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2135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88 、訪客IP:3.15.239.145
姓名 吳靜宜(Jing-yi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臺灣山林與開發-以大漢溪中上游流域為例
(Taiwan's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Forests-Take the Upper Ta-Hang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
★ 朴子-一個近海街市的歷史變遷★ 殖民主義與體育 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
★ 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 日治時期蕃童教育所之研究(1904-1937年)
★ 台北市公共巴士之發展 (1912-1945年)★ 埔里酒香‧酒鄉埔里─埔里酒產業之發展(1917-2000)
★ 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 (1950-1996)★ 蘆洲: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1731-2001)
★ 戰後台灣平埔研究與族群文化復振運動:以噶瑪蘭族、巴宰族、西拉雅族為中心★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台北咖啡館之研究---以文人活動為中心的探討(1949-1989)★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伐木、種樹、再伐木、是臺灣百年來最主要的高山政策。地質軟弱,河川淤積、濁度高、是臺灣地質特色之一,臺灣河川淤沙量世界第一,位於菲律賓板塊和歐亞板塊聚合處的臺灣,因為地質年輕,板塊碰撞擠壓,岩層破碎、斷層到處分布,鬆軟、脆弱的家園,是否在山林盲目開發之下自食惡果?
水庫、山林、土地與人民是本研究關注的重點,本文從2004年持續到2005年的桃園水荒出發,近百萬居民面臨無水可用的危機,自過往提取經驗,以沿大漢溪中上游流域的山林開發為例,探討山林與人為開發的因果關係。重點回顧臺灣北部重要水利設施石門水庫及北部橫貫公路的開發史,並整理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森林政策、山區土地利用開發模式及對環境與住民經濟、生活的衝擊,特別是人民與國家力量在不同時期的對應結果,透過研究在時間的縱軸上進行回顧與反省。以落實對環境、對國土、對人民的遙遠關懷。
摘要(英) Logging, tree planting, and then logging is Taiwan’’s most important policy about mountains for centuries. Geological weakness, river siltation, and high turbidity ar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aiwan. The volume of river silt in Taiwan is the first in the world,Taiwan is located i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Philippine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because the Geological Youth,Plate’’s Collision and Squeezing, and Rock Crushing, there are faults everywhere;Soft, fragile homes are its own terrible results under the blind disastrous development in the mountains, isn’t it?
Reservoirs, forests, land and people are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the concern of Tao-Yuan water shortage from 2004 to 2005,nearly one million residents face the water crisis,the researcher extract experience from the past,ta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Ta-hang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explor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mountains, focus on reviewing key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hih-Men Dam and the northern cross-island highway,and organize the forest polic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during the post-war period,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Mountain land usage, and how they affect the environment , residents , economy and life; especially study on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between people and state power at different times,review and reflect on through the vertical axis of time to implement the far-away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 land, and people.
