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7306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8 、訪客IP:18.217.112.20
姓名 何瑞珍(Ruey-Jen H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非營利組織傳揚客家文化之研究-以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客語童詩創作為例
(The Research in How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romote Hakka Culture — HsinChu County Hakka Cultur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s case study)
相關論文
★ 桃園縣「南北輪政」對地方政治發展影響─以中壢為例★ 從美學經濟觀點析論客家偶像劇
★ 國民小學客語教學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 苗栗縣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推動成效之研究
★ 客家文化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大溪鎮為例★ 台灣客家族群「語言權」保障之研究—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為例
★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桃園縣新屋鄉客家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
★ 九二一重建地區文化產業政策對居民認同之影響--以新社客家社區為例★ 台灣客家餐廳營運模式與樂活風格初探─以台北市、台北縣、台中市為例
★ 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 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 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 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縣某協會為例★ 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
★ 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 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探討非營利組織傳揚客家文化情形,並以「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為個案做深入探討。本文屬質性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深度訪談以及參與觀察等方法,並針對研究問題訪談了21 位受訪者,以實證交叉驗證的方式,加上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之MAXQDA 質化分析軟體統整歸納,得到高信度與高效度的結論,並據此提出中肯的政策性建議。
研究發現包括:(1)在組織運作方面,「協會」會務十分單純,會務實際運作情形與章程規範內容相比,並無任何差異。(2)在客家文化傳揚方面,「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舉辦的客家文化活動,不僅聯絡鄉親的情誼,且凝聚客家族群的內聚力。其中有不少非客家族群和外籍新娘也樂在活動中,提升居民對客家文化的認識與瞭解,達到族群融合、客家文化廣傳之效益。(3)在客語童詩推廣方面,全國客語童詩創作大賽活動在客家文化傳揚上最重要的影響,是比賽背後所帶動的客家文化生生不息的漣漪效應,即在整個賽前醞釀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活化、創新的東西。這股擴張力和感染力,對於客家文化的復甦與傳揚有相當大的效益和貢獻,厚實了客家兒童文學的基礎,更達成民族命脈延續的使命,這是本研究認為客語童詩的推廣真正意義與其核心價值的貢獻。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客家文化、客語童詩
摘要(英)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ork on the promotion of Hakka culture. Hsinchu County Hakka Cultur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s further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The method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literature analysis, on-site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MAXQDA software is also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view materials. This quantitative method facilitates the study coming to a more reliable conclusion closer to the real practice.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clude:
1. The oper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in practice: The business of the association is rather simple. There is no bi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 operation and the charters of the association. The daily operation goes smoothly on track as scheduled.
2. Promotion of Hakka culture: The Hakka culture events organized by the association unite the local Hakka people together by enhancing mutual relationships and promoting the consensus of the community. Not only the Hakkas, people from other ethnic groups and foreign spouses also enjoy the 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enable the local residents to gain mor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n Hakka culture. This also encourages the reconciliation of ethnic groups and promotes Hakka culture.
3. Promotion of Hakka rhymes: The national contest of writing Hakka rhyme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Hakka culture promotion, as the continuing ripple effects of the event spread.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contest brings out innovation. The contagious power of influence and expansion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urrection and promotion of Hakka culture. This is also where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true value of promoting Hakka rhymes and Hakka culture lies.
關鍵字(中) ★ 客語童詩
★ 非營利組織
★ 客家文化
關鍵字(英) ★ Hakka culture
★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 Hakka rhymes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謝辭 ........................................................................................................... iii
目錄 ............................................................................................................ v
圖目錄 ....................................................................................................... vii
表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背目的與研究問題 .......................................................... 7
第三節 名詞界定與研究流程 ..............................................................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7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 18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功能析探 ............................................................ 23
第三節 族群與客家文化內涵之概述………………………………..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51
第二節 個案概述與訪談對象 ............................................................ 55
vi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 63
第四章 研究分析 ................................................................................... 66
第一節 組織運作 ............................................................................... 66
第二節 客家文化之傳揚 .................................................................... 78
第三節 客語童詩傳揚之貢獻與困境 .............................................. 103
第五章 結論 ......................................................................................... 13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3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44
參考文獻 ................................................................................................. 148
附錄一 非營利組織、族群與客家文化相關文獻整理表 ................. 155
附錄二 非營利組織訪談題綱 ............................................................ 158
附錄三 深度訪談題綱 ....................................................................... 159
附錄四 參與觀察日誌 ....................................................................... 160
