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045005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6 、訪客IP:3.15.234.89
姓名 張湘永(Hsiang-Yung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論文名稱 內線交易規範之研究─以企業併購案件為核心
相關論文
★ 高科技Apple 蘋果公司及傳產衛浴成霖集團破壞式創新個案研究★ Making Optimal Supply Chain Case Studies for Two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Suppliers
★ 台灣連接器產業經營策略之探討─以A公司為例★ 高階眼科醫材公司之競爭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 電動機車之開放式創新:個案研究睿能創意公司(GOGORO INC)★ 企業之開放式服務創新研究—以C公司為例
★ 研究破壞式創新後企業之發展─以 LCD 設備商個案為例★ 破產法免責制度之研究─以債務清理法草案為中心
★ 當供應商遇到客戶倒閉時之案例探討─以中華映管及其供應商為例★ 企業經營與所有之法制規劃與因應
★ 製造業服務化轉型企業戰略決策之探討★ O2O商業模式對便利商店的挑戰與機會─以全家便利商店為例
★ AIoT智慧工業4.0製造之研究─以通用電氣(GE)為例★ 共享經濟之移動服務探討─以Uber為例
★ 價值投資的理論與實務─以巴菲特價值投資為例★ 企業創新應用的研究─以P&G公司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2025-6-21以後開放)
摘要(中) 長久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在提到股市的技術線型分析時,常聽到一句話:「千線萬線,不如一條內線的說法」,可謂一語道盡內線交易在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而由於防止內線交易法制的不完備與司法實務的見解的分歧,使我國內線交易司空見慣,我國的內線交易問題向來也被評比為程度嚴重的國家。因此,有人戲稱台灣是內線交易的天堂。為解決此問題,在行政院及立法院之高度共識下,已大幅修正證券交易法提高內線交易刑責,並於2004年間修正通過。
內線交易是證券市場常見的違法行為,由於內線交易行為有害於證券市場的健全發展,因此現今法制國家大多立法禁止內線交易行為,惟各國對於內線交易規範之理論依據及制度設計並不完全相同。近年來,我國雖數次修正證券交易法有關內線交易之規定,但證券市場內線交易問題仍層出不窮,值得深入研究分析探討。
企業併購是近代相對頻繁重要的商業行為,許多企業必須依靠企業併購的方式來擴展企業規模,企業併購商業行為的本質是一種企業外部成長的方式,然而企業併購所產生的法律風險遠大與其他的商業行為,主要原因在於企業併購是一系列的過程,企業併購不論是敵意或善意,都是兩家公司擴大規模與整合資源的手段。併購消息應可定性為相當有價值的資訊,內部人在該消息對外公開前即買進目標公司的股票,雖可趁機大撈一筆,卻可能陷入被控「內線交易」(insider trading)的風險。企業併購的消息具有高度議價的財產價值,企業併購活動中,因為企業併購消息不對等,往往成為企業內部人內線交易的溫床。
隨著企業全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企業間彼此競爭更日趨激烈,從企業組織面觀之,企業為提升競爭力及綜合績效,可以選擇採取企業策略聯盟或企業併購之方式,以健全企業經營及強化競爭力。然而,企業於進行併購過程中,於併購消息公布後,無論嗣後是否順利完成併購,往往會劇烈影響目標公司股價。正因如此,企業併購前內線交易常伴隨而生。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其著作《雪球》(THE SNOWBALL;Bloomsbury, 2008)書中所言:「公司內部人首要之務是保護公司之存在,公司內部人如有違法行為,將使公司陷於極大之危險」。不可諱言,內線交易對證券交易公平性及公司之商譽具有嚴重負面影響,應立法嚴格禁止。因此,本文將以美國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基礎理論及規範出發,檢視比較我國現行內線交易法制,並以我國企業併購案件為研究核心,作為我國未來修法改進之參考。
摘要(英) For a long time, when domestic capital markets mentioned the technical linear analysis of the stock market, they often heard a saying: "Thousands of lines are not as good as an insider", which can be said to express the influence of insider trading in the capital market. However, due to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differences in judicial practice, insider trading is comm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oblem of insider trading in our country has always been judged as a serious country. Therefore, some people joked that Taiwan is a paradise for insider trading.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under the high consensus of the Executive Yuan and the Legislative Yuan, the Securities Trading Law has been greatly amended to increas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r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amendment was passed in 2004.
