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732101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zh_TW
DC.creator程珊珊zh_TW
DC.creatorShan-Shan Che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0-6-19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0-6-19T07:39:07Z
dc.date.issued2000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7321015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嘗試利用納米級MFI沸石結晶來取代中孔氧化矽的非晶形孔壁,期望合成出同時具有微孔─中孔結構的複合分子篩,以增進產物利用的價值。 在實驗合成的步驟上,先合成出納米級沸石結晶,再利用這些粒子排列出中孔的結構。但這個方法會合成出混相結構的產物(即MFI結晶和中孔氧化矽非晶相結構是同時存在的兩相),可能是因沸石結晶太大,沒有辦法和界面活性劑排列成中孔結構。Ravishankar於1999年發表的文獻中提到,在透明澄清的MFI precursor中存在有許多小粒子 — nanoslab;這些nanoslab具有部份的MFI結構,其大小為1.3*4*4nm。因此,我們接下來嘗試直接在MFI precursor中加入界面活性劑,希望溶液中的nanoslab可以排列出中孔結構。 我們發現當直接採用MFI precursor做反應物時,無法由XRD觀察到MFI結構;而在中孔結構方面,可以在小角度的地方觀察到似乎有排列的情況出現。由氮氣恆溫吸附結果,發現產物同時具有微孔(∼5.6A)及中孔(∼20A)兩種孔洞分佈。而在TEM的結果中,發現產物會在局部範圍(200nm*200nm)內做層狀排列。最後我們對於產物的水熱穩定性做了測試,發現在100℃下經過水熱24小時後,產物的中孔排列消失。zh_TW
DC.subject沸石zh_TW
DC.title沸石晶核的製備與排列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