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林伯瀚(Po-ha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陳誠主政湖北之研究(1938-1944) (The study of Chen Cheng in Power Hubei(1938-1934))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本文旨在探討陳誠主政湖北的過程以及對其施政的檢討,因陳誠身兼軍事及地方行政長官,在戰時軍事第一的訴求下,是以出現所謂「軍人從政」現象。本文以陳誠為考察對象,主要是因為陳誠素為蔣中正所信賴,且其對蔣中正亦是忠心耿耿,可以說是蔣中正的嫡系將領,關係匪淺。陳誠在此段湖北省主席經歷之後,仕途更是青雲直上官拜副總統。是以,若能對這位可說是中央政府第二號軍事強人,進行相關行政經歷的分析,必能對「軍人從政」現象進行更為全面的理解。
陳誠半生戎馬,跟隨蔣中正參與國民政府的北伐、剿共、對日戰爭與之後的國共內戰,屢居高位,深受蔣中正信任。1941年6月被《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甚至一度被認為是蔣的繼承人,聲勢如日中天,在當時的國軍中,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將領。但陳誠到北伐後期才晉升師長,漸露頭角,聲望不若當時一些中央以及地方軍系將領,而後對中共圍剿又遭逢大敗。故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蔣為何仍對陳誠如此信任,屢屢拔擢,甚至讓沒有行政實務經驗的陳誠出掌湖北軍政?雖說當時地方行政長官亦多由軍事將領擔任,但湖北畢竟是拱衛戰時陪都的重要地區,蔣調任陳誠空降於此,其考量與代表的意義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對於陳誠來說,1938年出任湖北省府主席,可說是他順遂軍旅生涯中的轉捩點,此後開啟其「軍人從政」時期。如何在省政與軍政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在宛如瞎子摸象的地方行政長官經歷中,又是如何建設湖北,這都是本研究所要進一步分析的。
綜上所述,本文將利用臺北國史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以及大陸地區所藏之檔案史料,配合相關論著,試圖建構陳誠在湖北省的施政並加以檢視。再由「軍人從政」的現象,更進一步探討在戰時動亂的中國,能否達到理想的軍政合一目標。
|
摘要(英)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that Chen Cheng governed Hubei and reviews his policy. Under the wartime, military affai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o Chen Cheng takes charge of a officer of military and administration. This is called “the Military Enter Politics.” In this paper, taking Chen Cheng as the investigation is because he get Chiang Kai-shek’s trust and is a loyal and constant official-branched general. Chen Cheng was given the rank of vice president straightly after being the president of Hubei Province. We could figure out the phenomenon of “Armyman in power” comprehensively by analyzing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s of being the secondary in Central Government.
Chen Cheng spend half lifetime in military, following Chiang Kai-shek to take part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Extermination Campaigns,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Civil War, and repeated high-ranking. He was the cover person of “Times” on June 1941 and considered the heir to Chiang. However, Chen had not revealed himself until got promotion to divisional commander, and his reputation was not as some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connections to the military generals, especially that he failed in Extermination Campaigns. Curiously enough, why did Chiang trust Chen so much that Chiang often promoted him and let Chen Cheng without practical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be the executive of Hubei military? Although the rise of lots of military commanders to chief executive was quite often, the reason and mean that Chiang vest the executive power of provisional capital in Chen Cheng should be the focus of concern.
It can be said a turning point in Chen Cheng’s military career as he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Hubei Provincial. His “Armyman in power”period was started. How Chen balanced betwee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in the provincial and how he built Hubei with less chief executive experience were further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construct and review the policy of Chen Cheng in Hubei Province by sources in Academia Historical, KMT Party History Institute, and historical archives in Chinese, and related writings. Furthermore, we can make sure that it’s possibl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unity by “Armyman in power” in unrest Chinese.