關鍵字(中) ★ 棲蘭
★ 原住民
★ 北橫
★ 集水區保育
★ 石門水庫
關鍵字(英) ★ northern cross-island highway
★ Shih-Men Dam
★ Catchment Area Conservation
★ Chi-Lane
★ Aboriginal
論文目次 目 錄: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i
緒論…………………………………………………………………… …1
第一章 大漢溪中上游流域的早期地理環璄、住民與歷史……………9
第一節 地形、河川、森林植被………………………………………9
第二節 住民:原住民社會…………………………………………14
第三節 清末至日治時期的經濟開發………………………………20
第二章 水力開發與山林環境…………………………………………29
第一節 石門水庫建設………………………………………………30
第二節 水庫建設、集水區與山林…………………………………54
第三節 水庫與住民生活……………………………………………87
第三章 道路、觀光與山林及產業的變遷……………………………109
第一節 北部橫貫公路的興建……………………………………109
第二節 山區產業的發展與生態問題-由巴陵到保護區…………118
第三節 從棲蘭檜木林到馬告國家公園…………………………135
結論…………………………………………………………………… 171
徵引文獻……………………………………………………………… 185
附錄一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194
附錄二森林法…………………………………………………………197
附錄三反對「馬告國家公園」設立連署書…………………………208
附錄四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210
圖目錄
圖1-1-1淡水河水系地理圖…………………………………………………………11
圖1-1-2大漢溪匹亞外到榮華攔砂壩之間的峽谷地形及裸露岩盤………………13
圖2-1-1現今之桃園農水利會灌排系統..………….……………………..…………..40
圖2-1-2由後池遠眺石門大壩現況,由照片中可見兩側土石壩結構………………..41
圖2-1-3石門大圳三坑段..……….…………….……………………………………..52
圖2-2-1石門水庫集水區地理位置圖………….……………………………………..56
圖2-2-2集水區內山坡土地權屬分布………….……………………………………..59
圖2-2-3艾利颱風石門水庫庫區水體黃濁影像.……………………………………..62
圖2-2-4馬莎颱風石門水庫庫區漂流木影像.…………………………………….. 63
圖2-2-5石門水庫緊急抽水系統現況………….……………………………………..65
圖2-2-6石門水庫緊急抽水系統壩頂取水口現況…………………………………..66
圖2-2-7石門水庫緊急抽水系統,粗大的水管沿山而下現況………………………..66
圖2-2-8由北横公路高坡段回看山頭開墾的痕跡………………………………….72
圖2-2-9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大漢溪榮華壩泥沙淤積現況………………………….72
圖2-2-10榮華壩附近河道泥沙淤積現況,水流僅存一涓涓細流……………………73
圖2-2-11石門水庫歷年風災泥沙淤積情形…………………………………………..75
圖2-2-12石門水庫坡地災害點位分布………….…………………………………….76
圖2-2-13蘇樂溪集水區土砂災害照片1……….…………………………………….78
圖2-2-14蘇樂溪集水區土砂災害照片2……….…………………………………….78
圖2-2-15由北横公路蘇樂新橋上拍攝之蘇樂溪土砂疏濬整治工程1.………….....78
圖2-2-16由北横公路蘇樂新橋上拍攝之蘇樂溪土砂疏濬整治工程2.………….....79
圖2-3-1位於今觀音工業區旁的石門水庫移民新村入口….…….…………………90
圖2-3-2位於今之大潭特定工業區之高銀化學股份有限公司……………………106
圖2-3-2高銀化學原始入口…………………………………………………………107
圖2-3-3今之大潭特定工業區現況…………………………………………………107
圖3-1-1石門水庫集水區內道路分佈略圖……….…………………………………114
圖3-1-2位於蘇樂新橋下野溪整治工程下方之河口沖積扇的部落………………117
圖3-2-1巴陵地區漫山遍野的開墾…………………………………………………122
圖3-2-2民國50年巴陵段山地保留地的土地利用(聚落附近)……………………126
圖3-2-3民國72年巴陵段山地保留地的土地利用(聚落附近)……………………127
圖3-2-4民國85年巴陵段山地保留地的土地利用(聚落附近) …………………128
圖3-2-5巴陵地區的土地利用………………………………………………………12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文書暨方志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稿》經濟志 水力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
台灣省文獻會編,《台灣史》(臺北:眾文圖書公司,2004)。
艾耆,《大溪鎮誌》(桃園縣:大溪鎮公所,1981)。
王明義,《三峽鎮志》(台北縣:三峽鎮公所,1993)。
朱壽朋,《清經世文編選錄》,臺灣文獻叢刊229(臺北:臺灣銀行研究室,1966)。
吳振漢總編纂,《大溪鎮誌》第四篇經濟篇 第五章公共建設(桃園:大溪鎮公所,2004)。
郁永河,《裨海紀遊》,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民72.3據方豪合校本附諸家印本影印)。
沈葆楨,《福建台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29(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連橫,《台灣通史》,卷15,撫墾志(台灣通史社,1920)。
郭薰楓主修,《桃園縣誌》卷一 土地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4)。
郭薰楓主修,《桃園縣志》卷四 經濟志(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6)。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等修,《台灣省通志》卷四 經濟志 水利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
