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陳靜慧(Ching-hu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六朝志怪溯源研究 (A study of tracing the sources of Zhi-guai in the Six Dynasties)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
摘要(中) |
六朝是志怪作品繁盛進步的時期,志怪源頭除上溯至上古神話,本論文另從三方面進行研究:一是六朝志怪的題材溯源,漢賦語怪且充斥五行數術思想,題材與志怪相合。二是六朝志怪的精神溯源,志怪編著與史書的博物、信實相關,由志怪作品的序言可知悉志怪作者史筆立論的寫作態度。三是六朝志怪的時代溯源,當朝的尚博風氣盛行,且以怪為信,鬼神被視為實際之存在,博通是志怪作者所具備的條件,亦為志怪的內涵性質,博學者除知名於世,更易受晉用拔擢。
六朝志怪繼承漢代以來圖書編輯形式,志怪主題從漢代發展至六朝,在社會文化談虛道異的背景上延續發展。漢賦博物多識的性質與六朝志怪隱微的關係實不容忽視。本論文以為六朝志怪除了材料涉及神話傳說、史傳,背景源於政治環境、巫覡風尚、方術五行、宗教思想外,更可視之為漢賦與史書的結合。
|
摘要(英) |
Zhi-guai was prosperous in the Six Dynasties.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ient mythology.This reserch focused on the other three parts. First, Han Fu,the mertirial of Zhi-guai,which includes deities,diviner,ghosts,strange foreign subjects,alchemy and five-elements. Second, Zhi-guai is related to erudition of historical books. By the preamble of Zhi-guai,we can know the authors’ serious attitude about the writtings.Third, ghosts and deities were taken for actual existence in the Six Dynasties. Erudi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authors of Zhi-guai.Well-read persons were not only promoted by the authority but also well-known.
Zhi-guai inherits the edit form of literature in Han Dynasty. In the Six Dynasties ,subjects of Zhi-guai keep grow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strange territory. The extensive property of Han Fu affects Zhi-guai very much. The sources of Zhi-guai include myths, legends, history,and it’s also related to political surroundings, Witchcraft, alchemy , five-elements, religious thought. Zhi-guai can be regarded as a combination of Han Fu with historical books.
|
關鍵字(中) |
★ 六朝志怪 ★ 溯源 ★ 漢賦 ★ 博物 |
關鍵字(英) |
★ trace back ★ Han Fu ★ Erudition ★ Zhi-guai in the Six Dynasties |
論文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二章 六朝志怪之形式題材溯源(上)──以漢賦為範圍..... 11
第一節 漢賦中的神鬼居所......... 11
一、神域仙境.................... 11
二、鬼魂住所.................... 17
第二節 漢賦中的鬼神世界......... 22
一、神仙鬼怪義界................ 22
二、鬼神形象.................... 26
三、人鬼神交流.................. 31
第三節 漢賦中的奇珍異物......... 39
一、精華之聚.....................40
二、秉質之奇.................... 40
三、形色之妙.................... 41
四、歷練之異.................... 41
五、功效之聖.................... 42
第四節 漢賦中的五行數術......... 43
一、天文五行.................... 44
二、符命瑞應.................... 45
三、卜筮巫術.................... 46
第五節 漢賦中的求仙思想......... 47
一、仙人形象.................... 47
二、遁隱思想.................... 50
第三章 六朝志怪之形式題材溯源(下)──綜論漢代作品..... 53
第一節 博物性質的承續........... 53
一、博物之書──賦.............. 53
二、博物之書與六朝志怪.......... 54
第二節 志怪主題的遞嬗............... 57
一、神域仙境的描述.............. 58
二、異類形象的合同.............. 61
三、人神姻緣的發展.............. 62
四、精怪性格的成熟.............. 64
五、隱遁思想的落實.............. 66
六、仙人特質的延伸.............. 67
七、風俗傳聞的相沿.............. 68
第三節 集結形式的吸納........... 70
第四章 六朝志怪之內容精神溯源... 73
第一節 史筆立論──以鬼神為實際之存在................... 73
一、史筆立論.................... 73
二、怪異實有.................... 83
第二節 博通為尚──以博物為晉用之途徑....................... 84
一、博物之內涵.................. 84
二、博物之晉用.................. 86
第三節 人鬼之間──以異境為相連之空間................... 95
一、生死界線的模糊.............. 95
二、鬼神互動的改變.............. 95
三、異界交流的頻繁.............. 97
四、求仙方式的易得.............. 99
五、五行數術的普遍.............. 102
第五章 結論..................... 105
參考書目........................ 111
|
參考文獻 |
一、古籍
(一)經
鄭玄注:《周禮》,北京:中華書局,《漢魏古注十三經》,1998 年
鄭玄注:《禮記》,北京:中華書局,《漢魏古注十三經》,1998 年
鄭玄注:《孝經》,北京:中華書局,《漢魏古注十三經》,1998 年
何宴集解:《論語》,北京:中華書局,《漢魏古注十三經》,1998 年
趙岐注:《孟子》,北京:中華書局,《漢魏古注十三經》,1998 年
郭璞注:《爾雅》,北京:中華書局,《漢魏古注十三經》,1998 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2007 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
(二)史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年
顏師古注:《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1 年
李賢注:《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4 年
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93 年
房玄齡等:《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92 年
沈 約:《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 年
蕭子顯:《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年
姚思廉:《梁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年
姚思廉:《陳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年
魏 收:《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 年
李百藥:《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年
令狐德棻:《周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 年
魏 徵等:《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93 年
李延壽:《北史》,臺北:鼎文書局,1994 年
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94 年
酈道元:《水經注》,臺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 年,冊573
浦起龍:《史通通釋》,臺北:里仁書局,1980 年
(三)子
王孝魚:《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