|
關鍵字(中) |
★ 武漢時期 ★ 陳誠 ★ 軍人從政 ★ 湖北省政 |
關鍵字(英) |
★ Chen Cheng ★ Armyman in Power ★ Administration of Hubei Province ★ Wuhan period |
論文目次 |
緒 論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時間斷限與研究範圍 3
參、研究回顧 4
肆、研究方法與史料 9
伍、章節安排 12
第壹章 陳誠的崛起
第一節 北伐前後 15
第二節 軍事實力的壯大 23
第三節 漸成軍、政要角 30
第貳章 湖北時期的職責與表現
第一節 從軍政到省政 41
第二節 位高權重的省主席 51
第三節 回任省政 62
第参章 建設「新」湖北
第一節 省政建設的藍圖 71
第二節 符合戰時需求的經濟改革 83
第三節 培育戰時人才的計畫教育 101
第肆章 軍人主政的困境與影響
第一節 建設「新」湖北的再檢視 119
第二節 軍事與政治的摩擦 129
第三節 軍人從政的侷限與影響 140
結 論 151
徵引書目 157
|
參考文獻 |
一、文電檔案與史料彙編
(一)文電檔案
1、臺北國史館藏
《蔣中正總統檔案》(以下簡稱《蔣檔》)
〈文物圖書:稿本(一)〉
典藏號:002-060100-00168-020,「事略稿本」,1942年9月20日。
〈革命文獻:北伐時期〉
典藏號:002-020100-00005-001,「蔣中正通令各軍長發布北伐部隊動員令及集中湖南計畫」,1926年7月1日。
典藏號:002-020100-00008-091,「蔣中正電李濟琛補充第一師改為第二十一師來贛限期集中贛州候命」,1926年11月16日。
典藏號:002-020100-00017-082,「陳誠電蔣中正該部各團營分布情形」,1928年4月22日。
〈特交文卷:親批文件〉
典藏號:002-070100-00017-010,「蔣中正電錢大鈞分校職務教育重要非專任不可四師事已令陳誠接替」,1931年1月8日。
〈特交檔案:一般資料〉
典藏號:002-080200-00278-048,「蔣中正電陳誠暑期訓練每期以半月為準七八兩月分三期召集並分任胡宗南黃杰為籌備委員兼隊長等」,1937年5月14日。
典藏號:002-080200-00284-001,「陳誠電蔣中正珞珈山軍官訓練團擬自七月七日起改名為中央訓練團一切仍照舊辦理」,1938年6月30日。
典藏號:002-080200-00448-076,「陳誠電蔣中正廬山暑期訓練分五種人員訓練工事應如何編練之文電日報表」,1935年3月13日。
〈特交檔案:分類資料〉
典藏號:002-080102-00005-006,「政治部整頓並充實計畫及政治部各級幹部訓練實施方案綱要草案」,1938年。
典藏號:002-080102-00038-005,「戴笠呈蔣中正鄂北各方情報及當地實際情形及八分校內幕」,1942年12月。
典藏號:002-080103-00050-001,「陳誠呈蔣中正請調整軍事委員會各部廳機構人事與請辭兼職及調整戰鬥序列」,1940年1月6日。
《國民政府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人事-地方機關人員任免〉
典藏號:001-032220-0159,「行政院函湖北省政府主席陳誠因公離省職務由民廳長嚴立三代、免楊綿仲陳劍脩嚴立三等財政教育民政廳長職命趙志垚歐元懷張難光等繼任」,1938年8月17日-1941年1月18日。
〈內政〉
典藏號:001-046330-001,「湖北省臨時參議會第四次大會紀錄」,1941
年7月。
《陳誠副總統檔案》(以下簡稱《陳檔》)
〈文件-石叟叢書-言論〉
典藏號:002-010102-00001-025,「毋驕毋怯報仇雪恥──任總指揮時對五十二師全體官兵講」,1933年3月13日。
典藏號:002-010102-00001-030,「十一師的精神與光榮──任總指揮時對十一師全體官兵講」,1933年5月5日。
典藏號:002-010102-00017-013,「黨政軍工作之檢討──於恩施擴大紀念週講」,1942年4月6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2-008,「我們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覺悟──兼任副團長時對團本部全體職員講」,1934年7月1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2-009,「政訓人員應有的努力──兼任副團長時對全體政訓人員講」,1934年7月1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2-019,「作戰取勝的必要條件──兼任副團長時對全體官長學員講」,1934年7月16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3-004,「擁護領袖為統一國家的前提──兼任副團長時對全體官長學員講」,1934年8月10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7-003,「抗戰應有之認識(一)──在廬山訓練團降旗後對第一次奉命出發各將領講」,1937年7月10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8-012,「滬戰的經過與教訓──在將校研究班講」,1938年2月28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8-014,「政訓工作當前之急務──出席全國政工會議第二次講」,1938年3月5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9-003,「服從領袖的真諦──在中訓團講」,1938年7月7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9-009,「軍事教育化的意義──對中央訓練團第三大隊第一期全體學員講」,1938年8月10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9-018,「社會服務與幹部訓練──對中央訓練團全體學員講」,1938年9月27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9-020,「保衛武漢概述──在國民參政會報告」,1938年7月1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09-038,「湖北省政府工作之近狀與今後施政之要領──在招待旅渝湖北人士席上報告」,1938年12月22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13-016,「鄂省教育之檢討與抗戰形勢之展望──於湖北省教育會議開幕講」,1940年7月。
