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7120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1 、訪客IP:3.144.114.8
姓名 張純梅(Chun-mei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第二代洋場才子的文化創新:蔡爾康與《字林滬報》研究1882-1888)
(The cultural innovation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s of Shanghai Intellectual:The research of Cai ErKang and Zi Lin Hu Bao(1882-1888))
相關論文
★ 宋代女性詩歌中的禁錮與追尋★ 洋場形象的奠基者:袁祖志研究
★ 海上「新」選家:蔡爾康編譯事業研究★ 臺灣˙東亞˙世界:王韜的《循環日報》視界研究
★ 徐念慈的文化啟蒙事業研究★ 鄒弢(1850-1931)研究——才子、通人與酒丐
★ 民初上海婦女報刊的「自由戀愛」觀念研究(1915-1925)★ 十九世紀「江南/海上」美人圖/詠研究 ——才子、女性及文化市場脈絡
★ 追憶與重建—— 論《申報》館第一份文藝期刊 《瀛寰瑣紀》的文化復興★ 新「聞」時代:海上報刊形塑與文人知識領域之重構(1853-1889)
★ 泰西見識與文化傳繹:王韜歐游研究(1849—1889)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篇論文以晚清報人蔡爾康於《字林滬報》襄理總主筆期間(1882-1888)為探討
對象,試圖自蔡爾康靈活運用該報文化資源的手腕,以及其於該報中施行的一連串
文化創新,結合當時上海報刊市場脈絡,呈現清末之際介於傳統與現代文化交錯的
「第二代」上海洋場才子展現的創意與活力之多元面貌;同時,透過此文化舉措的
深入分析,進一步彰顯《字林滬報》於近代報刊史上頗具有承先啟後的時代價值。
本文共分五章,各章結構如下:第一章為緒論,概要敘述一八五○至一八八○
年代的上海報刊市場,並且闡述新聞界中的洋場才子於近代文學歷程中扮演的重要
角色與意義,既是新舊世代轉型的文化典範,亦為出版市場現代性消費的濫觴。第
二章,自「捲土重來」的觀點探討《字林滬報》的時代意義,並發掘出創辦該報的
字林洋行早於一八五○年起,即於洋場根植辦報事業之重要脈絡。第三章,將焦點
放置於蔡爾康巧妙運用「遠東路透社」資源,統攝諸國訊息,為讀者展開一幅國際
權力輿圖,凸顯其有別於《申報》的辦報宗旨與經營態度;在中法戰爭期間,靈活
運用中法議題並結合地理圖像、將軍繪相,乃至推出「代刻圖像」服務等,提高新
聞紙的信譽與銷售量。第四章,以蔡爾康於《字林滬報》任總主筆期間施行過的文
化創新:連載《野叟曝言》、書籍代售服務與闢設《玉琯鐫新》專欄三者為對象,分
別進行探討與分析。蔡爾康未間斷地將小說、類書及詩文嵌入新聞紙的嘗試,逐漸
形成一種現代性的閱讀與消費文化;透過蔡爾康自身的人脈而取得代售書籍的專有
權,並將報刊的銷售據點拓展至日本的線索,發掘《字林滬報》於東西洋文化知識
圈的鏈結關係。第五章,對於為全篇論文的論述與分析作總結。
摘要(英)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period of Cai ErKang who are being the main editorial
writer in Zi Lin Hu Bao(1882-1888) of Late-Qing Shanghai. To display “the second”
generations of the Shanghai Intellectuals’ creative and multiple feature between the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Cai ErKang’s good flexibility of us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newspaper office ,and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he made; the
value of Zi Lin Hu Bao will manifest as well.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structures are as follows: chapter one is a
preface of the press market in Late Qing during 1850 to 1880, discussing the truth that the
Shanghai Intellectuals who were not only the demonstration of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but
the initiator bringing the modern consume i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Chapter two mentions the value of Zi Lin Hu Bao from the “comeback
again” concept, undertaking the newspaper-founded history of Zi Lin Yang Hang from
1850. Chapter three lays stress on the analysis of Cai ErKang whose great use of “Eastern
Reuter”, arranging different messages from many countries to show the international
powerful picture in Late Qing for readers. And this kind of management manner was much
more different from Shen Bao’s. Chapter four concerns about the cultural innovations that
Cai ErKang made: the novel Ye Sou Pu Yan serialized in the newspapers, the service of
books sell, and set up of the column “Yu Guan Juan Shin”. The innovations of
combination of newspapers and novels, encyclopedia for daily use and poetry, formed a
modern behavior and consumption little by little. It can fou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Zi Lin
Hu Bao and the intellectual area of Eastern Asia and westerns by viewing the clue how
Cai ErKang used his relations with others to get the unshared books-sell advantage, and
expanded the foothold to Japan. Chapter five will be the conclusion.