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3 年
汪繼培:《潛夫論箋》,臺北:漢京文化,1984 年
吳樹平:《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年
袁 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 年
張 覺:《韓非子校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
黃 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劉 向:《說苑》,臺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 年,冊696
劉 向:《新序》,臺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 年,冊696
劉 向:《列女傳》,臺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 年,冊448
劉 熙:《釋名》,臺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 年,冊221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0 年
蕭 繹:《金樓子》,臺北:黎明出版社,《百子全書》,1996 年
朱謙之:《新輯本桓譚新論》,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
(四)集
洪興祖:《楚辭補註》,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
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注》,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年
李善注:《文選》,臺北:五南圖書,2009 年
張立齋:《文心雕龍註訂》,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 年
陸 雲:《陸士龍集》,臺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1966 年,冊161
章 樵:《古文苑》,臺北:鼎文書局,1973 年
(五)小說
魯 迅:《古小說鉤沉》,臺北:唐山出版社,1989 年
班 固:《漢武帝內傳》,臺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1983 年,冊1042
劉 向:《列仙傳》,北京:華夏出版社,《中華道藏》,2004 年,冊45
汪紹楹注:《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1982 年
李劍國:《新輯搜神記、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齊治平:《拾遺記校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 年
范 寧:《博物志校注》,臺北:明文書局,1984 年
葛 洪:《神仙傳》,北京:華夏出版社,《中華道藏》,2004 年,冊45
劉敬叔:《異苑》,臺北:新興書局,《說庫》,1973 年
任 昉:《述異記》,臺北:新興書局,《說庫》,1973 年
董志翹:《《觀世音應驗記三種》譯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年
靜恬主人:《金石緣》,臺北:雙笛國際,1996 年
(六)其他
顧延武:《日知錄》,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 年
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9 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枝忠:《漢魏六朝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年
王國良:《搜神後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 年
王國良:《神異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年
王國良:《續齊諧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年
王國良:《漢武洞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年
王國良:《海內十洲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年
王國良:《顏之推冤魂志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年
王國良:《冥祥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 年
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年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年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年
朱曉海:《漢賦史略新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
李長之:《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臺北:里仁出版社,1999 年
李少雍:《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 年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年
李偉昉:《英國哥特小說與中國六朝志怪小說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年
李豐懋:《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1996 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解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年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
周次吉:《神異經研究》,臺南:日月出版社,1977 年
林惠祥:《神話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 年
具聖姬:《漢代人的死亡觀》,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年
茅 盾:《神話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 年
洪順隆:《抒情與敘事》,臺北:黎明文化,1998 年
侯忠義:《漢魏六朝小說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 年
徐華龍:《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4 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 年
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8 年
袁 珂:《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1987 年
袁 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 年
許東海:《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身影》,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2010 年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 年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店,1983 年
楊樹增:《漢代文化特色及形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年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2009 年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古代鎮墓神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年
劉葉秋:《魏晉南北朝小說》,臺北:萬卷樓圖書,1993 年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 年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臺北:里仁書局,1999 年
謝明勳:《六朝小說本事考察》,臺北:里仁書局,2003 年
薛惠琪:《六朝佛教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 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文進:〈南朝士人的時空思維〉,《東華人文學報》第5 期,2003 年7 月
王守亮:〈簡論古代小說史視閾中的漢賦〉,《廣西社會科學》2007 年第7 期
王國良:〈汪氏校注本《搜神記》評介〉,《中國古典小說專集》第3 集,1981 年6 月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幽冥姻緣〉,《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年8 月