典藏號:008-010102-00014-002,「確定施政重心與提高行政效率──對省府科長以上人員講」,1940年9月1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14-011,「改進教育與培育人材──對教育廳全體職員講」,1940年9月。
典藏號:008-010102-00015-005,「新湖北建設計劃旨趣之說明──在湖北省幹訓團講」,1941年1月27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16-006,「關於收購軍糧問題談話」,1941年6月21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16-015,「計畫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出席湖北省黨政軍各界擴大紀念週講」,1941年8月3日。
典藏號:008-010102-00018-024,「計畫教育講授大綱」,1942年。
典藏號:008-010102-00018-025,「軍糧的重要性與行政人員的責任──出席鄂北行政會議開幕典禮講」,1942年11月5日。
〈文件-石叟叢書-語錄〉
典藏號:008-010106-00001-005,「湖北省政府委員會議主席指示摘抄-教育文化部分共十一條」,時間不詳。
〈文件-石叟叢書-計畫〉
典藏號:008-010104-00001-003,「新湖北建設計劃大綱」,1941年6月。
〈文件-石叟叢書-雜著〉
典藏號:008-010107-00001-008,「書告-敬告本省中等學校學生家長書」,1938年9月。
典藏號:008-010107-00001-012,「告湖北省立聯中學生書」,1940年9月。
〈文件-行誼-大事紀與日誌〉
典藏號:008-010402-00001-001,「民國二十九年九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0年9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1-002,「民國二十九年十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0年10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1-007,「民國三十年三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1年3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1-008,「民國三十年四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1年4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1-010,「民國三十年六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1年6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2-005,「民國三十一年一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2年1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2-007,「民國三十一年三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2年3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2-012,「民國三十一年八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2年8月。
典藏號:008-010402-00003-001,「民國三十一年九月湖北省政府大事紀」,1942年9月。
〈文件-軍事國防〉
典藏號:008-010701-00023-001,「武漢城防建設紀要-第一章武漢城防之沿革」,日期不詳。
典藏號:008-010701-00023-002,「武漢城防建設紀要-第二章各時期之城防方針」,日期不詳。
典藏號:008-010703-00001-004,「廬山暑期訓練實紀導言,天津大公報六月二十五日報導廬山暑期訓練及七月十七十八兩日報導廬山談話會剪報三則」,1937年6月25日。
典藏號:008-010703-00012-001,「二十六年度廬山暑期訓練團大事記」,1937年8月。
典藏號:008-010703-00018-001,「廬山暑期訓練團實記導言」,1937年8月。
〈文件-軍事國防-剿匪戡亂〉
典藏號:008-010702-00054-001,「蛟湖戰役回憶錄」,1957年。
〈文件-書函〉
典藏號:008-010202-00056-005,「政治部部長陳誠電湖北省政府、湖北省高級法院及軍政部等機關為奉委員長蔣中正令將武漢衛戍司令部管區重要城鎮民眾疏散交給政治部主持核辦事抄送原電請查照辦理」,1938年6月12日。
〈文件-書函-手稿〉
