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1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18.223.32.230
姓名 李雅婷(Ya-ting Lee)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learning and its inheritance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females in the Qing dynasty, focusing on talented females in the Yuan family of Qiantang. )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王安憶小說性描寫的心理分析──以《三戀》、〈崗上的世紀〉為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清代女性文學的發展盛況空前,最主要是受家族影響,本文以錢塘袁氏才女家族為討論中心,探討錢塘女性文學如何在家學的建構與傳承下展現出家族文化的性靈特色。
女性文學在清代家族中是一個發展的環節,家族培育女性的文學才能,顯現了家族在建構自我文化體系的過程。不論教育或文學表現,從姑母對袁枚乃至袁枚對妹妹或女孫輩的影響,都是一脈相承的連貫關係,故袁氏女性文學能夠各方面條件俱全的前提下,在隨園空間裡獲得家學良好的受學環境。對袁家三妹來說,生長於家庭,且立於家族文學的樞紐地位,她們在家學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別是女孫輩展現了承接與新變的意義所在,值得作一個完整的背景探討。
家學建構與傳承有其家族背景淵源,對錢塘袁氏女性來說,隨園這個文化場域是別具特色的,對外有錢塘地域文化的繁榮與穩定,對內則有隨園空間所提供的文學環境,「隨園」二字包涵了實質的建築空間與內部進行的文學活動,特別是隨園內的美好山水風光,吸引了各方文人聚集觀賞並在此論詩之外,園林美景更滋養了袁氏女性的性靈細胞。因此,對袁氏女性文學而言,隨園的空間是家族親情、時代遞進、文化活動所建構下的文學空間,同時也是袁氏家學建構與傳承中的重要背景。
摘要(英) Influenced mainly by the family,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literature reached the zenith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focusing on talented females in the Yuan family of Qiantang, discusses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culture evolved from the structure of family learning and heritage.
Feminist literature was a link of family development in Qing dynasty: developing the literary talent of females wa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a family’s construction of its own culture system. Whether in education or literary performance, the influence of aunt upon Yuan Mei, or that of Yuan Mei upon his sisters or granddaughters, came from the same context; the feminist literature of the Yuan family therefore could be developed in a well-ca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hree Yuan sisters were positioned in the center of the family literature. Thei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learning, and their female identity as the inheritor and developer of family culture are points which deserve full explor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learning and its inheritance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family background that was crucial to the Yuan females in Qiantang. To them, the culture zone of Suei garden was peculiar in the sense that outside it there was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local culture in Qiantang, and inside a literature environment was provided. The title ‘Suei Garden’ included the architecture space and the inner literary activities: its beautiful scenery within attracted scholars to gather here and discuss poetry; it also nurtured the spirituality of the Yuan females. Therefo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Yuan feminist literature, Suei Garden was the literature space built up by kinship, progress of age,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t was also the importance background in which the Yuan family learning and inheritance were constructed.
關鍵字(中) ★ 袁枚
★ 袁家三妹
★ 性靈文學
★ 清代才女
★ 家學建構與傳承
★ 家學
★ 隨園空間
關鍵字(英) ★ family learning
★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learning and inherita
★ Qing talented females
★ Yuan Mei
★ spiritual literature
★ three sisters of Yuan family
★ the space of Suei Garden
論文目次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回顧…………………………………………………2
一 專書…………………………………………………………………3
二 論文…………………………………………………………………3
(一)才女與家族(家學)………………………………………3
(二)袁枚與女性:隨園女弟子、女性文學、女性觀…………8
(三)袁氏女性:袁家三妹、孫女………………………………10
(四)家:文學、生活空間………………………………………11
(五)其他…………………………………………………………13
第三節 研究範疇……………………………………………………………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4
