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黃速蘭(Sun-la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銀行業商業模式探討
–以合作金庫銀行及花旗(台灣)銀行為例 (Business model of banking Firms: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and Citibank (Taiwan) Bank
)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
摘要(中) |
根據金管會在2011年3月公布的本國銀行營運概況,2010年本國銀行全年稅數前盈餘1831億元,刷新2004年創下的最高獲利紀錄1553億元。本國銀行獲利排名第一的是花旗(台灣)銀行(以下簡稱花旗),其稅前盈餘高達178億元。花旗併購原本經營虧損的華僑銀行,改為本國銀行,經過一、兩年的改造,便把其他本國銀行遠拋在後面。反觀擁有302家分行通路據點的合作金庫(以下簡稱合庫),獲利僅有88億元,而僅有66家分行通路的花旗卻搶下獲利冠軍寶座。
花旗及合庫,都不是金控旗下的銀行,為何花旗這麼賺錢?換言之,究竟花旗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有何獨到之處?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合庫及花旗的商業模式有何異同,分析合庫在面對當前的經營環境如何提出價值創造策略,利用Porter的「五力分析」釐清個案公司所處的競爭環境,並有系統的辨識產業中的機會與威脅。其次,比較花旗與合庫的商業模式找出合庫的優勢與劣勢。最後,以SWOT分析提出合作金庫的經營策略並對策略進行價值分析。
本研究發現花旗以健全的商業模式為基礎,運用豐富的金融知識及專業人員,結合最新科技以及強大全球金融網路與當地金融合作,設計各類解決方案給予客戶最有效率及安全之跨國及當地的商業銀行服務。合庫的商業模式開創性不足,未能配合金融環境變化,適時提供符合顧客需求之新金融商品,新種金融業務之專業人才培訓不及,無法適時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合庫應改變舊有的商業模式,其中以下列策略措施:包括強化總行組織功能、分行整併及集中作業、提升ERP系統、拓展新業務版圖、制定不適任人員退場機制、及設計績效管理制度獎勵績優員工等策略對合庫的公司價值貢獻最大。
|
摘要(英) |
The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announced in March 2011 that the domestic banks have a pre-tax income of NT$183.1 billion for the year of 2010, surpassing the record of NT$155.3 billion of 2004 . The most profitable domestic bank is the Citigroup (Taiwan) (hereafter, Citigroup), with pre-tax profit of 17.8 billion. After the merger of OCBC Bank, a bank suffering losses, The the Citigroup (Taiwan) transformed into a profitable domestic bank far beyong all other domestic banks. In contast to Citigroup which owns only 66 local chanells,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hereafter, Cooperative) owns 302 local chanells but only had are not financial holding banks. Taiwan Cooperative Bank has 302 locations, but it only has a pre-tax income of NT$ 8.8 billion.
Both Citigroup and Cooperative are not financial holding banks. What made Citigroup so profitable? In other words, what is the unique feature of its business model? This question is worthy of our research effor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 it trie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models of both banks. Second, it attemps to analyse the value creation strategies to be derived by Cooperative facing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first uses the Porter’s five forces framework to identify the opportuities and threats to the Cooperative. Next, it use the business model proposed by Alexander Osterwalder and Yves Pigneu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group and Cooperative. Finally, it employs the SWOT framework to derive the value creation strategies and analyses the business value creation based on the strategic assumpt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Based on its sound business model Citigroup used its superior financial knowledge base, well trained employee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global financial network, collaborating with local banking institutions, to design financial solutions and banking services for its customers in an efficient way. On ther other hand, Cooperative was not able to repond to changes of banking environment and stick to its old business model. Cooperative has to reinvent its business model. Among the strategic intiatives, reorganizing the headquarter functional groups, reshuffling and integrating the operations of branch offices, upgrading the ERP system, designing new products and entering the new markets, setting up the exit scheme for incompetent employees, and designing an incentive system to keep the talented employess are the most urgent and effectiive approach to creating the enterprise value.