典藏號:008-010201-00004-002,「撫河方面進剿軍前敵總指揮陳誠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建議整編部隊應以剿匪需要為主不可過分裁編因努力剿匪而遭損失部隊是以第五第十八軍實有人數應最少可編八個師僅編五個師實在影響太大等」,1944年。
〈文件-專著與講詞-專著〉
典藏號:008-010302-00002-002,「如何實施耕者有其田:第二、湖北的「二五」減租」,1951年9月。
〈文件-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
典藏號:008-010901-00003-001,「湖北省政府各部門有關工作檢討、教育施政、經濟建設、征購軍公糧、保安工作等參考資料」,1942年9月。
典藏號:008-010901-00006-001,「湖北各縣徵收實物、二五減租暨新縣制實施情況通訊調查彙編」,1941-1942年。
典藏號:008-010901-00007-001,「本省三十年度處決煙犯人數統計表」,1942年。
典藏號:008-010901-00023-001,「湖北省政府改革公文格式有關文電彙輯」,1940年7月-1941年5月。
典藏號:008-010901-00049-001,「新湖北建設紀要(一):編輯例言、目錄、第一章新湖北建設旨趣之說明」,1949年2月。
典藏號:008-010901-00049-002,「新湖北建設紀要(一):第二章建設計畫」,1949年2月。
典藏號:008-010901-00049-003,「新湖北建設紀要(一):第三章經濟建設」,1949年2月。
〈文件-湖北省政府-法規與政策〉
典藏號:008-010903-00018-002,「湖北省實施平定物價辦法」,1941年。
典藏號:008-010903-00019-001,「湖北省管制物價有關重要文電彙輯」,1942年。
典藏號:008-010903-00019-001,「湖北省管制物價有關重要文電彙輯」,1942年。
典藏號:008-010903-00032-001,「湖北省戰時試行物物交換辦法綱要及實施辦法」,1942年。
2、臺北黨史館藏
《一般檔案》
典藏號:493/228.9,「湖北省卅年度卅一年度政務考察總評」,1942年。
典藏號:493/229.2,「湖北省黨部卅年度工作成績考察報告提要」,1942年。
《國防最高委員會檔案》
〈國民參政會二屆二次大會建議各省征購糧食弊端百出請政府迅速申明禁令〉
典藏號:003-1890-5206,「國民參政會第二屆第二次大會梅光迪等二十六位參議員提案」,1942年2月。
典藏號:003-1026-3005,「湖北省政府報告各縣災情請撥款救濟並推定居委員等商定救濟具體辦法案」,1942年。
典藏號:003-1026-3005,「湖北省政府報告各縣災情請撥款救濟並推定居委員等商定救濟具體辦法案」,1942年。
典藏號:003-2115-5945,「兩湖監察使視察鄂北糧荒糧政軍糧情形報告」,1942年。
3、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檔案》
典藏號:772-0102,「關於游擊區黨政軍一元化及統一指揮之方案」,1939年7月。
《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
〈軍委會頒發調整游擊隊辦法及對游擊隊業務劃分辦法〉
典藏號:787-11909,,「游擊隊調整辦法」,1939年5月。
典藏號:787-11918,「軍委會調整鄂東游擊區部署文電」,1941年12月6日。
典藏號:787-11963,「第十五集團軍所屬游擊隊概況表和程汝懷關於鄂東游擊隊改組呈」,1941年7月。
典藏號:787-4518,「湖北省主席陳誠在恩施致軍委會軍事電報」,1941年7月21日。
4、湖北省檔案館藏
《湖北省民政廳檔案》
〈戰地黨政委員會區會組織〉
典藏號:LS3-1-116,「戰地黨政委員會區會組織綱要」,1941年。
典藏號:LS3-1-4582,「禁煙辦法五項」,1941年2月。
典藏號:LS3-1-557,「第三次全國內政會議湖北省報告書」,1941年。
《湖北省田賦糧食管理處檔案》
〈湖北省計口授糧實施概況〉
典藏號:LS24-1-844,「湖北省三十年度糧食管制與分配暫行辦法」,1942年。
典藏號:LS24-1-823,「本省糧食徵購配撥計畫綱要暨軍公糧預算表配撥標準表駐省中央機關領糧辦法」,1943年。
典藏號:LS24-1-844,「湖北省計口授糧實施概況」,1942年。
典藏號:LS24-3-2411,「辦理土地陳報進行計畫及實施綱要」,1941年。
典藏號:LS24-4-3356,「委座電示本省卅一年度徵購糧食要點」,1942年。
《湖北省地政局檔案》
〈地政科減租工作記錄年紀卷〉
典藏號:LS5-1-204,「湖北省民政廳減租工作年紀」,1941年。
《湖北省建設廳檔案》
典藏號:LS31-1-175,「湖北省經濟建設計劃實施綱要及湖北省省營工廠組織準則」,1942年。
《湖北省社會處檔案》
〈搶購糧食〉
典藏號:LS6-2-315,「今年災害極待解決問題」,1942年11月。
《湖北省財政聽檔案》
〈公務員役生活必須用品憑證分配供應各項制度通則實施辦法〉
典藏號:LS19-1-74-1,「湖北省各級公務員役及眷屬憑證分配生活必需品扣價與官價市價虧耗比較表」,1942年。
〈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業務計畫〉
典藏號:LS19-5-7127-3,「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五年業務計畫草案:物物交換」,1943年。
〈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組織規程和供應辦法〉
典藏號:LS19-5-7126-1,「修正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辦法」,1942年。
〈湖北省政府戰時對公務員役生活必須用品憑證分配供應各項制度通則實施辦法〉
典藏號:LS19-1-73,「湖北省公務員戰時生活必需品憑證分配制度實施辦法」,1942年。
〈貿易管理處各項規則〉
典藏號:LS19-5-7086-1,「修正湖北省戰時貨物查驗規則草案」,1940年。
