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7203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7 、訪客IP:3.138.122.195
姓名 連卜慧(Pu-hui Li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2002-2010年臺灣主要報紙對客家桐花報導之研究
(A Study of Hakka Tung Blossom Reports in Major Newspapers from 2002 to 2010 in Taiwan)
相關論文
★ 客家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析之研究-以關西仙草產業為例★ 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創新之研究─以苗栗火旁龍為例
★ 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聖德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女性村長在推動客家社區事務領導特質之研究
★ 客家族群在臺灣播遷之研究—以苗栗何子報家族為例★ 地方休閒產業發展的回應性評估之研究:以苗栗舊山線為例
★ 非營利組織產業化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兩個社區為例★ 地方特色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餅為例
★ 客家產業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發展客庄聚落文化與生態觀光策略之研擬 以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為例
★ 年輕世代客家飲食意象調查研究-以中壢地區大學院校學生為例★ 地方文史工作者與客家學術機構之對話-以新竹縣為例
★ 民眾對客家創作音樂認知之研究-文化迴圈的觀點★ 桃園縣平鎮市三官信仰與聚落發展之研究
★ 客家特色產業政策網絡之研究★ 臺灣客庄旅遊地與飲食意象關聯之實證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近年來,隨著「桐花」的興起,桐花相關議題也逐漸受到新聞媒體之關注,是以,本研究旨在探究2002-2010年間臺灣主要報紙之桐花議題走向、分布趨勢與發展情形。研究方法上採用內容分析法與紮根法,並以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為分析樣本,統計報紙類別、報導形式及年份等基本資料,同時,就其刊載內容探究桐花相關議題涵蓋之概念,以此理解桐花於台灣社會發展之現況、脈絡及其影響之意義。
  本研究採質、量並重之方式分析,以質詮釋內涵,以量分析趨勢。就其分析結果顯示,桐花相關新聞中,「廣而告知」之訊息所佔比例甚重,並受政治氛圍之影響,且最後於新聞報導出現之概念,彙整歸納出之核心範疇為文化與符號意象、社會與族群、政治與政策、產業經濟效益、自然與實體環境、地方與節慶特徵,以及學習與永續機制等七大類。
  總歸媒體對桐花議題發展之關注,乃歸結於土城市公所舉辦之桐花節及客委會舉辦之桐花祭而起,進而吸引社會大眾之注意力,在桐花意象深植人心的同時,各層面也相互交錯的影響著,並在多方面實質的具體作為上,逐漸出現連帶效果,帶動著「桐花」朝向一個系統性、永續性的架構之中。
摘要(英)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ising of the “Tung Blossom” activities, the related topic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media. Hence, this study aims a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end,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news coverage by the major newspapers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 to 2010.
In the study, the content analysis and the grounded theory were adopted. Samples taken from China Times, United Daily News and Liberty Tim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se methods to analyze and derive the basic information including category of newspapers, forms of reporting, and years reported. Meanwhile, the concepts covered by the reported “Tung Blossom” topics were explor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influence to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ntext of Taiwan social development.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re applied in the study to interpret and analyze the essence and the tren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mong the reported news, “broadly informed” message was ranked the highest due to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The concepts derived from the news were eventually summarized into seven core categories including Cultural and Symbolic, Social and Ethnic, Politics and Policy, Industrial Economic Benefit, Natural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 Local and Festival Features, and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Mechanism.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media concerns to “Tung Blossom” topics were originated from the activiti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which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general public. As the image of “Tung Blossom” was rooted into people’s mind, various aspects were interactively affected and linked collectively. Thus, the “Tung Blossom” is led toward a systematic and persistent framework.
