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黃佳文(Jia-We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 |
論文名稱 |
臺灣歌仔戲跨文化編演與詮釋──以《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為研究對象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bout Taiwanese Gezixi Opera-"Phantom of the Cabaret" and "Who is my Brid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近年來,跨文化改編成為編寫臺灣戲曲劇本的一種方式,與外國典律的意涵遙相呼應。筆者採用帕維「跨文化劇場」之理論,以《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為研究對象,探討二劇如何進行跨文化改編,並針對其成果進行評述與詮釋。本文亦確立臺灣歌仔戲的本質,論證臺灣文化意義並強調臺灣文化的多元特色。為了對原著文化及標的文化的「文化塑造」和「藝術塑造」有較全面的認識,本文亦深入解讀卡斯頓‧勒胡《歌劇魅影》及安德魯‧洛伊‧韋伯的音樂劇、喬‧舒馬克的電影等改編版本,對於文本中的符號加以解讀,並探討這些符號歷經跨文化改編之後,如何在《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二劇中呈現,藉此論述臺灣歌仔戲跨文化改編、表演與詮釋的新策略。
|
摘要(英) |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kind of method to write a Taiwanese drama by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that can to juxtapose the foreign canon. I investigate, comment and interpret the performance about “Phantom of the Cabaret”and “Who is my Bride?” by Pavis’theory of“Intercultural Theatre”. In the paper, I establish the inwardness about Taiwanese Gezixi Opera, to discuss Taiwanes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culture modeling”and “artistic modeling”from the source culture to the target culture in Gaston Leroux’s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and the other editions, I have to solve the symbols in these text, then to review “Phantom of the Cabaret”and “Who is my Bride?”, and to set up the new strategy of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for Taiwanese Gezixi opera.
|
關鍵字(中) |
★ 人格疾患 ★ 歌劇魅影 ★ 跨文化改編 ★ 臺灣歌仔戲 |
關鍵字(英) |
★ personality disorder ★ Taiwanese Gezixi opera ★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0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04
一 研究動機……………………………………………………………005
二 研究目的……………………………………………………………006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009
一 臺灣歌仔戲發展概覽………………………………………………009
二 「跨文化劇場」理論………………………………………………010
三 臺灣大專院校之學位論文…………………………………………0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014
一 研究方法……………………………………………………………015
二 研究步驟……………………………………………………………015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綱要……………………………………………………017
第六節 預期成果與展望……………………………………………………018
第二章 「跨文化劇場」定義與臺灣戲曲跨文化編演概覽………………021
第一節 世界戲劇的跨文化交流……………………………………………021
一 希臘、羅馬時期……………………………………………………021
二 十五世紀以後人文精神的反映……………………………………022
三 十九世紀迄今的現代戲劇發展……………………………………023
第二節 「跨文化劇場」的定義與概念……………………………………030
一 「跨文化劇場」類型………………………………………………031
二 跨文化劇場改編手法………………………………………………032
三 跨文化劇場改編過程:沙漏理論…………………………………034
第三節 臺灣跨文化戲曲改編成果與研究…………………………………037
一 臺灣戲曲現代化發展………………………………………………037
二 臺灣戲曲跨文化改編成果…………………………………………040
三 臺灣戲曲跨文化改編研究與見解…………………………………045
第三章 臺灣歌仔戲本質與跨文化改編視域………………………………049
第一節 歌仔戲本質的再商榷………………………………………………050
一 傳統戲曲的本質……………………………………………………050
二 歌仔戲本質的形塑與確立…………………………………………052
第二節 文化的內省、跨文化的視野………………………………………055
一 臺灣意識與文化的纏結……………………………………………056
二 中外戲劇比較………………………………………………………060
三 戲曲的浪漫邂逅:跨文化戲曲的編演……………………………062
第四章 《歌劇魅影》評述與解讀…………………………………………075
第一節 卡斯頓‧勒胡《歌劇魅影》的敘事與解讀………………………075
一 寫作手法……………………………………………………………076
二 情節敘事……………………………………………………………077
三 人物形象的設定……………………………………………………080
第二節 《歌劇魅影》潛文本與流行文本影響……………………………083
一 浮士德靈魂的契約…………………………………………………083
二 流行文本的欣賞、詮釋與改編……………………………………089
第三節 《歌劇魅影》音樂劇與電影之改編………………………………093
一 音樂劇版本劇情梗概………………………………………………094