Insider trading is a common illegal behavior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Since insider trading is harmful to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most legal countries now have laws to prohibit insider trading.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amended the regulations on insider trading in the Securities Trading Law several times, the problems of insider trading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re still emerging, which are worthy of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relatively frequent and important commercial activities in modern times. Many enterprises must rely on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expand their business scale. The essence of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a way of external growth of enterprises. Business behavior,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a series of processes, whether hostile or friendly,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means for two companies to expand their scale and integrate resources. M&A news should be regarded as valuable information. If an insider buys the target company’s stock before the news is made public, although they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a fortune, they may fall into the risk of being accused of “insider trading.” The news of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s a high property value for bargaining. In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cause the news of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not equal, it often becomes a hotbed for insider transactions.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nterprises can choose to adopt corporate strategic alliances or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improve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strengthen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fter the new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announc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fterwards, the stock price of the target company will often be greatly affected. Because of this, insider transactions often occur befor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stock god Warren Buffett (Warren Buffett) said in his book "The Snowball" (THE SNOWBALL; Bloomsbury, 2008): "The first task of company insiders is to protect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pany. put the company in great dang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insider trading has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airness of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and the company′s goodwill, and should be strictly prohibited by legisl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basic theories and norms of insider trading in the US securities market, review and compare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f insider trading in my country, and focus on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ases of Chinese companie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amendments and improvements in my country.
關鍵字(中) ★ 內線交易
★ 內部人
★ 重大消息
★ 公開消息否則戒絕交易原則
★ 企業併購
關鍵字(英) ★ insider trading
★ insiders, material impact information
★ disclose or abstain rule
★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內線交易基礎理論及美國法制規範…………………………… 5
第一節 內線交易概論………………………………………………… 5
第一項 內線交易之意義及規範目的……………………………… 5
第二項 內線交易應否受法律規範………………………………… 6
第二節 內線交易之基礎理論演進…………………………………… 7
第一項 資訊平等理論……………………………………………… 7
第二項 信賴關係理論……………………………………………… 9
第三項 私取理論…………………………………………………… 9
第四項 消息傳遞責任理論…………………………………………11
第三節 美國內線交易之法制規範……………………………………13
第一項 Section 10(b)及 Rule 10b-5……………………………13
第一款 Section 10(b) …………………………………………13
