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6130502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3 、訪客IP:3.135.249.119
姓名 邱柏誠(ciou bo ch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人民公社之研究
(A Study of People’s Commune)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承載了毛澤東共產主義大夢的人民公社,起源於中共在建國初期為了快速工業化而採行的斯大林式的經濟政策-以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為中心。在工商業上,將私人資本的工商業統一由國家經營管理;在農業上,則逐漸將個體農民組織進互助組、初級合作社(土地入股)、高級合作社(土地、農具公有),以使強大的行政力能組織人力,能用統購統銷政策來提供物力,以滿足國家工業化的需求。
在這一過程中,毛澤東用他最高領袖的地位來加速農業合作化和向社會主義過渡。而1955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成功和「一五」計劃取得的高發展速度使得毛澤東滿懷信心的提出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口號,於是行政強制力更加強大的人民公社也就很快在大陸推行了。但出乎毛澤東的意料,1958年組織起來的人民公社很快就遇到了大困難,農業生產弄虛作假;大煉鋼鐵效益低落,使得毛澤東必須出面為人民公社向共產主義過渡降溫-退回生產大隊所有制。
此後,人民公社所有制再三反覆-廬山會議後開始窮過渡;農村發生大饑荒後又退回生產小隊所有制,「農業學大寨」再度向生產大隊所有制過渡,毛澤東始終堅持農業必須集體化。直到毛澤東去世,以鄧小平為首的改革派突破了農業集體化的藩籬,允許了包產到戶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經濟政策,改變了大陸的經濟面貌。
摘要(英) Bearing Mao Zedong’s big dream of communism, the People’s Commune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years when the CCP adopted the Stalinist economic policies for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that is, to center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industry and commerce,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private capital were operated and managed by the state; in agriculture, individual farmers were gradually organized into mutual-aid team, elementary cooperatives (land shares) and advanced cooperatives (public land and farm implements) sothat enable strong administrative power to organize manpower and to provide material resources by state monopoly of the purchase and market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In this process, leader Mao accelerated the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availing himself of the supreme leader position In 1955, the success in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towards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dividual farming and individual handicraft) as well as the high growth rate from “First Five-year Plan” brought Mao to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 “Great Leap Forward” for overtaking Britain and America with full confidence, so the People’s Commune with more powerful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force was soon launched in mainland. But out of Mao’s expectation, the People’s Commune organized in 1958 soon encountered great difficulties resulting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cep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producing iron and steel on a large scale, which obligated Mao to come forward to slow down the transition from People’s Commune to communism and return to production brigade ownership.
Since then, People’s Commune ownership was repeated over and over again then began to transit to poor condition after Lushan Conference and returned to the production team ownership after great famine occurred in rural areas. “Learning from Dazhai in agriculture” transited to production brigade ownership again; Mao Zedong always adhered to the 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Until Mao’s death, the reformers led by Deng Xiaoping broke the barriers of 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llowed 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household contract production and some people’s getting rich first, which changed mainland’s economic outlook.
關鍵字(中) ★ 人民公社
★ 農業集體化
★ 大躍進
★ 公共食堂
★ 毛澤東
關鍵字(英) ★ People’s Commune
★ collec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 Great Leap Forward
★ public canteens
★ Mao Zedong
論文目次 目次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人民公社的醞釀-------------- 18
第一節 初級農業合作社的組建 -------------- 20
第二節 高級農業合作社的組建 -------------- 30
第三節 大躍進的發動 --------------- 48
第三章 人民公社的發軔-------------- 86
第一節 水到渠成的人民公社 ----------- 87
第二節 〈嵖岈山衛星公社試行簡章(草案)〉及五個人民公社典
型 ------------------------- 104
第三節 公共食堂的全面推廣 ---------- 119
第四章 人民公社的失敗與調整 ------------- 129
第一節 1959 年初的農村形勢------------ 130
第二節 第一次廬山會議前的整頓---------- 138
第五章 廬山會議後的經濟困境 ------------- 175
第一節 大躍進的堅持 ---------------176
第二節 反右傾鬥爭的開展---------------190
第六章 人民公社制度的的退卻與消亡-----------222
第一節 糧食危機的惡化------------223
第二節 人民公社的全面倒退 -----------233
第三節 毛澤東人民「左」的堅持-----------245
第四節 包產到戶再起及人民公社的壽終正寢-------263
第七章 結論 -----------------------275
附文 ------------------------282
徵引書目-----------------------303