|
關鍵字(中) |
★ 銀行業 ★ 策略價值分析 ★ 商業模式 |
關鍵字(英) |
★ business model ★ strategic value analysis ★ banking |
論文目次 |
目 錄
論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3
1-4論文架構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商業模式相關文獻探討 5
2-2銀行產業經營績效相關文獻探討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3-1產業五力分析 23
3-1-1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24
3-1-2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24
3-1-3 新進入者的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 25
3-1-4 替代品的威脅 25
3-1-5 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 26
3-1-6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 27
3-2商業模式分析 27
3-3策略SWOT分析 28
3-3-1 機會與威脅分析(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28
3-3-2 優勢與劣勢分析(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29
3-3-3 SWOT分析模型的方法 30
3-3-4 SWOT分析步驟 31
3-3-5 成功應用SWOT分析法的簡單規則 32
3-3-6 SWOT模型的局限性 32
3-4價格淨值比評價模式 33
第四章 銀行業經營概況及產業結構分析 35
4-1銀行業經營概況 35
4-2銀行業產業結構分析 40
第五章 個案分析 43
5-1 合作金庫銀行分析 43
5-1-1合作金庫銀行歷史沿革 43
5-1-2合作金庫銀行經營績效 44
5-1-3 合作金庫銀行商業模式 49
5-2花旗(台灣)銀行分析 54
5-2-1花旗(台灣)銀行歷史沿革 54
5-2-2花旗(台灣)銀行經營績效 57
5-2-3花旗(台灣)銀行商業模式 61
5-3合作金庫銀行與花旗(台灣)銀行商業模式比較 66
第六章 合作金庫銀行競爭力SWOT分析與策略價值分析 71
6-1合作金庫銀行SWOT分析 71
6-2合作金庫銀行策略價值分析 7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5
7-1 結論 85
7-2 建議 85
參考文獻 89
一、中文部分 89
二、英文部分 90
三、參考網址 90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部分
1. 蓋瑞.哈默爾著,譯者:李田樹、李芳齡,啟動革命,天下文化出版,2000年
2. 馬克.強生著,譯者:林麗冠,白地策略–打造無法模仿的市場新規則,天下文化出版,2010年
3. 李信興「系統性商業模式之觀念架構」,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創業管理研究,2008年。
4. 馬克.強生、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孔翰寧著,商業模式再創新(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出版,台北市,2008年。
5. 鄭漢鐔教授著,企業價值創造的田字訣,工商時報D4版/經營知識,2009年。
6. 陳永偉教授,千萬別迷信商業模式,北大商業評論,2010年。
7. 楊忠恕「台灣銀行業如何改變商業模式以因應ECFA下之變局一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8. 王俊杰「2006至2009年宏達電子(股)公司商業經模式與品牌價值變化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9. 王重隆「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現況、問題與發展策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03年。
10. 童傑煌「股權結構對企業經營績效與負債水準之影響-區分市價淨值比高低」, 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1. 詹維玲、劉景中 (2006),「金融自由化後臺灣銀行的效率及生產力」,中央
12. 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論文。
13. 蔡美芳,「我國銀行業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14. 商景明,從外銀經驗探索我國銀行的西進策略,台灣金融財務季刊,7卷1期,P55-70,2006年3月。
15. 曾昭玲、陳世能、林俊宏 (2005),逾放比對銀行經營績效影響之多期性研
16. 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6(4),41-68。
17. 李紀珠、簡永光,臺灣銀行業赴大陸發展之機會與挑戰,國家政策論壇月刊,2卷1期,2002年1月。
18. 李紀珠(2003),大陸金融改革與台灣銀行業登陸的機會與挑戰,政治大學經濟政策研究中心,2002年12月。
19. 曾仁傑,2009年兩岸經貿情勢回顧與2020年展望,204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年3月。
20. 童傑煌, 「股權結構對企業經營績效與負債水準之影響-區分市價淨值比高低」,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21. 彭月娥「外商銀行在台灣之競爭策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學系, 碩士論文,2009年。
22. 林群貿, 「外商銀行於台灣經營之策略分析-以台灣花旗銀行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班,碩士論文,2009年。
二、英文部分
1. Alexander Osterwalder & Yves Pigneur,“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WILEY,2010年。
2. Scott M. Shafer, H Jeff Smith, Jane C. Linder,“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KELLY School of business,2005年。
3. Afuah Allan and Christopher L. Tucc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ategies”,McGraw Hill 2nd Edition,2003年。
4. Micheal E. Porter,“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ch/April 1979年。
5. Magretta, J., “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 80, No. 5, pp. 86-92,2002年。
6. Morris, M., 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 58, No. 6, pp. 726-735,2005年。
三、參考網址
1. 合作金庫銀行http://www.tcb-bank.com.tw/wps/portal
2. 花旗(台灣) 銀行http://www.citibank.com.tw/
3. 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4. 中央銀行http://www.cbc.gov.tw/
5. 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gov.tw/
6.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banking.gov.tw/
7. 財政部http://www.mof.gov.tw/
8. 經濟部投資審查委員會http://www.moeaic.gov.tw/
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1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11.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12.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13.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http://www.tfsr.org.tw/
14. 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http://www.fitchratings.com/
15.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siness_model_design Osterwalder提出的商業模式內涵
16. http://www.quickmba.com/entre/business-model/Chesbrough and Rosenbloom提出的商業模式內
|
指導教授 |
鄭漢鐔(Hann-Tarn Jeng)
|
審核日期 |
2011-7-24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