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通訊                                                                                                                                                                         第40期,94年6月

贈書業務之探討

朱碧靜、宋瓊玲

壹、  前言

 

圖書館藏是大學評鑑的指標項目之一,基於國內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加上教育經費緊縮,贈書業務之拓展已逐漸受到重視。到底贈書業務對於圖書館的意義為何?圖書館在處理贈送業務時將面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因應?本文將從文獻分析著手,探討相關贈送業務之論述,主要分成贈書業務之意義、類型、遭遇問題、贈書處理政策及使用評估等層面分別敘述之。

 

貳、贈送業務之意義

 

圖書館的贈送業務是圖書採訪的途徑之一,不論捐贈者對圖書館的贈予是屬於金錢或書籍資料,均能增加圖書館可利用之資源,此種非以營利為目的之行為,不僅是大眾對圖書館友好公共關係的具體表現,也隱含了捐贈者回饋社會的實質意義。[[1]]贈送是圖書館充實館藏的重要途徑,除了可以免費徵集資料,節省購書經費外,對於未公開發售及有價值的非賣品著作,亦須透過「索贈」向研究單位或作者個人索取[2],因此,在圖書館的採訪計畫中,贈送工作是不應該受到忽視的。圖書館不論是主動要求索贈或被動接受贈與,通常基於以下情況考量來進行贈書業務[[3]]

(一)增加館藏量:

圖書館藏量的多寡是圖書館評鑑的一項重要指標,在購書經費有限下,頗多圖書館考量採取此一免費途徑,以廣募圖書。

(二)經費被大幅刪減:

由於出版品價格逐年上漲,圖書館購買能力日益降低,經費限制使得贈書在採訪工作上更形重要。

(三)回溯性館藏建立:

基於研究及學術上需要,對於已絕版資料,通常藉由索贈管道獲得。

(四)徵集未公開發行資料:

某些學術團體或研究機構所進行之實驗研究或發表之會議論文,並不對外公開發售,必須向該研究單位或作者本人要求贈送,而一些不經由營利性出版管道發行之灰色文獻,亦須透過索贈方式取得。

(五)有價值的私人收藏:

有些學者教授擁有非常豐富的私人藏書,尤其是文史方面的資料,由於年代久遠,往往不易徵集。在若干大學校園,教授在退休之際,常常會將私人藏書捐贈圖書館。因此私人收藏係圖書館發展特藏的重要來源。

 

綜合上述,可知贈送係增加館藏量、解決經費不足以及徵集灰色文獻及特色館藏的重要途徑,圖書館可透過請求贈送或捐款等方式來進行館藏的徵集。

 

參、贈送業務之類型及遭遇問題

 

就贈書的類型來分,主要可分成:請求贈送、自動贈送及捐款等三類,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請求贈送:

圖書館基於節省經費或是無法購得的書、特殊主題的書籍,向出版者或出版機關或蒐藏者索贈。

(二)自動贈送:

由出版者或出版機關自動寄送,大部份來源為政府機構、學校單位、基金會居多。在大學圖書館中,師生或校友也會不定期自動贈送書刊給圖書館;公共或鄉鎮圖書館則多由政府編列贈送。

(三)捐款:

由個人或團體捐款給圖書館作為購書經費。

 

贈書雖然能為圖書館增加許多有價值的資料,與採購圖書相較,贈書的取得成本也較為低廉,但是「沒有一本贈書是完全免費的」。[[4]]因為如同採購資料一般,贈書亦須處理及儲存成本,如University of Detroit Library 在其館藏發展政策中,明文表示須以空間及處理成本作為贈送資料之價值衡量。[[5]]除了分編、圖書加工等處理與一般採購的資料無異外,有些贈書還須額外加以修補或經過特殊處理,才能上架借閱;尤其是一些自動贈送的資料,很可能不符圖書館使用需求,也必須花費人力從事挑選過濾及複本查核等工作,而對於不符需求之贈書,除了須提供足夠空間暫時存放外,亦須額外人力進行資料轉送或丟棄工作。上述種種情形,不僅增加贈書處理的複雜性,無形中亦間接提高贈書的成本。

 

