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葉博榮(Po-Jung Yeh)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 |
論文名稱 |
劉師培之聲韻學觀念述評 (Quotes And Commentaries on Liu Shi Pei’s Chinese Traditional Phonological Concepts)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
摘要(中) |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其一為劉師培論聲韻學之效用,探討其治聲韻學之目的及其語言觀,並研究其對漢語語音史之分期及中國境內各方言區之畫分。其二為劉師培對於今音學之討論,劉師培於此學探討頗廣,包括字母、反切、韻書、等韻學及中古聲調均提出所見,該章依其所述分節探討。其三為劉師培之古音學,該章對於劉師培之古韻、古聲、古調之探討內容分別研究。
|
摘要(英) |
There are three parts of this study. The first part is for how Liu Shi Pei discussed the utility of phonology. Liu also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study phonology and his view of linguistic. This part also discussed how Liu divided stages of Chinese history phonology and how he discussed dialectology. The second part is for Liu Shi Pei’s discussion about Ancient Chinese sound, which Liu discussed most, including alphabet, fan qie, rhythm book, study of rhyme chart, and Ancient tone. The third part is for Liu Shi Pei’s discussion of Archaic Chinese sound, including Archaic final, Archaic initial and Archaic tone.
|
關鍵字(中) |
★ 世界語 ★ 聲韻學 ★ 劉師培 |
關鍵字(英) |
★ Liu Shi Pei ★ Phonology ★ Esperanto |
論文目次 |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4
第三節 前人研究文獻成果 5
一、 陳燕《劉師培及其文學理論》 6
二、 方光華《劉師培評傳》 7
三、 柯雅藍《劉師培文字學研究》 8
四、 郭明道〈劉師培與小學〉 10
五、 賴金旺《劉申叔先生及其訓詁學研究》 10
第四節 劉師培之生平 12
第二章 劉師培論聲韻學之效用 15
第一節 聲韻學與文學的關係 15
第二節 劉師培之語言觀 21
一、 字音之起源 21
二、 對世界語 (Esperanto) 之推動 29
三、 進化之語言觀 36
第三節 語音史之分期與聲韻學之門類 41
一、 語音史之分期 41
二、 聲韻學之門類 45
第四節 方言學 46
一、 方言產生之因 47
二、 方言區之畫分 49
第三章 劉師培之今音學 61
第一節 字母 61
一、 字母之起源 61
二、 三十六字母之分類法 68
三、 其餘各家之討論 75
第二節 反切 85
一、 反切之起源 85
二、 反切之原理 88
三、 整理反切之方法 92
四、 反切法之延伸與發展 101
第三節 韻書 102
一、 韻書之起源 102
二、 《切韻》系韻書及相關韻書 108
三、 詩韻系韻書及相關韻書 121
四、 總結 127
第四節 等韻學 128
一、 「開合」與多項術語觀念的混淆 129
二、 「等」之界說 137
三、 二百六韻開合、等第之分布 140
四、 等韻圖之範例 156
第五節 中古聲調 159
一、 「四聲」說之起源 159
二、 古有五聲說 164
第四章 劉師培之古音學 173
第一節 古韻分部(上) 173
一、 吳棫之古韻分部 173
二、 鄭庠之古韻分部 176
三、 顧炎武之古韻分部 178
四、 江永之古韻分部 185
五、 段玉裁之古韻分部 192
第二節 古韻分部(下) 199
一、 戴震之古韻分部 199
二、 孔廣森之古韻分部 204
三、 嚴可均之古韻分部 208
四、 劉師培對古韻學者之接受與批評 212
第三節 上古聲母 219
一、 古無輕唇音 219
二、 古無舌上音 223
第四節 上古聲調 225
一、 古無四聲之分 226
二、 古「長言」、「短言」為後世平仄 229
第五章 結論 233
一、 劉師培論聲韻學效用之特點 233
二、 劉師培論今音學及等韻學之特點 234
三、 劉師培論古音學之特點 237
參考書目 239
一、 古籍: 239
二、 專書: 240
三、 期刊論文: 243
四、 學位論文: 244
五、 網路資料: 245
|
參考文獻 |
一、 古籍:
齊‧沈約 《宋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梁‧釋慧皎 《高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五十卷,「史傳部」二,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梁‧顧野王 《玉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隋‧顏之推 《顏氏家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封演 《封氏聞見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唐‧魏徵 《隋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北宋‧佚名 《四聲等子》,《等韻五種》,臺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
北宋‧佚名 《切韻指掌圖》,卷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南宋‧王應麟 《玉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明‧宋濂、劉基等 《洪武正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
清‧孔廣森 《顨軒孔氏所著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63年
《詩聲類》,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清‧江永 《古韻標準》,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四聲切韻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江有誥 《音學十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段玉裁 《六書音韻表》,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清‧張廷玉 《明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陳澧 《切韻考》,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清‧畢沅疏證,王先謙補 《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清‧戴震 《聲類表‧卷首》,臺北:廣文書局,1966年
《聲韻考》,《戴震全書》,安徽:黃山書社,1994年
清‧嚴可均 《說文聲類》,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
清‧顧炎武 《音學五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 專書:
丁文江等 《中華民國新地圖》,上海:申報館,1934年
王力 《漢語音韻學》,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清代古音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漢語詩律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漢語音韻》,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詩經韻讀 楚辭韻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中國分省新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9年
《中國分省新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8年
方光華 《劉師培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林尹著,林炯陽注釋 《中國聲韻學通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朱光潛 《詩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何大安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九十,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年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李新魁 《漢語音韻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