一 文獻法………………………………………………………………15
二 綜合分析法…………………………………………………………16
三 家族文學相關資料蒐集……………………………………………16
第二章 家學建構與傳承下清代才女文學的處境 ……………………………21
第一節 文學啟蒙,幼稟庭訓………………………………………………22
第二節 德智兼備,相夫教子………………………………………………37
第三節 家庭婚姻,抑才之累………………………………………………52
第三章 錢塘袁氏家學的背景建構與女性成員 ………………………………63
第一節 隨園空間建構的家學環境…………………………………………66
一 主性靈審美…………………………………………………………68
二 宴遊論詩……………………………………………………………71
三 生活即詩材…………………………………………………………77
第二節 家族男性建構的女性觀……………………………………………83
一 才德觀………………………………………………………………84
二 貞節觀………………………………………………………………94
第三節 錢塘袁氏女性成員與文學概述……………………………………105
一 袁機…………………………………………………………………107
二 袁棠…………………………………………………………………109
三 袁杼…………………………………………………………………112
四 袁綬…………………………………………………………………113
五 袁嘉…………………………………………………………………116
六 其他…………………………………………………………………119
第四章 性靈建構與傳承及家族經典………………………………………… 123
第一節 一脈相承的性靈創作………………………………………………125
一 人生婚姻的淒涼孤苦………………………………………………128
二 天倫手足的真情至性………………………………………………150
三 閨中生活的細膩典雅………………………………………………178
第二節 性靈承變及其意義…………………………………………………203
一 文體的承變:由詩體至詞體………………………………………204
二 風格的承變:由閨內至閨外………………………………………211
第三節 《袁家三妹合稿》的經典化………………………………………235
第五章 結語………………………………………………………………………251
參考文獻……………………………………………………………………………26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古籍(依朝代排序)
1.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唐‧陸德明音義,《儀禮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2冊,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83年。
2. 明‧葉紹袁,《午夢堂全集》,上海:貝葉山房,1936年。
3. 明‧葉紈紈,《愁言集》,《叢書集成續編》,文學類,第150冊,臺北:新文豐書局出版社,1989年。
4. 清‧惲珠,《國朝閨秀正史集》,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紅香館刊本。
5. 清‧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清光緒二十四年南陵徐氏刊本,1898年。
6. 清‧惲珠,《國朝閨秀正史集續集》,道光十六年丙申,1936年,紅香館刊本。
7. 清‧毛奇齡,王雲五主編,《西河文集》,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68年。
8. 清‧清聖祖敕編,《全唐詩》,第二冊,臺北:明倫書局,1971年。
9.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臺北:臺灣商務書局,1975年。
10. 清‧藍鼎元,《女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410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11. 清‧章學誠,《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12. 清‧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3. 清‧袁枚著,王英志編,《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14. 清‧況周頤,《玉棲述雅》,唐圭璋編,《詞話叢編》,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2月第三版。
15. 清‧張惠言,《茗柯文二編》,《續修四庫全書》,別集類,第148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6. 清‧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總類集,第1629-163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7. 清‧張惠言,《茗柯文二編》,《續修四庫全書》,別集類,第148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8. 清‧袁樹,《紅豆村人詩集續刻》四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4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19. 清‧袁綬,《瑤華閣詩草》一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4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0. 清‧袁綬,《閩南雜詠》一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4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1. 清‧袁嘉,《湘痕閣詞稿》一卷及補遺一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4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2. 清‧袁綬,《瑤華閣詞鈔》一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6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3. 清‧袁嘉,《湘痕閣詩稿》二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6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4. 清‧袁通,《捧月樓詞》二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64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5. 清‧袁祖志,《隨園瑣記》二卷,《叢書集成三編》,文學類,第76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6年。
26. 清‧錢泳,張偉點較,《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7年。
27. 清‧錢兼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8. 清‧阮亨輯,《淮海英靈續集》,《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9.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四庫全書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0. 清‧沈善寶,《名媛詩話》,《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第170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1. 清‧王藴章,《然脂餘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二、 近人著作(依出版先後排列)
