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趙英之(Ying-Chih Chao)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從傳教到醫療企業化-桃園天主教聖保祿醫院之研究(1960-1999) (From Missionary Service to Enterprise Model Hospital – A Study on Evolution of Saint Paul's Hospital in Taoyuan(1960-1999))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教會醫院是戰後臺灣主要醫療資源之一,其宗旨多為秉持耶穌基督博愛濟世精神、服務貧苦或偏遠病患以達到醫療傳教。本論文以研究桃園聖保祿醫院組織管理為主,來瞭解臺灣天主教醫院的發展。民國40-50年代的桃園鎮,公共衛生環境差,醫療資源缺乏,亟需成立一所具規模的醫院。所以當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省會長貝克維修女前來桃園視察後,很快與藍澤民總主教達成創建醫院從事醫療傳教的共識。民國49年修會派遣修女至桃園地區先設立聖保祿診所,隨著人口漸增診所不敷使用,遂決定成立醫院,此舉遭到桃園開業醫的反對,加上創院的土地、資金、硬體、醫事人員等問題一再考驗著修女。最後靠著教友的協調、疏通人脈,才得以解決執業問題讓醫院順利開業。營運初期因有多位國防體系的軍醫協助,使得聖保祿醫院獲得地方上的肯定。
然而民國60年代後期,財團法人醫院林立帶動醫療環境的驟變、醫院企業化管理大行其道,缺乏企業管理的聖保祿醫院,營運日益衰退。為了在市場上生存,醫院決定耗費鉅資投入醫療設備競賽,首先擴建醫院並參與醫院評鑑以提升醫療品質。另一方面,聘請專業管理人才及培養專科醫師,與省立桃園醫院行醫療建教合作。在醫院合理的控制成本及有效管理之下,組織的效能提升,營收逐年上揚,醫院已漸具規模,聖保祿沒有忘記創院的宗旨「那裡有需要,就到那裡去」,走出醫院走向社區。民國81年成立院牧部,將社會服務、醫療傳愛、靈性關懷結合為一,帶領志工隊擴大服務民眾,又將觸角伸入社區照護,成立桃園第一家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機構。對於復興鄉山地醫療服務,一路從三民醫療站發展到巡迴醫療,完全不以營利為考量,來爭取民眾的認同。
本研究之對象為聖保祿醫院,是北部地區最早成立的天主教醫院;戰後初期天主教教友大量成長,對醫院早期發展很有助益;而擴建後在尋找醫務管理人才、醫事人員的過程中,也多仰仗教會人士的協助。這些因信仰帶領基督教友團結的力量,是醫院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摘要(英) |
Missionary hospitals are one of the main health care resources in Taiwan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se hospitals were established to follow Jesus’ commands to love others and to serve others, especially the poor or rural patients, in order to spread the Christianity. This thesis researches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Saint Paul’s Hospital (SPH)in Taoyuan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issionary hospitals. In the 1950s, the town of Taoyuan was suffering from the lack of public healthcare and medical service resources. It was in dire need of a modern medical facility. After an expedition trip to Taoyuan, Mother Bernard, the former Provincial Superior of the Sisters of Saint Paul de Chartres, decided to establish a hospital for missionary services and the decision was immediately concurred by the Archbishop Lacchio. In 1960, the Congregation sent Sisters to Taoyuan to set up the Saint Paul’s clinic. However, because of a rise in population, the clinic was no longer able to serve the town’s needs; therefore, a decision was made to establish a hospital. This decision was opposed by the medical doctors in the Taoyuan area. Additionally, the Sisters were challenged by difficulties with site, funds, infrastructures and staff. With help from the Catholics, all permitting issues were finally resolved and the Hospital was eventually open for business. In the beginning, the SPH was staffed with the military doctors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Department System. The military doctors were well received by the locals.
