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201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3 、訪客IP:3.137.213.95
姓名 陳貞如(Chen-Ru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研究
(Research On Liu Chen-weng's “Xu Xi Si Jing Poems”)
相關論文
★ 太康英彥—三張詩文研究★ 錢起山水田園詩研究
★ 謝枋得之散文及《文章軌範》研究★ 南朝贈答詩與士人文化研究
★ 南宋遺民道教詩歌研究★ 宋元之際逸民畫家題畫詩研究
★ 兩晉政論文研究★ 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
★ 海濱鄒魯的區域印記——北宋蔡襄詩歌研究★ 李綱詩歌研究
★ 地誌與記憶:南宋地方百詠組詩之研究★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執志與保真:王荊公詩歌主題研究
★ 六朝哀挽詩文研究★ 謝枋得詩歌及其詩學觀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須溪四景詩集》為宋遺民劉辰翁所撰,劉氏一生著述頗多,其作品有詩、詞、散文與評點,歷來對其詞作、評點多所關注,卻少論及其詩文作品。然《四庫全書總目》中曾譽《須溪四景詩集》為「程試詩之高格」,故本文擬以《須溪四景詩集》為研究對象,盼能為其詩歌研究補白,並對照《四庫》所言,探究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之特色與價值。全文內容如下:
本文首先於第壹章中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回顧目前相關的研究成果,並依序說明本文的研究範圍、版本與研究步驟等。第貳章則是簡述劉辰翁的生平與詩學觀點,對詩人所處之時代、境遇、師承交友及所學所感有基本的認識後,方能深入理解、分析其詩文。第參、肆章著重於討論《須溪四景詩集》之體製特色,全集以四季分卷、五言六韻之詩體、以詩題之字為韻、採前人詩歌成句來命題等皆遵循科舉規定,詩人在程試詩嚴格的規範下,巧妙地結合文壇風尚、遺民情感,創作出獨特的程試詩詩集。第伍章則從藉由《須溪四景詩集》意象與典故之運用,瞭解其詩歌之主題與內容。最後,收束全文,點出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形式與内容之特色,並對照其詩學觀點,察見其實踐之情形,以突顯劉辰翁《須溪四景詩集》在宋詩、遺民詩及歷代程試詩中的價值與地位。
摘要(英) Liu Chenwong, a Song loyalist, stood an important place in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criticism. He wrote a lot of poems, lyrics, prose and commentaries. All the while, the people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Liu’s lyrics and commentaries than the poems and prose. However, “ Siku Quanshu Zongmu” have praised“Xu Xi Si Jing Poems” as a “the great poem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 So,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poetry, trying to explore Liu Chen-weng’’s“Xu Xi Si Jing Poems” values and meaning to replenish the deficiency of the racademic research. The whol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In the first chapter, I will introduce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study, to retrace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lso discuss the structure,source, and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Liu Chen-weng’’s background and his concept of Poetry. To understand Liu Chen-weng’’s times, circumstances, his mentors and people he had befriend with to help us understanding, analysis of his poetry. From the third chapter to the fourth, I discussed the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Xu Xi Si Jing Poems,” such as the corpu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according to the season, all poems are five-character and twelve lines, to use the previous verses to be the poetry title, and select the rhyming words from the poetry title. These are all followed the strict specification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combining Song dynasty loyalists’s emotions and literary culture to write. In the fifth chapter, I will try to explain the“Xu Xi Si Jing Poems” by the image and allusion. In the final chapter, I conclude the research to manifest the value and historical status of “Xu Xi Si Jing Poems” in Song Dynasty poetry and poem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關鍵字(中) ★ 劉辰翁
★ 《須溪四景詩集》
★ 程試詩
★ 宋遺民
★ 宋詩
關鍵字(英) ★ Song dynasty loyalists
★ Song Dynasty poetry
★ Xu Xi Si Jing Poems
★ Liu Chen-weng
