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320205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7 、訪客IP:3.147.43.250
姓名 劉芊岳(Chang-Uweh Lio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土木工程學系
論文名稱 改良GWLF模式應用於蘭陽溪流量之模擬
(The modification of General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nYang River)
相關論文
★ 水資源供需指標建立之研究★ 救旱措施對水資源供需之影響分析
★ 台灣地區颱風雨降雨型態之分析研究★ 滯洪池系統最佳化之研究
★ 運用遺傳演算優化串聯水庫系統聯合運轉規線之研究★ 河川魚類棲地分佈之推估與分析研究-以卑南溪新武呂河段為例-
★ 整合型區域水庫與攔河堰聯合運轉系統模擬解析及優化之研究★ 河川低水流量分流演算推估魚類棲地之研究-以烏溪上游為例
★ 大漢溪中游生態基流量推估與棲地改善之研究★ 石門水庫水質模擬與水理探討
★ 越域引水水庫聯合操作規線與打折供水最佳化之應用-以寶山與寶山第二水庫為例★ 防洪疏散門最佳啟閉時間之研究 -以基隆河臺北市河段為例-
★ 配水管網破管與供水穩定性關係之研究★ 石門水庫永續指標之建立與研究
★ 台灣地區重要水庫集水區永續指標建立與評量★ 限制開發行為對水庫集水區水質保護之探討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將針對蘭陽溪流域,運用土地利用現況資料,探討改良之GWLF(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水文模式模擬流量之精確度。由於GWLF模式計算方式在蒸發散以及垂直滲漏的部分計算較為簡單,修改滲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模式高估了土壤的滲漏量,因此本研究修改GWLF水文模式中,有關蒸發散的計算以及滲漏計算的部分,並且探討修改後是否更加符合真實的滲漏情形。
根據分析結果顯示,修改後所得之GWLF模式可以更加準確的模擬蘭陽溪流量變化情形,平均月流量的R2值由0.85增加至0.92,效率係數由原本的0.78增加至0.91,因此改良後之模式能更精確的掌控月流量的變化情況。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odification of GWLF (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 model. Because origin model overestimates vertical seepage, a modified vertical seepag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component is suggest to enable the GWLF model to simulate the natur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GWLF model could estimate the seepag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more accurate. For the Lanyang River case study, R2 of average monthly streamflow is 0.92 (origin is 0.85 ), the coefficient of efficiency is 0.91(origin is 0.78 ). It is shown that modified GWLF model improve the accuracy in simulating the monthly streamflow.
關鍵字(中) ★ 蒸發散
★ GWLF模式
★ 滲漏
關鍵字(英) ★ seepage
★ GWLF model
★ evapotranspiration
論文目次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前言 1
1.2研究目的 1
1.3 研究流程 2
1.4 研究架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土地分類的基本概念 4
2.2 GWLF水文模式 8
2.3入滲量及滲漏量與蒸發散 10
2.4地形指數模式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理論分析 12
3.1研究區域-蘭陽溪 12
3.2 GWLF水文模式 19
3.3 GWLF水文模式修正 25
第四章 模式檢定與結果分析 28
4.1 GWLF水文模式 28
4.2模式檢定 30
4.3 模式檢定方法 35
4.4 研究區域現況模擬 36
4.5 模式檢定與驗證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7
5.1結論 47
5.2 建議 48
參考文獻 49
參考文獻 1.王如意、易任,「應用水文學」(2001)。
2.朱子豪、孫志鴻,「遙測土地利用調查系統先驅計畫」,pp.14 (1980)。
3.白姍燕,「水與全球氣候變遷:對美國水資源的潛在衝擊」,全球變遷通訊雜誌,第五十一期,pp .22-39(2006)。
3.田維婷,「氣候變遷對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2003)。
4.余文利,「翡翠水庫集水區水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2002)。
5.李鹿苹,應用地理學(1971)。
6.柳中明 計畫主持人,「因應氣候變遷及京都議定書水利政策調整之研究」,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計畫委託單位:經濟部水利署,計畫編號:MOEAWRA095019 (2006)。
7.洪念民,「氣候變遷對大安溪水資源營運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1997)。
8.范純志,「氣候變遷對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1998)。
9.張廷暐,「氣候變遷對水庫集水區入流量之衝擊評估(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2008)。
10.許維中,「臺灣海岸地區土地利用對於濕地資源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為個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1996)。
11.郭振民,「應用遙測與地理資訊系統於分佈型降雨-逕流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1998)。
12.陳進發,「未飽和層土壤水平衡模式解析及其應用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2002)。
13.陳正達,「IPCC第一工作分組之第四次評估報告:科學基礎」,全球氣候變遷通訊雜誌,第五十五期,pp.27-31(2007)。
14.童慶彬、洪念民、陳主惠,「氣候變遷對水資源影響評估與適應策略研擬」,農業工程學報,第45卷,第四期,pp.73-90(1999)。