In the late 1970s, the increase in hospitals that were set up by corporations changed the medical service sector. SPH operation managed by business organization became the trend in the industry. Lacking the support from a corporate management, the SPH was losing its business. To survive in the competition, the SPH decided to invest significant funds to the facilities and the equipments. First, it expanded the hospital building and started measuring staff performances to raise the service quality. Then, the SPH hire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began training programs for medical specialists. It teamed up with the Provincial Taoyuan Hospital for internships and training programs. With proper cost control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efficiency of the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and its revenue grew steadily over the years. The SPH gradually reestablished itself in the area. In 1992, the Hospital set up the Pastoral Care Department to serve the communities, to provide medical services, and to spread the evangelization. The Department led a group of the volunteers to promote the community health. It also extended its service later into the nursing care and started the first Home Care Nursing Center in Taoyuan County. The health care that was delivered to Fushing Township in the mountains included a healthcare station at Sanmin Village and mobile clinic-van tours. They were all non-profit and focused only on serving the public.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SPH, which is the earliest missionary hospital in the northern region.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post World War II era, the fast increase in numbers of the Catholics had been very helpful to the SPH establishment. Later on, after the Hospital’s expansion, churches were the greatest support for recruit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staffing the SPH. The support from the Catholics, arising from their faith, was the main factor keeping the SPH in business.
|
關鍵字(中) |
★ 聖保祿醫院 ★ 醫療傳教 ★ 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 ★ 醫療企業化 ★ 山地醫療 |
關鍵字(英) |
★ Sisters of Saint Paul de Chartres ★ Enterprise Model Hospital ★ Medical service in the mountains ★ Missionary Service ★ Saint Paul’s Hospital |
論文目次 |
目錄...........................................................................................iv
表目錄........................................................................................v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創建背景及經過…….................................................14
第一節 戰後桃園的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14
第二節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福傳事業...................30
第三節 醫院的創建.......................................................43
第三章 醫療體系的演進.........................................................63
第一節 行政制度建立與組織革新...............................63
第二節 醫療部門的專業分工.......................................80
第四章 醫療專科的發展.........................................................99
第一節 業務轉型成果...................................................99
第二節 硬體的擴展.....................................................119
第三節 參與醫院評鑑.................................................128
第五章 傳教與社會服務.......................................................140
第一節 社會服務的發展.............................................140
第一節 社區照護服務.................................................153