關鍵字(中) ★ 桐花新聞
★ 媒體報導
★ 內容分析
★ 紮根法
關鍵字(英) ★ Content Analysis
★ Media Report
★ Tung Blossom News
★ Grounded Theor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概念界定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1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9
第一節 客家桐花意象形構 49
第二節 媒體報導性質探討 63
第三章 報導資料統計分析 79
第一節 報紙類別之分析 79
第二節 報導形式之分析 84
第三節 報別與報導形式之綜合討論 91
第四章 報導內容之實證分析 95
第一節 文化與符號意象 96
第二節 社會與族群 109
第三節 政治與政策 122
第四節 產業經濟效益 131
第五節 自然與實體環境 142
第六節 地方與節慶特徵 154
第七節 學習與永續機制 1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7
第一節 結論 177
第二節 建議 188
參考書目 192
附錄一 信度檢定表 202
附錄二 桐花步道與景點分布表 203
附錄三 譯碼程序表 20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祈方、邱啟明、邱成順、林宛靜(2009)。大眾傳播概論。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中時行銷知識庫。經濟不景氣下平面媒體發展概況: 報紙媒體 (一)。2010年8月19日,檢自: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OMMEDIA&offset=12&MMContentNoID=56908
王天濱(2002)。台灣社會新聞發展史。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
王敏順(1995)。紮根理論研究法之評述。規劃學報,22期,P27-44。
王舒芸、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第8期,P115-149。
王雯君、張維安(2004)。客家文化與產業創意:2004 年客家桐花祭之分析。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8期,P121-146。
王麒鈞(2008)。台灣節慶活動的設立與舉辦--從客家桐花祭談起。第五屆台灣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P147-160)。
成露茜、羅曉南(2005)。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柔若(譯)(2000)。W. Lawrence Neuman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市:揚智文化。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市:智勝文化。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邂逅桐花》。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2010桐花祭導覽手冊》。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桐花網站。2010年7月20日,檢自:http://tung.hakka.gov.tw/cht/aboutus.aspx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歡迎光臨2010桐花祭主題網-桐花開花情報。2010年10月17日,檢自:http://tung.hakka.gov.tw/cht/spot.aspx?bID=2#submenu2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信慧(2009)。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呈之行(譯)(1960)。Schramm著。大眾傳播的社會責任(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台北市:報業新聞評論委會。
李美華、劉恩綺(2007)。台灣報紙如何再現客家形象與客家新聞:1995-2007。客家研究,第2卷,第2期,P31-81。
李雅婷(2009)。1987-2008年台灣客家議題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慶祥、方怡文(2003)。新聞採訪寫作。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周錦宏(2010)。客家文化產業與第三部門。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本炫(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紮根理論研究法評介(P171-200)。嘉義縣:南華大學教社所。
林秀姿(2005)。2005全國客家學術研討會-學術定位、社會脈絡與經驗探索。載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主編),素人設計、素人建築與休閒地景:由客家桐花談起(P145-162)。
林國隆(2006)。春桐綻放新客家 莊錦華細說從頭。客家雜誌,192期,P12-15。
林錫霞(2010)。客家文化意象的想像與建構:以勝興國際桐花村為例。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宇(2009)。政府政策行銷策略成效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活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龍通(2008)。文化創意 客家魅力。台北:師大書苑。
俞龍通(2009)。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載於江明修、邱昌泰(主編),文化創意產業與客家族群探討:以客家桐花祭為例(P49-73)。台北市:智勝文化。
姜如珮(2003)。台灣電視中之客家意象:公視「客家新聞雜誌」之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惠忠(2006)。公共關係學-原理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客庄十二大節慶入口網。客庄十二大節慶。2010年7月1日,檢自:http://www.ihakka.net/hakka12/htm/may.html
政大傳院媒介寫作教學小組(2009)。傳媒類型寫作。台北市:五南。
徐宗國(1994)。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Grounded Theory Approach-Origins,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Implications)。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秋季),P194-221。
徐宗國(1996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P47-73)。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徐宗國(譯)(1997)。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翁秀琪(2006)。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景旭(1994)。書評〈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by A. L. Strass & J, Corbin &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By B. G. Glaser & A. L. Strauss.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秋季),P249-254。
張裕亮 主編(2007)。趙莒玲、張家琪、杜聖聰 著。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繼尹(2008)。桐花祭遊客對桐花商品符號消費之研究。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定銘、吳信慧(2009)。客家城市治理。載於江明修(主編),苗栗縣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P271-318)。台北市:智勝文化。
陳東圓、莊克仁、郭文耀(2004)。大眾傳播學。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空中大學。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卷(12月),P327-342。
彭文正(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台灣客家運動20年。載於張維安、徐正光(主編),台灣主要報紙客家意象多樣化研究(P274-295)。台北市:南天書局出版。
彭玲嫻(譯)(2001)。Bartram Peter著。如何撰寫新聞稿。台北市:台視文化。
彭家發(1986)。特寫寫作。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彭家發(1997)。認識大眾傳播。台北市:台灣書店。