贈送業務是圖書館充實館藏的來源之一,但因贈送來源難以掌握,以及贈送業務本身的不確定性,致使贈送業務也常衍生若干問題,以下是常面臨的問題:

(一)資料陳舊破損、期刊殘缺不全

(二)贈書是否列入館藏,難以取捨

(三)贈書資訊管道不易掌握

(四)贈書的品質無法掌握

(五)缺乏明確的贈書政策

(六)贈送工作的檔案記錄不易維護

(七)贈送業務不易推展

 

針對上述贈書處理之相關問題,圖書館應提出相關處理要點或辦法,以解決上述問題。歸納國外若干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中有關對贈書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幾項要點[[6]]

(一)擁有贈書完全處理權:對於陳舊破損、不具典藏價值的資料,可以全權處理、丟棄不用,以節省處理成本

(二)贈書選擇標準同一般採購圖書:可作為贈書是否列入館藏

的取捨標準

(三)不另架儲存:統一典藏方式,減少額外處理成本

(四)備謝函予捐書者:表示圖書館樂於接受贈書並對捐書者表

示感激之意

(五)鼓勵贈書:建立獎勵辦法,不僅有利贈書業務之推展,亦

有助贈書品質之提昇

 

總結而言,圖書館應把握贈書處理原則,才能使贈送資料具有意義,並避免整理或典藏需求性不高的贈書,以節省作業成本及處理空間。而贈書館員亦應瞭解圖書館的館藏發展目標,主動開發可利用資源,蒐集各種贈送資訊,適時舉辦勸募活動以招徠捐贈者的興趣,同時須與捐贈者或捐贈機構保持聯繫及維持良好關係,寄送圖書館文宣資料等,有助於公共關係的維繫。

 

肆、贈送政策之制定

 

由於圖書館多半無法預估贈書的範圍或品質,贈送業務很難事先規劃。因為可以免費獲得資料,有些圖書館對於贈書往往照單全收,未加選擇,此一做法不僅無益館藏發展,且造成處理無用資料的人力浪費。[[7]]雖然贈書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另一方面,贈書也可能不符圖書館館藏目標需求,加上贈書業務牽涉公共關係,因此圖書館應有一具體明確的贈書政策以玆遵行,[[8]]使得圖書館在推展贈送業務時於法有據外,亦可減少不必要之困擾。

 

贈送的書籍(尤其是自動贈送),圖書館常需照單全收,不僅耗費人力時間,對館藏的質量發展也未必有所助益。因此,圖書館在作業上應注意四項原則[[9]]

(一)必須保留對贈書的處理權

(二)必須按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選書

(三)考慮館內人力、空間、設備等,若無法處理,應予婉拒

(四)隨時注意贈書消息,以便索贈

 

鑑於贈送業務遭遇的困難,建議圖書館應建立贈送政策,以便館員在進行贈送業務時有所依據,此外亦可讓捐贈者對圖書館的贈書處理方式有所瞭解,而有助贈送業務的推動。一個良好的贈送政策應包括項目如下[[10]]

(一)圖書館將接受贈書的一般敘述

(二)敘述哪些項目圖書館可接受,哪些不接受

(三)對於贈送圖書收藏入館後的處理方式

(四)敘述不接受贈送圖書處理的方式

(五)有關可以減稅的資訊

 

基於贈送政策之必要性,不論是小型或大型的圖書館,一個完整的館藏發展政策,皆應將「贈書」的政策列為重要的項目。以下摘錄美國圖書館對贈送政策的一些重要原則[[11]]

(一)圖書館没有義務保留不符圖書館選書標準的任何贈送資料

(二)圖書館有權丟棄任何外觀上不良的贈送資料

(三)圖書館有權將複本資料提供其他機構或拍賣

(四)未被標準參考書索引或只有少收讀者利用的贈送期刊,圖

書館沒有義務保留過期卷期

(五)圖書館有權決定那些贈書係屬參考資料或可提供外借

(六)圖書館樂於接受贈書並表示感激之意

(七)所有贈書,在收到時均應給予謝函

(八)圖書館不為讀者評估贈書價值,以為減税之用

(九)贈書是否納入館藏應與採購的資料採用相同標準

 