附錄五 ..................................................................................................... 165
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全國客語童詩創作大賽活動計畫 ............... 165
附錄六 全國客語童詩創作得獎作品範例賞析.…...………...……….167
參考文獻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2009),〈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載於蕭新煌、
官有垣、陸宛蘋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王明珂(2001)。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記憶。台北:允晨。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丘昌泰(2009)。〈台灣客家的社團參與和族群認同〉。載於江明修、丘昌泰
主編,《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台北:智勝。
丘昌泰(2009)。非營利部門研究。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丘昌泰、周錦宏(2007)。〈台灣客家社非營利組織的產業化與地方社會經
濟的發展〉。載於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北:
智勝。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江明修(1996)。〈非營利組織引導行為之研究(上)〉。 《人事管理 》,第
33 卷第10 期,頁10。
江明修(1998)。再造社群性政府。中國政治學會87 度年會專暨學術研討
會發表論文。
江明修(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江明修(2009)。公民社會理論與實踐。台北:智勝。
149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
江明修、曾冠球(2009,14)。〈政府再造跨部門治理的觀點〉。載於江明修
策劃,丘昌泰主編,《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
台北:智勝。
沈清松(1998)。解除世界魔咒。台北:商務印書館。
吳聲淼(2011)。台灣客家新竹出發。台北: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
吳建昇(2005)。探討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與社區之互動-以嘉義新港文教基
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周玉堡(2011)。非營利組織推動客家社區營造之研究—以東勢庄文化協會
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
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第10 卷1期,頁75-110。
官有垣、杜承嶸、康峰菁(2009)。〈非營利組織的治理與管理〉。載於蕭新
煌、官有垣、陸婉蘋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官有垣、鄭清霞(2009)。〈非營利組織的就業〉。載於蕭新煌、官有垣、陸
宛蘋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房學家(1994)。《客家源流探奧》,台北:武陵。
林文寶(1995)。《兒童詩歌論集》,台北:富春。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150
邱鏡淳(2010)。〈客家文學綻放新竹〉載於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編輯《台
灣客家新竹出發》。新竹: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
洪泉湖(2006)。〈台灣的原住民的文化產業與休閒觀光之互動〉。載於劉阿
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揚智。
施正鋒(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新新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08)。〈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客家運動〉。載於張維安、徐正光、
羅烈師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台灣客家運動20 年》。台北:南天。
孫煒 (2004)。「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策略管理之體系建構」『中國行評論』
第3 期,頁119-138。
孫煒 (2010)。〈客家行政與政策〉。載於江明修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
台北:智勝。
徐正光(2002)。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正中書局。
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
徐茂淦(2010)。《全國客語童詩創作輯》。徐茂淦主編。台北:新竹縣客家
文化發展協會。
高怡萍(2003)。離散視野中的客家景觀。在於兩岸客家『歷史、文化、社
區』研討會論文集。
高怡萍(2005)。徘徊於聚族與離散之間-粵東客家的族群論述與歷史記憶。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51
陳定銘(2012)。客家社會企業與社會網絡分析。台北:智勝
陳其南、陳瑞樺(198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第41
期,頁21-37。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
陳明向(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之平(1998)。客家源流新論。台北:台原。
陳運棟(1989)。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
陸宛蘋、何明城(2009)。〈非營利組織之使命與策略〉。載於蕭新煌、
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馮燕 (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蕭新煌主編,《非
營利組織運作與管理》。台北:巨流。
曾逸昌(2008)。《客家通論》,苗栗縣:曾逸昌出版。
彭瑞金(2002)。〈從族群性看客家文學的展〉。載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
族群和現實之間》。台北:正中書局。
彭成億(2011)。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
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黃玉振(2008)。〈傳承客家文化的精髓〉載於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編輯《台
灣客家新竹出發》。新竹: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
黃玉振(2010)。〈以媽媽的話傳送兒童的詩〉載於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編
152
輯《台灣客家新竹出發》。新竹: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
黃玉振(2011)。《客家基本法-客法新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黃美容(2009)。客家社區非營利組織治理原則之研究-以新竹某協會為
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劉立敏(2010)。視覺藝術教育觀點下的客家文化意涵。高雄:復文
劉慧玲(2005)。台灣客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
學系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劉阿榮、賴澤涵(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灣的抉擇〉。載於劉阿
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揚智。
劉銀丹(2011)。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平鎮客家書院之經
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蔡文輝(1933)。《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薛雲峰(2004)。〈童詩〉載於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編輯《台灣客家新竹出
發》。新竹:新竹客家文化展協會。
賴顯松(2009)。《客家文化傳承與願景》。台北:客委會。
盧天助(2003)。非營利組織參與公司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
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蕭新煌(2009)。〈非營利部門在台灣的發展特色〉。載於蕭新煌、
153
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蕭瑞麟(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
台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鍾鳳嬌、劉國裕、黃秋菊(2009:33)。「客家文化教學時路語教學策略分
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1 期,頁33。
羅香林(1992 版)。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
羅香林(1996 版)。客家源流考。台北:武陵。
羅倫新(2009)。「客家文化與語言網路資源調查」『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第91 期,頁116。
內政部( 2010)。〈全國性人民團體數〉,網址: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4003
檢閱日期:2011.07.21
全國人事法規釋例網站,網址:
http://weblaw.exam.gov.tw/PDA/pfrmLawData.aspx?LawID=A0008006 .
檢閱日期2012/02/02
新竹縣政府新聞網站,網址:
www.hsinchu.gov.tw/modules/v6_mseeage/
news/detail.asp?id=Oid7213. 檢閱日期2012/02/02
154
二、西文部份:
Bogdewic, S. P.(1992).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Crabree, B. F. &
Miller, W. L.(Eds.). Doing Quali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Brass,P.R.(1996). Ethnic groups and ethnic identity formation.In
J.Hutchinson & A.D.Smith(Eds), Ethnicity(pp.28-3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lamon,L,M(1994).The Ris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Foreign Affairs.Wolf, Thoms.(1999). Managing Anoprofit Or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Rockefeller Center。
指導教授 江明修(Ming-siou Jiang) 審核日期 2012-6-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