《湖北省訓練團檔案》
〈本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所案〉
典藏號:LS9-2-263,「本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訓練大綱」,1940年。
《湖北省教育廳檔案》
〈湖北省計畫教育實施綱領中等學校學生升學就業實施辦法〉
典藏號:LS10-5-13,「湖北省計畫教育實施綱領」,1942年。
〈實施國民教育計畫〉
典藏號:LS10-2-1172-2,「湖北省各縣市三十二年設立鄉(鎮)中心學校暨保國民學校校數及經費支配表」,1943年。
典藏號:LS10-1-92,「湖北省教育廳民國二十八年各月工作報告」,1939年。
典藏號:LS10-1-93,「湖北省教育廳民國二十九年各月工作報告」,1940年。
(二)史料彙編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1936年鉛印版,臺北:龍文出版社,1990年重印。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民國二十一年一月至三月》臺北:國史館,2004年,第十三冊。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民國二十二年五月至六月》臺北:國史館,2005年,第二十冊。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以下簡稱事略稿本)──民國十八年六月至十月》
臺北:國史館,2003年,第十一冊。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年,第五輯第二編軍事(二)。
江西省文獻委員會編,《廬山續志稿(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47年鉛印本。
何智霖編,《陳誠先生書信集──家書》臺北:國史館,2006年。
何智霖編,《陳誠先生書信集──與友人書》臺北:國史館,2009年。
何智霖編,《陳誠先生書信集──與蔣中正先生往來函電》臺北:國史館,2007
年。
李雲漢編,《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史料專輯》臺北:近代中國出版,1991
年,上冊。
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軍事委員會》臺北:國史館,1996年,
第一冊。
秦孝儀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
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年,緒編(二)。
秦孝儀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
會,1983年,第14、17卷。
陳故副總統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陳故副總統紀念集》臺北:編者出版,1966
年。
湖北省政府民政廳編,《湖北縣政概況(民國二十三年)》臺北:文海出版社,1993
年重印。
湖北省政府編,《教育計畫答問》(湖北:湖北省政府,1943年。
湖北省政府編,《湖北省計畫教育實施概況》湖北:湖北省政府,1943年。
湖北省政府編,《湖北省統計年鑑》湖北:湖北省政府,1943年。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黃埔軍校史料(1924-1927)》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5年。
二、憶述及文史資料
(一)憶述資料(日記、回憶錄、口述訪談)
《陳誠先生回憶錄──北伐平亂》臺北:國史館,2005年。
《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臺北:國史館,2004年。
《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臺北:國史館,2005年。
《陳誠先生回憶錄──國共戰爭》臺北:國史館,2005年。
白崇禧口述、賈廷詩等訪問兼紀錄,《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
何成濬著,沈雲龍註,《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臺北:傳記文學出版,1986年。
苗培成,《往事紀實》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
康澤,《康澤自述及其下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1998年。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5年。
張發奎口述、夏蓮瑛訪談紀錄、鄭義翻譯校註,《蔣介石與我:張發奎上將回憶
錄》香港:文化藝術出版,2008年。
張毓中,《滄海拾筆:追憶侍從蔣介石的特勤生涯》臺北:傳記文學出版,2009
年。
陳存恭、潘光哲訪問,潘光哲記錄,《劉象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頁20。
熊式輝,《海桑集:熊式輝回憶錄》香港:明鏡出版社,2008年。
劉千俊,《鄂政紀要》出版地不詳,軍政部印刷所,1945年。
劉峙,《我的回憶》臺北:榮泰印書館,1966年。
劉真,《勞生自述》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劉真口述、胡國臺等訪問兼紀錄,《劉真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1993年。
遲景德、陳進金訪問,陳進金紀錄,《劉先雲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5