1.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上海:光明書局社,1930年 。
2. 黃 渡,《中國婦女文學史》,香港:香港百靈出版社,1931年 。
3. 陶秋英,《中國婦女與文學》,北京:北新書局出版社,1933年。
4. 譚正璧,《女性詞話》,上海:上海中央書店,1934年。
5. 曾乃敦,《中國女詞人》,上海:上海女子書店,1935年。
6. 陳東原著,王雲五、傅緯平主編,《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7年5月,第一版。
7. 王秀琴編,《歷代名媛書簡》一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1年4月。
8. 冼玉清,《廣東女子藝文考》,長沙 :商務印書館,1941年7月初版 。
9. 王秀琴編,《歷代名媛文苑簡編》一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2月。
10.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年。
11. 謝無量,《中國婦女文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
12. 梁乙真編,《清代婦女文學史》,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13.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14. 譚正璧,《中國女詞人故事》,臺北:莊嚴出版社,1983年。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
16. 蘇者聰,《中國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7. 司仲敖,《隨園及其性靈詩說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月初版。
18. 盧燕真,《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19. 梁乙真,《中國文學婦女史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年。
20. 鄭光儀,《中國歷代才女詩歌鑒賞辭典》,北京: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年。
21. 劉士聖,《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6月。
22. 江民繁、王瑞芳,《中國歷代才女小傳》,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
23.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年。
24. 雷良波、陳陽風、熊賢軍,《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年。
25. 王英志,《袁枚與隨園詩話》,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 年。
26. 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6月。
27.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5年8月。
28. 董家遵,《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29. 閻廣芬,《中國女子與女子教育》,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
30.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 年。
3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 年。
32. 王英志,《性靈派研究》,瀋陽市:遼寧大學出版社,1998 年。
33.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
34. 【美】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35.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36. 鮑家齡主編,吳燕娜編著,《中國婦女與文學論文集》第一集,臺北:稻香出版社,1999年5月。
37. 嚴 明,樊 琪,《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9年6月。
38. 熊秉真,呂妙芬主編,《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卅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6月。
39. 江慶柏,《明清蘇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40. 葉舒憲,《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41.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99年9月。
42.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43.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書局出版社,2000年。
44.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45.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46. 鮑家麟主編,吳燕娜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47.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
48. 王英志,《袁枚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49. 張宏生主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50. 【美】孫康宜,《文學經典的挑戰》,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第一刷。
51. 黃嫣梨,《清代四大女詞人:轉型中的清代知識女性》,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2年12月。
52.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 : 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初版。
53. 游鑑明主編,《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社,2003年5月。
54.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55. 【美】曼素恩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6. 周愚文,洪仁進主編,《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臺北:師大書苑出版社,2005年10月。
