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黃大偉、陳芷瑛
館長交代 文責自負
歡迎您來到中央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敝館),一個故事說不完的好地方。這篇導遊指南是寫給今天參加研討會的圖書館同道們,由於敝館工作同仁有限,人手不足(連館長及工友,約莫廿人);再加上破題兒頭一遭氶辦研討會,大概不少敝館館員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忙得胡說八道..,因此,可能很難給您滿的接待,敬請見諒。為了彌補這樣的缺憾,所以寫了一篇這樣的導遊指南,希望有了它,您能「按圖索驥」(可不是嗎?待會兒,您就會發現這是一篇圖文並茂文章)彷佛有位「在地」的「地陪」,陪著您逛逛敝館,不會錯過任何參觀重點。這麼吧,我們為您規劃的行程大約是30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端看您走路速度及參觀深入的程度)。強烈建議您一點時間先瀏覽過本文,參考本文給您的提示,來規劃您的參觀路線,好把各個感興趣的旅遊點,串聯成一條最有效率、最有創意路線。
由於本文的預設讀者背景是內行的同道,所以,這個導遊指南的寫法,會和給一般讀者大眾的標準制式介紹(所謂導遊或者使用指引)資料,會大異其趣。比方說,我們會像一個熱心的導遊一樣,告訢您關於這裡的點點滴滴--正面的、負面的--亳不保留。當然,其中少不了主觀的價值判斷,及繪聲繪影、加油添醋地述說一些軼事。請不要引用這裡面所敘述的任何數據,那都是導遊(Guide)
在「蓋的」,純屬個人觀點,絕非官方發言人的正式新聞稿,恕不負任何文責。如有誤導,敬請見諒。
每個標題後大致都有一些加號「+ 」或減號「- 」:加號代表長處,減號代表敗筆(個人決不護短,這裡有很多「幕後」,「真相」,及「廣告沒有說」)。符號的多寡當然就代表了程度差異。再次強調,純屬個人看法。關於敝館的長處,歡迎您參考;對於敝館的短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果您有任何的改善意見,也請不吝賜教。
整體狀況:
地理位置:--
真不知道為什麼會負二,圖書館不是一個學校的心臟嗎?「推人及館」它不在全校位置的中心點上不是理所當然嗎?對館員而言,搭交通車「有點近,又實在很近」,對同學而言,嫌遠郤可跨單騎看風景,所以,持平而論,這項積分實在是對不起當初選址的群賢們....!
從平面圖(詳參內附「校園平面圖」)觀之,圖書館的位置是在環校公路核心位置的偏東側--離校園的幾何中心(目前因校區向西擴張,幾何中心已經由舊圖書館西移至大禮堂了)。雖然有點(偏心),可是,還好從動線的觀點,新圖書館倒是在繁華東區的核心地帶--介於南面「生活圈」與北面「學習區」之間。只是對於位處「西域邊陲」地帶的機械館師生來說,上趟圖書館就有點辛苦了。
建築:--
又是負分!辜且不論「XX 其外,XX 其內」(註:X X者自行填空也),念在它燦爛的玻璃經常充當許多人的「私房鏡」面上,這份心頭的滿足,豈是一棟普通建築物做得到的?
新館建好落成,繼大氣物理學系「氣象雷達」(科二館上方的小白球)與太空遙中心「衛星資源接收站」(在校園西方的大耳朵大大)之後,成為中央大學新地標--這樣的景觀,從高速公路上遠遠就可看見。烈日當空之際,白得搶眼的外牆,會亮麗讓您眩目。如果不考慮電費帳單,夜間把所有的燈光打亮,新圖書館更璀燦得一顆鑽石。
這邊的負分,是因為建築規劃之初,為了一些景觀設計,犧牲掉了不少空間。使用相同的建蔽率,其實可以讓圖書館再多三成到五成空間出來。如果多侵佔圖書館與行政大樓間的廣場一點,這樣的空地,蓋個(萬坪圖書館)也應該是沒問題的。如今,想到這樣的空間再過個十多年就擠炸,只好(書空咄咄、徒呼負責、扼腕興嘆)囉!
