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6202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4 、訪客IP:3.144.252.58
姓名 孫武群(Wu-Cyun Su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地球物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北港重力高區之研究
(The Gravity Study in Peikang High Area)
相關論文
★ 苗栗地區之重力研究★ 利用重力資料估算台灣海峽之莫霍面深度
★ 重力地形修正之探討★ 利用地磁資料探討磁暴現象
★ 大屯火山群之三維速度構造★ 屏東麓山帶之地震觀測
★ 利用線形地震陣列探討台灣中南部之二維構造★ 台灣中部二維密度構造之探討
★ 台東地區三維速度構造★ 利用重力資料探討台中盆地與埔里盆地之二維地下構造
★ 台灣地區全磁場時空變化之研究(1989-2004年)★ 遠近地震所引起地下水位變化之研究
★ 高屏地區重磁力測勘之初步結果★ 利用重磁資料初探北越地區之地下構造
★ 由雷利波頻散資料推研台灣海峽之地殼及上部地函構造★ 由表面波資料探討台灣及鄰近區域之地殼速度側向變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台灣布蓋異常圖中,西部澎湖-雲嘉地區明顯存在一重力高區。而東沙-澎湖隆起呈ENE走向,橫亙於台灣海峽的中、南部,長200公里以上,寬約50公里。在本研究主要範圍是在北緯23度~24度,東經119.3度~120.7度,也就是澎湖隆起及北港隆起的部分,並加以探討雲嘉地區陸上部分。
因此,為了解北港高區下的地下構造形貌,本研究藉由對重力資料的處理分析,進而推求地下密度構造的分佈。在進行密度構造推演時,需要先給定一個初始模型,將此模型所得到的理論重力值和觀測重力值做比對,經反覆修改,最後得到合理的模型且符合重力觀測值。本研究進行三維的地下構造模擬,其初始模型參考全台三維速度構造(Kim et al., 2005 and Wu et al., 2007)並配合地質資料,希望可以得到較合理的地下構造和了解造成北港高區的原因。
結果顯示澎湖-雲嘉地區存在一個大範圍的重力高區,其重力高區可以由義竹斷層作為南界,且此重力高區的走向大致上是跟中生代地層的走向一致。在關仔嶺及其周圍會有高異常的原因,是因為木屐寮斷層及六甲斷層開始有岩層劇烈抬升,使得上新世及中新世地層接近地表,而在觸口斷層東側因逆衝作用將中新世及中生代地層往上帶的緣故,使得此區域會呈現一個相對高異常的現象。
摘要(英) In the gravity anomaly map of Taiwan, the trends are generally in conson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trends. The gravity lows are found in Taichung basin and Pingtung area. The gravity highs are found in Peikang area, Taitung area and Hengchun peninsula. I will talk about Peikang are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use, we use the gravity anomaly values to get the reliable subsurface density structure. The steps will not stop till the value of calculated gravity anomaly fits the value of observed gravity anomaly data. About the assumption of the initial density model, we use the converted formula (Barton, 1986) to convert the tomography model in center Taiwan by Kim et al. (2005) and Wu et al. (2007).
The result shows Mesozoic sediments existing beneath the penghu area, and it extends along with the depth to the east. It is the cause of the highest gravity anomalies in Taiwan.
關鍵字(中) ★ 澎湖
★ 北港高區
★ 中生代
關鍵字(英) ★ penghu
★ Mesozoic sediments
★ Peikang High Area
論文目次 論文提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Ⅲ
目錄 Ⅳ
圖目 Ⅶ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文獻回顧 2
1.3 本文內容 3
第二章 研究區域概述 9
2.1 研究區域位置概述 9
2.2 研究區域地質概述 9
2.3 重力資料蒐集 16
2.4 鑽井資料 17
2.5 剖面資料 17
2.6 初始模型資料來源 18
第三章 重力資料處理與重力異常 26
3.1 重力修正 26
3.1.1 緯度修正(Latitude Correction) 26
3.1.2 自由空間修正(Free-air Correction) 27
3.1.3 布蓋修正(Bouguer Correction) 27
3.1.4 地形修正(Terrain Correction) 28
3.2 重力異常 29
3.2.1 自由空間異常(Free-air Anomaly) 29
3.2.2 布蓋異常(Bouguer Anomaly) 30
3.2.3 區域重力異常(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30
3.2.4 剩餘重力異常(Residual Gravity Anomaly) 31
3.3 重力資料處理流程 31
3.4 重力異常圖 32
第四章 地下構造模擬 41
4.1 三維地下構造推演 41
4.2 密度模型建立 42
