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33602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4 、訪客IP:3.147.140.23
姓名 陳碧婷(PI-TING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環境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企業對全球調和系統(GHS)認知之調查研究-以新竹縣為例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on GHS Awareness for Business in Hsinchu Country)
相關論文
★ 高科技廠火災發生與消防安全風險管理之探究-以日月光半導體中壢廠為例★ 無線射頻辨識應用於學校實驗室廢液管理之研究
★ 高鐵700T型列車車廂內噪音之研究★ 個人暴露與呼出氣體連續量測系統之研發
★ 以作業別為導向之勞工暴露評估技術研發~以縲縈絲工廠員工二硫化碳暴露為例~★ 可攜帶直讀式氣體偵測器之研發
★ 超細粒徑微粒濃縮器操作介面之改善與自動化之研究★ 勞工工作活動、時間與有害氣體暴露自動連續監測設備研發
★ 嵌入式儀器資料收集系統之設計與實踐 -以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為例★ 勞工有害物暴露活動與暴露時間自動連續監測方法之開發與現場實證
★ 新型勞工個人總暴露劑量警報器之實場驗證★ 先進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紅外線定位技術
★ 勞工作業環境多點影像監視系統之開發與實作★ 新型勞工個人總暴露劑量警報器之研發
★ 無人機房資料蒐集與傳輸系統研究與開發 -以環保署空品站為例★ 新型勞工工作活動模式即時監測系統之研發-應用雙向無線通訊技術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國內外之化學品種類多達數十萬種,對化學品之標示內容及分類判定標準,各國亦無明確、統一之規範,在進出口標示上易造成產生混淆。聯合國為調和國際間之化學品分類及危害告知之標示等,於2003年發布紫皮書(ST/SG/AC.10/30,ISBN 92-1-116840-6),並以2008年全球運作調和分類系統(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以下簡稱GHS系統)為目標。
本研究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新竹縣毒化物運作廠場,共進行166家問卷施測,回收116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104份,有效回收率62.7%,利用統計軟體SPSS10.0版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企業之相關推動人員對GHS系統標示與危害通識的認知程度,個人基本因素或公司環境因素與認知差異的分析,及危害通識標示與GHS標示認知之間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分析結果為性別不影響危害通識標示及GHS標示認知程度;教育程度與危害通識標示認知有顯著性;工作年資與GHS標示認知有顯著性差異;公司規模人數在30人以下和300人以上之危害通識標示的認知程度有顯著差異。另外調查對象對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制度的規定比全球調和制度(GHS)的規範瞭解程度高,且以具有獨特的標示圖式較不易造成混淆,在危害通識的圖式符號認知以「毒性物質」的正確率最高,在全球調和制度(GHS)方面以「易燃氣體」與「水生環境危害」的正確率最高。
摘要(英) More than hundreds of thousands chemicals without having harmonized and consistency frameworks for requirements of labeling and hazar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mak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s confused on their global trade business. For harmonizing the difference of hazard communication between each country, UN announced the Purple Book in 2003 and hoped the GHS could be implemented in 2008.
This investigation employs questionnaires for survey and focus on using hazardous chemicals manufacturers in Hsinchu country. There are 166 factories proceeding survey, receiving 116 surveys and 104 retrieved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otal recovery questionnaires rate is 62.7%. Applying statistic software of SPSS 1.0 to precede statistic analysis. Analyzing data including personal factor, the workplace environmental effect, labeling hazard communication and recognizing GHS label.
The results illustrates as below: sex is unconcerned with labeling hazard communication and recognizing GHS label. On the contrary, level of education is relative obviously with labeling hazard communication, working seniorities is clearly dependent on recognizing GHS label. Identification of labeling hazard communication is obvious different for the scale of factories at below 30 employees or over 300 employees. The survey investigat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azard material and hazard communication to be clearer than recognizing GHS standard. Further, special labeling pictogram is more recognizable than others. The pictogram of “Hazardous material” is identified accurately in hazard communication labels. The “Flammable gases” and “Hazardous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s also distinguished obviously in GHS labels.