★ poem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論文目次 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第壹 緒論………………………………………………………………………………………………………001
第貳章 劉辰翁生平與詩學觀點…………………………………………………………015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生平………………………………………………………………………015
一、南宋末之時代背景………………………………………………………………………………015
二、劉辰翁之生平經歷………………………………………………………………………………021
第二節 劉辰翁之詩學觀點…………………………………………………………………028
一、批評江西詩風,回歸風雅精神…………………………………………………………028
二、詩法自然,讚賞景語天然…………………………………………………………………031
三、為文直抒胸臆,作詩尤貴情真…………………………………………………………032
四、強調以文為詩,口語散語入詩…………………………………………………………034
五、劉氏所傾慕之詩人、詩歌類型…………………………………………………………036
第參章 《須溪四景詩集》之體製特色(上)…………………………………041
第一節 《須溪四景詩集》之分卷特色………………………………………………041
一、全書以四季分四卷…………………………………………………………………………………041
二、當時詩壇風尚對《須溪四景詩集》之影響………………………………………045
第二節 《須溪四景詩集》之詩體特色…………………………………………………054
一、程試詩之起源與衍變………………………………………………………………………………055
二、《須溪四景詩集》與程試詩之詩體……………………………………………………060
第肆章 《須溪四景詩集》之體製特色(下)……………………………………069
第一節 《須溪四景詩集》之用韻…………………………………………………………069
一、唐宋程試詩之用韻……………………………………………………………………………………069
二、《須溪四景詩集》之用韻………………………………………………………………………075
三、《須溪四景詩集》詩題對用韻之影響…………………………………………………079
第二節 《須溪四景詩集》之命題特色…………………………………………………081
一、唐宋程試詩之命題……………………………………………………………………………………081
二、《須溪四景詩集》之命題………………………………………………………………………084
三、《須溪四景詩集》選題之特色………………………………………………………………099
第伍章 《須溪四景詩集》意象、典故之運用………………………………………103
第一節 《須溪四景詩集》之意象建構……………………………………………………103
一、春景之意象……………………………………………………………………………………………………104
二、夏景之意象……………………………………………………………………………………………………108
三、秋景之意象……………………………………………………………………………………………………113
四、冬景之意象……………………………………………………………………………………………………119
第二節 《須溪四景詩集》之用典傾向……………………………………………………123
一、亡國離散之典………………………………………………………………………………………………124
二、閒居隱逸之典………………………………………………………………………………………………129
三、佛道神仙之典………………………………………………………………………………………………134
第陸章 結論……………………………………………………………………………………………………137
一、《須溪四景詩集》的體製特色…………………………………………………………………137
二、《須溪四景詩集》的內容特色…………………………………………………………………138
三、詩學觀點於《須溪四景詩集》之實踐……………………………………………………139
四、《須溪四景詩集》之價值與地位………………………………………………………………141
五、劉辰翁詩歌研究之未來展望..…………………………………………………………………143
參考文獻…………………………………………………………………………………………………………………145
壹、古籍專書…………………………………………………………………………………………………………145
貳、近人專著…………………………………………………………………………………………………………151
參、單篇論文…………………………………………………………………………………………………………154
肆、學位論文…………………………………………………………………………………………………………157
附錄:《須溪四景詩集》(《文津閣四庫全書》版本)版面誤植之處…15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說明:
一、參考文獻分成古籍專書、近人專著、單篇論文、學位論文四部分。
二、古籍專書分經、史、子、集,並按朝代先後排序。後人箋注輯校亦附於此。
三、近人專著,按照性質分類,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四、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壹、古籍專書
一、經部
(一)詩類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8月《十三經注疏》本。
【漢】韓嬰撰,許適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1月。
(二)小學類
【宋】佚名撰,《禮部韻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6月《四部叢刊續 編》本。
【清】湯祥瑟原輯,華錕重編,《詩韻全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二、史部
(一)正史類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宋】歐陽脩、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
(二)地理類
【漢】佚名撰,【清】孫星衍、莊逵吉校定,《三輔黃圖》,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孟元老撰,《東京夢華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耐得翁撰,《都城紀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余之禎、王時槐等纂修,《吉安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3月《中國方志叢書》。
【清】平觀瀾等撰,【清】黃有恒等纂,《江西省廬陵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3月。
(三)政書類
【宋】王溥撰,《唐會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徐松撰,《登科記考》,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7月《叢書集成續編》本。
