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81205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6 、訪客IP:3.140.196.151
姓名 范瑜珊(Yu-shan F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卓蘭峩崙廟為例
(Relig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unity:Take the Er-lun temple in Zhuolan as an Example)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主要探討卓蘭的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並以當地的信仰中心-峩崙廟為例。因卓蘭鎮位於苗栗縣最南方,山多平原少以致開發較晚,直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才有粵人入墾。當地一再與生番發生衝突,因而祈求從原鄉帶來的三山國王,發揮「山神」之力,庇佑墾民,於是詹姓人家至彰化霖肇宮恭請三山國王至卓蘭,搭建小木屋供奉三山國王,因屢屢顯靈,信眾為感謝三山國王神威,居民出錢出力,多次的改建與整修,峩崙廟成為今日卓蘭地區最大的寺廟。
現今社會安定,開發完成,原住民再也不是居民首要解決的問題,三山國王地位並不因此下降,反而在居民心中成為無可替代之神祇,家中不論大小事仍會定期向三山國王「報告」,加上受到鄰近鄉鎮的影響,閩粵族群交流,文化相互影響,使得廟中的配祀神數量眾多,一方面滿足不同居民的需求,也提供「無家可歸」的神祇有棲身之地,讓信徒繼續膜拜,展現出峩崙廟的多樣化與包容性。
峩崙廟除了提供信眾求神問卜,並舉辦各種祭祀活動,凝聚地方向心力,地方的詹姓家族也利用擔任廟中各種職務,展現家族聲望與提高社會地位,看出政治與寺廟的結合關係。近年廟方積極舉辦各種活動,並提供社會救助與獎學金發放,使廟宇不再只是信仰中心,而是具有整合地方社會及維繫在地情誼的功能。
因此,本文以地區發展史為方向,研究卓蘭的地方發展與寺廟的連結,從清中葉至民國時期的轉變,依自然環境、人文社會、土地拓墾、民間信仰、祭祀活動、地方家族與公共事務等方面逐一分析。
摘要(英)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local Er-lun temple, to discuss the religion and local development in Zhuolan. Zhuolan Township,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st of Miaoli County, wasn’t developed due to a mountainous district until 1783 Kwangtung Province people settled down. Zhang family built a cabin for Three Mountain Kings flag, which is invited from Linchao temple in Changhua to Zhuolan. For appreciating its’ efficacy , local peopledonated money and helped this temple rebuilt. Er-lun temple becomes the biggest temple in Zhuolan
areanowadays.
Locals were kept invaded by aborigine, so they pray for the Three Mountain Kings, which is natural mountain god from their homeland. Zhang family With the developments, aborigine’s problem wasn’t the first priority to pray for. Locals “reported” almost everything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regularly and it made Three Mountain Kings an irreplaceable status. The gods in Er-lun temple was increasing to satisfy the local needs by the culture fusions between Hakka and Hokien, and it also offer a place for “homeless gods” to stay. Er-lun temple shows it’s culture diversity and tolerance.
To Zhang family, besides holding ritual activities, served in Er-lun temple made them a respectable family and get into a high societyimportance. Recently, Er-lun temple played more than a religion place to locals by holding various kinds of activities, proving social succor and scholarships, which integrate local
society and hold local peopletogether.
Therefore, this study research on local development history of Zhuola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lun temple and local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changes on natural environment.