4.3 密度模型處理流程 43
4.4 密度模型測試 43
4.4.1 Kim密度模型 43
4.4.2 Wu密度模型 44
4.5 澎湖-雲嘉地區 44
4.5.1 模型調整 44
4.5.1.1 模型逆推 45
4.5.1.2 人為調整模型 45
4.5.2 三維密度模型剖面 46
4.6 雲嘉地區 47
4.6.1 模型調整 47
4.6.1.1 模型逆推 48
4.6.1.2 人為調整模型 48
4.6.2 三維密度模型剖面 49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71
5.1 討論 71
5.2 結論 75
參考文獻 81
圖  目
頁數
圖1.1 台灣板塊構造示意圖 (胡植慶,2006) 4
圖1.2 台灣重力異常圖 (Yen et al., 1998) 5
圖1.3 台灣海峽及領區構造區圖 (黃慈流等,1997) 6
圖1.4 全台重力普測的測點分佈(顏宏元,1991) 7
圖1.5 台灣海峽莫荷面深度分佈圖 (謝獻祥, 2009) 8
圖2.1 台灣地質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9) 19
圖2.2 台灣斷層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0) 20
圖2.3 台灣西南部地質及其同期地層圖(黃筱婷, 2008) 21
圖2.4 陸上重力資料測點分佈圖 22
圖2.5 海陸重力資料分布圖(史旻弘, 2001) 22
圖2.6 震測測線、鑽井位置(梁勝雄, 2007) 23
圖2.7 中生代頂部深度圖(Lin et al., 2003) 24
圖2.8 平衡剖面位置圖(黃旭燦, 2003) 25
圖3.1 地形修正示意圖 34
圖3.2 漢默環帶示意圖 34
圖3.3 Griffin的八點平均法 35
圖3.4 重力資料處理流程 36
圖3.5 研究區域之布蓋重力異常圖 37
圖3.6 研究區域之區域重力異常圖 38
圖3.7 研究區域之剩餘重力異常圖 39
圖3.8 澎湖-雲嘉區域觀測重力圖 40
圖4.1 三維重力公式示意圖(Camacho et al., 2002) 50
圖4.2 模型處理流程圖 50
圖4.3 Kim理論重力圖 51
圖4.4 Wu理論重力圖 51
圖4.5 澎湖-雲嘉區域理論重力圖 52
圖4.6 觀測重力值與模型理論重力值差異量 52
圖4.7 觀測點位置圖( 609筆資料) 53
圖4.8 取樣後重力異常圖 53
圖4.9 模型逆推後所得的理論重力圖 54
圖4.10 觀測重力值與模型逆推後理論重力值差異量 54
圖4.11 人工修改後的理論重力值 55
圖4.12 觀測重力值與理論重力值差異量 55
圖4.13 模型深度1km剖面 56
圖4.14 模型深度3km剖面 57
圖4.15 模型深度5km剖面 58
圖4.16 模型深度7km剖面 59
圖4.17 模型深度9km剖面 60
圖4.18 模型深度11km剖面 61
圖4.19 模型深度13km剖面 62
圖4.20 4km~6km岩層所造成的重力效應 63
圖4.21 6km~8km岩層所造成的重力效應 63
圖4.22 8km~10km岩層所造成的重力效應 63
圖4.23 雲嘉區域理論重力圖 64
圖4.24 區域重力值與模型理論重力值差異量 64
圖4.25 觀測點位置圖(1120筆資料) 64
圖4.26 模型逆推後所得的理論重力圖 65
圖4.27 區域重力值與模型理論重力值差異量 65
圖4.28 人工修改後所得的理論重力圖 65
圖4.29 區域重力值與模型理論重力值差異量 65
圖4.30 模型深度1.5km剖面 66
圖4.31 模型深度2.5km剖面 67
圖4.32 模型深度3.5km剖面 68
圖4.33 模型深度4.5km剖面 69
圖4.34 模型深度5.5km剖面 70
圖5.1 地下構造垂直剖面圖 77
圖5.2 地下構造垂直剖面圖 78
圖5.3 木屐寮斷層北段震測圖(王宏霖, 2006) 79
圖5.4 六甲斷層震測剖面(陳建宏, 2007) 80
參考文獻 Barton P.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velocity and density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 - a useful constraint? Geophys. J. R. astr. Soc., 87,
195-208., 1986.
Camacho, A. G., F. G. Montesinos, and R. Vieira,Gravity Inversion by
means of growing bodies, Geophysics, 65, 95-101, 2000.
Camacho, A. G., F.G. Montesinos, and R. Vieira, A 3-D gravity inversion
tool based on exploration of model possibilities, Computer &
Geosciences,28,191-204, 2002.
Chang S. L., Subsurface Geologic Study of the Taichung Basin, Taiwan,
Petroleum Geology of Taiwan, no.8, p.21-45., 1971.
Chang, Y. L., C. I. Lee, C. U. Lin, C. H. Hsu, and E. W. Mao, Inversion
Tectonics in the Fold-Thrust belt of the foothills of Chiayi-Tainan
area, Southwestern Taiwan, Petrol. Geol. Taiwan, 30, 163-176.,
1996.
Dehlinger P., Marine gravity, Elsevier Scientific Pub. Co., Netherlands,
137., 1978.
Griffin W. R., Residual grav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Geophysics, 14,
39-56., 1949.
Hammer S., Terrain corrections for gravity stations, Geophysics, 4,
184-194., 1939.