【清】徐松纂輯,《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年10月。
(四)目錄類
【清】永瑢等編,《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8月。
【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3月《清人書目題跋叢刊》本。
【清】羅振常撰,《善本書所見錄》,嚴靈峯編輯,《書目類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7月。
(五)其他類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畢沅撰,《續資治通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馮琦撰,【明】陳邦瞻增訂,【明】張溥論正,《宋史紀事本末》,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年3月《叢書集成三編》本。
【清】陸心源撰,《宋史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宋】孟珙撰,【清】曹元忠校注,《蒙韃備錄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明】黃士奇、黃淮等奉敕編,《歷代名臣奏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萬斯同撰,張壽鏞校訂,《宋季忠義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7月《叢書集成續編》本。
【漢】趙曄撰,《吳越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三、子部
(一)儒家類
【漢】劉向撰,《新序》,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黃震撰,《黃氏日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道家類
【周】列禦寇撰,【後魏】張湛注,《列子》,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四部備要》本。
【周】莊周撰,【清】郭慶藩集釋,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月。
【晉】葛洪撰,《抱朴子》,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3月。
(三)小說類
【晉】葛洪撰,《西京雜記》,臺北:廣文書局,1981年12月。
【宋】莊綽撰,《雞肋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周密撰,《癸辛雜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其他類
【元】趙道一撰,《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宋】周密撰,《齊東野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集部
(一)楚辭類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註》,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二)總集類
【宋】李昉等奉敕編纂,《文苑英華》,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年10月。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9月5日。
【元】周南端編,《天下同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高棅編,《唐詩品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張溥輯,《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年3月《叢書集成三編》本。
【清】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0月。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陳衍輯,《元詩紀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陳邦彥等編,《御定歷代題畫詩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南北朝詩》臺北:中華書局,1983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三)別集類
【晉】陶潛著,【宋】湯漢等箋注,《箋註陶淵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唐】杜甫撰,【元】高楚芳編,《集千家註杜工部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7月30日。
【唐】韋應物撰,【宋】劉辰翁校評,《元刊韋蘇州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唐】柳宗元撰,《柳河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李賀撰,【宋】吳正子箋注,《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傑撰,《無為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范祖禹撰,《范太史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歐陽脩撰,《歐陽文忠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四部叢刊正編》本。
【宋】周敦頤撰,《周元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司馬光撰,《溫國文正公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宋】晁補之撰,【宋】晁謙之編,《雞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李綱撰,《梁谿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歐陽澈撰,《歐陽修撰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陸游撰,【宋】劉辰翁編,《放翁詩選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萬里撰,《誠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文天祥撰,《文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辰翁撰,《須溪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辰翁撰,《須溪四景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辰翁撰,《須溪四景詩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7月《叢書集成續編》本。