參考文獻 史料及專書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毛澤東選集》,卷1-5。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彙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卷5-8。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國農村改革紀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冊4-5、冊7-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冊6-7、冊10-16、冊20。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1989-1969)》,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沖及主編,《周恩來傳(1949-1976)》,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緬懷毛澤東編輯組編,《緬懷毛澤東》,下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上、中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資料》,第68輯。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大事年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19年5月-1990年12月)》。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新時期歷史大事紀》。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新時期農村的變革》,中央卷(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張聞天選集傳記組編,《張聞天文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建政工教研究室編,《「文化大革命」研究資料》, 上冊。北京:內部出版,198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建政工教研究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二十三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6年。
中共永嘉縣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農村改革的源頭―浙江永嘉包產到戶的實踐》。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編,《1949-195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農村經濟體制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年鑑(1982)》。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鑑編輯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鑑》,第三卷。北京:團結出版社,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委員會辦公廳編,《農業集體化重要文件彙編(1949-1957)》,上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委員會辦公廳編,《農業集體化重要文件彙編(1958-1981)》,下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計劃司編,《中國農村經濟統計大全(1949-1986)》。北京:農業出版社,1989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冊2、冊5-7、冊9-13。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1998年。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萬歲(1958-1960)》。武漢:武漢群眾組織翻印,1968年。
王毅之主編,《當代中國的輕工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朱榮、鄭治主編,《當代中國的農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江渭清,《江渭清回憶錄:七十年征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宋連生,《農業學大寨始末》。武漢:人民出版社,2005年。
宋連生,《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年。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上冊。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
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下冊。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
李晨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卷2上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杜維運發行,2003年。
杜潤生,《杜潤生自述:中國農村體制變革重大決策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杜潤生主編,《當代中國的農業合作制》,上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年。
林英海主編,《毛澤東在河南》。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林蘊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二卷:向社會主義過渡-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1953-1955)》。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林蘊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四卷: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林蘊暉、范守信、張弓,《凱歌行進的時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於餘習廣編,《大躍進.苦日子上書集》。香港:時代潮流出版社,2005年。
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書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
高化民,《農業合作化運動始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
逄先知,《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
凌志軍,《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徐勇編,《中國農村研究》,卷(200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孫津,《中國農民與中國現代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孫業禮、熊亮華,《共和國經濟風雲中的陳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張培森主編,《張聞天年譜》,下卷。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0年。
張愷帆口述,宋霖記述整理,《張愷帆回憶錄》。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
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
陳錦華,《國事憶述》。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5年。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8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5年。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97)》。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年。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農業年鑒(198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1年。
郭德宏、林小波著,《四清運動實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黃瑤,《中國元帥羅榮桓》。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當代中國的計劃工作》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大事輯要:1949-1958》。北京:紅旗出版社,1987年。