第二節 山地醫療服務.................................................168
第六章 結 論.........................................................................185
附錄一 沈雅蓮院長訪談紀錄.............................................191
附錄二 黃月女士訪談紀錄.................................................197
附錄三 廖玉梅女士訪談紀錄.............................................199
附錄四 刁惠恩醫師訪談紀錄.............................................201
附錄五 周佑達醫師訪談紀錄.............................................202
附錄六 葉凰君女士訪談紀錄.............................................203
參考書目.................................................................................204
|
參考文獻 |
一、檔案
〈operation room手術登記本1966-1980年〉。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保祿醫訊第1-28期》。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民國76年3月至88年3月。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傳教二百五十年》。香港: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未出版。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編,《迪瑪利安娜-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共同創辦人》。香港市:聖保祿女修會香港省區,未出版。
狄路易神父,〈沙爾德聖保祿修女修會歷史的起源〉。桃園: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未出版。
沈雅蓮,《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DVD》。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民國90年8月。
馬玉芳,〈馬玉芳修女日記手稿〉。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55-88公文來文〉。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55-88公文發文〉。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天主教聖保祿醫院-保祿志工手冊〉。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民國72年醫院簡介〉。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民國75年醫院簡介〉。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民國77年醫院評鑑〉。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民國80年醫院評鑑〉。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民國83年醫院評鑑〉。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民國86年醫院評鑑〉。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社會工作手冊〉。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志工隊院外服務〉。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志工隊談道紀錄〉。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志工隊聯誼紀錄〉。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法人登記資料〉。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依捐助章程遴選董事成立第一屆董事會〉。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院牧部組織表〉。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院牧部領洗和傅油紀錄〉。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急診室工作手冊〉。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病歷管理工作手冊〉。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聖保祿醫院和省立桃園醫院建教合作協調會議記錄〉,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敬請貴院惠予支持協助本院推展桃園地區醫療服務〉,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請准予本院派員前來貴院進修〉。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藥劑室工作手冊〉。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懇請貴院支援專科醫師〉。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聖保祿醫院,〈護理行政常規〉。聖保祿醫院院史室,未出版。
二、調查書、大事記、法規
王惠玄,《桃園縣復興鄉居民醫療保健資源使用調查-滿意度暨因素分析》。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9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大事記》。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9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衛生統計要覽》。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46-1973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醫療衛生主要法規》。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5年。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2年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第5次)調查-成果報告》(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年),頁45。