伍、贈書之使用與評估

 

圖書館並不是一座藏書樓,圖書館應分析讀者使用館藏的情形,並藉由使用調查修正選書政策或淘汰館藏。[[12]]由於圖書館多半無法預估贈送圖書的範圍或品質,贈送業務在館藏發展中很難事先規劃。加上因為可以免費獲得資料,有些圖書館對於贈書往往照單全收,未加選擇,此一做法不僅無益館藏發展,且造成處理無用資料的人力浪費基於此故,圖書館實有必要針對贈書館藏進行使用評估。探討贈書館藏的使用情形,主要具有幾個目的:(一)從贈書的使用型態,辨認館藏的強弱,據以修正贈書的選擇原則;(二)找出罕用贈書館藏,進行移架或註銷。[[13]]

 

流通紀錄是瞭解讀者使用館藏情形的一種具體依據,一般而言,圖書館可依流通紀錄分析外借圖書的主題類別、語言、出版年、借閱次數及分編日期等。Christiansen等人曾指出分析流通紀錄的目的有[[14]]

(一)找出罕用館藏,以便移至較少使用或較經濟儲存場所

(二)找出滿足佔流通量某百分比的核心館藏

(三)分析比較某主題之流通量在總流通量所佔比例及其在館藏

中所佔比例,以探討該主題資料的讀者使用型態

(四)瞭解館藏使用者的特質

 

總之,流通分析是圖書館評鑑館藏使用時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分析流通紀錄可以幫助圖書館瞭解館藏的使用狀況。

 

陸、結論

 

根據以上敘述,提供以下數點作為圖書館推動贈送業務之參考:

(一)建立明確的贈書政策,並於圖書館網頁公告週知

由於贈送業務具有不確定性,在執行上也常衍生若干問題,為了避免照單全收,耗費作業成本,並擁有對贈書的全權處理權,圖書館應提出相關政策或辦法,以解決問題並避免爭議。其中包括對於贈書的接受方式、圖書館對贈書的處理原則、獎勵方式,以及購書捐款的收受方式及收據免稅用途等資訊。

 

(二)圖書館應積極發展贈書業務

贈送係增加館藏量、解決經費不足以及徵集灰色文獻及特色館藏的重要途徑,圖書館可透過請求贈送或捐款等方式來進行館藏的徵集。經由訂定贈書獎勵辦法,建立鼓勵民間及私人贈書之誘因,可落實贈書業務之永續發展。

 

(三)進行贈書館藏使用評估,以為贈書政策之修正參考

流通資料的統計分析,可以評鑑贈書館藏,使圖書館得以從贈書的使用型態,辨認館藏的強弱,並據以修正贈書的選擇或招募原則;此外,亦可從中找出罕用贈書館藏,進行移架或註銷作。由於各類型圖書館多已採行自動化系統,藉由資訊系統的輔助,流通統計的分析將更易實施。

 



[1]苗惠芬,<圖書館贈送業務之探討>,《書府》,13(民81年):頁168。

[2] 余俊傑,<科技資料之徵集>(臺北市:中國圖書館學會,民71):頁34

[3]同註1,頁122-123。

[4] Richard K. Gardner, Library Collec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1),p.207.

[5] 同註3p.102

[6] 同註3,頁9-401

[7] 吳明德,《館藏發展》(臺北市:漢美,民80),頁142

[8] Elizabeth FutasLibrary acquisition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2ndPhoenix, ArizonaOryx Press, 1984),p.53.

[9]李文馨,<贈送與交換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臺北市:學生書局,民84),頁2441-2442

[10]王梅玲,<圖書資料交換與贈送>,《圖書資訊選擇與採訪》(臺北:空中大學,民92),頁215

[11] Elizabeth Futas, ed., Libaries Acquisition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2nd. (Phoenix:Oryx, 1984),pp.444-451.

[12] 同註7,頁149

[13] F.W. Lancaster, If you want to evaluate your library (Champaign, IL: Univ. of Illinois,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88,p.33.

[14] Dorothy E. Christiansen, C. Roger Davis, & Jutta Reed- Scott, “Guide to collection evaluation through use and user studies,” Library Resources & Technical Services 27(1983),p.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