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33200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土木工程研究所zh_TW
DC.creator黃博仁zh_TW
DC.creatorBo-Ren Hu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1-7-13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1-7-13T07:39:07Z
dc.date.issued2001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8332004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土木工程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排水性瀝青鋪面在歐洲及日本已成功的使用二、三十年,鋪築厚度均使用4~5cm,主要用於多雨地區以提高行車安全及舒適性,並經證實有良好成效;美國原使用厚約1.5cm 的開放級配摩擦層,因鋪築維修不易且成效不如預期,本已有許多州停用,但在1990年9月由AASHTO、FHWA、NAPA、AI等組成之「歐洲瀝青考察團」回國後又再度推廣,但厚度則建議與歐洲使用者相同,目前已知有許多州及單位有成功的案例報告。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高溫濕熱又多雨,應很適合在密級配瀝青混凝土(不透水層)上再鋪築一層排水性瀝青,中山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曾參照美國鋪築厚約1.5cm之開放級配摩擦層,結果除鋪築維修不易外,另因本省夏天多暴雨,雨勢大又急, 1.5cm厚之排水路徑常來不及宣洩,致表面有積水現象,當車輛行駛時車輪會激起水霧,使能見度降低,而路表的水膜會降低輪胎與路面之摩擦力,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常受用路人詬病。 公路局為嘗試解決上述問題,乃選在省道26號線17k+500~19k+500鋪設一段長2km的排水性瀝青鋪面試驗路面,參照歐洲地區鋪築厚度採用5cm,為瞭解其成效,由材料試驗所進行為期一年的成效評估,並與傳統之密級配瀝青混凝土比較,分四次至現場進行鑽心取樣及現地試驗,鑽心試體攜回試驗所辦理空隙率、透水係數、穩定值試驗,現地則辦理透水量、路面摩擦、平坦度、PSI、噪音、破壞調查等各項試驗,並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除排水能力(空隙率、透水係數及透水量等三種指標)外,其他各項性質與密級配瀝青鋪面無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可能因沒有完整的施工、檢驗及驗收規範,且承包廠商又無辦理開放級配摩擦層或排水性瀝青之施工經驗,致本工程未能達成預期之目標。zh_TW
DC.subject排水性瀝青zh_TW
DC.title排水性瀝青混合料鋪面試驗路段之成效評估 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