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土木工程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林秉祁 | zh_TW |
DC.creator | Bing-Qi L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1-7-20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1-7-20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8322077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土木工程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先分析台灣地區鋪面材料之性質,確認是否符合石膠泥瀝青混凝土所需要之材料規格。接著對於歐洲國家使用二十餘年的石膠泥混凝土馬歇爾配合設計法與美國近年來研究發展出之新配合設計法加以研究分析,嘗試擬出台灣地區可行之石膠泥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方法建議草案。完成上述兩階段後,然後以新竹試驗道路對於石膠泥瀝青混凝土之生產作業流程,包括生產管制與品質管制等進行檢討分析。由基本材料規格、配合設計步驟至生產鋪築作業流程三方面進行討論,對石膠泥瀝青混凝土於台灣地區推動之可行性作進一步研究。
由本研究之結果發現,石膠泥瀝青混凝土之材料規範較為嚴格,以台灣地區之鋪面材料而言,未必全部適用。在瀝青膠泥上應以AC-20或更高等級之瀝青為適用材料,粒料則須檢驗其扁平率後才能使用,填充料以使用石粉為主,並須添加纖維等添加物。於配合設計方面,本研究以馬歇爾配合設計法為藍本,參考配合美國NCAT配合設計法檢驗之理念,初擬台灣地區適用之SMA配合設計方法。最後並提出SMA生產作業要點與個案分析,供台灣地區鋪面工程界參考。 | zh_TW |
DC.subject | 可行性 | zh_TW |
DC.subject | 材料規格 | zh_TW |
DC.subject | 石膠泥瀝青混凝土 | zh_TW |
DC.subject | 配合設計 | zh_TW |
DC.title | 台灣地區推動SMA可行性之研究--以新竹試鋪道路為例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