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鄔振昌(WU,ZHEN-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土木工程學系 |
論文名稱 |
高速公路匝道儀控整合式模式之研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由於近年來社會經濟的持續成長,且私人運具的持有率不斷增加及國人對於休閒娛樂越來越重視,使得一些旅次為休閒需求所引起,因此車流需求不段增加,進而造成主要路段超出其路段容量值,使得服務水準降低並發生重現性的壅塞車潮,又加上現有匝道儀控只考量單一匝道,故要進行都會區整合式匝道儀控必須為經驗判斷,因而導致上下游產生不平衡現象。
而本研究係針對國道1號豐原至王田南下整合區域之路段進行車流特性分析,探討整合式匝道儀控在不同控制目標下,考量整體效益最大並非單一匝道效益最大,且透過整合性區域內各匝道相互調節後不同主線路段績效值之評定,提供管理者做為決策之參考。本研究以效率、整合式匝道儀控率最大流入量及總里程做為控制目標,並以各主線路段之延滯量及全路段平均旅行時間來評估各績效,並同時兼顧整合區域性的需求與用路公平性。
本研究經由評估分析結果顯示,以最大流入量為控制目標能夠使全路段消散745,395 輛-分之延滯量,平均旅行時間能夠節省13.7%;而以最大里程為控制目標能夠使全路段消散745,357 輛-分之延滯量,平均旅行時間能夠節省13.8%。 |
摘要(英) |
Du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eople are willing to hold the private transport and willing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Some journeys are caused by the demand of leisure. It increases the traffic demand and causes some main road beyond its capacity, decreases the level of service and has recurrent congestion. The existing ramp meter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ly one single. Therefore, the metropolitan area to be intergraded ramp metering must doing by the experience, this causing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 unbalance.
This research focus on the south integration traffic flow of highway No. 1, especially from Fongyuan to Wangtian. Discuss the intergraded ramp metering in different control objectives, consider all effectiveness in the maximum not the only single one. And different base line of the performance in each ramp mutual adjustment within the intergraded region.This research set efficiency, intergraded ramp metering rate allowable input flow, and total mileage as control target. Using the delay of main road and the average travel time of main roa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tegrated area needs and the road fairness.
Research by the assess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the maximum largest inflows of control target can make the whole road dissipate 745,395 unites per delay, 13.7% average travel time can be saved, in the maximum mileage of the control target can make the whole road dissipate 745,357 unites per delay, 13.8% average travel time can be saved.
|
關鍵字(中) |
★ 車流特性 ★ 整合式匝道儀控 ★ 績效評估 ★ 線性規劃 |
關鍵字(英) |
★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 intergraded ramp metering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linear programming |
論文目次 |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範圍與內容 2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車流基本特性 6
2.2 匝道儀控文獻 12
第三章 現況分析 17
3.1 資料蒐集 17
3.1.1 主線路段流量 17
3.1.2 匝道需求量 18
3.1.3 起迄交通量 19
3.1.4 道路幾何特性 19
3.2 車流特性分析 20
3.2.1 時間變化分析 21
3.2.2 巨觀特性 27
第四章 匝道儀控模式與績效評估 43
4.1 最佳化模式建構 43
4.2 績效評估 47
4.2.1 主線路段車輛延滯 47
4.2.2 各主線路段平均旅行時間 55
第五章 實例測試與分析 58
5.1 情境設計 58
5.2 測試結果與分析 62
5.2.1 最大總流入量 63
5.2.2 最大總里程 68
5.3 主線績效評估 79
5.3.1 路段延滯 79
5.3.2路段旅行時間 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0
6.1 結論 100
6.2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3
附錄一 OD起迄量 105
附錄二 旅次長度 106
附錄三 VD 5分鐘原始動態資訊 110 |
參考文獻 |
1、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中區工程處,www.freeway.gov.tw/Central
2、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www.freeway.gov.tw
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1年臺灣公路容量手冊」,民國100年10月。
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車流理論-車流行為模化」,民國103年3月。
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高速公路匝道儀控智慧化之研究」,民國93年8月。
6、江宜穎,「高速公路壅塞模擬與主線速率漸變控制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民國101年。
7、吳榮光,「建構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群組化遞變式匝道儀控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EMBA在職碩士專班,民國91年。
8、洪偉勛,「高速公路旅行時間推估模式之開發與應用-以國道5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民國101年。
9、徐淵靜、鐘敦沛,「高速公路匝道流量控制模式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31卷1期,59頁~94頁,民國91年3月。
10、殷鼎棋,「隧道公路容量推估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民國94年。
11、張堂賢、莊國欽,「非線性系統於高速公路道路整合匝道儀控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33卷4期,673頁~698頁,民國93年12月。
12、許添本、簡正銓,「匝道儀控密度穩定法之研發」,運輸計畫季刊,30卷2期,275頁~302頁,民國90年6月。
13、陳彥佑,「應用有限偵測器推估公路車流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民國93年。
14、黃盈琇,「公路長隧道交通控制策略評估-以雪山隧道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民國95年。
15、廖怡婷,「春節期間匝道儀控策略之研擬與評估」,碩士論文,逢甲大學,民國97年。
16、薛博元,「高速公路速率控制與匝道儀控最佳化協控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民國100年。
17、A. Alessadri, A. DiFebbraro, A. Ferrara and E. punta, “Optimal control offreeways via speed signaling and ramp metering”,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p771-780, 1998.
18、Adolf D. May, “Traffic Flow Fundamentals.”
19、Jiuh-Bing Sheu, Hai Yang, “An integrated toll and ramp control methodology for dynamic freeway congestion management”, Physica A 387, P4327-4348, 2008.
20、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Highway Capacity Manual 2000.
21、X. Zhang, T. Kim, X. Nie and W. Jin “Evaluation of On-ramp Control Algorithms,” September 2001.
|
指導教授 |
吳健生
|
審核日期 |
2015-7-24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