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財務金融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黃思嘉 | zh_TW |
DC.creator | Shi-Jian Hu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0-7-9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0-7-9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7425005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財務金融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有鑑於近年來金融事件頻傳,主要肇因於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失當,因此,本文擬針對銀行本身信用風險控管情形與其信用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此外,銀行由集團來經營、股權結構之組成與變化,以及值此洶湧之購併浪潮之下,對銀行經營策略與信用風險的影響亦為我們探討的課題。
本研究以27家國內上市銀行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1997至1999年,採用逾放比、催收比、利息未收現比以及備抵呆帳提撥率四種指標作為銀行信用風險的代理變數,探討銀行信用風險與授信管理、經營績效、股權結構、以及組織策略之間的關係。實證結果如下:
1、 授信管理:當銀行面臨的放款需求愈大,愈能改善其資產品質;銀行對於關係人放款在審查程序上的不夠嚴謹及偏頗會造成逾放比的升高;自有資本提撥愈多的銀行因為作風過於保守而逾放比較低。
2、 經營績效:大規模銀行因能蒐集較多資訊,作出較精確的財務分析,能夠有效降低逾放比;由於政府所秉持的「銀行不能倒」此一理念,加上公營銀行的關說貸款、中小企銀的特權貸款,使得一些經營愈久的銀行逾放比惡化情形愈嚴重;經營績效愈好的銀行,由於瞭解到逾期放款對銀行獲利可能帶來的傷害,會較重視對逾放比的控制。
3、 當銀行董監事持股比降低,隨著董監事控制銀行經營權力的逐漸削減,銀行回歸正確的經營方針,改善銀行逾放比的情況;當銀行隸屬集團企業一份子時,集團企業間相互監督的行為有效降低代理成本,繼而提升銀行的信用品質。 | zh_TW |
DC.subject | 信用風險 | zh_TW |
DC.subject | 集團企業 | zh_TW |
DC.subject | 金融購併 | zh_TW |
DC.subject | 股權結構 | zh_TW |
DC.title | 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