第二款 Rule 10b-5………………………………………………14
第二項 Section 14(e)及 Rule 14e-3……………………………15
第一款 Section 14(e) …………………………………………15
第二款 Rule 14e-3………………………………………………15
第一目 禁止利用重大未公開收購消息從事交易……………15
第二目 禁止傳遞重大未公開的公開收購消息………………16
第三目 中國牆的防禦機制……………………………………16
第三項 內線交易罰則相關執行加強法案…………………………17
第一款 1984 年內線交易制裁法 ………………………………17
第二款 1988 年內線交易及證券詐欺禁止法 …………………17
第三款 2002 年沙賓法案 ………………………………………18
第三章 我國內線交易法制規範…………………………………………19
第一節 立法沿革………………………………………………………19
第二節 立法目的………………………………………………………23
第三節 保護法益………………………………………………………24
第四節 內線交易構成要件……………………………………………24
第一項 行為主體……………………………………………………25
第二項 行為客體……………………………………………………27
第三項 重大消息……………………………………………………27
第一款 重大消息範圍……………………………………………27
第二款 重大消息之認定標準……………………………………28
第三款 重大消息之成立時點……………………………………29
第四款 重大消息之公開方式……………………………………31
第四項 實際知悉……………………………………………………31
第五項 買賣時點……………………………………………………33
第五節 法律責任………………………………………………………33
第一項 民事責任……………………………………………………34
第二項 刑事責任……………………………………………………36
第三項 免責條款……………………………………………………37
第四章 企業併購與內線交易……………………………………………39
第一節 企業併購概論…………………………………………………39
第一項 企業併購意義………………………………………………39
第二項 企業併購策略………………………………………………40
第三項 企業併購法律規範…………………………………………41
第四項 二階段合併…………………………………………………43
第二節 企業併購類型…………………………………………………43
第三節 企業併購流程…………………………………………………46
第一項 企業併購之商業流程………………………………………46
第二項 企業併購之法律流程………………………………………48
第四節 企業併購與內線交易之關聯…………………………………49
第一項 併購公司與目標公司之內部人範圍………………………50
第二項 企業併購案重大消息明確時點之認定……………………52
第五章 我國企業併購與內線交易案例探討……………………………56
第一節 美商捷普併購綠點案…………………………………………56
第二節 開發金併購金鼎案……………………………………………61
第三節 力晶併購旺宏案………………………………………………64
第四節 AMSL 併購漢微科案…………………………………………6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結論……………………………………………………………71
第二節 建議……………………………………………………………72
參考文獻……………………………………………………………………7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1.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台大法學出版,1998年。
2. 謝易宏等人合著,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初版。
3.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2007年2版。
4. 洪啟仁,企業併購交易指南,安侯企業管理出版,2008年初版。
5.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出版,2009年再版。
6. 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出版,2010年。
7. 劉連煜,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出版,2012年2版。
8.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2016年14版。
9. 賴英照,誰怕內線交易,自版,2017年初版。
10. 李志仁、王乃民、康復明、陳銘祥,企業管理與法律,元照出版,2019年9版。
11. 賴源河,實用企業併購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2019年2版。
12. 王志誠、李書孝,企業併購法實戰守則,新學林出版,2020年2版。
(二) 期刊、專論
1. 馮震宇,內線交易今非昔比,能力雜誌第615期,2007年。
2. 陳彥良,企業併購中目標公司董事之責任,台北大學法律論叢89期,2014年。
3. 張心悌,企業併購時內線交易消息明確之判斷,月旦裁判時報25期,2014年。
4.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臺大法學論叢,2009年。
5. 郭大維,論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由英美兩國對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規範談起,軍法專刊56卷4期,2010年。
6. 蔡鐘慶,企業併購中內線交易法律規範檢討,真理法學18期,2017年。
7. 洪秀芬,從德國內線禁止行為類型及其處罰規定反思我國內線交易規範改革之可能性,中正財經法學卷7,2013年。
8. 曾開源,美國內線交易法制簡介及Salman v United States判決導讀,司法新聲123期,2017年。
9. 莊永丞,沉默是金?證券交易法「公開揭露或戒絕交易」原則之初探-以內部人戒絕交易為中心,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
10. 申心蓓,內線交易中重大消息認定之實務分析-以企業併購案例為中心,檢察新論12期,2012年。
11. 王志誠、王絃如,台灣企業併購法之立法模式與實踐經驗,財稅研究,42卷1期,2010年。
12. 賴源河,論企業併購案涉及內線交易之重大消息何時明確,月旦法學雜誌244期,2015年。
13. 張心悌,內線交易與忠實義務之違反─兼評高等法院判決,月旦法學教室68期,2018年。
14. 張心悌,內線消息之傳遞責任─正當商業目的之抗辯?,月旦法學教室165期,2021年。
15. 陳月秀,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時點,萬國法律158期,2008年。
16.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157-1條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法學論叢,2004年。
17. 李開遠,刑事犯罪行為主觀構成要件在正教法內線交易罪犯罪適用之探討,銘傳法學論叢,2011年。
18. 李開遠,內線交易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適用疑義探討,銘傳法學論叢,2012年。
19. 林孟皇,內線交易的重大消息成立與舉證責任,元照出版社,2001年。
20. 劉連煜,內線交易免責之抗辯:免責交易計畫,台灣法學雜誌114期,2008年。
21. 劉連煜,併購案重大內線消息何時能明確,法令月刊67卷11期,2016年。
22. 劉連煜,重大內線消息之認定,月旦裁判時報1期,2010年。
23. 林仁光,西風東漸-談內線交易Civil Penalty制度之發展,月旦法學231期,2014年。