57. 【美】曼素恩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
58. 楊經建,《家族文化與20世紀中國家族文學的母題型態》,湖南:岳麓書社,2005年12月。
59.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60. 李栩鈺,《不離不棄鴛鴦夢: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2月。
61. 張國剛主編,余新忠著,《中國家庭史‧明清時期》第四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62. 段繼紅,《清代閨閣文學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63.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十五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出版社,2007年12月。
64. 蔡靜平,《明清之際汾湖葉氏文學世家研究》,湖南:岳麓書社,2008年10月。
65. 王小健,《中國古代性別結構的文化學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1月。
66. 戴 健,《清初至中葉揚州娛樂文化與文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1月。
67. 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68. 郝麗霞,《吳江沈氏文學世家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69. 王力堅,《清代才媛沈善寶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
三、 單篇論文(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會議論文)(依日期排列)
1. 江應龍,〈風流儒雅一奇才:袁枚與隨園〉,《國文天地》,1987年11月,第3卷第6期,頁54-59。
2. 江應龍,〈漪歟彤管麗矣香奩——袁枚女弟子〉,《國文天地》,1988 年3 月,第34期,頁59-64。
3. 江應龍,〈袁枚的女弟子〉,《民主憲政》,1988年7月,第60卷第3期,頁18-22。
4. 張簡坤明,〈隨園女弟與女弟子詩淺探〉,《靜宜人文學報》,1990年10月,第2期,頁73-87。
5. 王麗斐,〈袁枚與婦女文學〉,《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991年12月,第13期,頁212-224。
6. 【美】孫康宜,〈柳是和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中外文學》,1993年11月,第22卷第6期,頁9-25。
7. 【美】康正果,〈重新認識明清才女〉,《中外文學》1993年11月,第22卷第6期,頁121-131。
8. 賴惠敏,〈清代皇族婦女的家庭地位〉,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二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4年6月,頁3-25。
9. 【美】孫康宜作,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1994年7月,第23卷第2期,頁27-61。
10. 張宏生,〈清代婦女詞的繁榮及其成就〉,《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頁120-125。
11. 王英志,〈性靈派女詩人「袁家三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5期,頁75-下轉89。
12. 王英志,〈隨園女弟子概論〉,《江海學刊》,1995年,第6期,頁158-161。
13. 王英志,〈隨園「閨中三大知己」略論〉,《文學遺產》,1995 年,第4期,頁101-112。
14. 【美】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三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5年8月頁21-50。
15. 喬以鋼,〈中國女性傳統命運及其文學選擇〉,《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頁70-78。
16. 張明富,〈明清代士大夫女性意識的異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14-19。
17.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130-133。
18. 【美】孫康宜,〈明清寡婦詩人的文學「聲音」〉,《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年7月,頁369-384。
19. 胡曉真,〈女作家與傳世欲望——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自傳性問題〉,《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年7月,頁399-435。
20. 張 研,〈清代家庭結構與基本功能〉,《清史研究》,1996年,第3期,頁42-52。
21. 石 玲,〈袁枚與清中葉婦女詩歌創作〉,《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1997年,第3期,頁42-44。
22. 羅洪洋,〈論中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頁80-82。
23. 杜 珣,〈中國古代婦女文學的成就、特點和意義〉,《焦作大學學報》(綜合版),1997年6月,第2期,頁3-15。
24. 王英志,〈山水的性靈化——論袁枚的山水詩〉,《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5卷第2期,頁209-214。
25. 喬以鋼,〈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天津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2期,頁75-82。
26. 許周鶼,〈明清吳地社會對女子的期望與寬容〉,《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頁61-64。
27. 李真瑜,〈世家.文化.文學世家〉,《殷都學刊》,1998年,第4期,頁48-50。
28. 王力堅,〈清初「錯位尊體」詞論的困惑〉,《浙江學刊》,1998年,第1期,頁112-116。
29. 牟正蘊,〈解構「婦女」:舊詞新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六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8年8月,119-139。
30. 【美】孫康宜,〈性別的困惑——從傳統讀者閱讀情詩的偏見說起〉,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六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8年8月,頁109-118。
31. 衣若蘭,〈最近臺灣地區明清婦女史研究學位論文評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六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8年8月,頁175-187。
32. 林麗月,〈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六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8年8月,頁1-29。