富永豐,《大溪誌》,(新竹:大溪郡役所,1944)。
復興鄉志編輯委員會,《復興鄉志》(桃園:復興鄉公所,2000)。
廖本洋主修,《桃園縣志》卷四 經濟志 水利篇(桃園:桃園縣政府,1979)。
劉寧顏總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 經濟志-水力篇第一冊 (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
二、 專書
王萬邦,《台灣的古圳道》(台北:遠足文化,2003)
中華民國台灣森林志編纂委員會編纂,《中華民國台灣森林志》,(中華林學會,1994)。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卷(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台灣省新聞處編印,《興築北部橫貫公路》,台灣省政建設叢書之24(台中:台灣省新聞處,1963)
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石門水庫建設誌》 (桃園: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1966)。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2003)。
交通部公路總局編,《公路局五十二年專刊》,(交通部公路總局,1988)。
交通部公路總局編,《公路總局六十年專刊》,(交通部公路總局,1996)。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編,《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972)。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編印,《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生態保育措施評估參考手冊》(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03)。
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編,《棲蘭山森林經營計畫》(台北: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2003)。
江宏一編,《大溪鎮老城區歷史資源調查計劃》(桃園:桃園縣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1999)。
吳建民總編纂,《台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三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李鴻源,《大漢溪上游石門水庫集水區特性探討之研究》,(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4年3月)。
邱家文,《台灣農業的過去與現在》,(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1988)。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灣社會之經濟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林俊全,《台灣的十大地理議題》(台北:遠足文化,2008)。
林世宗、吳四印、卓志隆編著,《我見青山多嫵媚:榮民與森林》(宜蘭市: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2007)。
牧隆泰,《半世紀間台灣農業水利大觀》,(台北:台灣水利組合聯合會,1944)。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洪東嶽編,《農田水利會圳路史(一)》,(台灣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1997)。
姚鶴年,《台灣林業之發展》 (台北:中華林學會,1994)。
姚鶴年,《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台北:行政院農委會,2000)
徐鼐,《石門水庫》 (桃園: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1965)。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淡水河水力普查報告》,(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1986)。
桃園農田水利會,《桃園大圳七十年記》,(桃園農田水利會,1994)。
許雪姬總策畫,《台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陳夢林,《諸羅縣志》,文叢第14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陳俊,《台灣道路發展史》(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87)。
陳正祥,《台灣地誌》,(台北:南天書局,1993)。
陳憲明等,《桃園縣復興鄉義盛村山地農村土地利用及社區發展綜合規劃報告》(南投:台灣省民政廳,1987)。
張素玢、陳世榮、陳亮州,《北桃園區域發展史》,(桃園:桃園縣文化局,1998)。
莊展鵬,《臺北地質之旅》,(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
曾華璧,《人與環境》(台北:正中出版,民90年)。
黃兆慧,《台灣的水庫》(台北: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黃富源,《我的家鄉桃園縣》(桃園: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化研究會,2005)。
溫振華、戴寶村,《淡水河流域變遷史》(台北縣:台北縣文化中心,1998)。
監察院,《石門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問題專案研析報告書》(台北:監察院,2007)。