年。
沈雲龍訪問,謝文孫、胡耀恒紀錄,《張知本先生訪談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
(二)文史資料
方靖,〈追隨陳誠二十年〉,收入於政協浙江省委員會文史編輯部編,《陳誠傳》
北京:藝華出版,1991年,頁45-57。
王言生,〈抗戰時期湖北聯中生活紀實〉,《湖北文史資料》,期32(1990年),頁
94-99。
王延杰,〈湖北的「聯中」和「計畫教育」〉,收入於湖北省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湖
北文史集粹》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冊,頁182-190。
朱立青,〈陳誠主鄂施政的見聞點滴〉,《湖北文史資料》,期15(1986年),頁
71-74。
朱茂凡,〈陳誠在湖北的二三事〉,《湖北文史資料》,期2(1981年),頁119-122。
吳先銘,〈湖北省黨政軍年終檢討大會見聞〉,《湖北文史資料》,期15(1986年),
頁58-64。
吳國順、萬漢民,〈憶抗日時期的湖北聯中〉,收入於湖北省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湖北文史集粹》(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冊,頁191-211。
宋瑞珂,〈陳誠及其軍事集團的興起和沒落〉,《文史資料選輯》,期28(1986年),
頁1-66。
邱行湘,〈漫憶鄂西〉,《湖北文史資料》,期14(1986年),頁1-15。
徐怨宇,〈我在鄂西五年的經歷與見聞〉,《湖北文史資料》,期14(1986年),頁
16-41。
張力雲,〈從北洋武備學堂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收入於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研
究會等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頁1-39。
張泉,〈抗戰時期的恩施〉,《鄂西文史資料》,期16(1995年),頁15-30。
張泉,〈陳誠在湖北辦的所謂「民享社」〉,《湖北文史資料》,期2(1981年),頁
123-125。
梁羽,〈我對恩施的片段回憶〉,《鄂西文史資料》,期16(1995年),頁31-36。
郭大風,〈在陳誠身邊的日子裡〉,《武漢文史資料》,期28(1987年),頁39-58。
郭大風,〈陳誠的生活細節〉,收入於湖北省文史研究館編,《楚天筆薈》北京:
中華書局,2005年,頁71-74。
黃宗儒,〈新桂系在鄂北與陳誠的矛盾片斷〉,《湖北文史資料》,期18(1987年),
頁112-117。
董明藏,〈我對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的幾點回憶〉,《湖北文史資料》,期14(1986
年),頁177-185。
齊向明、劉海波,〈回憶保定軍校第八期〉,收入於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等
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頁136-152。
劉達九,〈鄂東游擊縱隊成立及改編為保安團隊經過〉,《湖北文史資料》,期18
(1987年),頁154-166。
蔡若水,〈我在鄂西經歷的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工作〉,《湖北文史資料》,期14(1986
年),頁143-155。
談瀛,〈回憶在恩施時的陳誠〉,《湖北文史資料》,期31(1990年),頁177-198。
三、專著
文思主編,《我所知道的陳誠》(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頁226。
方知今,《黃埔名將──陳誠》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年。
方知今,《遠逝的硝煙──原國民黨高級將領方靖親歷紀實》北京:華文出版,
2006年。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型態》上海:上海
書店出版社,2003年。
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出版,2004年第二版。
田子渝、黃華文,《湖北通史:民國卷》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吳相湘,《民國政治人物》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年,下冊。
吳振漢,《國民政府時期的地方派系意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
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
李君山,《全面抗戰前的中日關係(1931-1936)》臺北,文津出版,2010年。
李君山,《為政略殉──論抗戰初期京滬地區作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2
年。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臺北:李敖出版社,1988年。
李健力、鹿彥華,《周恩來與陳誠》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李澤主編,《武漢抗戰史料選編》出版地與出版者不詳,1985年。
周兆銳編,《湖北省經濟地理》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年。