33. 許慧琦,〈臺灣地區有關近代中國婦女史的碩博論文研究評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六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8年8月,頁189-204。
34. 李真瑜,〈吳江沈氏文學世家作家與明清文壇之聯繫〉,《文學遺產》,1999年,第1期,頁82-92。
35. 朱海榮,〈志潔情深詩自工——性靈派女詩人「袁家三妹」〉,《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1期,頁61-65。
36. 鍾慧玲,〈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清代女作家思歸詩的探討〉,《中國女性書寫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頁127-169。
37. 【美】Sara Mills,張惠慈譯,〈女性主義批評中的女遊書寫〉,《中外文學》,1999年5月,第27卷第12期,頁6-28。
38. 賴惠敏、朱慶薇,〈婦女、家庭與社會:雍乾時期拐逃案的分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八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9年6月,頁1-40。
39.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中之自覺與矛盾〉,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1999年9月,頁219-240。
40. 劉詠聰,〈「曲園不是隨園叟,莫誤金釵作贄人」——袁枚與俞樾對女弟子態度之異同〉,《嶺南學報》,1999年10月,第1期,頁417-472。
41. 紀玲妹,〈論清代常州詞派女詞人的家族性特徵及其原因〉,《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頁54-58。
42. 王英志,〈袁枚求學受業考述〉,《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5月,第37卷第3期,頁39-45。
43. 朱崇儀,〈性別與書寫的關連——談陰性書寫〉,《文史學報》,2000年6月,第30期,頁33-51。
44. 王英志,〈袁枚家族考述〉,《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頁105-110。
45. 黃筱慧,〈女性、陰性論述與書寫的誕生〉,《哲學雜誌》,2000年8月,第33期,頁50-60。
46. 王昌宜、李修松,〈明清時期徽州婦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8月,第17卷第3期,頁33-37。
47. 王英志,〈隨園女弟子考述〉,《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第2卷第4期,頁34-40。
48. 鍾春翔,〈簡析清代江南的家族教育〉,《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頁49-52。
49. 王英志,〈袁枚「一造三改」隨園考述〉,《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 年,第39期,頁109-115。
50. 王英志,〈是真名士自風流——論袁枚對女性的關愛〉,《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年,第3期,頁70-72。
51. 沈金浩,〈論袁枚的男女關係觀及婦女觀——兼壇兩者與其文學活動、文學創作間的關係〉,《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5月,第18卷第3期,頁81-87。
52. 【美】孫康宜,〈性別與經典論:從明清文人的女性觀說起〉,鮑家麟主編,吳燕娜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二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頁135-151。
53. 李真瑜,〈略論明清吳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8月,第13卷第4期,頁59-63。
54. 陳書彔,〈德、才、色主體意識的復甦與女性群體文學的興盛〉,《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9月,第5期,頁132-137。
55. 紀玲妹,〈論清代常州詞派婦女詞的繁榮及其原因〉,《江蘇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2卷第4期,頁51-55。
56. 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集其主要特徵〉,《文學遺產》,2002年,第6期,頁68-78。
57. 施 旻,〈文化視角與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定位〉,《山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頁135-136。
58. 王力堅,〈清代「閨詞雄音」的二難困境〉,《中華詞學》第三輯(南京:東南大學音像出版社),2002年,頁222-233。
59. 廖藤葉,〈清代閨閣詩人名字所反映的社會文化〉,《人文藝術學報》(創刊號),2002年3月,頁115-137。
60. 龔鵬程,〈憐花意識:才子文人的心態與詩學〉,《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學刊》,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2002 年6 月,第1期,頁47-82。
61. 陳旻志,〈至情祗可酬知己——袁枚與隨園女詩人開啟的性靈詩觀〉,《鵝湖》,2002年7月,第28卷第1期,頁26-38。
62. 李小榮,〈不堪此夕又黃昏——袁氏三姊妹及其詩作〉,《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9月,第20卷第3期,頁72-77。
63. 張白茹,〈魏晉南北朝婦女與家族教育的歷史考察〉,《山東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1期,頁92-95。
64. 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文學報》,2003年,第15期,頁177-204。
65. 李真瑜,〈文學世家:一種特殊的文學家群體〉,《文藝研究》,2003年,第6期,頁155-156。
66. 吳中勝,〈清前朝贛南家族文學評述〉,《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頁53-54。
67. 張白茹,〈魏晉南北朝婦女與家族教育的歷史考察〉,《江淮論壇》,2003年,第1期,頁92-95。
68. 陳旻志,〈「母儀」與「自我」交光疊影的圖象——宋代婦女心靈形象的試探〉,《人文社會學報》(世新大學),2003年5月,第4期,頁197-215。
69. 湯仁澤,〈清代江南學術群體的特點〉,《浙江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7月,第4期,頁126-131。
70. 許麗芳,〈聲音與權力:試析清代女詩人之題詠書史〉,《國文學誌》,2003年12月,第7期,頁227-250。
71. 李真瑜,〈沈氏文學世家的家學傳承及其文化指向——關于文學世家的家族文化特征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第1期,頁96-143。
72. 【美】孫康宜,〈明清文人的經典論和女性觀〉,《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頁206-211。
