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財務金融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盧盈如 | zh_TW |
DC.creator | Yi-Ru Lu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0-6-21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0-6-21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7425019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財務金融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台灣的經濟發展已由勞力密集產業轉化到重化工業,再發展到現今的技術密集產業,目前已然是高科技產業當道的時代,而傳統製造業則面臨嚴苛的考驗。且在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今日,又有新興的明星產業從中崛起,並成為投資人的新歡,那就是資訊服務業,其中又以電子商務業的崛起最為耀眼,也就是一般通稱的網路類股。許多網路公司即使目前尚未獲利,卻仍因網際網路無限的想像空間而使股價居高不下,其後又面臨崩盤的危機,因此引發網路公司是否只是泡沫的爭議,也可見傳統類股的評價方式無法再對其一體適用,究竟應如何評估網路類股的股價至今仍是廣被討論的議題。
本研究以投資大眾的角度出發,將新興的資訊服務產業(包括網路及軟體)從電子業中獨立出來,分別探討傳統製造業、電子資訊硬體產業、以及資訊服務業的特性,並探討各種評價方式包括本益比、成長流量比、價格營收比、價格淨值比及經濟附加價值法對不同產業的適用性,並希望由其特性發展出適合的評價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傳統產業中的民生工業(以食品業統一代表)及金屬機械工業(以鋼鐵業中鋼為代表)處於較相近的產業生命週期,因此有相近的價值動因,兩者皆適合以價格淨值比與價格營收比模式來預測股價,未來則可考慮經濟附加價值法;化學工業(以塑膠業台塑為代表)則明顯與食品業及鋼鐵業不同,以成長流量比的預測績效較佳,而經濟附加價值法績效最差,其他方法皆無顯著差異。
電子硬體產業則以成長流量比、本益比、價格營收比三模式較佳;而國內資訊服務業精業以本益比及成長流量比績效最好,展現的價值動因與電子硬體產業相似;國外資訊服務業則以價格營收比、經濟附加價值法及價格淨值比三模式較好,可做為國內新興網路軟體產業未來評價的參考。 | zh_TW |
DC.subject | 企業評價 | zh_TW |
DC.subject | 高科技產業 | zh_TW |
DC.subject | 傳統產業 | zh_TW |
DC.title | 傳統產業、資訊硬體產業及資訊服務業適用評價模式之探討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