關鍵字(中) ★ 三山國王
★ 卓蘭
★ 峩崙廟
關鍵字(英) ★ Three Mountain Kings
★ Zhuolan
★ Er-lun temple
論文目次 緒論 ……………………………………………………… 1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 ………………………… 9
第一節 自然環境 ………………………………… 9
第二節 行政區的演變 …………………………… 16
第三節 土地拓墾與聚落發展 …………………… 21
第四節 人口結構與語言特色 …………………… 40
第二章 三山國王信仰在臺灣 ………………………… 49
第一節 三山國王信仰源由 ……………………… 49
第二節 移墾社會與三山國王信仰 ……………… 58
第三節 三山國王信仰的空間分布 ……………… 72
第四節 苗栗縣的三山國王信仰 ………………… 82
第三章 峩崙廟的三山國王信仰 ……………………… 87
第一節 卓蘭鎮的寺廟研究 ……………………… 87
第二節 峩崙廟的創建與沿革 …………………… 90
第三節 峩崙廟的廟宇研究 ……………………… 100
第四章 峩崙廟與地方社會 …………………………… 113
第一節 峩崙廟的祭祀組織 ……………………… 113
第二節 峩崙廟的祭祀活動 ……………………… 118
第三節 峩崙廟的管理與經營 …………………… 130
結論 ……………………………………………………… 145
參考書目 ………………………………………………… 147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方志
丁世良、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臺灣省》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收入《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臺北:
臺灣銀行,1961年)。
王瑛曾編纂,《重修鳳山縣志》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
(臺北:大通書局,1977年)。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誌》(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年),卷3,〈政事志〉。
沈茂蔭,《苗栗縣志》, 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臺北:
臺灣經濟研究室,1962年)。
周碩勳,《乾隆‧潮州府志》(清光緖十九年重刊本)(臺北市:成
文出版社,1967年)。
周璽,《彰化縣志》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臺北:臺灣
經濟研究室,1993年)。
柯培元撰,《噶瑪蘭志略》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92種(臺北:
臺灣銀行,1961年)。
范咸纂修,《重修臺灣府志》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臺
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83年)。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臺北:
大通書局,1977年)。
屠繼善,《恆春縣志》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75種(臺北:臺灣
銀行,1960年)。
連橫,《臺灣通史》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28種(臺北:大通
書局,1977年)。
陳文達著,《臺灣縣志》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北:
臺灣銀行,1961年)。
陳樹芝,《雍正‧揭陽縣志》收錄於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誌叢刊(北
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
黃佐纂修,《嘉靖‧廣東通志‧瓊州府》(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安平縣雜記》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
52種(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
(臺北:大通書局,1977年)。
賴典章等編,《重修苗栗縣志》卷二.自然地理志篇(苗栗:苗栗縣
政府,2007年)。
饒宗頤,〈第二部.明嘉靖郭春震修潮州府志〉收錄於《潮州志彙
編》(香港:龍門書店,1965年)。
(二)檔案、統計書、報告書
丸井圭志郎,《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捷幼,1993
年)。
吳密察主編,《淡新檔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2005
年)。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收入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
歷史文獻叢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一統計書》,大正十年
(1921)。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二統計書》,大正十一年
(1922)。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三統計書》,大正十二年
(1923)。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四統計書》,大正十三年
(1924)。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五統計書》,大正十四年
(1925)。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六統計書》,昭和元年
(1926)。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七統計書》,昭和二年
(1927)。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八統計書》,昭和三年
(1928)。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九統計書》,昭和四年
(1929)。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十統計書》,昭和五年
(1930)。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十一統計書》,昭和六年
(1931)。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十二統計書》,昭和七年
(1932)。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十三統計書》,昭和八年
(1933)。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新竹州第十四統計書》,昭和九年