73. 李真瑜,〈文學世家的文化意涵與中國特色〉,《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第1期,頁123-126。
74. 陳水雲,〈20世紀的清代女性詞研究〉,《婦女研究論叢》,2004年1月,第1期,頁67-72。
75. 郝麗霞,〈吳江葉沈兩大家族的聯姻與文學創作〉,《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月,第3卷第1期,頁70-75。
76. 李真瑜,〈文學世家的聯姻與文學的發展——以明清時期吳江葉、沈兩家為例〉,《中州學刊》,2004年3月,第2期,頁60-63。
77. 米彥青,〈明末江南世族對女性詞學發展的影響〉,《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6月,第20卷第2期,頁5-7。
78. 郭海文,〈試論儒家折磨女性的精神手段〉,《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7月,第19卷第4期,頁29-31。
79. 林津羽,〈才女魅影:晚明葉小鸞《返生香》的性別書寫〉,《中極學刊》,2004年12月,第4期,頁75-97。
80. 苗月寧,〈脆弱的群體 堅強的后盾——淺析清代「寡母撫孤」現象〉,《濟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15卷第4期,頁68-71。
81. 喬以鋼,〈世紀之交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新進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年,第5期,頁161-177。
82. 喬以鋼,〈《周易》的家庭觀念及其影響策略〉,《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頁34-39。
83. 曾冉波、呂立忠,〈清代廣西的閨秀詩人群體及其詩作〉,《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3月,第19卷第1期,頁46-49。
84. 蕭燕婉,〈閨秀詩人駱綺蘭小傳——清乾嘉期婦人的生活方式〉,《文與哲》,2005年6月,第6期,頁239-255。
85. 周才方,〈六朝文化世族的形成及其對江南文化的影響》,2005年9月,第19卷第3期,頁54-59。
86. 馬珏玶,〈《國朝閨秀正始集》淺探〉,《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1月,第6期,頁119-124。
87. 曹淑娟,〈寄寓、歸守與出離——寓山三賦對主人與園林關係的思索〉,《臺大文史哲學報》,2005年11月,第63期,頁35-70。
88. 曹淑娟,〈寓山園林的女性空間〉,《臺大中文學報》,2005年12月,第23期,頁277-279+281-321。
89. 陳明秀,〈中國女性文學的崛起發展及其現代性特徵》,2006年,第15卷第3期,頁100-103。
90. 蘭秋陽,〈清代江南家學興盛原因初探〉,《貴州文史叢刊》,2006年,第1期,頁19-22。
91. 王明芳,〈清代學者的婦女觀探析〉,《婦女運動研究》,2006年,第1期,頁46-50。
92. 閔定慶,〈在女性寫作姿態與男性批評標準之間——試論《名媛詩緯初編》選輯策略與詩歌批評〉,《蘇州大學學報》,2006 年,第6期,頁27-33。
93. 彭體村,〈社會性別、文化霸權與文學研究〉,《當代文壇》,2006年,第5期,頁142-144。
94. 張海鳳,〈清代海寧查氏家族詩文化淵源論〉,《語文學刊》,2006年,第11期,頁51-55。
95. 謝苗苗,〈從《隨園詩話》看袁枚的女性意識〉,《語文學刊》,2006年,第11期,頁63-65。
96. 李真瑜,〈明清文學世家的基本特徵〉,《中州學刊》,2006年1月,第1期,頁218-223。
97. 王力堅,〈從《名媛詩話》看家庭對清代才媛的影響〉,《長江學術》,2006年3月,第3期,頁109-116。
98. 王細芝,〈清代閨秀詩人的集中分部及其成因〉,《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6年3月,第20卷第1期,頁26-28。
99. 沈雪明,〈「女性文學」的發展歷程與中國當代社會婦女的現實處境〉,《黔東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4月,第24卷第2期,頁104-107。
100. 王細芝,〈清代閨秀文學繁榮之緣由〉,《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4月,第21卷第2期,頁78-82。
101. 晏萌芳,裴香玉,〈論袁枚性靈說情感理論的自然主義偏向〉,《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6 年6 月,第16卷第2期,頁52-54。
102. 施幸汝,〈隨園女弟子之形成背景研究——以袁枚為探討對象〉,《問學集》,2006年6月,第13期,頁91-102。
103. 顧敏耀,〈清代女詩人的空間分佈析探——以沈善寶《名媛詩話》為論述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2006年6月,第11期,頁102-156。
104. 譚德紅,〈略論清代深閨制度下的女性創作〉,《棗庄學院學報》,2006年6月,第23卷第4期,頁9-11。
105. 吳碧麗,〈文學與生活的融合——明末清初吳江葉氏家族的日常生活與文學活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第32卷第5期,頁46-50。
106. 劉建臻,〈清代揚州朱氏家學論述〉,《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第10卷第5期,頁92-96。
107. 王端慶,〈明清江南的士女結社〉,《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10月,第19卷第4期,頁46-47。
108. 喬以鋼,〈性別:文學研究的一個有效範疇〉,《文史哲》,2007年,第2期,頁159-166。
109. 李祥林,〈隨園門下紅粉多——閒話袁枚及其婦女觀〉,《文史雜志》,2007年,第4期,頁26-29。
110. 郭英德,〈明清女子文學啟蒙教育述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頁40-46。
111. 陳國雄,〈袁枚園林美學思想研究〉,《理論月刊》,2007年,第7期,頁66-69。
112. 陳廣宏,〈中晚明女性詩歌總集編刊宗旨及選錄標準的文化解讀〉,《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年,第1期,頁40-48。
113. 由亞萍,〈隨園女弟子詩歌的價值評判〉,《龍巖學院學報》,2007年2月,第25卷第1期,頁54-56。
114. 林玫儀,〈試論陽湖左氏二代才女之家族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07年3月,第30期,頁179-222。
115. 周 膺,〈杭州洪氏家族及其家族文化〉,《浙江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9月,第5期,頁150-156。
116. 毛文芳,〈書寫才女——清初煙水散人《女才子書》探論〉,《漢學研究》,2007年12月,第25卷第2期,頁211-244。
117. 牛曉玉,〈試論明清家訓中的德育教育觀〉,《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頁125-128。
118. 張紹華、張友君,〈懷佳人兮不能忘——由袁枚吟詠女性詩作看其性靈思想的性別指向〉,《齊魯學刊》,2008年,第5期,頁122-124。
119. 郭英德,〈明清時期女子文學教育的文化生態述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8卷第5期,頁21-29。
120. 張宏生,〈日常化與女性詞境的拓展——從高景芳說到清代女性詞的空間〉,《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頁80-86。
121. 王力堅,〈《名媛詩話》的自我指涉及其內文本建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8卷第1期,頁17-26。