二 電影版本劇情梗概…………………………………………………098
第四節 《歌劇魅影》影劇評述與詮釋……………………………………102
一 敘事策略的調整……………………………………………………102
二 賴以判讀的魅影符號………………………………………………104
第五章 《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之編演與評述………………111
第一節 《歌劇魅影》的兩度跨文化改編…………………………………112
第二節 一對神仙侶,世間無:《梨園天神》的改編與表演…………… 114
一 情節結構的編排……………………………………………………115
二 唱段詞曲的編擬……………………………………………………119
三 精神旨趣與思想內涵………………………………………………123
四 導演統籌與演員詮釋………………………………………………125
第三節 舊腔記流年,傷心隨韻轉:《梨園天神桂郎君》編演策略…… 126
一 情節結構的編排……………………………………………………127
二 唱段詞曲的編擬……………………………………………………131
三 精神旨趣與思想內涵………………………………………………136
四 導演統籌與演員詮釋………………………………………………139
第六章 從《歌劇魅影》到《梨園天神桂郎君》之改編符號新詮………145
第一節 符號的隱喻:鬼魅的鏡像映照人格………………………………146
一 鏡像的概念與反映…………………………………………………147
二 流轉鏡像內外的人物性格…………………………………………150
第二節 花間代面下的鬼影神威……………………………………………152
一 花間代面裡、外的真實與虛偽……………………………………153
二 鬼影狂歡,鬼的眾生相……………………………………………155
三 神威千重,神的眾生相……………………………………………156
四 鬼語神話,難訴衷情的人間離騷…………………………………158
五 面具壓抑的解放……………………………………………………160
六 梨園眾生,人的超凡解脫…………………………………………164
第三節 「魅影」的戲劇化人格……………………………………………167
一 以精神分析探知「魅影」的心理動力……………………………168
二 「魅影」的人格疾患………………………………………………169
三 神出鬼沒的失序人格………………………………………………174
第四節 形毀神滅:扭曲靈魂的救贖………………………………………176
第七章 結論…………………………………………………………………181
第一節 歌仔戲本質與改編徑路的多元……………………………………182
第二節 臺灣歌仔戲跨文化編演與詮釋……………………………………185
第三節 研究成果與限制……………………………………………………188
參考文獻與資料…………………………………………………………………191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與資料
(以下資料依姓名筆劃、次按出版時間序列)
一、工具書
遠流臺灣館 《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
許雪姬等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初版。
二、戲曲卅劇專著
Edward A. Wright著;石光生譯
《現代劇場藝術》,臺北:書林初版有限公司1986年01月初版。
Robert L. Lee著;葉子啟譯
《劇場概論與欣賞》,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09月初
版。
王宏維 《命定與抗爭:中國古典悲劇及悲劇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04月初版。
王安祈 《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10月初版。
─── 《當代戲曲》,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09月初版。
─── 《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09月初版。
王清松、
呂冠儀 《歌仔戲曲調鑼鼓運用》,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2000年12月初版。
江秋華 《二十世紀末期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演員表演概念探悉》,臺北:稻鄉出版社,2010年08月初版。
石光生 《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初版。
呂訴上 《臺灣電影戲劇史》(自行刊印,1961年)
朱光潛 《悲劇心理學──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臺北:蒲公英出版社,1986年初版。
朱芳慧 《當代戲曲新觀點》,臺北:國家出版社,2008年09月初版。
─── 《跨文化戲曲改編研究》,臺北:國家出版社,2012年04月初版。
吳興國、
林秀偉 《英雄不卸甲:出發!《慾望城國》的傳奇旅程》,臺北:日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0月初版。
沈惠如 《從原創到改編──戲曲編劇的多重對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初版。
李立亨 《我的看戲隨身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二版。
李祥林 《中國戲曲的多維審視和當代思考》,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年12月初版。
李惠綿 《戲曲表演之理論與鑑賞》,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05月初版。
李 曉 《古典戲曲與崑曲藝術論》,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
林克歡 《戲劇表現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初版。
─── 《消費時代的戲劇》,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09月初版。
林茂賢 《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2006年初版。
林美璱 《歌仔戲皇帝楊麗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09月初版。
林鶴宜 《臺灣戲劇史》,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初版。
─── 《從戲曲批評到理論建構》,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09月初版。
林鶴宜、
紀蔚然 《眾聲喧嘩之後:臺灣現代戲劇論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01月初版。
周傳家 《戲曲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09月初版。
