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9130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9 、訪客IP:3.129.22.34
姓名 潘皓羣(PAN, HAO-CHU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花蹤文學獎研究
(The Study of Hua Zong Literary Award)
相關論文
★ 中國文學中的食人★ 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
★ 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 「周杰倫」現象研究
★ 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 夢的文學內涵:以台灣現代詩為討論場域
★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
★ 機關、跳針、快門—論西西的小說藝術★ 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
★ 臺灣運動員傳記研究★ 《狼圖騰》研究
★ 逯耀東飲食散文研究★ 焦桐與《飲食》雜誌研究
★ 臺灣現代詩的飲食話語★ 論台灣當代文學中的酒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本研究以1991年開始舉辦之花蹤文學獎為研究對象,探討從1991年至2011年間,共舉辦十一屆的花蹤文學獎對馬華文壇所造成的影響。第二章,筆者從《星洲日報》集團的歷史脈絡以及發展演變來探討整個集團對花蹤文學獎所提供的資源,並觀察華人、華報、華社三者之間在馬來西亞社會中的特殊緊密關係,第三章以花蹤文學獎本身的徵文辦法以及評審制度為主軸,探討其運作機制,並分別進行花蹤文學獎與臺灣兩大報文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比對,觀察花蹤文學獎對前兩大文學獎有何繼承與突破。第四章則援用Bourdieuru的「文化場域理論」以及Escarpit所提出的「班底」為研究方法,針對「報告文學」、「小說」、「散文」、「新詩」四類得獎作品進行觀察,藉由決審會議記錄來探討評審會議的權力角力以及評審的審美觀,並觀察評審的審美觀形成了怎樣的文學風潮,以及作家班底的形成和交替的現象。第五章以留臺馬華僑生為觀察對象,探討這一群在臺、馬兩地屢屢獲得文學大獎的優秀作家如何形成,此奇特現象的脈絡為何。第六章則對每一章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做一概括性的整理。
關鍵字:花蹤文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星洲日報、權力角力、班底
摘要(英)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Hua Zong Literary Award (HZLA) held from 1991 to 2011 on Chinese Malaysia literary in this study. The special and tight relationship among Chinese, Chinese newspaper, Chinese community in Malaysian society were represent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where the support to HZLA by Sin Chew Daily wa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points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development of Sin Chew Daily. We compared Hua Zong cosmopolitan Chiense Literary Award (HZCCLA) with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the chapter three and we also compared HZLA with China Times Literary Award and with United Daily News Literary Award, separa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essay approaches and review systems, in which the differences in operating system and breakthrough of HZCCLA and HZLA were described. In the chapter four, we further studied four winning entries of HZLA, including reportage, fiction, prose, and poetry according to “a field of force” theory of and Bourdieuru and “Equipe” theory of Escarpit. We found that the power struggle and personal view have existed in the comments of final review of HZLA committees. We then reported how team members (Equipe) of literary writers were altered or reorganized and how literary trend was formed because of those award comments made by HZLA committees. In chapter five, we discussed how excellent writers who obtain many literature awards in Malaysia and Taiwan can be generated from the Chinese Malaysians cultured in Taiwan. Finally, we summarized those important conclusions of this thesis in chapter six.