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3年。
桃園縣政府編,《桃園縣統計要覽》。桃園縣:桃園縣主計處,1951-1996 年。
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長期照護機構經營問題與展望座談會紀要》。臺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年。
國家衛生研究院,《我國醫事人力規劃政策建言書》。臺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年。
國家衛生研究院,《社區化長期照護之發展策略》。臺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年。
黃承令,《桃園縣復興鄉聚落普查建檔計畫》。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2009年。
蔡篤堅,《原住民健康照護政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2005年。
三、志書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纂,《桃園市志》。桃園市:桃園市公所,2005年。
石曜堂、許國敏、李舜基總編審,《臺灣省政府衛生處志》。南投市:臺灣省政府衛生處,1999年。
吳輝雄,《重修苗栗縣志衛生志》。苗栗市:苗栗縣政府,2006年。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桃園縣志 卷三(下)政事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1962年。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衛生與健康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
詹長權,《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衛生與健康篇》。臺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
臺灣省文獻會編,《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 衛生篇》,第一冊~第二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編,《臺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臺北市:捷幼出版,1999年。
賴澤涵總編纂、林澤田主編,《新修桃園縣志行政志衛生篇》。桃園市:桃園縣政府,2011年。
謝水森編纂,《臺灣省立新竹醫院志》,上下冊。新竹市:省立新竹醫院,1997年。
四、專書
小田俊郎著; 洪有錫譯,《臺灣醫學50年》。臺北市:前衛出版,2000年。
中華方濟會編輯,〈藍澤民總主教事略-傳教士的偉大模範〉。臺北縣:中華方濟會,未出版。
天主教耕莘醫院,《總院30年/分院15年》。臺北縣:天主教耕莘醫院,1998年。
瓦歷斯諾幹、余光弘,《臺灣原住民-泰雅族史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第一冊~第二冊。臺北市:政院衛生署,1995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第三冊~第五冊。臺北市:政院衛生署,2001年。
李智,《蘭陽傳奇50年》。臺北市:財團法人天主教靈醫會,2002年。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編,《來臺服務傳教三十週年紀念》。桃園市:聖保祿醫院,1990年。
沈雅蓮,《天主教聖保祿醫院簡介》。桃園市:聖保祿醫院,1986年。
沈雅蓮,《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三十週年特刊》。桃園市:聖保祿醫院,1995年。
沈雅蓮,《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專刊》。桃園市:聖保祿醫院,1998年。
沈雅蓮,《醫療傳愛四十載-攜手深耕創未來》。桃園市:聖保祿醫院,2005年。
沈雅蓮,《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桃園市:聖保祿醫院,2008年。
沈雅蓮,《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五十週年專刊》。桃園市:聖保祿醫院,2010年。
宋永魁,《五十年桃園醫療》。桃園市:桃園縣醫師公會,2000年。
阮玉梅等,《長期照護概論》。臺北市:華杏出版社,2004年。
李紹誠,《桃園杏林一甲子》。桃園市:桃園縣醫師公會,2011年。
吳基福,《中國醫政史上的大革命-醫師法修正始末》。臺北市: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80年。
桃園救世堂五十週年堂慶籌備小組,《桃園救世堂建堂五十週年特刊》。桃園市:桃園救世主堂,2006年。
徐永年,《臺灣省立豐原醫院院誌》。臺中縣:臺灣省立豐原醫院,1996年。
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門諾一甲子大家來扶持-基督教門諾會醫院六十年院慶特刊》,第一冊~第三冊。花蓮市:門諾醫院,2008年。
勞工保險局,《勞工保險診療費用支付標準表乙丙表》。臺北市: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1989年。
黃佳經、譚開元、張錦文,《醫院管理》。臺北市:大林出版社,1983年。
黃世鑫,《我國全民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之研究》。臺中市:業強出版,1992年。
張學明、梁元生編,《歷史上的慈善活動與社會動力》。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5年。
崔維孝,《明清之際西班牙方濟會在華傳教研究(1579-1732)》(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陳介夫,《天主教法典注釋》。石家庄:河北天主教信德社,2000年。
陳美惠,《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院刊》。嘉義市: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2007年。
陳益民,《甲子紀事-勞工保險60年》。臺北縣: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2010年。
陳永興著,《臺灣醫療發展史》。臺北市:玉山社,2000年。
莊永明,《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8年。