邵義強編 《世界名歌劇饗宴7:法國歌劇》,高雄:麗文文化,2003年初版。
邱坤良 《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臺北:臺原,1997年初版。
─── 《陳澄三與拱樂社:臺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臺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年初版。
─── 《移動觀點:藝術、空間、生活戲劇》,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04月初版。
─── 《飄浪舞臺:臺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1月初版。
邱莉慧等 《劉鐘元與河洛歌子戲團》, 臺北:臺北市社教館,2011年12月初版。
邱 瑗、
楊忠衡 《歌劇魅影:解讀面具與歌劇背後的魔幻世界》,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6年01月初版。
柯銘峰等 《歌仔戲唱腔》,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2002年11月初版。
《歌仔戲唱腔》(第二輯),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2005年12月二版。
俞翔峰 《西方戲劇探源》,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09月初版。
姚一葦 《戲劇原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02月二版。
施如芳 《願結無情遊》,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初版。
胡耀恆 《戲劇欣賞》(上卅下),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1988年初版。
版本項 初版
段馨君 《跨文化劇場:改編與再現》,新竹:國立交通大學,2009年初版。
─── 《凝視臺灣當代劇場:女性劇場、跨文化劇場與表演工作坊》,臺北縣:Airiti Press Inc.,2010年04月初版。
─── 《西方經典在臺灣劇場:改編與轉化》,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06月初版。
─── 《戲劇與客家:西方戲劇影視與客家戲曲文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06月初版。
紀蔚然 《現代戲劇敘事觀:建構與解構》修訂再版,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01月。
紀慧玲 《凍水牡丹廖瓊枝》,臺北:時報文化,1999年。
孫惠柱 《戲劇的結構與解構》,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05月初版。
高行健、
方梓勳 《論戲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04月初版。
陸潤棠 《中西比較戲劇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1998年06月初版。
徐亞湘 《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南天,2000年。
─── 《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所見戲曲資料》,臺北:南天,2000年。
─── 《史實與詮釋: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2009年04月初版。
馬 森 《西潮下的中國現代戲劇》,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張夷等 《音樂劇魅影》,臺北:明天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01月初版。
張育華 《戲曲之表演功法:以崑京表演藝術為範疇》,臺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06月初版。
張啟豐 《涵容與衍異:臺灣戲曲發展的觀察論述》,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1年10月初版。
陳 芳 《戲曲易容術專題》,臺南:臺南人劇團,2010年02月初版。
─── 《「莎戲曲」:跨文化改編與演繹》,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06月初版。
陳 耕、
曾學文 《百年坎坷歌仔戲》,臺北:幼獅,1995年初版。
陳幼薪 《臺灣歌仔戲的異想世界:「胡撇仔」表演藝術進程》,臺北:稻鄉出版社,2010年08月初版。
陳玟惠 《曲韻悠揚:臺灣傳統戲曲歌仔戲》,臺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1月初版。
陳培仲 《當代戲曲論叢》,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01月初版。
陳健銘 《野臺鑼鼓》,臺北:稻香出版社,1989年初版。
陳艷秋 《胭脂紅:唐美雲的美麗與哀愁》,臺北:知識領航,2005年初版。
郭玉生 《悲劇美學:歷史考察與當代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09月初版。
曾永義 《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05月。
─── 《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11月初版。
─── 《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臺北:國家出版社,2007年07月初版。
─── 《古典戲曲與崑曲藝術論》,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
曾永義、
施德玉 《地方戲曲概論》(上卅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1月初版。
張靜二 《西洋戲劇與戲劇家》,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03月再版。
黃英雄 《編劇高手》,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初版。
黃美序 《戲劇欣賞:讀戲‧看戲‧談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09月三版。
─── 《戲劇的味卅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古份有限公司,2007年。
黃愛華 《從傳統到現代:多維視野中的中國戲劇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初版。
