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大氣物理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張靖協 | zh_TW |
DC.creator | Jing-Xian Ch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1-7-19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1-7-19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8621015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大氣物理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使用整體雲微物理參數化法的雲模式應用於中尺度數值模式中模擬颱風渦旋的發展、結構以及包含雲水、雲冰、雨水、雪及軟雹/冰雹等5種水物之雲微物理現象,並深入分析探討包含冰相的微物理過程對颱風渦旋發展的影響。
在2-D氣流過山的模擬實驗結果顯示,地形高度為4 km、均勻氣流為20 m s-1的初始環境下,加入冰相的微物理機制(BM)後所發展的冰相分佈相當合理。若在飽和調整(Tao et al., 1989)後將過飽和水汽強迫移除(BMNS)
,則模擬風場會明顯較弱,水物的分佈大多會集中在山前,而非山後。
在3-D實驗中,加入冰相的微物理參數化法(BT)後渦旋的地面最低氣壓與近地面(z=50 m)最大風速有合理的配置,地面最低氣壓最小值(959.3 hPa)出現在積分第36小時,近地面最大風速最大值(59 m s-1)則出現在第12小時。此外,地面最低氣壓中心偏向東北方,眼牆的結構明顯但出現非軸對稱的情形,中心西南方約100 km處有一對流旺盛的輻合區,並隨著氣旋式往內輻合的氣流慢慢的往眼牆旋入並影響渦旋的強度;在旋入的期間,渦旋的地面最低氣壓與水平風速均減弱,垂直速度則增強,之後,氣壓與風速增強,而垂直速度則開始減弱。模擬的混合比相當豐富,高層的砧狀雲及眼牆的對流雲結構明顯,亦有非軸對稱的情形出現。而從BTAM的模擬結果也可以發現初始環境的濕度場分佈對模擬渦旋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 zh_TW |
DC.subject | 微物理參數化法 | zh_TW |
DC.subject | 颱風模式 | zh_TW |
DC.title | 雲微物理參數化法應用於颱風模式中之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