【宋】劉辰翁撰,《劉須溪先生記鈔》,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宋】劉辰翁撰,段大林校點,《劉辰翁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宋】汪元量撰,《湖山類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汪元量撰,《水雲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7月《叢書集成續編》本。
【宋】董嗣皋撰,【明】陳贄和韻,《西湖百詠》,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劉將孫撰,《養吾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李東陽撰,《懷麓堂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楊慎撰,《升庵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四)詩文評類
【南朝梁】劉勰撰,【清】黃叔琳注,【清】紀昀評,《文心雕龍注》,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10月。
【宋】陳師道撰,許結編纂,《後山詩話》,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10月。
【宋】釋惠洪撰,梁道禮編纂,《冷齋夜話》,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10月。
【宋】葉夢得撰,《石林燕語》,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
【宋】周紫芝撰,《竹坡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沈雄撰,《古今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陶元藻輯,《全浙詩話》,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3月。
【清】紀昀撰,《唐人試律說》,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7年3月《叢書集成三編》本。
【清】趙翼撰,《甌北詩話》,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12月本。
【清】梁章鉅撰,《試律叢話》,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3月。
【清】王國維撰,《人間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五)詞曲類
【清】沈辰垣、王奕清等編,《御選歷代詩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貳、 近人專著
一、文學
(一)文學史
王水照、熊海英撰,《南宋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孫望、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9月。
孫琴安著,《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
許總撰,《宋詩史》,成都:重慶出版社,1992年3月。
程千帆、吳新雷撰,《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出版社,1993年10月。
劉大杰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2001年8月。
韓經太撰,《宋代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二)文學通論、專題研究
丁志可撰,《大宋遺民的亡朝歲月》,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王立著,《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王次澄撰,《宋元逸民詩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8月。
王次澄撰,《宋遺民詩與詩學》,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2月。
牛海蓉撰,《元初宋金遺民詞人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2月。
方勇撰,《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田崇雪撰,《遺民的江南:中國文化史上的遺民群落》,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年12月。
李壽松、李翼云編著:《全杜詩新釋》,北京:中國書店,2002年12月。
周全撰,《宋遺民志節與文學》,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91年3月。
周裕鍇撰,《宋代詩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胡雲翼撰,《宋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10月。
胡可先撰,《杜甫詩學引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袁行霈撰,《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陳植鍔撰,《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年11月。
張高評撰,《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3月。
張夢機撰,《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7月。
張思齊撰,《宋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年11月。
張毅撰,《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6月。
張宏生撰,《宋詩:融通與開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莫礪鋒撰,《推陳出新的宋詩》,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