24. 劉成墉,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5期,2011年。
25. 賴英照,內線交易的紅線-重大消息何時明確,中原財經法學36卷,2016年。
26. 馮震宇,併購策略多出一哩:內線交易,能力雜誌720期,2016年。
27. 許雅華,內線交易重大影響股票價格消息之認定,證期月刊33卷8期,2015年。
28. 馮震宇,維護交易市場交易公平性_紅線明確化嚴打內線交易,能力雜誌658期,2010年。
29. 洪秀芬,從德國內線禁止行為類型及其處罰規定反思我國內線交易規範改革之可能性,月旦法學231期,2013年。
30. 賴英照,內線交易犯罪所得如何計算?,法令月刊68卷1期,2017年。
31. 賴英照,內線交易的基礎理論,月旦法學雜誌123期,2005年。
32. 陳佑寰,橘子紅了-談敵意併購、公開收購及內線交易,會計研究月刊322期,2012年。
33. 陳學德,企業併購時內線交易何時明確-從綠點案談起,月旦裁判時報77期,2018年。
34. 葉銀華,企業併購風險管理與案例分析,會計研究月刊173期,2000年。
35. 林孟皇,內線交易重大消息的明確性與實際知悉-2010年修法評析,月旦法學184期,2010年。
36. 林孟皇,內線交易的重大消息成立與舉證責任,檢察新論4期,2008年。
37. 吳林,對現行規範內部人股權轉讓之看法及建議,證券櫃檯月刊87期,2003年。
38. 高點編輯部,開發金併金鼎案中內線交易相關問題探討-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70號刑事判決,法觀人月刊第219期,2017年。
39. 郭大維,法人是否為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規範之主體,月旦法學教室, 2016年2月。
40. 林光仁,企業併購與組織再造規範制度之重新檢視,月旦民商法雜誌第一期,2003年。
41. 周振鋒,論內線交易罪重大消息之時點認定問題,東吳法律學報30卷1期,2018年。
42. 曾開源,美國內線交易法制簡介及Salman v United States判決導讀,司法新聲123期,2017年。
43. 陳學德,企業併購時內線交易何時明確-從綠點案談起,月旦裁判時報77期,2018年。
44. 劉紹樑,我國併購法制的蛻變與前瞻,經社法制論叢32卷,2003年。
45. 法觀人編輯部,內線交易犯罪所得計算爭議,法觀人月刊第258期,高點法律網,2021年。
46. 賴英照,內線交易的民事賠償,司法週刊1273期,2006年。
47. 甘添貴,刑法的謙抑思想,月旦法學雜誌,1997年。
48.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內部人交易禁止規範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1992。
49. 黃朝義、吳天雲,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5期,2000年。
(三) 學位論文
1. 楊茵茵,企業併購與內線交易禁止規範之探討,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2. 黃鎮岳,企業併購前內線交易行為防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 黃昆培,內線交易構成要件暨豁免條款之研究,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4. 劉羽芯,論我國內線交易罪刑度之妥適性,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論文,2018年。
5. 李家瑋,論我國內線交易重大消息明確性之認定-以企業併購案件為探討核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6. 周君達,防制內線交易行為之探討-以企業併購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7. 孫昱琦,內線交易之立法沿革與實務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8. 朱之琪,論企業併購之內線交易,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9. 劉嘉宏,內線交易關於於重大消息之認定-以企業併購案件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0. 謝宜霖,企業併購時內線交易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11. 張晶瑩,公開收購下之內線交易問題之探討,中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2. 羅詩蘋,公開收購法律規範之比較研究-兼論英美法公開收購制度之規範,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13. 賴禹綸,從比較法架構我國內線交易相關法制-以企業併購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14. 何建寬,內線交易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四)網路資料
1.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投資人保護中心網頁,團體訴訟內線交易(旺宏案),取自https://www.sfipc.org.tw/MainWeb/Article.aspx?L=1&SNO=WJIq2LHeL6ge4fCw2zhNXA。
2. 百度百科網頁資料(https://baike.baidu.hk/item)。
3. 維基百科網頁資料(https://zh.m.wikipedia.org)。
4. 劉峰,薩班斯法案:由來、影響及爭論,2006年3月18日,取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507111717/http://www.ceodc.org/list.asp?Unid=294。
5. 鐘聖雄,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2008年11月14日,取自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0&cat=55&id=0000101708_08o8eomllo13na9agju20&ct=2。
6. 中國時報新聞網,2018年10月2日,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002004700-260402?chdtv。
二、 英文部分
1.In Re Cady Robert & Co., 40 S.E.C. 907 (1961).
2.SEC v. Texas Gulf Sulphur Co.,401 F.833 (2d cir, 1968).
3.Chiarella v. United States, 445 U.S. 222, 228 (1980).
4.Dirks v. SEC, 463 U.S. 646 (1983).
5.United States v. O’Hagan 642 (1997).
6.Joan Macleod Heminway, Symposium: Women and The “New Corporate Governance: Martha Corporate Governance: Martha Stewart Saved! Insider Violation of Rule 10b-5 for Misrepresented or Undisclosed Personal facts, 65 MD. L. Rev. 380, 384-388(2006).
7.485 U.S.224, at 239.(1988)
指導教授 鄭有為 審核日期 2023-6-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