指標系統:+
嗯,終於有正面的回應了,可不是嗎?字既清楚又沒指錯,尚且具有身高測量計的功能,大凡身長超過185 的壯漢請自行低頭走過,有卡住之虞者,萬請珍重,本館保健箱裡好像沒有能治頭痛的藥…。
其實,最近三、五年內所建立的圖書館哪家不是用類似的指標系統?實在沒啥子特色。不過倒是請您注意,我們的館員(受館長的薰陶)很喜歡用各式排版軟體製作通告(當然,其中非常大的一部份是出自館長之手)其實,當初為館內設計裝潢去參觀考察時,個人是頗為欣賞成大醫圖的「樂高積木」式館內平面圖;可是,據說所費不貲,再加上與館內其他的指系統風格不符,所以只好做罷。
空調系統:++
很有環保概念的儲冰式循環使用,總圖開放之初,承蒙長官關愛,一再詢及耗電問題,降低給付電力公司的數字為最高用電原則,這兩個正號,反應著這方面的成績。夜間用電離峰時間儲冰,日間用電巔峰時間溶冰產生冷氣,原本是很好的概念;可是,要伺侯這樣的一套系統,需要養一名專職的技工;而敝館郤無樣這的編制,結果就落入資訊系組之手了--因為該空調系統可用電腦控制,而資訊系統組又是管電腦的,所以,就產生了這樣的下場了(好像所有人都忘記資訊系統組其實是個冷氣的大外行了)。怪不得這套嬌貴的空調系統,在這裡有點水土不服--現在只用一套主機在運轉(正常是應該有兩套),據說是因為台灣地區的電力環境不良,使得保險絲經常變成「耗材」。不過,電腦控制的做法,倒是非常先進的(因此,使得中央空調系統常成為敝館參觀重點)--透過電腦,可以設定各樓層空調溫度(各樓層還可南翼、北翼分開設定)、送風開關時間、及儲冰/溶冰的作業時程。最近還增設了「遠程遙控」系統,讓廠商能透數據機來遙控、偵錯。
其實,個人是一直非常懷疑這套空調系統的儲冰裝置,是否真的省下了電費;但是缺乏實証與數據佐証。
圖書安全系統:+
It works, but ....就像所有的圖書防竊系統一般,偶爾會「鏽逗、鏽逗」大致上,還是能發揮其功能。從其盡忠職守的偵測出好多次金石堂、市立圖書館漏做消磁動作的警報,這個正分給得並不為過。
寄物箱/門禁系統/防盜系統:+
置物櫃嚴格說來該拿負分的,理由一要花讀者時間猜一猜,理由二要費館員心力管一管,理由三不夠用時,得丟銅板賭一賭,理由四BBS 上得勻時間回一回相關問題,綜觀四點,負分不算委屈。
閉路電視監控寄物箱的存取動作,全程錄影,績效卓著--使得宵小無所盾形--迄今已有三、四次舉證成功的記錄,充分發揮嚇阻作用。
辦公區的門禁刷卡系統(含安全梯的音響警報裝置、紅外線移動感應器、電梯開啟錄影記錄裝置)正規劃中。
空間規劃:-
畫這個減號不知是否隱含資訊組被打入地下的發洩;否則,寸土寸金,能用上的都用了。各類資料、各色館員各安其所,除了樓坪小了點,讓我們不得不對某些資料割愛,對它有些微詞之外,拿到負分--它是冤枉的!
如果一個使用年限應該在五十年左右的建築物,預估十多年以後,空間就將到達飽和臨界點,您說,這空間歸劃沒有問題嗎?個人是「數大便是美」的信徒,所以,實在對於我們四千坪「小小的」圖書館頗有微辭。
資訊系統組放在地下室當然是有問題的(請見後話),不過,這是當初自己要的地盤,也沒話說。讀者閱覽室在地下室,沒有獨立的進出口,與其他各樓層的進出口緊密結合,這是最大的問題所在。,所以,無法單獨開放閱覽(喔,精確一點說,應該是「自修」空間)。極力在新館以外尋求K館空間,應略可彌補此一缺憾。
盆栽植栽:++
說起我們的植物,真的不是蓋的。除了生命的自然輪迴人力無法扭轉外,大凡可以的,應該的努力我們都做了,專人照顧,溫濕度控制,三不五時的休假調養(註:回舊館美容),「吼一吼,伊ㄟ勾卡吼」--記得用台語發音!
