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高荻華 | zh_TW |
DC.creator | Di-Hau Gao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0-7-18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0-7-18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5121012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關於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的研究,一直較偏向於外圍的考據與認為其雜染佛、老思想所起之批評。有鑑於此,本文所採取的方法乃是直接解讀原文,並與邢昺、朱熹之注疏作比較,以「性」、「命」、「仁」、「道」、「德」等概念為探討核心,觀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對《論語》的詮釋是否適當,並藉以分析皇侃解經背後的思想特色。
首先,本文藉由歸納與分析皇侃對於《論語》中幾個主要(「性」、「命」、「仁」、「道」、「德」)的詮釋與思考,來釐清學者對於皇侃《論語集解義疏》中玄學化、揉雜佛道、虛誇浮誕部分的批評與質疑。其次,皇侃在《論語集解義疏》一書中展現了相當獨特的氣性人性觀與德行價值的要求。此種氣性人性觀與德行價值的要求,深究其基源,乃是來自於對和諧秩序的追求以及關於個體生命安頓的思考。關於個體生命安頓方面,可以分為個體自身的理想追求與個體處於群體間的互動關係。這是皇侃面對時代問題所展現出的思考與反省。
整體來說,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的基本思考點是放在個體理想實現與在群體中的立身處世來看,而其最後所關懷的,是理序世界的實現。理序世界不只是聖人治世,同時還是一個每個個體都能實現自己、都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世界。我們從皇侃對「道」的詮釋中即可看出此一期待。這種期待呈顯出魏晉南北朝長期的政治紛亂中,人們對自我與世界的期待與思考。皇侃的《論語集解義疏》不僅表現出一個經學家的思想,同時也呈現出對時代的關懷,這是其可貴之處,也是本文極力想說明的部分。
最後,本文通過對於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的內部分析與探討,發現皇侃透過氣性人性觀,突顯出德行的價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道德的意義。以這樣的思考進路來詮釋《論語》中的「性」、「命」、「仁」、「道」、「德」等概念,有別於宋明清以來,《論語》學的權威,朱熹《論語集注》的觀點。透過皇侃與朱熹兩種不同詮釋觀點的比較,也提供了我們多元的思考方向。 | zh_TW |
DC.subject | 皇侃 | zh_TW |
DC.subject | 論語義疏 | zh_TW |
DC.subject | 南朝經學 | zh_TW |
DC.subject | 德行 | zh_TW |
DC.title |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