葉長海 《中國戲劇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01月初版。
─── 《葉長海曲論自選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12月初版。
焦 桐 《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北:臺原,1990年。
楊 渡 《日劇時期臺灣新劇運動(一九二三~一九三六)》,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08月初版。
楊馥菱 《臺灣歌仔戲史》,臺中:晨星出版社,2002年。
廣田律子著
王汝瀾譯 《「鬼」之來路:中國的假面與祭儀》,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09月初版。
蔡欣欣 《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09月初版。
─── 《臺灣戲曲研究成果述論「1945~2001」》,臺北:國家出版社。
─── 《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01月初版。
慕羽 《百老匯音樂劇》,臺北:大地出版社,2004年05月初版。
劉奇玉 《古代戲曲創作理論與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06月初版。
劉彥君 《從傳統到現代:戲曲本質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
劉效鵬 《亞里斯多德詩學論述》,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06月初版。
劉慧芬 《京劇劇本編撰裡論與實務》,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03月初版。
─── 《原創與實驗:戲曲劇本創作新實踐》,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03月初版。
─── 《戲曲劇本編撰三部曲:原創、改編、修編》,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03月初版。
戴雅雯著;
呂健忠譯 《做戲瘋,看戲傻:十年所見臺灣劇場的觀眾與表演(1988~1998)(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07月初版)
謝柏梁 《中國悲劇文學史》臺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07月初版。
─── 《中國悲劇美學史》,臺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12月初版。
鍾明德 《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10月初版。
─── 《繼續前衛:尋找整體藝術和當代臺北文化》,1996年07月初版。
藍 凡 《中西戲劇比較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年12月初版。
三、心理學、符號學專書
Alice Morgan著;陳阿月譯: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臺北:心靈工坊,2008年08月初版。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著;吳芝儀譯:
《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03月初
版。
David Fontana著;何盼盼譯:
《象徵的名詞:進入象徵意義的視覺之鑰》,臺北:米納貝爾出版公司,2003
年07月初版。
David J. Robinson著;唐子俊、唐慧芳、李珣譯:
《失序的人格:人格疾患的評估與治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2007年01月初版。
Jane Speedy著;洪媖琳譯:
《敘事研究與心理治療》,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03月
初版。
Michael Argyle著;施建彬、陸洛譯:
《幸福心理學》,臺北:巨流圖書,1997年。
Miranda Bruce-Mitford & Philip Wilkinson著;李時芬、林淑媚譯:
《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01月初版。
Michele L. Crossley著;朱儀羚等譯:
《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08月初版。
Michael Franz Basch著;易之新譯:
《心理治療入門》
Phil Jones著;
《戲劇治療》
Renée Emunah著;陳凌軒譯:
《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
Richard J. Gerrig, Philip G. Zimbardo著;游恆山譯:
《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05月五版。
Robert J. Landy著;李百麟等譯:
《戲劇治療:概念、理論與實務》
Sigmund Freud著;彭舜譯:
《精神分析引論》,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05月二版。
Sigmund Freud著;楊韶剛譯:
《超越快樂原則》,臺北:米娜貝爾出版公司,2000年09月初版。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臺北:野鵝出版社,1999年11月初版。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01月初版。
楊 照:《頹廢、壓譯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臺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06月初版。
四、其他專著
Ale Erjavec主編;劉悅笛、許中云譯
《全球化的美學與藝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01月初版。
Em Griffin著;陳柏安等譯:
《傳播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初版。
尹章義 《臺灣開發史》(臺北:聯經,1989年)
王次炤 《音樂美學新論》,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03月初版。
王德威 〈異象與異化,異性與異史〉,載於施叔青《微醺彩妝》,臺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洪泉湖等 《臺灣的多元文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03月初版。