(1934)。
新竹州知事官房文書課,《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三十四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收入於《臺灣文獻
叢刊》第152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高宗實錄選輯》收入於《臺灣文獻叢
刊》第186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4年)。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
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8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報第三一五號》,明治三十一年
(189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報第一○五四號》,明治三十四年
(190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報第二八○五號》,明治四十二年
(1909)。
臺灣總督府官房民政局文書課,《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甲種
第三、四卷,明治二十八年(1895)。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臺北:遠流出
版社,1996年)。
劉寧顏等編,《臺灣慣習記事第一卷上(中譯本)》(臺北:臺灣省文
獻委員會,1984年)。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土地申告書-拺東上堡罩蘭庄》,八冊之
八。
(三)碑碣
峩崙廟,〈崇文閣重修捐題碑記〉,大清光緒己丑十五年吉月吉日。
峩崙廟,〈卓蘭庄改築峩崙廟碑文〉,昭和二年(1927)冬。
峩崙廟,〈震災復興改築峩崙廟序文〉,昭和十二年(1937)夏。
峩崙廟,〈卓蘭鎮峩崙廟修增建碑誌〉,民國六十五年(1976)冬。
峩崙廟,〈峩崙廟排樓戲臺興建記略〉,民國七十二年(1983)四月
八日。
二、專書
丁曰健,《治臺必告錄》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7種(臺北:臺
灣銀行,1959年)。
丁紹儀,《東瀛識略》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種(臺北:臺灣
銀行,1957年)。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3年)。
仇德哉,《臺灣廟神傳》(臺北︰仇德哉,1985年)。
卞寶第,〈閩嶠輶軒錄〉,《臺灣輿地彙鈔》收入於《臺灣文獻叢
刊》第216種(臺北:臺灣銀行,1965年)。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臺灣風俗誌》(臺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
1987年)。
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註,《臺灣踏查日記(上)》(臺北:遠流
出版社,1996年)。
伊能嘉矩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臺灣文化志(中卷)》(臺
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87
年)。
朱景英,《海東札記》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臺北:臺灣
銀行,1958年)。
何池,《陳元光《龍湖集》校注與研究》(廈門:福建鷺江出版社,
1990年)。
何來美等著,《鄉賢談歷史》(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年)。
余光弘,《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臺
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年)。
吳子光,《臺灣紀事》,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臺北:臺
灣經濟研究室,1959年)。
吳金夫,《三山國王文化透視》(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
年)。
吳建民等編纂,《臺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三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2000年)。
吳瀛濤,《臺灣民俗》(臺北:臺灣時代書局,1975年)。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宋光宇,《宗教與社會:臺灣當前民間信仰的發展趨勢》(臺北:東
大圖書公司,1995年)。
李阿成、陳運棟、彭富欽主編,《苗栗縣寺廟文化之研究》(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復會苗栗縣總支會,1988年)。
李喬,《中國行業神崇拜》(臺北:雲龍出版社,1996年)。
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55年)。
貝聞喜、楊方笙,《三山國王叢談》(北京:國際文化,1999年)。
貝聞喜著,《潮汕三山國王崇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年)。
卓克華,《寺廟與臺灣開發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2006年)。
周錦宏,《苗栗縣河川誌專輯¬¬—源遠流長的大安溪與西湖溪》(苗
栗:苗栗縣文化局,2003年)。
房學嘉,《客家源流探奧》(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林文進,《水果之鄉卓蘭鎮》(苗栗:苗栗縣政府,1996年)。
林美容,《人類學與臺灣》,(臺北:稻鄉出版社,1989年)。
林美容,《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出版
社,2000年)。
林朝棨,《臺灣地形》(臺北:臺灣省文獻會,1957年)。
姜義鎮,《臺灣的民間信仰》(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姜義鎮,《臺灣的鄉土神明》(臺北:臺原出版社,1995年)。
柯志明,《番頭家:淸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硏
院社會學硏究所,2001年)。
洪敏麟,《臺灣地名沿革》(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79年)。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1997
年)。
洪敏麟、陳漢光、廖漢臣編,《臺灣堡圖集》(台中: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1969年)。
苗栗縣文獻委員會,《臺灣省寺廟文化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
社,1983年)。