莊逸洲、黃崇哲,《醫務管理學系列-組織經營》。臺北市: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莊逸洲、黃崇哲,《醫務管理學系列-管理制度》。臺北市: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莊逸洲、黃崇哲,《醫療機構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葉永文,《臺灣醫療發展史:醫政關係》。臺北市:洪葉文化,2006年。
經典雜誌編著,《臺灣醫療400年》。臺北市:經典雜誌社,2006年。
詹遠華,《醫務管理學》。臺北市:南山堂出版社,1984年。
楊志良,《公共衛生新論》。臺北市:巨流出版社,1990年。
臺灣主教團秘書處,《臺灣天主教通訊錄》。臺北市:華明出版社,1961年。
臺灣主教團秘書處,《臺灣天主教通訊錄》。臺北市:華明出版社,1962年。
臺灣主教團秘書處,《臺灣天主教通訊錄》。臺北市:華明出版社,1964年。
臺灣主教團秘書處,《臺灣天主教通訊錄》。臺北市: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1965年。
臺灣天主教修會會士協會,《阮的腳步阮的情》。臺北市:天主教修會會士協會,2009年。
臺北榮民總醫院,《視病猶親追求卓越-臺北榮民總醫院40周年特刊》。臺北市:臺北榮民總醫院,1999年。
劉獻堂主教,《桃園地區開教五十週年慶特刊》。新竹市:天主教新竹教區,2002年。
蔡篤堅,《臺灣外科醫療發展史》。臺北市:臺灣外科醫學會出版,2002年。
潘俊雄,《偏遠地區醫療宣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南投縣:埔里基督教醫院,2005年。
盧淑芬、謝啟瑞,《醫療經濟學》。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2000年。
蘇世斌,《臺灣省醫師公會足跡一甲子》。臺北市:臺灣省醫師公會,2003年。
五、回憶錄、口述歷史
李俊仁,《生命的火焰-亞洲器官移植醫學先驅的傳奇故事》。臺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2002年。
吳方芳,《一粒麥子落在後山-臺東基督教醫院的故事》。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5年。
梁妃儀等編,《臺灣中部醫療人物誌1-4冊》。臺中市:中國醫藥大學,2009年。
梁玉芳,《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臺灣行醫四十年》。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0年。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醫療業口述歷史》。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2005年。
楊蓮生,《診療祕話六十年:楊蓮生醫師自傳體大事記》。臺北市:經典雜誌社,2006年。
熊秉真、鄭麗榕,《楊文達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劉翠溶等,《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7年。
顏崇漢,《動盪的時代-一位外科醫師的回憶錄》。桃園市:達璟文化事業,2000年。
六、公報、期刊、報紙
《大成報》
《中國時報》
《公教報》(2000年)
《民生報》
《恆毅月刊》(1952-1962年)
《教友生活週刊》(1960-1970年)
《當代醫學》(1975-1985年)
《經濟日報》
《臺灣醫界》(1960-1980年)
《聯合報》
《衛生月刊》(1970-1980年)
《醫院》(1970-1995年)
《鐸聲月刊》(1963-1670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衛生署公報》,1971-1980年。
臺灣省政府編印,《臺灣省政府公報》,1951-1998年。
臺灣省議會編印,《臺灣省議會公報》,1958-1998年。
七、期刊論文
丁大田,〈當前我國醫院應走的方向及未來發展的趨勢〉,《醫院》,第17卷第1期(1984年2月)頁16-19。
王俊文、葉德豐、曾坤儀,〈臺灣醫院評鑑趨勢之探討〉,《中山醫學雜誌》,第14卷第4期(2003年12月),頁513-522。
林上哲,〈戰後初期臺灣傳染疾病問題之探究〉,《洄瀾春秋》,第5期(2008年7月),頁15-32。
江東亮,〈臺灣地區的醫師人力政策:1945-1994〉,《中華公共衛生雜誌》,第14卷第5期(1995年5月),頁383-391。
江東亮,〈臺灣醫療保健支出之趨勢分析〉,《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1卷第3期(2002年6月),頁157-163。
李貞德,〈從師母到女宣-孫理蓮在戰後臺灣的醫療傳道經驗〉,《新史學》,第16卷2期(2005年6月),頁95-151。
李新亮、鄧世雄、楊興民,〈在醫療保險制度與市場競爭下教會醫院如何以其特色來 經營〉,《醫院》,第30卷第2期(1997年4月),頁1-4。
何美瑤、曾明月、許淑敏,〈居家護理師在長期照顧的角色拓展〉,《長期照護》,第57卷第4期(2010年8月),頁23-28。
阮仲垠,〈對現行醫療保險給付審核制度之探討〉,《醫院》,第21卷第1期(1988 年2月),頁360-361。
邱素玲,〈「出院準備服務」-準備好再出院〉,《中山醫刊》,第33卷第1期(民國90年1月),頁17。
於慰慈,〈社會服務室提供的服務〉,《保祿醫訊》,第11期(1993年10月),頁17。
季憲仁,〈修會團體與使徒工作〉,《鐸聲》,231期(1983年12月),頁33。
胡勝川,〈急診專科十年回顧〉,《臺灣醫界》,第53卷第5期(2010年5月),頁53-54。
侯君翰、王維典、梁繼權、侯勝茂,〈近十年來醫學系一般公費生畢業服務期滿後之執業型態及意見分析〉,《醫學教育》,第11卷第1期(1997年3月),頁47-57。
黃信彰,〈社區醫學之研究與發展〉,《北市醫學雜誌》,第1卷第2期(2004年4月),頁121-125。
黃佳經,〈非營利醫院的存在與經營〉,《醫院》,第28卷第3期(1995年6月),頁74-76。
張錦文,〈建立整體醫療網的具體方案〉,《醫院》,第20卷第5期(1987年10月),頁238-259。
張春申,〈修會的三愿與團體生活對人類發展的貢獻〉,《鐸聲》,209期(1981 年
10月),頁22。
許世鉅,〈公保勞保與特約醫院現有問題之研究〉,《醫院》,第4卷第3期(1971年8月),頁135-136。
郭振雄、何怡澄,〈非營利醫院之董事會結構與社區公益活動〉,《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6卷第2期(2007年4月),頁128-139。
陳拱北,〈10大死因的意義是什麼?〉,《健康世界》,創刊號(1976年1月),頁8-9。
陳建仁,〈臺灣十大死因的三十年變遷〉,《健康世界》,第361期(2006年1月),頁6-13。
楊志良,〈穩定健保財務以確保全民就醫無礙〉,《臺灣醫界》,第52卷第10期(2009年10月),頁8-10。
楊漢湶,〈我國醫院工作之回顧與展望〉,《醫院》,第25卷第1期(民國81年2月),頁19。
葉莉莉、 駱麗華,〈居家護理在臺灣歷史敘事觀點的思考〉,《居家護理照護季刊》, 創刊號(2005年12月),頁18-23。
董英義〈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居家照護〉,《護理薪傳》,第3卷第3期(1988年5 月),頁165-171。
廖慧娟,〈我國醫院評鑑之起源〉,《醫療品質雜誌》,第1卷第1期(2007年2月),頁15-18。