15.童慶斌、劉子明,「水土資源永續發展指標之研究(II)」,國科會研究計畫(2000)。
16.童慶斌、李宗祐,「氣候變遷對七家灣溪流量之影響評估」,中國農業工程學報,第47卷,第一期,pp.65-74 (2001)。
17.童慶斌、陳嘉和、劉子明,「結合長期氣象預測資料建立乾旱預警系統」,水資源管理研討會(2002)。
18.童慶斌、謝龍生、劉子明、陳明業、王銘燦,「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資訊速報」,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第三十四期,pp.8-13(2002)。
19.黃莉芬,「應用生態能量分析於土地利用分類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個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1991)。
20.楊富雄,「以禁忌演算法推估流域空間降雨 」,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2003)。
21.經濟部水資源局,「台灣地區合理之蒸發散折算係數與區域蒸發散量推估方法之建立(1/2)」(2000)。
22.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強化區域水資源永續利用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1/2) 」(2007)。
23.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強化區域水資源永續利用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2/2) 」(2008)。
24.鄭祈全、吳治達、莊永忠,「土地利用變遷與氣候變遷對集水區流量模擬影響之研究-以林試所蓮華池試驗林之蛟龍溪集水區為例」。台灣林業科學,第22卷,第四期,pp.483-495(2007)。
25.蘇竹君,「氣候變遷與土地利用改變對石門水庫集水區之流量與泥沙產量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8)。
25.林俐玲,「室內模擬降雨觀測土壤出始含水量對入滲與逕流之影響」,水土保持學報39(4),p453~466(2007)。
26.林思達,「改良GWLF模式應用於翡翠水庫入流量模擬 」,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2009)。
27.胡志銘,「氣候變遷對蘭陽溪流域之流量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9)。
28.龔文瑞,「以地下水位變動法結合消退曲線位移法評估地下水補注量」,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2009)。
29.Arnold, J.G., R.S. Muttiah, R. Srinivasan and P.M. Allen,
“Regional estimation of base flow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e
Upper Mississippi river basin”,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 227,21-40.( 2000) .
30.Beven and Kirkby, “A physically based ,variable contributing area model of basin hydrology”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1979).
31.Boonyatharokol and Walker, “ Evapotranspiration under depleting soil moisture”, ASCE 105(4) : pp.391~402,(1979)
32.Evans, B.M., Lehning, D.W., Corradini, K.J., Petersen, G.W., Nizeyimana, E., Hamlett, J.M., Robillard, P.D. and Day, R.L. “A Comprehensive GIS Based Modeling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Nutrient Loads in Watersheds”, Journal of Spatial Hydrology vol.2 no.2, pp1-18 (2002).
33.Chou, V.T., Maidment, D.R., and Mays, L.W., “Applied Hydology”, McGraw-Hill ,pp.147~152
34.Haith, D.R., Mandel, R. and Wu, R.S. ,“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 User’s Manual”, Vers. 2.0.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1992).
35.Ning, S.K., Chang, N.B., Jeng, K.Y. and Tseng, Y.H. “Soil Erosion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mpacts Assessment with the Aid of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79 ,pp. 88-101(2006).
36.Schneiderman, E., Lounsbury, D.G., Dibeler, B.J., Thongs, D.J., Tone, J.W., and Danboise-Lohre , R., “Application of GWLF to Non-point Source Loading Model to the NYC Catskill and Delaware system Watersheds”. Study Report to Epa(1998).
37.Schneiderman, E.M., Pierson, D.C.,David , Lounsbury, G., and Zion, M.S. “Modeling the Hydrochemistry of the Cannonsville Watershed with 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GWL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pp.1323-1347(2002).
38.Tung, C.P. and Haith, D.A., “Global Warming Effects on New York Streamflows”,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21(2), pp.216-225(1995).
指導教授 吳瑞賢(Ray-Shyan Wu) 審核日期 2011-1-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