經過陳主任這名植物學家的細心照顧,大概這方面應該可以拿個全國第一。
配電:-----
唉!怎一個亂字可以形容!終於在這一項上有了共識,因為大夥兒都吃過開、關燈的虧,佈局詭異,動見玄機,非功力深厚者無以為之,準備在圖書館週搭架擂台,物色武林高手專司閉館,決戰標準以秒數最少者為優勝。電燈開關沒有集中控制,這是最大的敗筆,閉館時要耗時至少15分鐘到半個小時(視熟練程度不等)來關燈--而且經常會漏掉南翼各樓層的廁所照明,致使敝館經常在BBS上遭到「環保意識」較強的讀者修理。所以在廁所的燈具上,資訊系統組正在實驗「定時開關」及「移動感應開關」等科幻節電裝置。
地板線槽:--
咦!不見評分,不知是太外行了無從說起?還是……,對它的印象是--總是出現在很明顯又不太方便的地方,不具裝飾卻絕對具有絆倒人的特異功能。
設計立意是不錯,不過大概建築師很難想到業主是一群「很有想法的圖書館員」,當然很難「一個蘿蔔、一個坑」地依照出線孔「排排坐、吃果果」(這裡面有沒有牽涉到風水問題,就不知了)。後來,在各組「群雄割據國土重劃」時,原設計圖幾經「滄海桑田」,那就更沒人注意到地板線槽的存在了。後來,竟然發現原為電腦設計的地板線槽,竟然是兩孔插座--沒有地線!而且,線徑不夠粗,也為現在電源環境不佳埋下了禍因。地板線槽在積水時,更是危險--所以,如果爾後有同道建立新館,地板線槽實在不是個好主意。
網路:---
大哉問,非資訊專長者不敢略美,欲知下文如何,逕洽資訊組。由資訊系統組維護,是採RG58A/U 乙太網路架構。由一條粗線貫穿全館(其實是類似一個U字形)形成骨幹;然後,在地下室、三樓、及七樓分別由一個多埠強訊器(MPR:Multiple
Port Repeater),將訊號傳至各樓層線段(sagement)(每個樓層都有兩個線段)。由於是採乙太網路,所以還是繼承以往的「查線噩夢」,只要一斷線,就一串機器都受到牽連(原本新館規劃時是採10-Based
T 的佈線方式,可是由於校內資訊大老認為RJ45接頭在敝校這樣環境終極易氧化,所以這樣的想法,就被「勸退」了)。不過,個人還是認為當初應採用10-Based
T的佈線方式。
另外,由於廠商佈線之後,並沒有留下佈線圖面(只有未標示長度的施工草圖),再加上資訊系統組些個「半路出家」的非專業拉線工應館員要求下拉的一些線路,輕鋼架天花板上真是眼不見為淨的一團亂象。在採編組機器高密度區域,網路經常莫名地大塞車,竟然有些地方還出現「管線末端症候群」--也許,線路早就超過合理長度185米了,但是,無從瞭解--真是考倒師父呀!
閱覽空間:
用色大膽又不失溫馨,每一層樓有其代表顏色,區分資料屬性,唯一的缺點是植物少了點,牆面單調了些。什麼!資料有些凌亂!看在每一層樓不到半個人的管理人力上,請多擔待吧!
這也是麻煩的地方,除了一、二樓之外,三至八樓多數是處於「無政府狀態」。研究小間這種三不管地帶,尤其是治安、管理上的死角。如果要全面在這些地方安裝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可能無力負擔。
OPAC:
公眾書目查詢工作站安排在各樓層的樓梯口處,其特色是均是用Boot ROM開機的無碟工作站(不過也是毛病就是了,如果file server
down了,這些查詢工作站也就一起殉難了)。多數是低成本的單色PC,不少是本校電算中心淘汰後施捨的。值得注意的是,均加上了電子計時開關,開館時自動開關,閉館時自動切斷電源。
光碟網路:
在歷屆既高竿、又有心的工讀生苦心經營之下,本校的光碟服務在校園網路上通行無阻。敝校也是光碟上校園網路最早的測試場之一。因為中大校園網路是以橋接器為主幹銜接裝置,不像清大、交大兩個友校是以路由器為主幹銜接裝置,所以困難度就低了許多。目前,正在測試第三代光碟網路--低成本的UNIX光碟網路:Silver
Platter所製作的Electronic Reference Library(ERL)。也許,我們的協力廠商「漢珍」那兒會提供更進一步的資料,別錯過喔!