李葆嘉 《清代上古聲紐研究史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周祖謨 《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竺家寧 《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
高本漢著,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譯 《中國音韻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
張世祿 《中國音韻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張民權 《宋代古音學與吳棫《詩補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袁家驊等 《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 《國音學》,臺北:正中書局,2007年
章炳麟 《檢論》,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陳燕 《劉師培及其文學理論》,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9年
陳慶元 《沈約集校箋》,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陳師新雄 《重校增訂音略證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古音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廣韻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聲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
陳師新雄、竺家寧、姚榮松、羅肇錦、孔仲溫、吳聖雄 《語言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馮永敏 《劉師培及其文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黃侃 《黃侃論學雜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9年
萬仕國 《劉師培年譜》,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
葛本儀主編 《漢語詞匯學》,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
詹伯慧 《現代漢語方言》,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2001年
董同龢 《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臺北:食貨出版社,1981年
《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上古音韵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廿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4年
楊端志 《訓詁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趙蔭棠 《等韻源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
蔣伯潛 《文字學纂要》,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
蔣紹愚 《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錢玄同 《文字學音篇》,臺北:學生書局,1964年
劉志成 《漢語音韻學研究導論》,四川:巴蜀書社,2004年
劉師培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2年
劉師培著,萬仕國輯校 《劉申叔遺書補遺》,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潘重規 《瀛涯敦煌韻集新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
譚世寶 《悉曇學與漢字音學新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羅常培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語音韻學導論》,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三、 期刊論文:
丁邦新 〈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卷14期1、2,1982年12月
丁聲樹、李榮 〈漢語方言調查〉,《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文件匯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王邦維 〈十二字門考論〉,《中國佛學學報》期12,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
王法壽 〈華嚴四十二陀羅尼之研究〉,《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論文集》卷7,臺北:財團法人台北市華嚴蓮社,1998年
何大安 〈聲韻學中的傳統、當代與現代〉,《聲韻論叢》第十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李榮 〈漢語方言的分區〉,《方言》,1989年4期
竺家寧 〈廣韻類隔研究〉,《德明學報》期2,1974年11月
〈佛教傳入與等韻圖的興起〉,《國際佛學研究》,創刊號,1991年12月
徐沫 〈世界語在語言學上的地位〉,《教育雜誌》卷27期7,1937年7月
張日昇 〈試論上古四聲〉,《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期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8年
張振興 〈閩語的分區(稿)〉,《方言》,1985年3期
〈廣東省雷州半島的方言分布〉,《方言》,1985年3期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閩語〉,《方言》,1987年1期
〈廣東海康方言記略〉,《方言》,1987年4期
郭明道 〈劉師培與小學〉,《社會科學家》,2005年7期,2005年7月
楊秀芳 〈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卷7期2,1989年12月)
陳寅恪 〈四聲三問〉,《清華學報》,第九卷第二期,1934年4月
陳師新雄 〈戴震答段若膺論韻書幾則聲韻觀念的啟示〉,《漢學研究》,卷9期1,1991年6月
曹劍芬 〈論清濁與帶音不帶音的關係〉,《中國語文》,1987年2期
黃任予 〈我所認識的世界語〉,《教育雜誌》卷27期7,1937年7月
趙元任著,李榮譯 〈國語入門〉,收於李榮:《語文論衡》,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熊正輝 〈廣東方言的分區〉,《方言》,1987年3期
潘重規 〈韻學碎金〉,《幼獅學誌》期14,1977年
潘家懿、鄭守治 〈粵東閩語的內部差異與方言片畫分的再認識〉,《語文研究》,2009年3期
蕭平、楊金萍 〈華嚴字母的形成及其數位意蘊〉,《社會科學戰線》期12,吉林:吉林省社會科學院,2009年
四、 學位論文:
田信蓉 《劉師培義理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李妍周 《顧炎武的古音學》,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宋惠如 《劉師培《春秋左傳》學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邱慧貞 《晚清民族意識的探討-劉師培的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姜忠姬 《五音集韻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柯雅藍 《劉師培文字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許惠琪 《劉師培論清代學術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慶煌 《劉申叔先生之經學》,政大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趙康洙 《劉師培的無政府主義》,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賴金旺 《劉申叔先生及其訓詁學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五、 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行政院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國文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規定〉,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5/991015%E5%9C%8B%E6%96%87%E4%BF%AE%E6%AD%A3%E8%A6%8F%E5%AE%9A.pdf ,2010年12月30日下載。
|
指導教授 |
陳新雄、廖湘美
|
審核日期 |
2011-2-21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