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藝術學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陳孟蘋 | zh_TW |
DC.creator | Meng-Ping Che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3-7-20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3-7-20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3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7126009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藝術學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旨在探究墨竹畫在北宋整體畫壇中的地位與角色、墨竹畫本身在北宋時的發展情形,並探討文同與蘇軾墨竹畫風的同異,以及墨竹畫藝的成就、地位與影響。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取般若夫斯基(Erwin Panofsky)的觀點,認為藝術作品之內容或意義分為三種:一種為圖式或純粹形式,第二種為狹義之圖像,包括意像(觀念)故事、寓言,第三種為深層意義之圖像內容或圖像學,包括藝術家之人格、國情、時代、宗教、社會等因素。因此筆者觀察北宋墨竹畫的發展時,亦探究影響其發展歷程的文化、社會等力量,並考量畫家本身在文化、社會等環境影響下,如何依其個體性格決定表現的主題與風格。尤其第三、四章論及文同、蘇軾的墨竹畫風時,透過分析作品構圖與畫面元素形式的不同,說明此種風格的選擇如何與文化氛圍、畫家自身個性相聯結。
研究結果顯示,北宋墨竹畫在後期承繼了以往的詠物風潮,加上墨戲觀的成形,而有較過去顯著的發展,但是綜觀北宋整體畫壇,墨竹畫並未如山水畫和花鳥畫佔居主流地位。就墨竹畫本身而言,在北宋時期則尚屬發展初期階段,參與墨竹畫創作的畫家們除了少數宋代宗室之外,僅侷限於文同及蘇軾周遭的文人圈中,人數並不多。
文同的作品描繪出竹子具有的基本生態面貌,在動勢之餘,經由巧妙的構圖猶能整體展現出平衡性,而蘇軾除有類似表現之外,尚有另一種以濕墨揮灑、輪廓不規整、筆觸方向不定的風格,使觀者感受到其作品中強烈的運動性,這一種畫風格外突顯了文、蘇不同之處。此相異的原因在於文、蘇兩人個性之迥異,文同作品如其忠謹的為人般悠遊於法度內,而蘇軾的作品則狂逸放縱,不僅與其個性天真爛漫相合,也與其書風一致。
文同墨竹畫在金朝與南宋時期,仍具有一定地位,蘇軾的影響力則較低,其中只有金代王庭筠的畫風似乎與蘇軾縱逸的表現較為接近。文同的成就到了元代更受推崇,甚至成為墨竹典範;雖然蘇軾近於文同畫風的表現也為元人所模倣,但另一種縱意風格卻少受讚揚,原因在於元人講求筆法規矩,技法在元人撰著的竹譜中被著意強調。文同的畫風不但正合於元人的美感要求,更成為一種典範。事實上,元人對筆法的重視也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因此對於以書入畫的墨竹作品也以同樣標準看待,此標準影響了文、蘇墨竹地位在元代時的不同。 | zh_TW |
DC.subject | 北宋繪畫 | zh_TW |
DC.subject | 墨竹 | zh_TW |
DC.subject | 文同 | zh_TW |
DC.subject | 蘇軾 | zh_TW |
DC.title |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