Key words: Hua Zong Literary Award (HZLA), Hua Zong cosmopolitan Chiense Literary Award (HZCCLA), Sin Chew Daily, Power struggle, Equipe
關鍵字(中) ★ 花蹤文學獎
★ 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 星洲日報
★ 權力角力
★ 班底
關鍵字(英) ★ Hua Zong Literary Award (HZLA)
★ Hua Zong cosmopolitan Chiense Literary Award (HZCCLA)
★ Sin Chew Daily
★ Power struggle
★ Equipe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2
第三節 研究方法………………………………………………3
第四節 文獻探討………………………………………………3
第二章 《星洲日報》集團概況…………………………………5
第一節 《星洲日報》集團發展歷史回顧……………………5
一、 初創至第一次停刊(1929至1942)…………………………5
二、 第一次復刊至第二次停刊(1945至1987)…………………6
三、 第二次復刊至今(1988年4月8日至今)……………………7
第二節 《星洲日報》與華人關係探討…………………………9
一、關心華人社會、敢於發聲………………………………………9
二、扮演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9
三、熱衷公益活動……………………………………………………10
第三節 《星洲日報》副刊探討………………………………11
一、《星洲日報》副刊的特點………………………………………11
(一)內容豐富、精采紛呈………………………………………11
(二)文藝性與思想性強…………………………………………12
(三)與時代一起進步……………………………………………12
二、《星洲日報》副刊的文化教育功能……………………………13
(一)耕耘中小學、培養學習興趣………………………………13
(二)提供豐富的教育資訊………………………………………14
小結…………………………………………………………15
第三章 花蹤文學獎制度探討…………………………………16
第一節 花蹤文學獎歷屆徵文類別記略………………………16
第二節 花蹤文學獎的評審機制………………………………22
第三節 花蹤文學獎比對兩大報文學獎………………………33
第四節 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比對諾貝爾文學獎……………36
一、諾貝爾文學獎的創立與評審過程………………………………36
二、諾貝爾文學獎歷來爭議…………………………………………38
(一)對創設者本意理解的爭議…………………………………38
(二)「歐洲、北美為主要獲獎區」的爭議……………………39
(三)翻譯隔閡上的爭議…………………………………………40
(四)與政治相關的爭議…………………………………………41
三、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的比較…………………42
小結……………………………………………………………………43
第四章 花蹤文學獎得獎作品分析……………………………44
第一節 報告文學獎……………………………………………46
一、關懷社會的寫實精神……………………………………………46
(一)沒落的本地族群或文化……………………………………46
(二)外來移民的悲情……………………………………………47
(三)精神的關懷…………………………………………………48
(四)對現實政治的控訴…………………………………………48
二、報導文學的形式之爭……………………………………………50
第二節 小說獎決審記略………………………………………51
第三節 散文獎決審記略………………………………………55
第四節 新詩獎決審記略………………………………………60
第五節 評審權力與文學潮流…………………………………67
一、評審的權力與角力………………………………………………67
二、得獎作品對文學風潮的影響……………………………………69
三、世代班底接替……………………………………………………71
小結……………………………………………………………………71
第五章 花蹤裡特殊的一群—旅臺文人………………………73
第一節 馬華作家留臺的歷史背景……………………………73
第二節 臺馬兩地的常勝軍……………………………………74
小結………………………………………………………………81
第六章 結論……………………………………………………82
參考文獻…………………………………………………………84
附錄一……………………………………………………………………………87
附錄二……………………………………………………………………………89
附錄三……………………………………………………………………………93
附錄四…………………………………………………………………………108
附錄五…………………………………………………………………………109
附錄六…………………………………………………………………………116
附表目錄
表3-1……………………………………………………………………………17
表3-2……………………………………………………………………………24
表3-3……………………………………………………………………………32
表3-4……………………………………………………………………………34
表3-5……………………………………………………………………………42
表4-1……………………………………………………………………………44
表4-2……………………………………………………………………………45
表4-3……………………………………………………………………………49
表4-4……………………………………………………………………………53
表4-5……………………………………………………………………………58
表4-6……………………………………………………………………………66
表5-1……………………………………………………………………………7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ㄧ、中文書籍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市:遠流,1990。
Pierre Bourdieu;陳逸淳譯,《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臺北市:麥田,
2012。
路鵑、曹亞瑟編譯,《紙上的王冠:誰是下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臺北市:秀威資
訊科技,2012。
何國忠,《百年回眸:馬華文化與教育》,kuala lumpur:華社研究中心,2005。
何國忠,《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kuala lumpur:華社研究中心,2005。
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臺北市:五南,2005。
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主編,《馬華文學與現代性》,臺北市:新銳文創,2012。
張永和,《胡文虎傳》,新加坡:崇文出版社,1993。
張光達,《馬華現代詩論:時代性質與文化屬性》,臺北市:秀威資訊,2009。
張光達,《馬華當代詩論:政治性、後現代性與文化屬性》,臺北市:秀威資訊,2009。
陳國祥、祝萍著,《台灣報業演進40年》,臺北:自立晚報,1987。
彭偉步,《星洲日報研究》,selangor,Malaysia: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焦桐,《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臺北:時報文化,1998。
黃錦樹,《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kuala Lumpur: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1996。
黃錦樹,《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市:麥田出版,2012。
