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初麗娟 | zh_TW |
DC.creator | Li-Jian Tsu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0-7-4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0-7-4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7424021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人們的宗教參與行為真的就如同上述模型所分析的,係決然受到工資水準的影響嗎?事實上,中國禪宗修行方式,舉凡灑掃、應對、進退,無一不是道,道就在行住坐臥中。依此說法,修行不必然要特別投入時間才叫修行。禪宗之『頓悟成佛』,頓悟的當下,即是佛的境界,如此一來其與A-E研究所作的重要假設-「信徒來世消費水準決定於今生修行投入的時間」,即有所出入。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宗教認知對修行投入時間的影響,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下列三點:第一、影響信徒宗教參與的決定因素為何?為探討此一問題,我們先對各宗教團體,就其教義做一剖析,觀察信徒的宗教行為是否會因不同的宗教認知而有所不同。第二、引入宗教認知變數,重新建構較A-E model更一般化的理論模型,適用於不同信仰下的宗教行為模式。第三、欲探究影響信徒宗教參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將試圖針對佛教、基督教及一貫道等三個宗教團之信徒進行問卷調查,透過實證模型的分析結果,來驗證本研究所建構之一般化理論模型。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可綜述如下:
(1) 影響全體信徒修行時間投入因素,主要可以從個人基本特質和個人宗教參與活動情形兩方來看。首先就個人基本特質而言:年齡愈大,投入修行時間也愈多;教育程度愈高者,投入的修行時間愈少;在不考慮修行認知下,所得愈高者,投入的修行時間會愈少;健康狀況良好者會投入較多修行時間;居住都市與農村皆較居住城鎮者願花較多時間於宗教活動上;父親修行時間投入愈多,會影響個人修行時間投入的增加。其次就個人宗教參與活動情形來看:信徒寄託來生較好環境,今生會投入較多的時間於修行上;在所得影響效果不顯著時,宗教認知愈是傾向禪宗坐臥皆是修行之觀念,則其宗教投入時間會愈少。從實證模型分析所得結果,應證了本研究一般化理論模型能適切詮釋不同宗教派別下之行為模式,而A-E理論模型也在實證結果下證明其為本研究理論模型之特殊情況。
(2) 實證結果亦發現,在不同宗教團體下,其影響信徒修行時間的程度與方向亦是有所不同的,此與各宗教之基本教義精神有相當大關係。但無論結果如何,實證結果亦可適用於本研究之一般化理論模型。另外透過因素分析,本研究亦發現不同宗教別之信徒,並不會因為宗教教義不同與不同修行方式,而影響他們對修行認知上的差異。大部分信徒皆認同修行即在行住坐臥中,不需拘泥於某一形式。但在真實修行功夫還不夠時,尚且無法真正落實如禪宗之修行即在坐臥中,故仍會投入相當的時間於修行上。
(3) 實證結果發現,居住都市地區者較住在城鎮者投入較多的修行時間,然本研究透過居住縣市與個人修行時間投入因素分析結果,我們仍可發現,居住在台北與中壢地區之信徒,仍因都市發展程度的不同,社經地位明顯之差異,使得台北市之信徒不論是在平日或假日修行時間的投入均較中壢市之信徒為少。 | zh_TW |
DC.subject | 宗教 | zh_TW |
DC.subject | 宗教認知 | zh_TW |
DC.subject | 宗教行為 | zh_TW |
DC.subject | 宗教經濟 | zh_TW |
DC.subject | 時間配置 | zh_TW |
DC.subject | 修行時間投入 | zh_TW |
DC.subject | 宗教投入 | zh_TW |
DC.subject | 宗教觀 | zh_TW |
DC.title | 宗教認知對修行投入時間影響之探討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