邱宜文 《巫風與九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08月初版。
薛化元 《臺灣開發史》修訂二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曾永義 《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06月初版。
《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臺北:國家出版社,2007年07月初版。
陳其南 《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03月初版。
陳芳明 《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2011年09月二版。
陳東圓等 《傳播媒介與生活》,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3年12月初版。
陳鴻圖 《臺灣史》,修訂二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03月二版。
傅錫壬 《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三版。
黃俊傑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03月初版。
黃瑞祺編 《現代性 後現代性 全球化》新店:左岸文化,2003年02月初版。
童慶炳、
程正民編 《文藝心理學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04月初版。
葉石濤 《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雜誌社,1993年。
蒲慕州 《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初版。
劉千美 《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01月初版。
劉昌元 《西方美學導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06月二版。
劉清虔 〈臺灣民間信仰的「神明論」〉,載於《神‧人‧生死》,臺南:人光出版,2003年初版。
羅秀美 《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01月初版。
五、期刊卅研討會論文
王安祈 〈「戲曲小劇場」的獨特性──從創作與觀賞經驗談起〉,《戲劇學刊》9,2009年01月。
石婉舜 〈「黑暗時期」顯影:「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戲劇(1936.9~1940.11)〉,《民俗曲藝》159,2008年03月。
呂健忠 〈臺灣劇場改編現象的近況〉,《中外文學──當代臺灣劇場再探》第23卷07期,1994年。
李寶春 〈新編京劇《弄臣》編、導、演闡述〉,《藝術論衡》,復刊號第4期,2011年。
林鶴宜 〈「做活戲」的幕後推手:臺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戲劇研究》1,2008年01月。
徐亞湘 〈試解「禁鼓樂」──一段戰爭期的戲曲命運〉,《戲曲研究通訊》2:3,2004年08月。
張啟豐 〈由雅音小集《再生緣》看臺灣京劇新編戲的人物形象塑造與表演版本衍異〉,《2011跨越與實踐: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臺北:文津出版社,頁1-29。
陳淑芬 〈莎士比亞翻譯與「跨文化劇場」交流──以台南人劇團「莎士比亞工作坊《奧賽羅》呈現為例〉,《文山評論:文學與文化》,第2卷第1期,2008年。
楊馥菱 〈歌仔戲的跨文化編創──談梨園天神的兩次創作〉,《2011跨越與實踐: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系),臺北:文津出版社,頁31-58。
劉南芳 〈追求戲曲藝術的個性:臺灣歌仔戲發展上的幾個基礎〉,《當代》13:131,1998年07月。
謝筱玫 〈從精緻到胡撇:國族認同下的臺灣歌仔戲論述〉,《民俗曲藝》155,2007年03月。
六、學位論文
方尹綸 《臺灣當代劇場跨文化改編研究(2000-2009)》(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06月)
江秋華 《外臺歌仔戲演員表演概念之探討:九○年代末期臺北地區的圈內觀點》,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註:已出版專書)
李佩穎 《我們賴以生存的「戲」:試論歌仔戲圈的國家經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論文,2008年。
李珮君 《現今舞臺歌仔戲劇本之研究舉隅》
邱秋惠 《野臺歌仔戲演員與觀眾的交流》,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施如芳 《歌仔戲電影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葉玫汝 《臺灣外臺歌仔戲人物造型藝術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許美惠 《七○年代以來臺灣歌仔戲的現代性回應及其經營模式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千凌 《當代臺灣戲曲跨文化改編(1981-2001)》,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06月。
黃秀錦 《臺灣歌仔戲劇團結構與經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黃雅蓉 《野臺歌仔戲演出風格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南芳 《由拱樂社看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轉型》,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謝筱玫 《臺北地區外臺歌仔戲「胡撇仔」劇目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系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秀庭 《「賣藥團」:一個另類歌仔戲班的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七、影音資料
《梨園天神》,唐美雲歌仔戲團製作發行,武童文化,1999年。
《梨園天神桂郎君》,唐美雲歌仔戲團製作發行,武童文化,2006年。
《歌劇魅影》(電影),中藝國際影藝股份有限公司發行,2005年。
《歌劇魅影》(音樂劇), 傳訊時代多媒體發行,2012年。
《歌劇魅影影音魅力典藏盤》,海揚音樂唱片公司發行。
|
指導教授 |
李國俊(Guo-Jun Li)
|
審核日期 |
2012-8-20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