揚意菁、陳芸芸(譯)(2001)。Lawrence Grossberg, Ellen Warella, D. Charles Whitney 著。媒體原理與塑造。台北市:韋伯文化。
程之行(1984)。評論寫作。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國敏、周宗德(2006)。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其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第3期,P7-23。
黃榮洛(2009)。油桐花的宿命。客家雜誌,266期,P48。
葉元之(2010)。大眾傳播理論與應用:新聞媒體分析與行銷公關實務操作。台北市:威秀資訊科技。
董益慶(1993)。「報學」雜誌的內容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銘傳大學新聞學系編(2010)。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建順(2005)。現代公共關係學。台北市:智勝文化。
劉惠琴(1999)。女性主義觀點看夫妻衝突與影響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第10期,P41-77。
蔡素昭(2003)。客家與桐花的對話。載於古梓龍(主編),油桐樹之於客家文化(P74-75)。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鄭貞銘(1973)。新聞與傳播。台北市:中正書局。
鄭貞銘(1988)。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戴華山(1986)。新聞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賽明成、陳建維(2010)。紮根理論與質性研究:調和觀點(Grounded The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A Reconciliatory Perspective)。問題與研究,44卷,第1期,P1-28。
鍾介凡(2006)。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海源、王振寰(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簡俊成、方婷婷(2005)。虛擬社群商業化之紮根理論研究。管理評論,24卷,第3期,P43-67。
顏寧、黃永光、吳欣隆(譯)(2009)。Kathy Charmaz 著。建構紮根理論。台北市:五南。
羅肇錦(2003)。油桐花下:談客家˙話苗栗。載於林仁森(主編),雙峰落花話油桐(P155-157)。苗栗市:國立聯合大學學生事務處。
貳、西文部分
Antony Bryant & Kathy Charmaz (2007). The SAGE Handbook of Grounded Theory. LA: Sage.
Baker, C. E.(2002). Media, markets, and democrac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relson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I11:The Free Press.
Bernays,E.L.(1955). The engineering of consent. Norman,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55.
Blumer , H.(1969).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Cohen, Bernard C.(1963). The Press and Foreign Polic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uller, J.(1976). Saussure. London:Fontana.
Dewey, J.(1922). Human nature and conduct. New York: Holt.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laser, B., & Strauss A.(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Chicago:Aldine.
Hackley, C.(2005).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 Communication brands. Thousand Oaks, CA : Sage.
Hall, Colin M. (1992). Hallmark Tourist Events: Impacts,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New York: Halstead.
Hammersley M.(1989). The dilemma of Qualitative Methods: Herbert Blumer and the Chicago Tra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Kathy Charmaz (2006). 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 London: Sage.
Kerlinger, F.N. (1979). Behavioral Research: A Conceptual Approach.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Lasswell,H.(1948).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In L. Bryson (Ed.),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pp.32-51).New York: Harper.
Lasswell,H.D.(1927). Propaganda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 New York: Peter Smith.
Manning, F. E. (1983). The Celebration of society: Perspective on Contemporary Cultural Performance. Ohio: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Popular Press.
McQuail,D.(1994).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3rd.ed.).Thousand Oaks,CA:Sage.
Mead, G. H.(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iller, K. (2002). Communication Theory : Perspectives, Processes, and Contexts. San Francisco, CA : McGraw-Hill.
Park, R. E.(1967). On social control and collective behavior (R. Turner,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tton, M.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Robert E. Johanson (2003).Extrapolating Practice from Theory: A User-friendly Guide to Conducting Grounded Theor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Dond Hwa Journal of Humanistic Studies, No.5, P1-38.
Schramm ,W. (1973). Men, Message, and Media: 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Sheehan, k.(2004).Controversies in contemporary advertising. Thousand Oaks, CA:Sage.
Steinem, G. (1990). Sex, lies & advertising. Ms Magazine. (July/August), 18-28.
Stone, G., Singletary, M., & Richmond, V. P. (1999).Clarifying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 Hands-on Approach Ames, IA: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Strauss, A. & Corbin, J.(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Strauss, A. (1987).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right, C. (1986). Mass Communicatio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andom House.
指導教授 周錦宏(Chin-hung Chou) 審核日期 2011-7-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