許總撰,《宋詩:以新變再造輝煌》,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黃文吉撰,《宋南渡詞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5月。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5月。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12月。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12月。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2月。
焦印亭撰,《劉辰翁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5月。
楊春俏著,《詩賦取士背景下的詩國風貌》,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9月。
歐麗娟著,《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12月31日。
蔡振念撰,《杜詩唐宋接受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
錢鍾書撰,《談藝錄》,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11月)。
﹝日﹞吉川幸次郎撰,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9月。
﹝日﹞松浦友久撰,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美﹞劉若愚撰,杜國清譯,《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9年1月。
(三)歷史、政治
史式著,《我是宋朝人》,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9年6月。
何忠禮撰,《南宋全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李辰冬著,《杜甫作品繫年》,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7年2月。
祝尚書著,《宋代科舉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2月。
陳寅恪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論稿》,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3月10日。
傅璇琮著,《唐代科舉與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8月。
游彪撰,《宋史文治昌盛與武功弱勢》,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1月。
羅龍治撰,《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71年12月。
鄭岩編著,《宋朝十講》,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6年10月。
(四)宗教、文化
卿希泰主編,《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年2月15日。
詹石窗著,《南宋金元道教文學研究》,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參、單篇論文
王立撰,〈中國古代思鄉文學側議〉,《文學評論》1988年第6期,頁112-118。
王祥撰,〈宋代文學地域性研究述評〉,《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65-69。
王次澄撰,〈劉辰翁評點李長吉歌詩析論〉,《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8期,2002年12月,頁333-361。
吳企明撰,〈劉辰翁年譜〉,《中國韻文學刊》,1990年第2期,頁56-73。
吳秋慧撰,〈唐代文士的「金谷」印象〉,《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8期,2002年12月,頁37-67。
吳翔明、張睫撰,〈一聲幽谷鳥,滿眼故園花──劉辰翁愛國詩歌情感考略〉,《古典文學新探》,2008年第5期,頁139-140。
吳翔明撰,〈南宋遺民詩人劉辰翁思想探析〉,《作家》,2009年第18期,頁98-99。
扶平凡撰,〈論宋代散文家劉辰翁記體文創作及其特點〉,《求索》,2011年第4期,頁179-181。
李璞撰,〈劉辰翁三年飄流行跡補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頁126-128。
李璞撰,〈論須溪詞的遺民意識〉,《中國韻文學刊》,2009年第2期,頁54-63。
李波撰,〈劉辰翁《莊子》散文評點略論〉,《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1期,頁61-63。
周文康撰,〈劉辰翁生卒年考辨〉,《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頁59-63。
周興陸撰,〈劉辰翁詩歌評點的理論和實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頁110-113。
周興陸撰,〈元刻本《世說新語》補刻劉辰翁評點真偽考〉,《文藝研究》,2011年第11期,頁54-62。
宗瑞冰撰,〈評點視野下的孟浩然詩歌藝術——以劉辰翁評點孟浩然詩為例〉,《殷都學報》,2005年第4期,頁83-85。
河元洙撰,〈唐代明經科與進士科的位相:制度上和社會認識之間的乖離〉,《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4期,2007年7月,頁36-45。
邱旭撰,〈試論劉辰翁杜詩評點的特點〉,《河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頁36-40。
施子愉撰,〈唐代科舉制度與五言詩的關係〉,《東方雜誌》第40卷第8號,1943年。
耿嘯撰,〈劉辰翁生卒年月日攷述〉,《新亞論叢》第8期,2006年10月,頁338-343。
馬群撰,〈劉辰翁事迹考〉,夏承燾、唐圭璋、施蟄存、馬興榮主編,《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年11月),頁130-151。
馬蘭撰,〈蠡浦急兮川路長──劉辰翁騷體詩作《應令詩》賞析〉,《青年文學家》,2011年第8期,頁29。
張浩遜撰,〈關於唐代省試詩的幾個問題〉,《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頁40-43、85。
張靜撰,〈劉辰翁杜詩批點本的三種形態〉,《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第1期,頁47-51。
張磊撰,〈劉辰翁的詩學觀及其對唐宋詩的認識〉,《滄桑》,2008年第2期,頁210-211、222。
張晏菁撰,〈試論劉辰翁遺民情懷之轉化──以《須溪詞》為中心之考察,《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2期,2008年6月,頁55-76。
張璇撰,〈略論劉辰翁對《世說新語》的文體評點〉,《長城》,2011年第4期,頁119-120。
