬率之互動關係之實證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7. 徐守德、侯怡如,「放寬外資限制對股市結構的影響」,台灣銀行刊,第四十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頁27-70。
8. 張桂鳳,「外資買賣超訊息與股票報酬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9. 張麗娟,「台灣股市自營商即外資鉅額交易對股票報酬率之影響」,企銀季刊,第24卷第4期,4月,民國八十七年,頁57-70。
10. 陳志源,「自營商及外資鉅額交易資訊內涵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11. 陳隆麒,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修訂版,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二年一月。
12. 陳慧如,「外資大額交易與股價關聯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13. 陳慧玫,「資本市場價格訊息與個人投資行為模式建構之研究」,台北商專學報,第52期,民國八十八年,頁1-14。
14. 陳嬿任,「國內基金持股資料對投資人擇時擇股指標效果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15. 曾友弦,「外資買賣前後股價行為之研究」,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二、英文部份:
1. Aggarwal, R. and S. N. Chen, 1990, “The Adjustment of Stock Returns to Block Trading In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Vol.29, pp.46-56.
2. Banerjee, Abhijit V, 1992, “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07, pp.797-818.
3. Chan, Louis K.C., and Josef Lakonishok, 1993, “Institutional Trades and Intraday Stock Price Behavio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33, pp.173-199.
4. Choe, Hyuk, Bong-Chan Kho, and Rene’ M. Stulz, 1999, “Do foreign investors destabilize stock markets? The Korean experience in 1997”,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54, October, pp.227-264.
5. Close, N, 1975, “Price reaction to Large Transaction in the Canadian Equity Market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Nov, pp.50-57.
6. Fama, E. F., Lawrence Fisher, Michael C.Jensen, and Richard Roll, 1969, “The Adjustment of Stock Prices to New 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Feb, pp.1-21.
7. Fama, E.F., 1970,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Vol.25, pp.383-417.
8. Kraus, A. and H. R. Stoll, “Price Impacts of Block Trading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Journal of Finance, Jun. 1972, pp.569-588.
9. Lakonishok, Josef,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2,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Trading on Stock Pri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32, pp.23-43.
10. Mcnichols M. and A. Dravid, 1990, “Stock Dividend, Stock Splits, and Signaling,” Journal of Finance, Vol. XLV. July, pp.857-879.
11. Nofsinger, John R. and R. Sias, 1998, “Herding and Feedback Trading by Institutional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Journal of Finance, Vol.54, pp.2263-2296.
12. Reilly, F. K. and D. J. Wright, 1984, “Block Trading and Aggregate Stock Price Volatility,”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 40, No. 2, Mar.-Apr. pp.54-60.
13. Richard Brealey, Stewart Myers, 1984,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2nd Edition.
14. Ross A, Randolph W. Westerfield, Jeffrey Jaffe, 1999, Corporate finance, Fifth Edition.
15. Scholes, M., 1972, “ The Market for Securities: Substitution versus Price Pressure and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on Share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 April, pp.180-181.
16. Shleifer, A., 1986, “Do Demand Curve for Stocks Slope Down? ”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1, pp.579-590.
指導教授 蔡文賢(Wen-Hsien Tsai) 審核日期 2001-6-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