122. 郭 蓁,〈論清代女詩人生成的文化環境〉,《山東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8期,頁61-64。
123. 郭 蓁,〈清代女性詩人群的總體特徵——以清初至道咸詩壇為中心〉,《齊魯學刊》,2008年,第5期,頁122-124。
124. 王英志,〈袁枚書法作品中的集外詩詞九首考釋〉,《文學遺產》,2008年,第6期,頁138-141。
125. 【美】魏愛蓮,〈十九世紀中國女性的文學關系網絡〉,《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3卷第3期,頁106-116。
126. 李貴連,〈試論園林對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影響〉,《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4期,頁34-37。
127. 段繼紅、高劍華,〈清代才女結社拜師風氣及女性意識的覺醒〉,《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頁35-38。
128. 畢文君,〈女性‧歷史‧書寫——當代女性家族敘事的歷史內涵與文學表徵〉,《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年1月,第10卷第1期,頁23-28。
129. 趙崔莉,〈明代宦門閨秀教育述略〉,《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5月,第36卷第3期,頁79-84。
130. 張朝昌,〈中國女性文學與女性意識〉,《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6月,第30卷第3期,頁24-34。
131. 由亞萍,〈隨園女弟子詩歌創作的社會文化影響〉,《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8年6月,第29卷增刊,頁13-15。
132. 鍾慧玲,〈閱讀女性‧女性閱讀——沈善寶《名媛詩話》的女性建構〉,《東海中文學報》,2008年7月,第20期,頁217-252。
133. 劉詠聰,〈清代女性課子書舉要〉,《東海中文學報》,2008年7月,第20期,頁187-216。
134. 賴玉樹,〈梅花人拜土俱香——試論乾隆三大家詠史詩中的史可法〉,《萬能學報》,2008年7月,第30期,頁13-21。
135. 陳水雲、王 茁,〈文學女性從閨內到閨外——以山陰祁氏家族女性文學群體為例〉,《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7月,第33卷第4期,頁1-6。
136. 李真瑜,〈文學世家與女性文學——以明清吳江沈、葉兩大文學世家為中心〉,《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7月,第33卷第4期,頁7-11。
137. 由亞萍,〈園林文化為清代女詩人詩歌創作的影響〉,《武夷學院學報》,2008年8月,第27卷第4期,頁42-45。
138. 喻學才,〈袁枚的造園思想與造園實踐〉,《華中建築》,2008年8月,第26卷第8期,頁197-201。
139. 郭 蓁,〈清代女詩人的成長與家庭教育〉,《東岳論叢》,2008年9月,第29卷第5期,頁28-31。
140. 王力堅,〈清代才媛沈善寶的家庭性別角色〉,《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9月,第25卷第5期,頁112-117。
141. 黃曉丹,〈清代毗陵張世家族的母教與女學〉,《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9月,第24卷第5期,頁121-126。
142. 陳雅娟,〈清代常州女學的興盛與常州文化〉,《南京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10月,第10期,頁117-121。
143. 夏 勇,〈論清代閨秀詩歌總集的成就與特色〉,《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年11月,第29卷第11期,頁62-65。
144. 呂 菲,〈清代桐城女性詩詞初探〉,《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11月,第27卷第11期,頁12-15。
145. 祖曉敏,〈清代桐城女性文學創作的文化背景〉,《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12月,第10卷第6期,頁13-15。
146. 王英志,〈《袁枚閨秀詩話》〉,《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53-54。
147. 聶欣晗,〈論《國朝閨秀正始集》在「教化」與「傳世」傳世間游走的詩學思想〉,《滿族研究》,2009年,第2期,頁92-96。
148. 寧夏江,〈真情真性 率爾自然——袁枚詞賞析〉,《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第5期,頁26-30。
149. 徐燕婷,〈清代錢塘閨秀詞探論〉,《中文自學指導》,2009年,第2期,頁59-63。
150. 羅時進,陳燕妮,〈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徵及其對文學的影響〉,《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2月,第2期,頁155-160。
151. 秦瑋鴻,〈清代粵西女性詞人及其創作〉,《河池學院學報》,2009年2月,第29卷第1期,頁71-74。
152. 鍾慧玲,〈深閨星空——清代女作家記夢詩探論〉,《漢學研究》,2009年3月,第27卷第1期,頁263-297。
153. 謝永芳,〈略論乾隆詞壇的詞學面貌——以袁枚詞學活動考論為中心〉,《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8月,第42卷第4期,頁82-86。
154. 梁 琨,〈袁枚詩歌中的女性意識〉,《語文學刊》,2009年8月,第16期,頁99-100。
155. 錢 成,〈論清代泰州地區女性詩人的家族化特征〉,《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9月,第26卷第3期,頁36-39。
156. 劉振琪,〈論隨園女弟子的創作取向與袁枚之關係——以《隨園女弟子詩選》為分析對象〉,《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2009年11月,第98期,頁33-55。
157. 陳盈妃,〈袁枚在女性墓志銘中所反映的思想〉,《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09年12月,第19期,頁255-280。
158. 李德偉,〈論袁枚《隨園女弟子詩選》呈現之詩學觀及其在清代文學史上之意義〉,《東華漢學》,2009年12月,第10期,頁187-225。
159. 徐 萍,〈紅妝也操觚——袁枚與女性文學〉,《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0卷第2期,頁22-25。
160. 李祥林,〈性別反思中的古代中國「才女」現象〉,《職大學報》,2010年,第2期,頁15-18。
161. 周雪根,〈清代吳江女學興盛及緣由辨析〉,《北方論叢》,2010年,第5期,頁19-22。
162. 孫紅梅,〈機穎清妙 性靈微至——論袁枚的寫景詩〉,《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頁64-66。
163. 沈 玲,〈從隨園看袁枚的園林美學思想〉,《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5月,第32卷第3期,頁76-80。
164. 羅時進,〈在地域和家族視野中展開清代江南文學研究〉,《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9月,第27卷第3期,頁16-19。