劉玉錫,〈外科一年的經驗〉,《保祿醫訊》,第2期(民國77年4月),頁1。
劉容華、江東亮,〈臺灣醫療次區域醫院產業擴張與診所醫師人力消長的關係〉,《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3卷第1期(2004年2月),頁32-36。
蔡文正、龔佩珍、楊志良、李亞欣、林思甄,〈偏遠地區民眾就醫可近性及滿意度調查〉,《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25卷第5期(1996年10月),頁394-404。
蔡淑鳳、吳濟華、陳永興、戴正德,〈從護理史探討臺灣的護理發展脈絡〉,《臺灣醫學人文學刊》,第7卷第1-2期(2006年6月),頁91-112。
盧瑞芬,謝啟瑞〈臺灣醫院產業的市場結構與發展趨勢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31輯第1期(2003年3月),頁107-153。
譚開元、張正二〈我國教學醫院現況及評鑑〉,《醫院》,第19卷第1期(1986年2月),頁24-57。
譚開元、杜友蘭合譯,〈醫院組織分析及職位說明〉,《醫院》,第15卷第2期(1982年5月),頁35-46。
八、學位論文
石臺華,〈從臺北天主教耕莘醫院的發展探討天主教醫院牧靈關懷〉,臺北縣:私立輔仁大學神學院教義碩士論文,民國94年。
何始生,〈臺灣地區麻醉專科醫師人力供需之研究-灰色預測模型之應用與問題原因之探討〉,臺北縣:私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林淑綿,〈臺灣醫院評鑑制度運作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林素珍,〈近十年臺灣教會醫院的消長與轉型之探討〉,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朱秀鳳,〈從組織圖探討醫院管理部門之位階演變型態〉,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侯佳伶,〈教會醫療院所策略聯盟之研究〉,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徐菁苹,〈臺灣原住民疾病認知與治療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為例〉,桃園縣: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張傳聖,〈1950-60年代台灣天主教聖職人員的日常生活經驗研究〉,臺北市: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張欣儀,〈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張俐雯,〈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對現行醫院評鑑制度與標準改革之態度意見調查〉,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陳嘉冕,〈臺灣醫療傳道之宣教模式探討-以恆春基督教醫院為例〉,臺南市:臺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士論文,民國95年。
陳鑑江,〈臺灣之天主教組織特性與教會醫院經營策略取向關係之研究〉,臺北市:臺灣大學公共衛生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黃雅娟,〈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對現行醫院評鑑制度與標準改革之態度、意見調查〉,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楊慧貞,〈臺灣地區出院準備服務個案管理師之工作現況調查〉,臺北市: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斐晉國,〈臺灣地區國家機關與醫療體系之發展〉,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葉公藝,〈醫療產業網路組織之初探-以教會醫療院所協會為個案〉,臺中市: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曾妤珊,〈他者與主體-臺灣原住民醫療健康論述之研究〉,臺北市:國立師範大學臺灣文化與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
曾宏隆,〈牧靈關懷員角色功能的研究-以天主教湖口仁慈醫院為主〉,臺北縣:私立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蔡明傑,〈醫療企業化的歷史進程:組織變遷與醫管的制度化〉,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劉宜芬,〈非營利宗教特性對醫院自費性事業經營之影響-以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2年。
劉淑玲,〈臺灣地區醫療網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之探討-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劉碧昭,〈教會醫院醫療體系之評估〉,臺中市:私立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
盧麗玲,〈基層衛生所組織轉型之研究〉,嘉義縣: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鍾瑞芬,〈教會醫院董事會與領導人對職責認知的調查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藍麗卿,〈非營利組織募款行銷策略與成效之研究以天主教靈醫會羅東聖母醫院為例〉,宜蘭縣:私立佛光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九、口述訪談
趙英之訪談紀錄,〈刁惠恩醫師訪談紀錄〉,聖保祿醫院門診區,2011年4月13日。
趙英之訪談紀錄,〈沈雅蓮院長訪談紀錄〉,聖保祿醫院院長室,2011年5月25日。
趙英之訪談紀錄,〈周侑達醫師訪談紀錄〉,聖保祿醫院門診區,2011年4月20日。
趙英之訪談紀錄,〈黃月女士訪談紀錄〉,聖保祿醫院公關室,2011年3月16日。
趙英之訪談紀錄,〈葉凰君女士訪談紀錄〉,聖保祿醫院辦公室,2011年5月11日。
趙英之訪談紀錄,〈廖玉梅女士訪談紀錄〉,聖保祿醫院公關室,2011年3月23日。
十、其他
天主教真理電臺 http://www.tianzhu.org/tw/index.php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index.php
桃園聖保祿醫院 http://www.sph.org.tw/tw/index_01.html
臺灣天主教新竹教區 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tc02.php
桃園縣長期照護概況 http://www.taiwanpt.net/ptdc2.asp?mrn=575
|
指導教授 |
李力庸(Li-Yung Lee)
|
審核日期 |
2011-7-22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