郁永河,《裨海遊記》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灣
銀行,1959年)。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臺北:臺
灣銀行,1958年)。
徐福全,《臺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臺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
1995年)。
涂春景,《苗栗卓蘭客家方言詞彙對照》(臺北:客家雜誌社,1998
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臺北:華世,1987年)。
高明士主編,《臺灣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
張子文、郭啓傳、林偉洲撰文,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臺灣歷史
人物小傳:明淸曁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
(十)》(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2002年)。
許谷鳴,《細說卓蘭》(苗栗:苗栗縣卓蘭鎮公所,2008年)。
連橫,《雅堂文集》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08種(臺北:大通
書局,1977年)。
連橫撰,《臺灣詩乘》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64種(臺北:大通
書局,1977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日立晚報
社文化出版部,1992年)。
陳運棟,《客家人》(臺北:東門出版社,1978年)。
陳蓮笙、黎顯華、張繼禹領授,陳耀庭語譯,《太歲神傳略》(北
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富察敦崇編,《京歲時記》(臺北:廣文,1969年)。
曾喜城,《臺灣客家文化研究》(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1999年)。
曾勤良,《臺灣民間信仰與封神演義之比較研究》(臺北:華正,
1985年)。
曾慶國,《彰化縣三山國王廟》(臺北:臺灣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2011年)。
焦竑,《國朝獻徵録》卷三十四禮部二,(明萬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
山館刻本)。
黃子堯,《臺灣客家與三山國王信仰—族群、歷史與民俗文化變遷》
(臺北:客家臺灣文化工作室,2005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臺北:大
通書局,1987年)。
黃鼎松,《苗栗開拓史話》(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1年)。
黃榮洛,《渡臺悲歌:臺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臺北:臺原出版
社,1989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1987
年)。
楊國鑫,《臺灣客家》(臺北:唐山,1993年)。
葉德輝校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臺北:聯經,1980年)。
葛劍雄,《中國移民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詹益煌主編,《詹氏祖譜》(卓蘭:苗栗縣詹姓宗親會,1991年)。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
有限公司,2004年)。
臺灣省民政廳編印,《臺灣省各縣市寺廟名冊》(南投:臺灣省政
府,1987年)。
臺灣經濟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府輿圖纂要》收入於《臺灣文獻
叢刊》第181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3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欽定平定臺灣紀略》收入於《臺灣文獻叢
刊》第102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61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福建通志臺灣府》收入於《臺灣文獻叢
刊》第84種(臺北:大通書局,197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案彙錄甲集》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
第31種(臺北:大通書局, 197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私法物權編》收入於《臺灣文獻叢
刊》第150種(臺北:大通書局,197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詩鈔》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
280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9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蠡測彙鈔》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9
種(臺北:臺灣經濟研究室,1958年)。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清一統志臺灣府》收入於《臺灣文獻叢
刊》第68種(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臺北:遠流出
版社,1996年)。
劉寧顏主編,《臺灣史蹟源流》(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
年)。
劉寧顏等編,《臺灣慣習記事第一卷上(中譯本)》(臺北:臺灣省
文獻委員會,1984年)。
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臺北:
臺灣銀行,1958年)。
劉璈,《巡臺退思錄》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1種(臺北:臺灣
銀行,1958年)。
劉還月,《台灣人的歲時與節俗》(臺北:常民文化,2000年)。
劉還月,《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4年)。
劉還月,《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臺北:常民文化,1999
年)。
增田福太郎原著,江燦騰主編,黃有興中譯,《臺灣宗教信仰》(臺
北:東大圖書公司,2005年)。
諸家著,《清經世文編選錄》收入於《臺灣文獻叢刊》第229種(臺
北:臺灣銀行,1966年)。
鄭志明,《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臺北:中華大道文化事業出版
