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 、訪客IP:13.58.192.154
姓名 蘇鼎欽(Ding-Chin 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財務金融學系 論文名稱 台灣上市公司之外匯風險因子與金融風暴前後之變化 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從世界各國相繼採行浮動匯率制後,匯率的變動幅度大幅加劇,在加上台灣的海島型國家經濟,使得外匯風險成為今日台灣企業的重要課題。為了檢驗台灣企業的外匯風險及其因子,本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樣本,民國八十年一月至八十七年十二月為樣本期間,更進一步以八十六年八月為時點,將樣本期間分為金融風暴前與金融風暴後兩個子期間以茲比較。研究模型則以多因子模式衡量外匯風險,以橫斷面分析探討影響外匯風險的外匯風險因子。再依據以往各學者的文獻提出了八個假說進行研究,實證結果得到了以下的結論:
台灣的上市公司不論以全體上市公司、外銷企業或各產業為樣本時,顯著具外匯風險的比例並不高,但這可能是影響外匯風險的因子對外匯風險影響方向的不同,彼此之間有抵銷的結果,使得檢驗出的外匯風險較低,例如外銷比率的風險特性大多為正,而負債比率的風險特性則大多為負。我們也更進一步地發現,以不同的匯率指數來衡量外匯風險與外匯風險因子會有不同的結果,本研究的結果發現以亞洲主要出口國家為樣本時,顯著具外匯風險的企業比例較高,且在檢驗外匯風險因子時,模型的檢定能力也較高。最後在金融風暴前後的比較方面,由於匯率在金融風暴前後的變化差異相當地大,因此使得這兩個子期間所產生的結果也不相同。關鍵字(中) ★ 外匯風險
★ 金融風暴
★ 風險因子
★ 浮動匯率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 錄
頁次
目 錄…………………………………………………………………… I
表目錄…………………………………………………………………II
圖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說….……………………………………...7
第一節 外匯風險……………………………………………………………….7
第二節 文獻回顧……………………………………………………………….8
第三節 研究假說……………………………………………………………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2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0
第二節 資料來源.…………….………………………………………………26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27
第一節 多因子模型…………………………………………………………27
第二節 橫斷面分析……………….………………………………………36
第三節 金融風暴前後變化分析……………………………………………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3
參考文獻………………………………………………………………..57
表 目 錄
頁次
表一 外貿對國民生產毛額比例表……………………………………2
表二 台灣上市公司之產業別….…….………………………………..17
表三 台灣上市公司之外銷企業與平均外銷比率表…..……………..18
表四 外匯風險因子影響外匯風險的預期效果………………………19
表五 我國主要貿易地區………..……………………………………..24
表六 各國在美國進口市場佔有率…..………………………………..25
表七 個別企業多因子模型統計量表(全期)………………………..30
表八 外銷企業多因子模型統計量表(全期)…….………………….31
表九 個別產業多因子模型統計量表(全期).……..………………….32
表十 外匯風險比例表(全期)…………………….………………..33
表十一 橫斷面分析表(全期)……………………..…………………..39
表十二 個別企業多因子模型模型一統計量表(前後期)…………..43
表十三 個別企業多因子模型模型二統計量表(前後期)…………..44
表十四 外銷企業多因子模型模型一統計量表(前後期)……………45
表十五 外銷企業多因子模型模型二統計量表(前後期)……………46
表十六 個別產業多因子模型模型一統計量表(前後期)……………47
表十七 個別產業多因子模型模型二統計量表(前後期)……………48
表十八 外匯風險比例表(前期)………………………………………49
表十九 外匯風險比例表(後期)………………………………………50
表二十 個別企業橫斷面分析表(前後期)……………………………51
表二十一 外銷企業橫斷面分析表(前後期)…………………………52
表二十二 實證結果整理表……………………………………………56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 台經院研究成果摘要,金融風暴後東亞國家出口競爭力之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2卷第11期,pages 106-108。
2、 余森林,東亞金融風暴一年來對我國經貿之影響(下),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4卷第10期,pages 19-37。
3、 楊文瑞,東亞金融風暴對我國產業出口影響的評估,工業簡訊第28卷第1期,pages 3-9。
4、 連文榮,亞洲金融風暴對我國出口衝擊之評估,經濟前瞻第13卷第5期,pages 52-55。
二、 英文部分
1. Alder, M. and B. Dumas, "Exposure to currency risk :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13(1984),pages 41-50.
2. Bartov, E. and G.M. Bodnar, "Firm valuation, earnings, expectations, and the exchange-rate exposure effect",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9(1994),pages 1755-1785.
2. Bartov, E. and G.M. Bodnar, "Firm valuation, earnings, expectations, and the exchange-rate exposure effect",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9(1994),pages 1755-1785.
2. Bartov, E. and G.M. Bodnar, "Firm valuation, earnings, expectations, and the exchange-rate exposure effect",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9(1994),pages 1755-1785.
5. Choi, J.J. and A.M. Prasad, "Exchange risk sensitiv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 A firm and industry analysis of U.S. multinationals", Financial Management 24(1995),pages 77-88.
6. Chow, E.H., W.Y. Lee and M.E. Solt, "The economic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 firm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997),pages 191-210.
6. Chow, E.H., W.Y. Lee and M.E. Solt, "The economic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 firms",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997),pages 191-210.
8. Dufey, G. and S.L. Srinivasulu, "The case for corporate management foreign exchange risk", Finance Management winter(1983),pages 54-62.
9. Gao, T.,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U.S. multinational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2000),pages 117-134.
10. Eiteman, D.K., A.I. Stonehill and A.H. Moffett, "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8th edition(1998).
11. Hodder, J. E., "Exposure to exchange-rate movemen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1982),pages 375-386.
12. Jorion, P., "The exchange-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s", Journal of Business 63(1990),pages 331-345.
13. Jorion, P., "The pricing of exchange rate risk in the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6(1991),pages 363-376.
14. Martin, A.D., J. Madura and A. Akhigbe, "Economic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S.-based MNCs operating in Europe", The Financial Review 34(1999),pages 21-36.
15. O'Brien, T.J.,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location and "Pro Forma" financial hedging of exchange rate risk",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1(1998),pages 100-108.指導教授 何中達(Chung-Da Ho) 審核日期 2000-6-28 推文 plurk
funp
live
udn
HD
myshare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