165. 董雁,〈女性的抒寫與企望——商景蘭的文學活動與女性意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月,第10卷第6期,頁110-115。
四、 學位論文(依日期先後排列)
1. 劉天祥,《乾嘉才媛王貞儀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洪萬生,黃一農,1992年。
2.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徐泓,1995年。
3. 周佩芳,《袁枚詩論美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邱燮友,1999年。
4. 朴承圭,《性靈詩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老師:簡明勇,1999年。
5. 吳聖青,《《閱微草堂筆記》與《子不語》中兩性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李進益,2001年。
6. 王鐿容,《傳播、聲譽、性別——以袁枚《隨園詩話》為中心的文化研究》,國立暨南大學中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楊昌年,楊玉成,2004年6月。
7. 張雅芳,《文學生命的建構——顧太清及其詩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鍾慧玲,2004年。
8. 王 瑜,《清代女性詩詞成就論》,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馬衛中,2004年4月。
9. 李財福,《清代六家閨秀詞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黃文吉,2004年6月。
10. 王曉洋,《明清江南文化望族研究——以吳江汾湖葉氏為中心》,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吳建華,徐茂明,2004年4月。
11. 陳俊宇,《午夢堂及其女性創作》,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馬衛中,2004年4月。
12. 林純禎,《袁枚詩中「趣」的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嚴天佑,2004年。
13. 王秋文,《明代女詞人群體關係研究》,國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王偉勇,2004年。
14. 黃婉甄,《清代性情詩論研究——以清代四大詩說為主》,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廖宏昌,2004年。
15. 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林玫儀,2005年。
16. 段繼紅,《清代女詩人研究》,指導老師:羅時進,嚴明,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17. 吳碧麗,《明末清初吳江葉氏家族的文化生活與文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陳書錄,2005年。
18. 胡慧南,《沈宜修及《鸝吹》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鍾慧玲,2005年。
19. 施幸汝,《隨園女弟子研究——清代女詩人群體的初步探討》,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崔成宗,2005年6月。
20. 吳宇娟,《從閨閣才女到救國女傑——晚清三部女作家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鍾慧玲,2006年。
21. 祖曉敏,《清代桐城女性文學創作的文化內涵》,安徽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周致元,2006年。
22. 黃郁晴,《晚明吳中地區名門女詩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龔顯宗,2007年。
23. 徐燕婷,《清代錢塘閨閣詞人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朱惠國,2007年。
24. 宋 燕,《袁枚兩性關係觀與女性觀研究》,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張慶民,2007年。
25. 由亞萍,《隨園女弟子及其創作探論》,福建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陳節,2007。
26. 萬銀紅,《清代知識女性的教育和家庭生活》,天津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宮寶利,2008年4月。
27. 許惠玲,《章學誠女性史觀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指導老師:丁亞傑,2008年。
28. 瞿惠遠,《左錫嘉及其詩詞稿研究——以生平境遇為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林玫儀,2008年。
29.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吳振漢,2008年。
30. 李志桓,《袁枚性靈詩說詮釋》,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謝大寧,2008年。
31. 林怡君,《明代新思潮下文人的婦女觀——以歸有光、李贄、馮夢龍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鄭永常,2009年。
32. 林佳怡,《明末清初女性離亂詩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羅秀美,2009年2月。
33. 張元懷,《清乾嘉閨閣社群詩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陳妙如,2009年。
34. 蘇菁媛,《晚明女詞人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老師:范宜如,2009年。
35. 蘇宗毅,《袁枚中歲以降居遊與行遊之書寫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毛文芳,2009年。
36. 陳佳琳,《袁枚的婦女觀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杜明德,2009年。
37. 廖卉婷,《汪端從名媛才女到宗教導師的生命轉向》,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王學玲,2009年。
38. 王怡云,《安居隨園——袁枚詩中所映現的生命向度》,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廖美玉,2009年。
39. 林容榆,《袁枚隨園詩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鍾慧玲,2010年6月。
40. 溫珮琪,《家族、地域與女性選集——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王學玲,2010年。
41. 蘇鴻彬,《汪端詠史詩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卓清芬,2010年。
42. 王琇瑩,《席佩蘭詩作及其性靈的表現》,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指導老師:卓清芬,2010年。
指導教授 王力堅(Li-Jian Wang) 審核日期 2011-1-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