部,1996年)。
鄭志明,《臺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臺北:臺原出版社,1990
年)。
鄭志明,《臺灣神明的由來》(臺北:中華大道文化事業出版部,
2001年)。
鄭志明主編,《西王母信仰》(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
鄭昌時著,吳二持校注,《韓江聞見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賴志彰、魏德文,《臺中縣古地圖研究》(臺中:臺中縣文化局,
2010年)
謝宗榮,《傳統宗教文化:臺灣漢人民間信仰與社廟文化內容》(臺
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鍾宗憲,《神農大帝—五穀王》(臺北:稻田出版社,2001年)。
韓愈,《韓昌黎全集》冊二.卷二十二,(臺北:中華書局,1980
年)。
羅聯添,《韓愈傳》(臺北:國家出版社,1998年)。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尹章義,〈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客屬潮州人開發臺北與新莊三山
國王的興衰史〉,《臺北文獻》,期74(1985年12月), 頁1-
27。
余光弘〈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期53(1982年6月),頁67-103。。
吳鎮坤,《山城週刊》,期297,(1985年7月),版4。
李星謙,〈三山國王廟與客家人崇拜緣由之探討〉,《國教輔導》,
卷35期6(1996年8月)頁47-53。
李國祁,〈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卷5期2(1978年
7月),頁137-185。
李國銘,〈三山國王與甌駱人〉,《屏東文獻》,期1(2001年10
月)頁3-8。
周建新,〈粵東地區三山國王信仰的起源、特徵及其族群意象〉,
《廣西民族研究》,期1(2006年3月),頁55-61。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一九三七~一
九四五)〉,《新史學》,卷5期2(1994 年6月),117-158。
岡田謙著,陳乃蘗譯〈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
卷9期4(1960年12月),頁14-29。
林文龍〈淡蘭資料雜錄〉,收錄於《臺灣風物》卷28期4(1978年12
月),頁33-38。
林秀幸,〈界線、認同和忠實性:進香,一個客家地方社群理解和認
知他者的社會過程〉,《臺灣人類學刊》,卷1期5(2007年6
月),頁109-153。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集刊》,期62(1987年),頁53-114。
林衡道,〈臺灣民間信仰的神明〉,《臺灣文獻》,卷26期4(1976
年3月),頁96-103。
邱彥貴,〈三山國王信仰:一個臺灣研究者的當下體認〉,《客家研
究輯刊》,期33(2008年10月),頁33-55。
邱彥貴,〈三山國王是臺灣客屬的特有信仰?-粵東移民原居住地文
獻考察的檢討〉,《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期23(1992年6
月),頁66-70;
邱彥貴,〈粵東三山國王的信仰分布與信仰的族群-從三山國王是臺
灣客屬的特有信仰論起〉,《東方宗教研究》,期3(1993年10
月),頁109-146。
邱彥貴,〈臺灣三山國王信仰異見〉,《臺北客家文化季刊》,期3
(2003年4月),頁4-9。
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期36(1975年),頁191-
208。
施添福,〈從臺灣歷史地理的研究經驗看客家研究〉,《客家文化研
究通訊》,期1(1998年10月),頁12-16。
施添福,〈清代臺灣北部內山地域社會(一)—以罩蘭埔為例〉,
《臺灣文獻》,卷55期4(2001年12月),頁143-209。
洪麗完,〈清代臺中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兼以清水平原三山國王之興
衰為例〉,《臺灣文獻》,卷41期5(1990年6月),頁69-93。
苗栗縣政府,《苗栗文獻.水果之鄉—卓蘭》,期26(2003年12
月),頁1-95。
徐麗霞,〈新莊廣福宮與三山國王(下)〉,《中國語文》,卷82期
3(1998年3月,頁107-144。
康豹(Paul R. Katz),〈慈祐宮與清代新莊街地方社會之建構〉,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期53(1997年6月),頁71-78。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臺灣文
獻》,卷32期1(1981年3月),頁136-157。
許嘉明,〈祭祀圈之居於台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
刊》,卷11期6(1978年),頁59-68。
陳春聲,〈三山國王信仰與臺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集刊》,期80(1996年4月),頁61-114。
彭賢權、陳運棟,〈苗栗寺廟概況表〉,《苗栗文獻》,卷1期3
(1982年11月),頁48。
黃卓權,〈「廣泰成」總墾號對大湖、卓蘭地區之拓墾〉,《苗栗文
獻》,卷1期5(1981年6月),頁186-205。
黃美英,〈訪李亦園教授-從比較宗教學觀點談朝聖進香〉,《民俗
曲藝》,卷25(1983年7月),頁11-22。
黃運喜,〈新竹縣的三山國王〉,《宗教哲學》,期40(2007年6
月)頁163-173 。
黃榮洛,〈客家人移墾臺灣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和陰那山慚愧祖
師〉,《客家雜誌》期41(1991年7月),頁14-20。
黃輝陽,〈臺灣三山國王信仰之研究-以屏東縣九如鄉的三山國王廟
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35(2004年1月)頁
295-320。
廖木平,〈大安溪畔的果鄉小鎮.卓蘭〉,《苗栗文獻.水果之鄉—
卓蘭》,期26(2003年12月),頁5-18。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中部地方文獻資料(一)〉,《臺灣文
獻》,卷34期1(1983年3月),頁106。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之調查與研究〉,《臺灣風物》,卷44 期1
(1982年3月),頁19-29。
劉枝萬,〈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臺灣
文獻》,卷11期2(1960年6月),頁37-236。
劉枝萬作,余萬居譯,〈臺灣的民間信仰〉,《臺灣風物》,卷39期
1(1989年3月),頁78-107。
潘朝陽,〈粵東地區三山國王神祗性質〉,《師大地理研究報告》,
期20(1993 年9月),頁97。
蔡錦堂,〈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
中心〉,《思與言》,卷29期4(1991 年12 月),頁65-83。
盧頤,〈粵東三山國王崇拜的起源與演變〉,《南方職業教育學
刊》,卷2 期1(2011年3月),頁59-62。
謝宗榮,〈彰化平原開發與彰邑城隍信仰發展〉,《彰化文獻》,卷
4(2002年8月),頁57-100。
謝旻憲、詹卓穎,〈客家庄「卓蘭」之過去、現在、未來〉,《苗栗