Hsiao P. T., Seismic Study of the Taichung Area, Taiwan. Petroleum
Geology of Taiwan, no.6, p.209-218., 1968.
Hung, J. H., D. V. Wiltschko, H. C. Lin, J. B. Hickman, P. Fang, and Y.
Bock, Structure and motion of the southwestern Taiwan fold and
thrust Belt, TAO, 10, 543-568., 1999.
Kim, K. H., J. M. Chiu, J. Pujol, K. C. Chen, B. S. Huang, Y. H. Yeh, and
P. Shen, Three-Dimensional VP and VS Structural Model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e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Tectonics in
the Taiwan Region,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162,
204-220., 2005.
Lin, A. T., A. B. Watts, S. P. Hesselbo, Cenozoic stratigraphy and
subsidence histor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Taiwan region.
Basin Research, 15, 453-478, 2003.
Nafe J. E. and C. L. Drake, Variation with depth in shallow and deep
water marine sediments of porosity, density and the velocities of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s, Geophysics, 22, 523-552., 1957.
Suppe, J., Mechanics of mountain building and metamorphicsm in
Taiwan, Mem. Geol. Soc. China, 4, 67-89., 1981.
Turcotte D. L. and G. Schubert, Geodynamics, 206., 1983.
Wu, Y. M., C. H. Chang, L. Zhao, J. B. H. Shyu, Y. G. Chen, K. Sieh,
and J. P. Avouac, Seismic tomography of Taiwan: Improved
constraints from a dense network of strong motion stations, J.
Geophys. Res., 112, B08312. doi:10.1029/2007JB004983., 2007.
Yen, H. Y., Y. H. Yeh, and F. T. Wu, Two-dimensional crustal structures
of Taiwan from gravity data, Tectonics, 17, 104-111., 1998.
王宏霖,以反射震測法研究木屐寮斷層及其附近構造,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石同生、盧詩丁、李元希、林燕慧、劉彥求、黃存慧、林偉雄、蕭力
元、林啟文,梅山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施政計畫報告-
活動斷層調查報告,2003。
石再添、鄧國雄、張瑞津、石慶得、楊貴三,臺灣活斷層的地形學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12,1-44,
1986。
石瑞銓、王乾盈、謝昭輝,雲嘉南地區活動斷層震測調查,經濟部中
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地球物理探勘計畫八十七年度報告,共
130頁,1998。
石瑞銓、陳平護、呂明達、陳文山,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
建置計畫-淺層地球物理探勘(1/5),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九
十一年度委辦計畫期末報告,共166頁,2002。
史旻弘,利用重力資料估算台灣海峽之莫霍面深度,國立中央大學地
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啟文、石同生、盧詩丁,左鎮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施政計
畫報告-活動斷層調查報告,2000。
吳樂群、王源,台灣嘉義地區澐水溪剖面上中新統至下更新統之沉積
環境。地質,13,37-56,1989。
邱紹康、施輝煌、劉燕安、賴承義,嘉義縣奮起湖構造地質核查報告。
臺灣油礦探勘總處測勘處(未刊報告),1988。
胡植慶,台灣的地體架構與造山運動。2006年台灣活動斷層與地質災
害研討會論文集,第27~46頁,2006。
胡錦城,由重力與磁力資料推研台灣中西部先中新統之地下構造,國
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
陳文山、李錫堤、陳于高,槽溝開挖與古地震研究計畫(1/5)(上),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震地質調查與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
計畫」研究報告,共107頁,2002。
陳延宗,以反射震測法研究左鎮斷層及其附近構造,國立中央大學地
球物理所碩士論文,共90頁,2007。
陳建宏,以反測震測法研究六甲斷層及其附近構造,國立中央大學地
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張麗旭、周敏、陳培源、民國35年12月5日台南之地震,台灣省地質
調查所彙刊第1號,11-18頁,1947。
梁勝雄,台灣西南部前陸地區演育與古應力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地球
物理所碩士論文,共88頁,2007。
黃慈流,蘇達權,陳漢宗與駱惠仲,台灣海峽西部地質、地球物理
和地球化學綜合調查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
黃筱婷,嘉義地區的相對構造活動速率及其與地表的相關性:利用河
流水力侵蝕模型,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黃旭燦,台灣中南部褶皺逆衝斷層帶地質構造特徵分析。國立中央大
學地球物理所博士論文。台灣中壢,130 頁,2003。
黃鑑水,劉桓吉,張憲卿,台灣南部觸口斷層之地質調查與勘探研究
(一):國科會防災科技報告81-22號,1992。
盧詩丁、石同生、李元希、林燕慧、劉彥求、黃存慧、林偉雄、林啟
文,新化斷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施政計畫報告-活動斷層
調查報告、2003。
謝獻祥,利用重力資料探討台灣及其鄰近地區之三維地下構造,國立
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共110頁,2009。
顏宏元,台灣地區重力異常分佈及其在地體構造上之含義,國立中央
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共98 頁,1991。
指導教授 顏宏元(Horng-Yuan Yen) 審核日期 2010-7-2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