楊選堂,《台灣之樟腦》,台灣特產叢刊第1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
經濟部水利處編,《水庫資料冊》,(台中:經濟部水利處,2000年7月)。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編,《石門水庫營運四十年特刊》(桃園: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2003)。
蔡啟恆譯,《台灣之過去與現在》,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07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藤井志津枝,《理蕃: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文英堂出版社,1997)。
三、 期刊文獻
王世慶,<從清代台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台灣文獻》29卷2期, 1985,頁131-216。
吳文星,<八田與一對台灣土地改良之看法>,《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28期,2000,頁159-170。
吳榮瑜、黃宏斌,<石門水庫土石流災害治理對策之研究>《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社團法人台灣農業工程學會,2005),頁196-208。
林倖妃,<全臺國土大調查-消失的生命之河>,《天下雜誌》第442期,2010,、頁 142-149。
林益仁,<「自然」的文化建構:爭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的「森林」>,《國立科學博物館季刊》,第18卷第2期,頁25-38。
林朝棨,<台灣河川之河谷地形>,《臺灣銀行季刊》第15卷第1期,1964。
林日揚,<北橫公路台七線>,《經典雜誌》第105期,2007,頁46-65。
官鴻志,<再見,林投花-地老、天荒、大潭村>,《人間雜誌》第5期,1986,頁6~21。
洪廣冀,〈林學、資本主義與邊區統治:日治時期林野調查與整理事業的再思考〉,《台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2004,頁77-144。
洪廣冀、林俊強,〈觀光地景、部落與家:從新竹司馬庫斯部落的觀光發展探討文化與共享資源的管理〉,《地理學報》,第37期,2004,頁51-98。
洪敏麟,〈綜觀台灣山地社會結構與文化演變之軌跡〉,《台灣文獻》第22卷3期,1971,頁26-54。
紀駿傑,<我們沒有共同的未來:西方主流「環保」關懷的政治經濟學>,《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1期,1998,頁79-118。
張素玢,〈龍潭十股寮蕭家:一個霄裡社家族的研究〉,《平埔研究論文集》,1995,頁99-126。
張東炯,<探討台灣缺水問題及解決對策—以2002年為探討年>,《高苑學報》第10卷,頁17-36。
許民陽,<大漢溪的故事-(上)、(中)、(下)>,《台北畫刊》,第381-383期,1999。
許雪姬,<林本源及其花園之研究>,《高雄文獻》第3卷第4期,1981,頁113-116。
陳鴻圖,<陂塘、大圳與桃園臺地人文環境互動之歷程>,《樂聲揚起 第一、二屆桃園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5-81。
陳芳惠,<桃園台地的水利開發與空間組織的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5期,1979,頁49-78。
陳憲明,<台灣北部高冷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的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2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1986)頁103-140。
莊吉發,〈清代台灣土地開發與族群衝突〉,《台灣史蹟》36期,2000,頁3-31。
黃師樵,〈台灣名勝大溪墾拓的史話〉,《台灣文獻》第24卷第4期,1973,頁39-60。
黃富三,〈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台山區的發展〉,《臺灣史研究》第2卷第1期,頁5-49。
曾華璧,<臺灣的環境治理(1950-2000):基於生態現代化與生態國家理論的分析>,《臺灣史研究》第15卷第4期,2008,頁121-148。
曾麗紋,<石門水庫游沙其來有自>,《生態台灣》第6期,頁24-27。
鄧屬予等,<大漢溪襲奪對台北盆地的影響>,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41期,2004,頁61-78。
賴春標,<搶救台灣最後的國寶──檜木原鄉多少浩劫?>《新故鄉雜誌季刊》,第3期(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2000),頁90-117。
賴伯勳,<石門水庫之過去、現在與未來>《「水庫建設之回顧與展望系列之二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2009)。
蕭世暉、蕭惠中,<國家公園是什麼?~從馬告國家公園爭議談永續發展政策改革~>《看守臺灣》第5卷第1期春季號,頁44-49。
四、 博碩士論文
毛玉華,<大溪的開發與產業變遷>,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李文良,<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