關鍵字(中) ★ 物質安全資料表
★ 全球調和系統
★ 危害通識
★ 標示
關鍵字(英) ★ GHS
★ Hazard Communication
★ MSDS
★ label
論文目次 摘要........................................i
第一章 前言................................1
1.1 研究緣起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2
第二章 文獻回顧............................3
2.1 標示與危害分類.........................3
2.1.1 國內化學品分類與標示.................4
2.1.2 GHS系統分類與標示....................9
2.1.3 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建議書標示規範....15
2.1.4 危害通識標示與GHS系統標示之差異.....17
2.1.5 國外危害通識制度標示與因應GHS之作法.18
2.2 物質安全資料表........................23
2.2.1 國內現行之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規範..24
2.2.2 GHS系統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規範.....27
2.2.3 GHS系統與危害通識規則之物質安全資料表差異性.....28
2.2.4 國外之物質安全資料表內容............28
2.3 教育訓練與認知........................31
2.3.1 教育訓練............................31
2.3.2 認知................................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33
3.1 研究流程..............................33
3.2 研究對象..............................35
3.3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36
3.4 問卷設計..............................36
3.5 信度與效度分析........................37
3.6 資料分析方法..........................38
3.7 研究限制..............................3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0
4.1 個人資料分析..........................40
4.2 公司基本資料分析......................43
4.3 危害通識與GHS認知差異分析.............45
4.4 時間、成本與導入策略..................53
4.5 總結..................................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8
5.1 結論..................................58
5.2 建議 ..................................59
第六章 參考文獻..........................60
附錄一 調查之問卷...............................................62
附錄二 GHS公告之分類與標示與危險險物運輸建議書之圖式對照表......68
附錄三 GHS與危害通識規則-物質安全資料表之差異對照表.............85
參考文獻 1.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1年。
2.陳櫻香,全球調和系統(GHS)介紹,工安環保報導,經濟部工業局,2001年。
3.陳櫻香等人,九十四年度行政院勞委會全球化學品調和制度(GHS)先期建置與危害通識諮詢服務計畫期末報告,工研院,2005年。
4.羅舒欣,半導體業勞工對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標示辨識能力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1997年。
5.姬純真,危害標示設計對使用者理解力、視覺績效及危害性知覺的影響,大學大葉,2001年。
6.林芳貞,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標示認知度之研究-以五所大專院校為例,文化大學,2005年。
7.陳櫻香等人譯,化學品全球分類及標示調和制度(GHS紫皮書),工研院,2005年。
8.李如菁,電腦人機介面上圖像語意之研究,交通大學,1993年。
9.傅學超,作業場所警告性安全標示之組成元素設計原則研究,元智大學,2004年。
10.Braun, C.C., Kline, P.B., and Silver, N.C. 1995,The influence of color on warning label percep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15.
11.中國國家標準,CNS6864 Z5071(1999),危險物標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12.杜本麟,知覺行為對工業安全標示影響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1994年。
13.OSHA, 1988, Hazard Communication Standard,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
14.Canada Ministry of Labour, 1998, Workplace Hazardous Material Information System (WHMIS).
15.ANSI, 199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safety Warnings,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16.劉文正等人,危險物及有害物標示與其安全資料表規範之探討期末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0年。
17.黃奕孝等人,95年度行政院勞委會配合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GHS)之化學品管理計畫期中報告,行政院勞委會,2006年。
18.葉德惠等人,危害通識執行人員訓練班教材,工研院,2002年。
19.葉德惠等人,危害通識種子師資人員養成訓練教材,科管局,2002年。
20.吳瓊治,知識獲取、知識整合與教育訓練關連性之研究,元智大學,2002年。
21.李金茂,企業員工對訓練單位引進ISO制度的滿意度研究,元智大學,2002年。
22.黃英忠,人力資源管理,三民書局,2000年。
23.葉德惠等人,危害通識諮詢服務及推廣計畫期末報告,行政院勞委會,1997年。
24.張嘉琪,以認知、自我效能及學習型組識理論探討知識創新之研究,大葉大學,2001年。
25.高申春,人性輝煌之路-班度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城邦文化事業(股)公司,2001年。
26.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27.周文賢,多變量統計分析,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指導教授 王鵬堯(Peng-yau Wang) 審核日期 2006-9-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