關鍵字(中) ★ 晚清
★ 字林洋行
★ 蔡爾康
★ 洋場才子
★ 第二代
★ 《字林滬報》
關鍵字(英) ★ the second generation
★ Shanghai Intellectual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VI
英文摘要…………………………………………………………………… VI
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第二代」洋場才子的文化角色……………………………………… 1
第二節 一八四○至一八八○年代上海的報刊市場……………………………… 9
第二章 捲土重來:《字林滬報》之開拓與嘗試…………………………17
第一節 創設報刊的背景……………………………………………………………18
第二節 近代上海第一份中文報《上海新報》……………………………………29
第三節 《字林滬報》的創生與蔡爾康……………………………………………47
第三章 世界新秩序與新視野:國際新聞與消閑娛樂……………………66
第一節 國際新聞報導─「遠東路透社」…………………………………………66
第二節 《字林滬報》中的「英埃戰爭」報導……………………………………76
第三節 「中法戰爭」之文化展售…………………………………………………82
第四章 雅集新編與跨文化交流:蔡爾康的編輯理念與文化展售策略
…………………………………………………………………… 101
第一節 《野叟曝言》的連載與文化包裝………………………………………101
第二節 《字林滬報》與上海的東西洋書籍流通………………………………118
第三節 現代性的類書編纂:《玉琯鐫新》……………………………………134
第五章 結論………………………………………………………………150
附錄一 晚清報刊目錄(1850-1890)…………………………………… 155
附錄二 晚清《野叟曝言》版本整理……………………………………164
參考書目 ………………………………………………………………… 165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依照姓名筆畫遞增順序排列)
﹝清﹞王韜、顧燮光等編《近代譯書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4年。
﹝清﹞沈飽山輯,《侯鲭新錄》(上海:上海機器書局印,1876)
﹝清﹞孫玉聲,《退醒廬筆記》,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清﹞黃式權,《淞南夢影錄》,台北:新興出版,1980年。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收入夏東元主編,《鄭觀應集》上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清﹞蔡爾康編,《記聞類編》,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輯》第十八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年。
﹝日﹞曾根俊虎著;范建明譯,《北中國紀行;清國漫游志》(張明杰主編,《近代日本人中國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日﹞岡千仞著;張明杰整理,《觀光紀游》,北京: 中華書局,2009年。
二、 報刊 (依照刊名筆畫遞增順序排列)
《上海新報》,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59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
《申報》,上海:申報社,1882-1890年,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館藏微縮資料。
《字林滬報》,上海:新報出版社,1882-1890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館藏微縮資料。
《采風報》,上海:《采風報》出版社,1898-,上海圖書館攝製之1捲盤式微縮卷片。
《游戲報》,上海:《游戲報》出版社,1897-1908年,上海圖書館攝製之4捲盤式微縮卷片。
《滬報》,上海:滬報出版社,1882年5 - 8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館藏微縮資料。
《萬國公報》,收入《清末民初報刊叢編》,台北:文華出版社,1968年。
三、 中文專書 (依照姓名筆畫遞增順序排列)
上海通社編,《舊上海史料匯編》上、下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上海新聞誌編纂委員會編,《上海新聞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于醒民,《上海1862》,台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
中國史學會主編,《中法戰爭》第一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方漢奇主編,《中國近代新聞事業通史》第一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插圖整理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王爾敏,《上海格致書院志略》,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王瓊玲,《清代四大才學小說》甲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王瓊玲,《夏敬渠與《野叟曝言》考論》,台北:學生書局,2005年。
王毓榮,《荊楚歲時紀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王垂芳主編,《洋商史─上海:1843~1956》,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
王敏,《上海報人社會生活(1872-1949)》,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王立群,《中國早期口岸知識分子形成的文化特徵─王韜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日﹞木之內誠,《上海歷史地圖》,東京:大修館書店,2003年。
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李 楠:《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一種綜合的文化文學考察(插圖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吳杰,《中國近代國民經濟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62年。
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孟兆臣,《中國近代小報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呂文翠,《海上傾城:上海文學與文化的轉異,一八四九─一九○八》,台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來新夏,《中國近代圖書事業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卓南生,《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茅伯科主編,《上海港史》(古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胡道靜,《上海新聞事業之中的發展》,收入《民國叢書》第二編,第49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
郭雙林《西潮激蕩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姚福申、管志華著,《中國報紙副刊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留伯仙編著,《晚清明信片集粹》,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年。
馬良春、李福田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天津:天津出版社,1991年。
馬光仁主編,《上海新聞史(1850—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秦紹德,《上海近代報刊史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
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陳三井,《近代中國變局下的上海》,台北:東大,1996年。
陳玉堂編著,《中國近代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
陳永健,《三挈海上花:張愛玲與韓邦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
張靜廬編,《中國近代出版史料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張靜廬編,《中國近代出版史料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張靜廬編,《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編至丁編,北京:中華書局,1954-1959年。
