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57201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1 、訪客IP:3.15.1.23
姓名 劉榮昌(Jung-Chang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論文名稱 戰後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形構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Hakka popular musicafter World War II)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有幾個特色,首先是傳統音樂元素的保留,其次是詞作強調族群特色,以及自成一格的市場發展。到底客家流行音樂究竟是如何發展現在的模樣的?
本論文將1981年迄今的客家音樂發展當作書寫重點,將台灣唱片業及政治力這兩個背景因素理出,,試圖分析作用於客家流行音樂的力量,並建構客家流行音樂生產場域的生產慣習,討論生產慣習如何形構客家流行音樂。為此訪談許多音樂工作者以及從業人員,發現此場域內的生產慣習隨時改變。在時代變遷下,客家音樂工作者因為自己的出身背景有不同方式來面對環境的改變,並且找出方法持續在客家流行音樂場域中競爭資源。
摘要(英) Hakka popular music in Taiwan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At first,it Preserved elements of traditionalmusic.second,Lyrics emphasized ethnic characteristics.Third,Hakka popular music has its own market.
Focusing on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Hakka popular music from 1981 until now,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Political power and Taiwan popular music affected Taiwan Hakka popular music.This research also try to understand habitus in the field of Taiwan Hakka popular music .In order to know how did habitus form Hakka popular music,I interview some Taiwan Hakka popular music practitioners.In conclusion ,habitus always change.As time goes by,many different background practitioners of Hakka popular music always found their way to get more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Taiwan Hakka popular music.
關鍵字(中) ★ 客家
★ 族群
★ 流行音樂
★ 慣習
★ 場域
關鍵字(英) ★ Hakka
★ ethnic
★ popular music
★ habitus
★ field.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研究背景 3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8
一、問題意識:什麼因素形塑了客家流行音樂的樣貌? 8
二、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10
三、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 12
第三節 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書寫客家流行音樂的書藉 19
第二節 台灣書寫客家流行音樂之博碩士論文 20
第三節 客家流行音樂相關期刊論文以及網路文章 25
一、 期刊論文 25
二、網路資料 26
第四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客家流行音樂產製現象(1945迄今) 30
第一節 戰後萌芽期(1945~1981) 30
一、1945~1962台視開播前-傳統山歌為主 30
二、翻唱與傳統山歌並存時期(1963~1981吳盛智出現前) 33
第二節 新創歌曲時期(1981~2000年左右 ) 37
一、 時代背景 37
二、 台灣唱片業的繁榮與衰弱 38
三、 客家音樂發展概況 39
四、 唱片公司的地域差異 39
第三節 獨立製作出版單位趨勢(2000年左右迄今) 50
一、時代變遷下的必然 50
二、獨立客家音樂工作者概況 52
三、媒體環境 53
第四章 客家流行音樂編曲元素的變遷 57
第一節 客家傳統音樂樂風的轉化 57
一、 客家傳統的音樂元素在流行歌曲上的應用 58
第二節 客家流行音樂曲風的轉變 60
一、 日本傳入的音樂元素在流行歌曲上的應用 60
二、歐美傳入的音樂元素&多元曲風混合在客家流行歌曲 61
第三節 結論 68
第五章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生產場域(1981迄今) 69
第一節 布赫迪厄與其文化場域理論 70
第二節 族群認同的需求(1981~2001) 71
一、時代背景 71
二、客家認同的需求—客家族群特色的書寫 72
三、懷鄉---傳統族群生活的書寫 75
四、客家認同在客家流行音樂生產場域的功能 79
第三節 公部門的影響(2001迄今) 80
一、時代背景(2001 迄今) 80
二、2001年後城市化新潮的客家流行音樂創作 81
第六章 結論 90
第一節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 一.被主流影響的客家流行音樂內容 90
第二節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的形構 91
一.客家認同的掌握 91
二..客委會資源的取得 91
第三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94
參考文獻 中文專書
Pierre Bourdieu,孫智綨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孫智綨譯)。臺台北:麥田出版。
Pierre Bourdieu,林志明譯,2002,《布赫迪厄論電視》(林志明譯)。臺台北:麥田出版。
于宗先、王金利,2009,《台灣人口變動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初版。
陳怡君,2007,《山歌好韻滋味長:賴碧霞與他的客家民歌天地》,。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陳添壽、蔡泰山,2009,《台灣經濟發展史》,。台北:藍臺蘭臺出版社。
陸民仁,1997,《台灣經濟發展與競爭》,。台北:健行文化。
曾喜城,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初版。
葉龍彥,2001,《台灣唱片思想起》。台北:博揚文化,初版。
鄭榮興,2004,《台灣客家音樂》。台北:晨星出版社(初版)。
賴碧霞,1993,《台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樂韻出版社,初版。
謝奇任,2006,《國際唱片工業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簡上仁,1991,《台灣民謠》。台北:眾文出版社,二版五刷。
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撰委員會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1972,《黨營文化事業專輯之五-中國廣播公司》,。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會文化工作會。
西文專書
Bourdieu, Pierre, 1993,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 and Lliterature. Oxford, UK: Polity Press.
Constable, Nicole, 1996, “Poverty, Piety and the Past.” Pp.98-123 in Guest People: Hakka Identity in China and Abroa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Shuker 1998:301-302
專書論文
謝俊逢,1991,<客家的音樂與文化-以山歌為中心>,頁:48-69,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與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
期刊論文
王雯君,2005,〈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東吳社會學報》第十八期:117-156。
吳榮順,2000,〈從現有客家音樂現象來談「客家歌」的現況與未來蛻變〉。《新竹文獻》第二期:66-71。
許嘉猷,2004,〈布爾迪厄論西方純美學與藝術場域的自主化─藝術社會學之凝視〉。《歐美研究》第三十四卷第三期:357-429。
劉還月,1991,〈自傲的血統,自卑的民族〉。《民俗曲藝》第七十一期:?
博士論文
曾金玉,2000,《台灣客家運動之研究(1987-2000)》。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杜文靖 ,2000 ,《臺灣歌謠歌詞呈顯的臺灣意識》,。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君,2004,《台灣地區客家廣播電台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林彥亨,2003,《客家意象之形塑:台灣客家廣播的文化再現》,。新竹:國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姜如珮,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洪宏元 ,2000,《臺灣閩南語流行歌謠語文研究》,。新竹:國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元 2000 ,《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其他
劉楨(1993年10月31日)。從日治時期出版之客家唱片看當時客家音樂的發展。2008年4月15日。網址:http://music.ihakka.net/web/001_japan_01_main.aspx
何東洪(2004年)。從陽光合唱團到《無緣》的吳盛智:一個當代客家流行音樂「先驅者」的研究。2008年4月15日。網址: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8682&ctNode=581&mp=298
楊長鎮(1990年5月27日)。自民族工程學觀察台灣客家研究的可能性。2008年4月15日。網址:http://www.ncu.edu.tw/~cge/4/journal/16th/16th_10.html
指導教授 張翰璧 審核日期 2011-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