易勞逸(Lioyd E. Eastman)著、王建朗等譯,《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
國民黨中國(1937-1949)》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出版,2006年第四版。
邱七七,《陳誠傳:集忠誠勇拙於一生》臺北:雨墨文化,1994年。
政協浙江省委員會文史編輯部編,《陳誠傳》北京:華藝出版社,1991年。
胡博,《國民革命軍──師史總攬(一)陸軍第1師-第20師》臺北:知兵堂,
2008年。
孫宅巍,《陳誠別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孫宅巍,《陳誠晚年》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
孫宅巍,《蔣介石的寵將陳誠》臺北:臺灣先智,1994年。
徐旭陽,《湖北國統區和淪陷區社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徐濟德,《陳誠的軍政生涯》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恩施州志編纂委員會編,《恩施州志》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涂文學主編,《武漢通史:中華民國卷》武漢:武漢出版社,上冊,2006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三部──剿共》臺北:國防部史政
編譯局,1993年,上冊。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四部──抗日》臺北:國防部史政
編譯局,1994年,第2冊。
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臺北:國防部軍務局
史政處,1998年。
崔國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政策》臺北:臺灣商務出版,2004年。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東華出版,2001年。
張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
敖文蔚,《兵火奇觀──武漢保衛戰》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臺北:曉園出版,1994年,下冊,頁651。
陳佑慎,《持駁殼槍的傳教者──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臺北:時英出
版,2009年。
陳進金,《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臺北:國史館,2002年。
麥金農(Stephen R. Mackinnon)著,李衛東、羅翠芳譯,《武漢,1938──戰爭、
難民與現代中國的形成》武漢:武漢出版社,2008年。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北省志:工業》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北省志:地理》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北省志:財政》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北省志:農業》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黃亦兵,《蔣氏寵臣──陳誠》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
熊賢君編,《湖北教育史》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劉維開,《國難期間應變圖存問題之研究──從九一八到七七》臺北:國史館,
1995年。
劉鳳翰,《抗日戰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1983年。
劉鳳翰,《抗戰期間國軍擴展與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劉鳳翰,《黃埔建校與北伐》臺北:黃慶中出版,2008年。
歐陽植梁、陳芳國編,《武漢抗戰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鄭志廷、張秋山,《保定陸軍學堂暨軍官學校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鄧元忠,《國民黨核心組織真相》臺北:聯經出版,2000年。
洪陸訓、段復初編,《軍隊與社會關係》臺北:時英出版,2002年
四、論文(期刊、專書、學位)
(一)期刊論文
于麗、田子渝,〈陳誠與湖北抗戰〉,《抗日戰爭研究》,期3(2000年),頁129-145。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陳誠私人回憶資料(1935-1944)(上)〉,《民國檔案》,
期1(1987年),頁10-14。
田子渝,〈陳誠與湖北抗戰(政治部份)〉,《湖北文獻》,期137(2000年10月),
頁7-13。
申曉雲,〈抗戰時期新桂系治皖〉,《抗日戰爭研究》,期2(1998年),頁13-32。
何智霖,〈中央軍參與山西剿共之探討──兼論陳誠入晉指揮始末(民國25年3
月至5月)〉,《國史館學術集刊》,4期(2004年9月),頁77-100。
何智霖,〈陳誠《家書》史料價值之分析──以江西剿共時期為例(1931-1934)〉,
《國史館館刊》,復刊期44(2008年),頁140-153。
何智霖,〈陳誠副總統文物轉移經過〉,《國史館館刊》,復刊期39(2005年12
月),頁73-82。
李輝,〈蔣介石的「小兄弟」陳誠──兼談「不應被忘記的士兵」〉,《明報月刊》,