樓層介紹:
辦公區多半集結在一、二樓的北翼,除了「地下」資訊室外。另外的三至八樓,除了有些小異(樓梯位置)之外,基本上是很規則、類同的書庫擺設。所以,舉一可以反三,地下室、一樓、二樓仔細看過之後,上到景觀最好的八樓遠眺一下,其他樓層就可以類推--省了。
1F
採編組辦公區:
本館辦公桌、書車、圖書、人口單位密度第一,人氣、書香皆掄元之首席大組,每遇有全館表決之議,該組動向足以牽動大局,舉足輕重。
典閱組辦公室:
整整齊齊(實在是因為全員不過3人,又必須拋頭露面之故)空屋的時候不少,常聽的問話是「陳主任在家嗎?」
條碼印刷機:
M3480是當初經過成大推介使用的條碼印刷機,熱轉印、碳帶兩用(不過我們主要是用碳帶,沒用過熱轉印)。目前條碼是印在PVC材質的貼紙上,耐磨、耐撕--不易破。後來發現印書標也相當的美觀大方。於是,我們的「矽靈」書標機就被取而代之了。
雷射條碼掃描器及光柵式條碼掃描儀:
光柵式條碼掃描儀應用在超市已經很普遍;可是敝館投入大筆資金的實驗卻好像沒有收到預期的反應。也許是館員使用習慣的問題;也許是作業量不及超市……但是,倒是值得您去看看。
參考諮詢組辦公室:
這一家子人口少得可憐,總總共共2個半,(主任身兼二職),特色是一堆來不及消化、分類的資訊,以及午餐時間的流動人口。因此這裡又名「圖書館餐廳」。
B1
資訊室:--
資訊室,是資訊系統組的窩--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當然,裡面有全國最棒的系統館員(嘔……哪個狗腿工讀生寫的!誰!誰?快說!--下個月放一個禮拜榮譽假。)先說缺點好了,這個耗資近一百五十萬(單單機房建設:不斷電系統、網路、及高架地板……)建立的圖書館神經中樞(加上其他軟、硬體建設,大概看得到的部份就不下一千五百萬),最大的致命傷、罩門,就是命中犯水。這個原來是視聽資料室的場地非常潮濕,經過專家(台大圖研所吳所長明德)「曲突徙薪」的忠告,終於將視聽資料室播遷了,結果,沒人要的場地就給機器囉!下場是,每天資訊系統組的早晚課例行公事之一就是傾倒除濕機裡近三大桶的水。如果,除濕機的盛水槽沒裝好,那可就要鬧水災了。另外,冷氣、汙水排水管……樣樣都可能是潛在的「災害源」(各有一次記錄,後者曾經造成一百萬的新到貨個人電腦「泡湯」,當然,資訊系統組自然沒有裕隆汽車的那種風度去公佈泡水車的引擎號碼,所以,館裡就有一批蠻讓人傷腦筋的「泡水機」)為此,館長好像曾在行政會議中提出要保水險的要求。資訊系統組在甄試工讀生之時,多半都特別屬意那些孔武有力--能夠一個人就抱個兩套電腦往一樓播遷、逃命去的那種小朋友。您們看黃主任成天把一些機器搬來搬去,現在瞭解了吧?他是何等的高瞻遠囑呀!天天都在練身體--演習「水災防護」嘛!好多機器都脫下衣服--不是因為空調不佳,需要流動空氣散熱;而是為了「包裝減量」,拆遷方便。據說黃主任有意最近赴美考察,觀摩一下那個「洲際彈道飛彈」的活動鐵道發射架;明後年您再來敝館時,發現我們的主機是安裝在車上的時候,那就是考察成功的效果了--據說這樣「災後存活率」最高。所以,切記,電腦機房萬不可設立在地下室,殷鑑不遠。
除了水患之憂外,一切都還不錯。空調是獨立的,高架地板是水泥心的(據說因為經費的關係,用不起鋁合金的,不過廠商再三保證荷重絕對符合標準),我們的使用經驗是,除了重一點外,還好啦(還好,沒人效法陶侃成天練習掀地板)。不過地板上的線孔很多,館員都覺得挖得太大(像給水系統的手孔),經常害怕一不小心,掉進陷阱中。
資訊室中有許多寶貝,且讓我來數數家珍:中央空調冷氣的控制電腦、圖書館自動化的主機--IBM RS6000/580、原本用來教育訓練及備份的主機IBM
RS6000/570、光碟網路檔案伺服主機、光碟機櫃兩組半、辦公室用檔案伺服主機、還有一套有線電視(視訊網路;第四台)的頭端設備;另外,資訊室約有三分之一的空間,設計為20機的電腦教室(雖然經過「泡水機」事件後,已經很難湊成軍了)。