當代中國農業合作化編輯室黃道霞、余展、王西玉主編,《建國以來農業合作化史料彙編》。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
趙發生主編,《當代中國的糧食工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楊德才,《中國經濟史新論(1949-2009)》,上冊。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
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上、下冊。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董邊、鐔德山、曾自編,《毛澤東和他的秘書田家英》,增訂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鄧子恢傳編輯委員會,《鄧子恢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蕭冬連等,《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上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
薛暮橋,《薛暮橋回憶錄》。天津: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羅平漢,《「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羅平漢,《「大躍進」的發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羅平漢,《「文革」前夜的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羅平漢,《天堂試驗: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年。
羅平漢,《農村人民公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下冊。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8年。
蕭冬連等,《求索中國:「文革」前十年史》,上、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顧龍生:《毛澤東經濟年譜》。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
Frank Dikötter馮客,《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新北市:INK印刻文學,2012年。
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期刊
〈一個苦戰二年改變了面貌的合作社〉,《紅旗》,期1(1958年),頁4-10。
王文青,〈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興衰錄(下)〉,《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期11(2010年),頁26。
王雨洛,〈大躍進中的縣、社工業〉,《紅旗》,期6(1960年),頁30-33。
〈介紹一個合作社〉,《紅旗》,期1(1958年),頁3-4。
〈毛澤東同吳芝圃等人的談話〉,《黨的文獻》,期4(1995年),頁36-45。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調查組,〈關於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問題的調查報告〉,《農村工作通訊》,期5(1982年),頁62。
江鯤池,〈曾希聖: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驅〉,《百年潮》,期9(2000年),頁57。
何立波,〈徐水「大躍進」始末〉,《黨史縱覽》,期6(2008年),頁17-18。
辛逸,〈人民公社研究述評〉,《當代中國史研究》卷15期1(2008年1月),頁75。
吳志軍,〈人民公社宏觀史研究的學術史分析〉,《北京黨史》,期2(2010年),頁3。
吳志軍,〈1958年:變動中的人民公社分配制度-以徐水共產主義試點為中心〉,《中共黨史研究》,期4(2006年),頁50。
宋霖,〈張愷帆「反黨聯盟」案考辨(上)〉,《黨史研究與教學》,期5(2000年),頁12-20。
李占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農村社會經濟思潮〉,《安徽史學》,期3(2003年),頁73。
李向前,〈舊話新題:關於中國改革起源的幾點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期1(1999年),頁39。
李若建,〈大躍進與困難時期非正常死亡原因分析〉,《21世紀》,期4(2002年)8月,頁59-70。
李若建,〈大饑荒形成過程中的體制失敗〉,《二十一世紀》,期106(2008年4月),頁32。
茆家升,〈大躍進中的安徽官場和一個人覺醒-讀《張愷帆回憶錄》〉,《炎黃春秋》,期12(2009年),頁36。
〈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紅旗》,期7(1958年),頁14。
柯慶施,〈勞動人民一定要做文化的主人〉,《紅旗》,期1(1958年),頁16-19。
高王凌,〈「大躍進時期」的農民行為〉,《當代中國研究》,期13(民95年),頁106-117。
高化民,〈1957:「包產到戶」在搖籃中被扼殺〉,《炎黃春秋》,期7(2000年),頁17。
高化民,〈關於合作化運動步伐加快原因的歷史考察〉,《中共黨史研究》,期4(1997年),頁42。
高華,〈大饑荒中的「糧食食用增量法」與代食品〉,《二十一世紀》,期8(2002年),頁76。
張天樂,〈論人民公社制度及其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文科版)》,期3(1996年),頁24。
張樹藩,〈信陽事件:一個沉痛的歷史教訓〉,《百年潮》,期6(1998年)頁46。
陳大斌,〈中國農村改革的一次預演-安徽「責任田」興起始末〉,《黨史縱覽》,期9(2004年),頁24。
陳伯達,〈在毛澤東同志的旗幟下〉(在北京大學慶祝黨成立三十七周年大會上的講演),《紅旗》,期4(1958年),頁8-9。
陳伯達,〈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紅旗》,期3(1958年),頁10-11。
陳海儒,〈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運動探微〉,《經濟與社會發展》,期2(2007年),頁51。
陸德生,〈六十年代初安徽責任田問題風波〉,《中共黨史研究》,期4(2006年),頁84-85。
陶魯笳,〈讓大寨精神遍地開花——山西農村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初步總結〉,《紅旗》,期11(1965年),頁68。
湖北省糧食廳工作組:〈八一農業社的食堂是怎樣辦好的﹖〉,《紅旗》,期7(1958年),頁39-40。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簡章(草稿)〉(1958年8月7日),《紅旗》,期7(1958年),頁16-20。
靖鳴、周燕琳,〈「水稻畝產十三萬斤」新聞考〉,《炎黃春秋》,期2(2009年),頁54-62。
〈駁「國民經濟比例關係失調」的謬論〉,《紅旗》,期18(1959年),頁53-54。
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7(1999年),頁137、139。
楊繼繩,〈大躍進中的糧食問題〉,《二十一世紀》,期110(2008年12月),頁38-51。
劉瑞龍,〈1960年的農業戰線〉,《紅旗》,期2(1960年),頁17-18。
劉文耀,〈四川廣漢向陽人民公社撤社建鄉的前前後後〉,《中共黨史研究》,期2(2000年),頁96。
劉煉,〈徐水「大躍進」親歷記〉,《百年潮》,期7(1999年),頁55。
霞飛,〈農業學大寨始末〉,《文史精華》,期10(2005年),頁22。
學位論文
方賽容,〈論人民公社的糧食分配制度〉,湖南: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常永旭,〈從「土改」到「人民公社」-中共土地鬥爭策略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碩士論文,1965年。
吳真瓊,〈中國大陸所有制觀念之演變-以人民公社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碩士論文,1989年。
周錫鋒,〈人民公社化運動起源探析〉,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張新強,〈七里營人民公社研究〉,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鄧智旺,〈人民公社初期分配制度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滕方煒,〈兩次鄭州會議論述〉,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羅魄,〈中共「農村人民公社生產與分配制度」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碩士論文,1977年。
報紙
《人民日報》,1952-1953年。
《人民日報》,1956-1960年。
《人民日報》,1965-1966年。
《人民日報》,1968年。
《人民日報》,1975-1979年。
《人民日報》,19811982年。
《人民日報》,1994年。
指導教授 齊茂吉(Chi, Mao-Chi) 審核日期 2013-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