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3 、訪客IP:18.226.88.23
姓名 劉弘仁(Hon-Jen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財務金融學系 論文名稱 亞洲新興股市報酬預測及金風暴之衝擊
(Forecasting of Asian Emerging Stock Market Returns and the Effects of Asian Crisis)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影響股票市場漲跌之因素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而近二十年來亞洲新興股票市場的高報酬率提供了國際投資人另一個充滿獲利契機的投資機會,然而這些市場在展現了高預期投資報酬率的同時卻也伴隨著高波動性,使得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報酬預測的重要性也大幅提高了。
因此本論文希望能從國際投資人的角度,以亞洲八個國家為研究對象,探求亞洲股市與世界股市及匯率間的連動情形,並藉由世界與各國總體經濟變數的引入,來對於股市超額報酬進行預測,最後再考慮亞洲金融風暴因素所對模型帶來的衝擊。而其中所用的模型為OLS及GARCH(1,1)。
結果發現亞洲新興國家的當地資訊比世界資訊更有預測股市超額報酬的能力,此結果與Harvey(1995) 的實證結果相符,但不同的是在本研究中亞洲各國股市受世界資訊與世界指數的影響程度和Harvey的研究結果相比已有大幅提昇,這證明了亞洲股市近十年來的國際化結果。
此外,可顯著預測各國股市超額報酬的因子均不盡相同但就所有國家整體而言,各國利率為各項因子中普遍對各國均有不錯預測能力的經濟變數。
GARCH(1,1) 模型對於某些國家股市超額報酬預測有不錯的配適程度,如印尼、韓國、新加坡、泰國,但就預測能力與預測結果而言,以OLS和GARCH(1,1) 為模型對各國股市預測基本上並無顯著的差異。
最後發現亞洲股市是直到了金融風暴發生後才開始和匯市產生顯著的連動性的。並且在風暴發生後使預測模型產生重大的結構性改變,也就是產生了其他可影響股市報酬的因素,這個結構性的改變也因此造成了樣本外投資策略成效不佳的結果。關鍵字(中) ★ 亞洲新興市場
★ 股市報酬
★ 亞洲金融風暴
★ 普通化最小平方法
★ 報酬預測
★ 投資策略績效
★ 一般化自我迴歸條件異質變異關鍵字(英) ★ Asian Emerging Market
★ Stock Market Return
★ Asian Crisis
★ OLS
★ Return Forecasting
★ Investment Strategy Performancd
★ GARCH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架構……………………………………………………….2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亞洲股市及亞洲金融危機相關研究…………………………5
第二節 國際分散投資相關研究………………………………………6
第三節 各國股市整合與相關性研究…………………………………7
第四節 股市報酬預測模型相關研究…………………………………9
第三章 研究方法………………………………………………….…………...12
第一節 資料選擇及處理………………………………………………12
第二節 超額報酬及變數定義…………………………………………13
第三節 實證模型設計…………………………………………………15
第四章 實證結果………………………………………………………………20
第一節 各國股市超額報酬基本分析…………………………………20
第二節 各國股市與世界股市、匯率指標相關情形…………………21
第三節 超額報酬預測實證結果………………………………………26
第四節 以預測結果進行投資策略……………………………………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1
參考文獻…………………………………………………………………………5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史大麗,「亞洲新興證券市場股市特性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2. 謝育慈,「金融風暴前後外資投入台灣股市之行為研究」,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3. 曾秀英,「東亞經容危機之成因探討-四小虎及其與台灣、新加坡、香港之比較」,台灣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1月。
4. 廖格文,「國際投資限制與國家基金績效評估」,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5. 江昭政,「亞洲股市之相關性分析」,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6. 林青青,「國際股市之漲跌對台灣及東南亞各國股市的影響」,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7. 朱德川,「國際股價動態傳導之實證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8. 李碧純,「亞洲各國股匯市波動之傳遞效果-金融風暴前後之探討」,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9. 黃叔鈞,「亞洲股市流動性與股票報酬率關係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英文部份:
1. Alford, A. and Jr. W. R. Folks, 1996, "A Test for Increased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The Financial Review Vol. 30, No.1, pp.1-23.
2. Amihud, Y. and H. Mendelson, 1986, "Asset Pricing and the Bid -Ask Spread,"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17, pp.223-249.
3. Campbell, J. Y. and Y. Hamao, 1992, "Predictable Stock Retur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 Study of Long-term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pp.43-69.
4. Cheung, C. S. and J. Lee, 1993, "Integration versus Segmentation in the Korea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Vol.20, pp.267-274.
5. Eun, C. S. and B. G. Resnick, 1994,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Porfolios: U.S. and Japanese Perspectiv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40, No. 1, pp 140-161.
6. Ferson, W. E. and C. R. Harvey, 1993, "The Risk and Predic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Equity Return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 6, No. 3 pp. 527-566.
7. Harvey, C.R., 1995, "Predictable Risk and Return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 8, No.3, pp. 773-816.
8. Krugman, P. , 1979, "A Model of Balance-of Payment Crisi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11 p.311-325.指導教授 何中達(Chung-Da Ho) 審核日期 2000-6-16 推文 plurk
funp
live
udn
HD
myshare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