卷41期9(2006年9月),頁104-105。
周建樹,〈陳誠與抗戰時期鄂西農業開發〉,《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卷20期5(2000年),頁99-104。
昌文彬,〈陳誠新湖北建設思想評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卷27期3(2007年5月),頁127-129。
林玲玲,〈陳誠與北伐──兼論北伐時期陳誠與蔣中正的關係〉,《中華軍史學會
會刊》,期12(2007年9月),頁289-318。
侯坤宏,〈抗戰時期田賦徵實的實施與成效〉,《國史館館刊》,復刊期4(1988
年),頁149-173。
姚輝,〈陳誠發跡史〉,《杭州師範學院學報》,期4(1989年5月),頁29-36。
徐旭陽,〈抗日戰爭時期湖北後方國統區的禁煙禁毒工作〉,《理論月刊》,期3
(2004年),頁56-57、94。
徐旭陽,〈抗日戰爭期間湖北國統區的公費教育制度〉,《抗日戰爭研究》,期1
(2005年),頁56-81。
張燕萍,〈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糧供應評析〉,《江蘇社會科學》,期4(2007年),
頁231-236。
陳進金,〈馮玉祥與兩湖事變(1929)〉,《兩岸發展史研究》,期3(2007年6月),
頁25-50。
楊維真,〈蔣中正對中日武漢會戰的佈局──以《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
為中心的探討〉,《中華軍史學會會刊》,期8(2003年4月),頁317-342。
劉維開,〈抗戰期間陳誠呈蔣委員長意見書一組〉,《近代中國》,期117(1997年
2月),頁95-109。
劉鳳翰,〈陳誠與抗戰後之整軍(上)(下)〉,《近代中國》,期117、118(1997
年2、4月),頁71-93、95-114。
Gillin, Donald G. “Problems of Centraliz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 the Case of Ch’en Ch’eng and the Kuomintang.”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9, no.4 (Aug. 1970): pp. 835-850.
(二)專書論文
何智霖,〈抗戰時期五戰區與湖北的鄂東領導權之爭〉,收入於國史館編,《中華
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2000年),頁1849-1866。
李雲漢,〈抗戰期間的黨政關係(1937-1945)〉,收入於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
岸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編,《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臺北:編者出版,1996年),上冊,頁1-19。
胡健國,〈抗戰時期鄂北五戰區軍糧供需〉,收入於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三屆討論會
祕書處編,《中國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1996
年),頁163-184。
(三)學位論文
王良卿,〈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關係研究(1938-1949)〉臺北:國立政
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江安妮,〈關鍵的年代:1949年陳誠主持臺灣省政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
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李功勤,〈蔣介石臺灣時代的政治精英(1950-1975)──以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及
內閣成員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
周彥,〈抗戰時期陳誠與鄂西地區的土地改革〉湖北: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
史碩士論文,2007年。
侯坤宏,〈抗戰時期糧食供求問題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1988年。
張嘉仁,〈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與國共內戰(民國38年8月-民國39年3月〉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張慧安,〈陳誠與臺灣土地改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碩士論文,1982年。
馮啟宏,〈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幹部訓練:以中央訓練團為中心的探討
(1938-19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4年。
五、報紙
《大公報》(重慶)
1942年11月6日,版3。
1942年11月5日,版3。
《新湖北日報》
1941年1月3日,版2。
1941年1月23日,版2。
1941年3月6日,版2。
|
指導教授 |
吳振漢(Chen-han Wu)
|
審核日期 |
2010-7-19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