黎紫書,《花海無涯》,kuala lumpur:有人出版社,2004。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1》,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1991。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2》,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1993。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3》,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1995。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4》,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1997。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5》,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01。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6》,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03。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7》,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05。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8》,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07。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9》,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09。
蕭依釗主編,《花蹤文匯10》,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11。
蕭依釗主編,《歷史寫在大馬的土地上》,selangor,Malaysia:星洲日報,2003。
蕭依釗主編,《21世紀世界華文文學的展望研討會論文集》,selangor, Malaysia:星洲日報,2003。
鍾怡雯,《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臺北市:萬卷樓,2009。
陳大為、鍾怡雯、胡金倫主編,《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Ⅱ》,臺北:萬卷樓,2004。
周勝皋,《海外華文學校教育》,台北:僑務委員會,1969。
二、學位論文
周慶祥,〈黨國體制下的臺灣本土報業:從文化霸權觀點解析威權體制與吳三連《自立晚報》(1959-1988)關係〉〔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林家儀,〈台灣報導文學獎傳播現象研究(1970-201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宏誠,〈臺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張明珠,〈《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報導文學獎得獎作品研究(1978∼2000)〉〔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張俐璇,〈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壇生態之形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張曉惠,〈解嚴以降 三大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之文學意涵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曾麗萍,〈西馬來西亞華文報業發展的政經分析(1880-2008)〉〔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10〕。
三、期刊及學術會議論文
Goran Malmqvist;江宜芳譯,〈瑞典學院與諾貝爾文學獎〉,《傾向:文學人文季刊》,第11期,1998,頁195-203。
Tierney,G.W,&Sirat,M.,〈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國際高等教育期刊》,第1卷,第2期,2008。
向 陽,〈海上的波浪小論文學獎與文學發展的關聯〉,〈文訊〉218期(2003年12月),頁37-40。
何少聰;陳莉莉,〈諾貝爾文學獎的審美追求及其嬗變〉,《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08卷,第5期,2008,頁95-96。
沈利娜,〈文學的思考者和文學的實用者—寫在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出之後〉,《出版廣角》,第2010卷,第11期,2010,頁44-46。
姜智芹,〈他者的眼光:莫言及其作品在國外〉,《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6,頁76-78。
胡愛清,〈由固打制向績效制轉變:機遇抑或挑戰:馬來西亞教育政策的轉變及其對華人受教育權利的影響〉,《世界民族期刊》,第一期,2004。
馬森,〈莫言小說特色與諾貝爾文學獎〉,《新地文學》,第23期,2013,頁221-222。
張大春,〈評審意見:給獵人的一封信〉,《聯合文學》193期(2000年11月),頁40-41。
張錦忠,〈諾貝爾文學獎與我〉,《蕉風》,第492期,2004,頁8-9。
莊宜文,〈文學競技或人性試煉?談文學獎的光明與幽暗〉,《文訊》218期(2003年12月),頁44。
郭楓,〈兩岸文學的自由創作與獨立評論─從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談起〉,《新地文學》
第12期,2012,頁8-26。
陳邁平,〈”一”以貫之的文學之道-解讀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籍中文作家
高行健〉,《新地文學》,第18期,2011,頁192-202。
勝又浩;劉海利,〈川端康成與大江健三郎〉,《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4期,2009,頁128-129。
羅明洲,〈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字學研究〉,《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2008,頁12-14。
四、網路資料
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網站:(http://www.fgu.edu.tw/~wclrc/default.htm)
犀鳥天地站:(http://www.hornbill.cdc.net.my/hbnews.htm)
第十一屆花馬華小說獎決審記錄:(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25782?tid=15)
第十一屆花馬華散文獎決審記錄:(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28156)
第十一屆花馬華新詩獎決審記錄:(http://act.sinchew.com.my/node/224501)
第二屆花馬華文學大獎評審意見:(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30251)
華文文學的“三個世界”:(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ch-yuwai/199593.htm)
張貴興小說的敘述辯證—兼以想像旅臺馬華文學的未來:
(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Taiwan/jian-wen-zhi/jian-wen-zhi_06.htm)
指導教授 葉振富(YE, ZHEN-FU) 審核日期 2013-6-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