曹辛華撰,〈論劉辰翁的小說評點修辭思想──以《世說新語》評點為例〉,《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9卷第2期,頁64-69。
曹麗萍撰,〈尚奇:南宋散文的另一種風貌──論劉辰翁的散文〉,《蘭州學刊》,2005年第6期,頁277-279、337。
陳水根撰,〈鳳林書院詞人趙文劉辰翁劉將孫的交往與唱和〉,《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頁103-109。
黃孝光撰,〈遺民詞人劉辰翁之生平與詞風〉,《木鐸》第9期,1980年11月,頁357-376。
黃孝光撰,〈遺民詞人劉辰翁之時代背景〉,《中原學報》第9期,1980年12月,頁112-129。
黃方撰,〈探析古典詩詞「落花」意象中的人生無助感〉,《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12期,頁166。
湯江浩撰,〈論劉辰翁評點荊公詩之理論意蘊〉,《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頁98-102。
喻學忠撰,〈晚宋士大夫奢靡之風述論〉,《江淮論壇》,2006年第5期,頁160-164。
焦印亭撰,〈劉辰翁研究百年述論〉,《中州學刊》,2006年7月第4期,頁198-201。
焦印亭撰,〈劉辰翁詩歌論略〉,《井岡山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9卷第1期,2008年1月,頁21-23。
焦印亭撰,〈劉辰翁評批李賀詩探析〉,《南昌高專學報》,2008年第1期,頁46-49。
焦印亭撰,〈劉辰翁批點杜甫詩論略〉,《杜甫研究學刊》,2008年第1期,頁65-69
焦印亭撰,〈劉辰翁節令詞述論〉,《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9年第3期,頁46-47。
焦印亭撰,〈劉辰翁評點杜詩著作敘錄〉,《杜甫研究學刊》,2009年第3期,頁48-52。
焦印亭撰,〈劉辰翁評點王維詩著作敘錄〉,《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2期,頁59-61。
曾垂超撰,〈小說評點文體的獨立:從子史之評到文學之評──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的源流及意義論析〉,《蒲松齡研究》,2011年第1期,頁141-152。
賀闈撰,〈劉辰翁元宵詞意象簡論〉,《文藝評論》,2011年第6期,頁61-64。
楊玉成撰,〈劉辰翁:閱讀專家〉,《國文學誌》第8期,1999年6月,頁199-248。
趙彩娟撰,〈以字法、句法、章法看韓愈的「以文為詩」〉,《前沿》2008年第1期,頁218-220。
趙愛榮撰,〈劉辰翁評點孟浩然詩著作敘錄〉,《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年第5期,頁17-18。
劉宗彬編,〈劉辰翁年譜〉,《宋人年譜叢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
潘貞清撰,〈劉辰翁評點《莊子》的幾個概念〉,《大眾文藝》,2010年第12期,頁173-174。
錢建狀撰,〈南宋進士分科考試制度的形成契機──兼論宋代科舉史上的「經義與詩賦之爭」〉,《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頁85-91。
韓丹丹撰,〈淺論宋代元宵詞的時代表現性──以柳永、李清照、劉辰翁元宵詞為例〉,《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頁9-10。
簡光明撰,〈劉辰翁「南華真經點校」綜論〉,《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8卷第2期,1999年12月,頁129-157。
魏文艷撰,〈論劉辰翁的碑志文〉,《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第4期,頁132-133。
羅聯添撰,〈唐代進士科試詩賦的開始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17期,1987年5月,頁9-20。
顧寶林撰,〈南宋遺民劉辰翁:獨特的人生歷練鑄就愛國情懷〉,《蘭臺世界》2007年第17期,頁59-60。
顧寶林撰,〈文化困境與內心掙扎——《須溪詞》遺民心態的再認識〉,《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11期,頁99-102。
顧寶林撰,〈論劉辰翁的儒學思想及于《須溪詞》遺民心態之影響〉,《名作欣賞》,2009年第17期,頁19-21。
肆、學位論文
中村加代子撰,《劉辰翁文學批評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3年。
王毅撰,《南宋江西詞人群體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6年4月1日。
朱慧玲撰,《論須溪詞》,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4月1日。
宋仁正撰,《宋代的西湖與杭州》,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4年3月。
吳牧雲撰,《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淑貞撰,《劉辰翁遺民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耿嘯撰,《論劉辰翁及其《須溪詞》》,北京: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1日。
唐海燕撰,《劉辰翁與南宋後期的詩學批評》,合肥:安徽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11年5月12日。
陳瑜撰,《《須溪詞》文化心理解讀》,福州: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1日。
陳斌撰,《劉辰翁《須溪詞》研究》,上海:上海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7月1日。
陳敏撰,《宋代總集編纂研究》,煙臺:魯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10日。
張晏菁撰,《劉辰翁《莊子南華真經點校》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葉平撰,《論劉辰翁詞》,鄭州:鄭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2年1月1日。
蔡娉婷撰,《劉辰翁評杜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賴靜玫撰,《劉辰翁詩歌評點析論──以唐代詩歌為研究中心》,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顧寶林撰,《《須溪詞》遺民心態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1日。
指導教授 王次澄(Tzi-Cheng Wang) 審核日期 2012-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