李文良,<日治時期臺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以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李彥霖,<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水利變遷(1683-1945)>,私立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軒志,<台灣北部水利開發與經濟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李慧慧,<社群經驗與文化變遷──石門水庫淹沒區泰雅人遷移史>,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李根政,<民間催生馬告檜木國家公園之歷程與探討>,私立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沈文麒,<政府與民眾間政策溝通之研究:以桃園縣高銀化工廠鎘汙染事件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范玉梅,<關於觀音「大潭」:一個聚落的生活空間史的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袁承偉,<石門水庫集水區的山崩與輸砂量在不同颱風事件中之相對應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張朝博,<一九四五年以前大溪舊街區聚落空間之構成與發展>,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陳麗如,<日治時期理蕃政策與阿里山鄒族社會>,私立東海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柏松,<退輔會榮民安置與梨山地區的農業發展(1956-1987)>,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蘇容立,<水利開發對台灣中部經濟發展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蘇森源,<桃園縣復興鄉巴陵旅遊聚落的形成歷程 ---- 一個似城聚落的個案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五、 報紙報導
楊索,<失去部落三十四年的卡拉社人>,《中國時報》,1994年12月5日,23版。
自由時報社,<社論>《自由時報》,2004年9月2日A2版。
莊華堂,<把麥子撒在海裡-石門水庫淹沒區大潭移民村田野調查>,《民眾日報》,1991年10月27日,23版。
王斐,《青年戰士報》,1960年12月1日。
楊雅民、曾慧雯,<石門心‧水庫情 桃園缺水事件之省思--超限利用 水土難保>,《自由時報》,93年9月27日。
楊錦釧,<石門水庫出了什麼問題?>,《中國時報》,投者讀書,作者為交通大學土木系暨防災工程研究中心教授, 2004年9月3日。
韓青秀,<話題新聞>,《聯合晚報》,2002年8月23日,3版。
戴永華,<宜蘭焦點>,《聯合報》,2002年7月26日,17版。
柴松林,<馬告國家公園之爭>,《民生報》,新聞前線,2002年9月30日,A2版。
蘇秀慧,<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 古生態環境最具研究價值>,《民生報》,2003年8月11日,a3版。
林如森,《聯合報》,桃園縣新聞, 2002年8月20日,18版。
何明國,<公告截止日前夕 馬告之爭升到最高點 要馬告 共管公園保護檜木林>,《聯合報》,2002年8月24日,2版。
鍾蓮芳<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 將開放發展團體經營>,《民生報》,2003年1月25日。
曹銘宗,《聯合報》,2002年8月24日。
六、 其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
蘇鴻傑,<植物保護區之規劃與經營管理>,(國科會與台大森林係合辦「森林
資源保育研習會」講義1990)。
永續發展組政策委員 李建中、助理研究員 藍正朋、研究助理 李至倫<台灣山坡地開發與防災政策之建議>,永續(研)090-034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
劉儒淵計畫主持,<遊憩活動對拉拉山自然保護區環境衝擊之調查監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研究系列9402803號(台北:台灣發展研究院生態暨資源保育研究所,2005),頁37-42。
七網路電子化資料
http://www.ncu.edu.tw/(文化研究學會網站)。
http://trdc.kta.kh.edu.tw/ktaeec/index.htm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網站)。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http://e-info.org.tw/(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www.newtaiwan.com.tw/allrss.jsp (新台灣新聞週刊網站)。
http://www.cesroc.org.tw/newland/hl05-13.htm(宜蘭柏<守護檜木原鄉的子民>,《新故鄉季刊》第5期春季號,2000)。
http://163.20.86.22/articles/web/al.htm (台北縣本土教育中心網站)。
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taoyuan/county/county.htm (桃園縣綜合發展計劃)。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lonin/f9209112.htm(方偉達,<論證多元融和:談台灣埤塘──回應張伯宇之回應>《中時電子報》2003年9月12日)。 
http://www.abohome.org.tw/(祖靈之邦網站)。 
http://www.vac.gov.tw/home/index.asp(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網站)。
http://smr.swcb.gov.tw/home.asp(行政院農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網站)。
http://lov.vac.gov.tw/Index.aspx (榮民文化網)。 
http://trdc.kta.kh.edu.tw/ktaeec/forest/ma_kau/ma_kau_index.htm (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網頁。
指導教授 吳學明、戴寶村
(Hsueh-ming Wu、Ba0-cun Dai)
審核日期 2011-7-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