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財務金融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黃志仁 | zh_TW |
DC.creator | Chih-Jen Hu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2-3-6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2-3-6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6445001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財務金融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首先針對子公司操作母公司股票(STPS)資料作有系統的檢視,並參考公開市場股票購回(open market repurchase)與釋股(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的訊號假說作實證分析。發現STPS的操作行為與公開市場股票購回、釋股的訊號假說不一致。以大股東質押比例當作探討代理問題的變數,發現大股東質押比例與買入操作比例和淨操作比例呈正相關,顯示STPS的動機可能與鞏固大股東個人利益有關。證據顯示子公司的投資決策明顯受到母公司影響,具有「機構內部人」的角色特質。
本文驗證STPS的宣告效果,藉以探討市場投資人是否認為子公司具有傳遞內部訊息的角色。並參考有關公開市場股票購回的文獻,驗證此宣告效果的決定因素。發現子公司買回(賣出)母公司股票宣告日,母公司股價會有正(負)的宣告效果(但幅度不如公開市場股票購回),顯示市場認為子公司具有傳遞母公司訊息的角色。進一步驗證此宣告效果的決定因素,顯示(1)子公司賣出母公司股票程度越大,負的宣告效果越顯著;(2)子公司買回母公司股票樣本(-7, 0)的累積異常報酬與(-30, -8)的累積異常報酬呈負相關。上述兩項證據皆支持訊號假說(signaling hypothesis)。
最後,檢視母公司內部人在STPS的宣告日前後,是否有異常的取得或轉讓持股行為,並驗證內部人取得或轉讓持股的程度與STPS宣告效果之間的關聯性。顯示子公司買回母公司股票宣告之前,母公司內部人有顯著的取得自家股票行為。子公司買回(賣出)母公司股票程度越大,內部人取得(轉讓)持股程度也越大。此結果支持「內部人能事先預期STPS的程度,並將此訊息反應在自己個人的交易」的假說,也顯示母公司內部人對子公司的投資決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本文也發現,之前母公司內部人取得(轉讓)持股越多,子公司賣出母公司股票負的宣告效果越小(越大),此結果與「互補訊號(complementary signaling)」假說一致。 | zh_TW |
DC.subject | 子公司 | zh_TW |
DC.subject | 宣告效果 | zh_TW |
DC.subject | 內部人 | zh_TW |
DC.subject | subsidiary | en_US |
DC.subject | announcement effect | en_US |
DC.subject | insider | en_US |
DC.title | 子公司操作母公司股票:操作行為,宣告效果與內部人交易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