文獻》,期3(2005年6月),頁91-104。
謝重光,〈三山國王信仰考略〉,《世界宗教研究》,期2(1996年2
月),頁101-110。
謝貴文,〈論清代臺灣的城隍信仰〉,《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
報》,卷8期1(2011年7月),頁1-28。
(二)專書論文
余光弘,〈媽宮甲頭廟歷史與發展〉,《澎湖開拓史研討會論文集》
(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89年),頁335-352。
邱彥貴,〈臺灣客屬三山國王信仰淵源新論〉,收入於張珣、江燦騰
合編,《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南天,
2003年),頁175-225。
施添福,〈清代臺灣岸裡地域的族群轉換〉,《平埔研究論文集》
(臺北: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籌備處,1995年),頁301-
332。
施添福〈區域地理的研究途徑—以清代岸裡地域為主〉,收入《空
間、力與社會》(臺北:中研院民族所,1985年),頁39-71。
劉還月,〈移植的經驗,獨立的信仰—臺灣客家信仰的特色與自主性
格〉,《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建設委員
會,1994年),頁204-216。
戴寶村,〈移民臺灣:臺灣移民史的考察〉,收入於李明珠主編,
《臺灣史十一講》第三講,(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
年),頁34-62。
(三)學位論文
朱展緯,〈寺廟與地方社會—以新北市蘆洲區湧蓮寺為中心(1729-
2009)〉,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1年6月。
吳連昌,〈美濃客家民間信仰與聚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吳嘉瑜,〈貢寮地區民間信仰探究-以庄頭廟宇為核心〉,國立臺南
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林佩怡,〈宜蘭縣三山國王廟之聯與籤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6月。
林秋娥,〈古蹟修復中史料發現之研究—以臺南三山國王廟及二鯤身
砲臺為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徐瑞珠,〈苗栗卓蘭客家話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語言及教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郭玉承,〈桃園觀音鄉甘泉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陳俞君,〈臺灣的三山國王信仰與傳說探討〉,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陳建宏,〈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
2001)〉,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彭美慈,〈臺灣卓蘭饒平客語音韻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程美蓉,〈從麥寮拱範宮遶境活動看信仰文化中人群的結合〉,國立
臺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楊宗穆,〈卓蘭地方的拓墾與聚落發展:1790-1945〉,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1月。
劉燕玉,〈臺灣三山國王廟匾聯研究─以新竹縣及宜蘭冬山鄉為
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蔡佩芸,〈罩蘭Talan客家人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
班碩士論文,2011年6月。
蔡佳純,〈屏東縣九如三山國王廟木雕裝飾題材研究〉,屏東科技大
學農村規劃系 碩士論文,2005年6月。
蔡相煇,〈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76年6月。
謝富佑,〈宗教與天災:苗栗卓蘭白布帆聚落祭祀活動的探討〉,國
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2009年6月。
(四)其它
黃尚煃,〈苗栗縣境內三山國王廟人文性格的研究〉,(行政院客家
委員會獎助,2003年)。
張智欽,〈宜蘭地區三山國王信仰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
會獎助,2003年)。
四、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二年12月8日,版4。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四年11月28日,版8。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年4月22日,版8。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年4月22日,版88b(第二號外)。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十年4月24日,版4。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三十二年3月11日,版3。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三十二年9月28日,版4。
《臺灣日日新報》,明治三十二年10月24日,版6。
黃嬿竹,〈失蹤四十年後重返故廟 卓蘭古鐘有段血淚往事〉,《民
生報》,1982年3月3號,版12。
五、網路資料
卓蘭與四周鄉鎮交界之地形圖,資料來源:
Google地圖-地形圖(http://maps.google.com/2012/3/26)。
卓蘭的地形,資料來源:
Google地圖-地形圖(http://maps.google.com/2012/3/26)。
苗栗廳各堡圖,資料來源: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臺灣堡圖影像檢索系統
(http://thcts.ascc.net/,2012/3/27)。
國家文化資料庫-古文書《岸裡大社文書》,檔案名稱:AH2290-
4。(http://nrch.cca.gov.tw/ccahome/oldbook/,
2012/02/06)
國家文化資料庫-古文書《岸裡大社文書》,檔案名稱:AH2285-
1。(http://nrch.cca.gov.tw/ccahome/oldbook/,
2012/02/06)
六、其它
卓蘭鎮峩崙廟管理委員會,《卓蘭鎮峩崙廟簡介》(苗栗:卓蘭鎮峩
崙廟管理委員會印製,2001年),無頁碼。
朝南宮,〈創興朝南宮年代歷史簡介〉,民國71年,無頁碼。
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的太和街三山國王廟,〈太和街三山國王神
蹟〉,無頁碼。
指導教授 賴澤涵(Jeh-Hang Lai) 審核日期 2012-6-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