上面這些機器的點將錄,就足以說明資訊系統組的業務是何等的多樣化了。從冷氣、電腦、到電視,作業系統的平台有DOS,NOVELL,WINDOWS,AIX…很難讓人相信,兩個人的編制(搭配工讀生),能夠有效經營管理這些系統,並且還要考慮到研究發展。不過在大多數館員的眼中,大概資訊系統組的形象大概就是「拉線工」(網路線--資訊系統組看起來的確像是圖書館的水電部外加工程部)了。
讀後心得:黃主任高見,它組不敢置評,若要簡單的一些話來形容資訊系統組:比寶山更寶山--待挖掘的;比倉庫更倉庫--待收拾的!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敝館是使用學術圖書館中較少用的URICA系統,目前使用的是2.0版,據協力廠商「鼎盛公司」宣稱,將隨國立中央圖書館改版後,一併更新為5.X版,所以,目前--無可奉告。目前已在使用OPAC、編目、流通、期刊與採訪都在進行中。值得注意的是,URICA雖然是沒有什麼USER
LICENSE 的限制,可是在UNIX環境下支援URICA運轉的DBMS--UNIDATA卻是要求要USER LICENSE的。敝館的UNIDATA
USER LICENSE可以支援112位使用者同時上線。
另外,敝校圖書館也是全國URICA的用戶中,唯一曾經購買軟體開發環境的一個。雖然目前還看不出效用,未來的發展如何,端視我們資訊系統組爭不爭氣了。
有線電視頭端設備:
這套由敝校電算中心斥資興建的頭端設備(不含延伸至「南面生活圈」及「北面教室區」的線路及訊號工程,就耗費了一、二百萬的鉅資),可以說是國內大學校院的創舉了。敝館除了擔任「二房東」的角色之外,也在「有線電視」相關技術上,有些成長。另外,視聽資料室中視聽媒體工作室所建立的電腦剪接系統,也有部份原因是為了增加校園視訊網路的訊源。目前,積極開發節目(軟體)來源,是主要的工作目標。而主要的問題,則在於,這套設備的管理責任歸屬問題,還屬於未知數。另外,一些相關的法令、政策,都還付之缺如。
2F
館長室:
在這間的用色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什麼叫做「君子不重則不威」咖啡色系的沈穩,叫人不敢造次。既「熱情且溫暖」(蓋因空調在此不太感受得到作用)則頗似館長的作風。這處空間最大的特色是館內最晚熄燈打烊辦公區的記錄保持者,無人能破,當然,也沒人想破。
期刊組辦公室:+
整館內佔坪最廣、視野最佳的空間,清一色「媽媽」級的館員則是一項巧合。
會議室:
平時充當館務會議場所,戰時(大規模研討會之類的場面)則用做開會空間,唯一缺點,視聽配備不太齊全,是經費拮拒下的「半成品」。
現期期刊區:
讀者最為鍾愛流連的空間,各種語文期刊分置,綠色植栽妝點其間,有一份悠閒的美,這一區號稱冷氣用得最值票價,討論各樓層溫度設定最為「低」調處理的核心空間。
3F
白樓特藏室:
資料蒐羅來自李國鼎先生的捐贈,以財經資料見長,內多難能取得的珍貴文件。
8F
坐擁全館最美麗的景觀,豔陽時的壢崗淺丘,遠山近景;黃昏時的夕陽天色,彩雲變幻,夜晚時的星光點點,萬家燈火,窗外美景伴書讀,詩情畫意相得益彰。
視聽資料室:
位於舊圖書館二樓的南進(舊圖書館像個四合院)。今年春夏之交才開始施工,目前硬體建設除少數設備尚在採購程序中外,已大致完成。軟體館藏正在加速充實中。裝潢隔間約耗資四百萬,視聽設備約耗資三百萬,第二期還有三百萬投入。所以,說他是個耗資千萬大製作,一點也不為過。這個組的編制也是創紀錄一個半:兼任主任一名。是否能與台北市捷運同步開張營運,據姓名與黃市長一字之差的負責人兼工友聲稱「大概只能道歉了事了」。
不過視聽資料室倒是有一些創新的構想諸如:電腦多媒體工作室(約耗資近百萬)和視聽媒體工作室(內有一套也是近百萬的S-VHS電腦剪接設備)在一個沒有大眾傳播相關科系的學校看到這樣的設備,也可以說是異數了。原來,館長的構想是,「將一些使用頻率不高的媒體製作設備集中在圖書館,發揮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理念,提供專人管理,協助操作,使用顧問,並負責協調廠商維修,會使這些設備發揮較高的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