王 媛:〈《博物志》的成書、體例與流傳〉,《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 年第4 期
田博元:〈史記的思想性及其藝術特色〉,《人文學報》第2 卷第19 期,1995 年4 月
朱曉海:〈阮籍〈詠懷〉詩謎解〉,《燕京學報》新20 期,2006 年5 月
麥英豪、黃淼章:〈廣州西漢南越王(趙眛)墓發掘記〉,朱啟新主編:《中國著名古墓發掘記》,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 年
李炳海:〈試論漢代文學兩種類型的人神關係〉,《江西社會科學》1999 年第7 期
李劍國:〈先唐古小說的分類〉,《古典文學知識》2002 年第2 期
李劍國:〈小說的起源與小說獨立文體的形成〉,《錦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3 卷第3 期,2001 年7 月
李豐懋:〈六朝精怪傳說與道教法術思想〉,《中國古典小說專集》第3 集,1981 年6 月
沈從文:〈說「熊經」〉,《中國文化》第二期,1990 年6 月
阮芝生:〈試論司馬遷所說的「通古今之變」〉,《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 年
宗明華:〈張衡〈髑髏賦〉解析——莊子對漢魏抒情賦的影響〉,《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 卷第4 期,2008 年10 月
具聖姬:〈漢代的鬼神觀念與巫者的作用〉,《史學集刊》2001 年第2 期,2001 年4 月
胡厚宣:〈殷人占夢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臺北:大通書局,1973 年
范道濟:〈「補史」論的產生與形成〉,《明清小說研究》1992 年第2 期
洪順隆:〈六朝異類戀愛小說芻論〉,《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1 期,1993 年2 月
馬雅琴:〈論《史記》對魏晉六朝志怪小說的沾溉〉,《理論導刊》2006 年第11 期
陳文新:〈近百年來唐前志怪小說綜合研究述評〉,《學術論壇》2002 年第2 期
郭永吉:〈琴法自然──試論先秦兩漢之琴教〉,發表於「第五屆兩岸三地人文社會科學論壇」,中壢:中央大學,2010 年11 月
郭永吉:〈王粲〈登樓賦〉結構分析及創作技巧探索〉,《淡江中文學報》第21 期,2009年12 月
郭永吉:〈兩漢經學師法家法考〉,《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與學術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 年
郭永吉:〈六朝「博學」風氣探源〉,未刊稿
郭 丹:〈史傳文學與中國古代小說〉,《明清小說研究》1997 年第4 期
張秉權:〈殷代的祭祀與巫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9 卷第3 期,1978年9 月
游志誠:〈選賦所見賦學之思想與體現〉,《第三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1996 年
傅錫壬:〈《文選》所錄漢賦中的神話特質與解析〉,《淡江學報》第36 期,1998 年5 月
逯耀東:〈魏晉志異小說與史學的關係〉,《食貨月刊》第12 卷第4、5 期,1982 年8 月
逯耀東:〈史傳論贊與《史記》「太史公曰」〉,《新史學》3 卷2 期,1992 年6 月
劉苑如:〈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念所做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8 期,1996 年3 月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 期,2006 年9 月
劉增貴:〈天堂與地獄:漢代的泰山信仰〉,《大陸雜誌》第94 卷第5 期,1997 年5 月
謝明勳:〈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論著目錄〉,《東華漢學》第2 期,2004年5 月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之敘事特性──以干寶《搜神記》為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 年6 月
龍亞珍:〈雅俗交會──六朝知識階層與志怪〉,王次澄、郭永吉主編:《雅俗相成──傳統文化質性的變易》,中壢:中央大學,2010 年
羅西章:〈試論漢代的儺儀驅鬼與羽化登仙思想〉,《考古與文物》2001 年第5 期
羅 欣:〈《博物志》成因三論〉,《求索》2007 年第9 期
饒宗穎:〈劍珌行氣銘與漢簡《引書》〉,《中華文史論叢》第51 輯,1993 年
四、學位論文(依出版年排序)
許朝榮:《漢人的鬼魂觀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林素美:《漢賦題材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年
陳儷惠:《六朝志怪小說困境故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年
倪智芸:《《搜神記》精怪故事之敘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 年
蔡其原:《巫術與文學──以六朝志怪小說為主的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陳佩鈴:《《冤魂志》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鄭佑璋:《六朝仙境傳說故事探討──以「王質」及「劉晨阮肇」為中心》,花蓮: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賴信宏:《志怪到傳奇的遞嬗研究——述異話奇的書寫成規與知識利用》,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蘇榮彬:《神道設教──《搜神記》感應類故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6 年
劉文元:《六朝志怪鬼神故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 年
劉家杏:《釋氏輔教之書──《冥祥記》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6 年
紀千惠:《六朝志怪巨人與侏儒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郭麗鎔:《真實與虛構的國度──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析論》,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年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為中心》,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年
林恭億:《六朝志怪樂園意識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張明冠:《漢賦中的神話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黃文成:《六朝志怪小說夢象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年
林佳慧:《從非小說到小說──「志怪」論述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鄭智佳:《述異記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劉苑如:《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導異為常的想像歷程》,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6 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他界觀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年
張榮基:《魏晉志怪文學之研究》,臺北:東吳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年
劉苑如:《《搜神記》暨《搜神後記》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賴雅靜:《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死後世界》,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蔡雅薰:《六朝志怪妖故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李燕惠:《魏晉南北朝鬼神故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變化題材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
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陳桂市:《幽明錄宣驗記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年
呂清泉:《魏晉志怪小說與古代神話關係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6 年
全寅初:《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78年
全寅初:《六朝小說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 年
|
指導教授 |
郭永吉
|
審核日期 |
2011-7-4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