張榮芳,《典章制度的總匯─通典》,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
張振寶等著,《外國歷史小叢書─外國著名戰爭(三)》,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
張樹棟,《中華印刷通史》,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9年。
張邦衛,《傳媒視野下的文學與文學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曾虛白,《中國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鄒振環,《晚清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英﹞斯圖亞特‧艾倫(Stuart Allan)著;方潔等譯,《新聞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美﹞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上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
賈樹枚主編,《上海新聞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葉文心,《上海百年風華》,台北:躍昇文化,2001年。
楊旺生,《夏敬渠與《野叟曝言》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龍章,《越南與中法戰爭》,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熊月之、周武編,《陳旭麓文集》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熊月之,張敏著,《上海通史 第6卷:晚清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趙含坤編著,《中國類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鄭曦原,《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劉禾著;楊立華等譯,《帝國的話語政治:從近代中西衝圖看現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
蔡毅,《日本漢詩論稿》,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
﹝美﹞韓南(Hanan, Patrick)著;徐俠譯,《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美﹞戴吉禮(Dagenais,F.)主編,《傅蘭雅檔案》,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羅蘇文,《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顧長聲,《從馬禮遜到司徒雷登》,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四、 英文專書
Catherine V. Yeh(葉凱蒂),The Life –style of Four Wenren in Late Qing Shanghai (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6)
五、 學位論文 (依照姓名筆畫遞增順序排列)
李彥東,《早期申報館─新聞傳播與小說生產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楊詞萍,《李伯元《遊戲報》、《世界繁華報》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蔡佩芬,《晚清浮世繪:《游戲報》與上海文人的文化想像》,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錢琬薇,《失落與緬懷:鄒弢及其《海上塵天影》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六、 單篇論文 (依照姓名筆畫遞增順序排列)
王寶平,〈晚清文人與日本─光緒年間寓日文人考〉,登載於《中日關係史研究》,1998年第3期。
田中初,〈游離中西之間的職業生存─晚清報人蔡爾康評述〉,《新聞傳播研究》,第11卷3期
田若虹,〈嗣《瀛寰鎖記》之《屑玉叢談》〉,http://www.zggdxs.com/Article/xlhy/jdxs/201003/1861.html
朱弘,〈近代上海的興起1843─1862〉,收入汪暉、余國良主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邵海清,〈前言〉,收入夏敬渠,《野叟曝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呂萬合,〈片山潛與姚文棟〉,收入《學林漫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九集。
汪榮祖,〈王韜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收入林啟彥、黃文江主編,《王韜與近代世界》,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0年。
汪幼海,〈《字林西報》與近代上海新聞事業〉,《史林》第1期,2006年。
何文賢,〈晚清中外關係的一快晴雨表─《北華捷報》的特點及其影響〉,《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6期,2007年11月。
邵志擇,〈《申報》第一任主筆蔣芷湘考略〉,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日,網址:http://xwsxh.pku.edu.cn/third.asp?id=133,下載日期:2011年2月3日。
姚福申,〈蔡爾康先生行年考略〉,《新聞大學》,1990年,春季號。
姚明輝,〈近代上海學術文化漫記〉,收入上海市文史館、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上海地方史資料(四)》,上海:新華書店,1896年。
凌碩為,〈新聞生產與類小說的文體意義〉,收入《現代中國》第十輯,2008年1月。
張敏,〈晚清上海租界文人職業生活(1843~1900)〉,收入上海市檔案館編,《租界裡的上海》,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張昭軍、徐娟,〈文化傳播與文化增值─以《泰西新史攬要》在晚清社會的傳播為例〉,《東方論壇》,2005年第4期。
陳大康,〈報刊文學與商業交換規則─以《瀛寰瑣紀》的出版史為分析個案〉,《學術月刊》,2006年第5期。
章暉、馬軍,〈游離在儒耶之間的蔡爾康〉,《歷史與人物》,1998年第5期。
許敏,〈士‧娼‧優─晚清上海社會生活一瞥〉,收入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鄒振環,〈姚文棟〉,下載日期:2012年3月21日,網址:http://baike.soso.com/v7189131.htm?ch=ch.bk.innerlink。
﹝德﹞費南山(Natascha Gentz),〈「糾纏知識」的範本─《紀聞類編》研究〉,收入陳平原、米列娜主編,《近代中國的百科辭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曉青,〈上海洋場文人的格調〉,收入汪暉、余國良主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葉曉青,〈《點石齋畫報》中的上海平民文化〉,收入汪暉、余國良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年。
趙君豪,《中國近代之報業》,收入《民國叢書》第二編,第49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
趙楠,〈十九世紀中葉上海城市生活─以《上海新報》為視點〉,《史林》,2004年第1期。
趙少峰,〈略論中東戰紀本末〉,《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2009年12月。
魯迅,〈上海文藝之一瞥─八月十二日在社會科學研究會講〉,《魯迅全集‧六‧二心集》,台北:唐山,1989年。
潘建國,〈清代後期上海地區印刷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收入蘇智良主編,《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型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德﹞魯道夫‧瓦格那(Rudolf G.Wagner);魏泉譯,〈申報早期的書籍出版(一八七二─一八七五)〉,收入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2002年)。
﹝德﹞魯道夫‧瓦格那(Rudolf G.Wagner),〈進入全球想像圖景:上海的《點石齋畫報》〉,《中國學術》輯八,2001年11月。
Natascha Vittinghoff(Gentz), Ein Leben am Rande des Ruhms: Cai Erkang, in: Christina Neder, Heiner Poetz and Susanne Schilling (eds.),2001.
指導教授 呂文翠(Wen- tsui Lu) 審核日期 2012-7-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