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12100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中國文學系zh_TW
DC.creator劉婷蕙zh_TW
DC.creatorTing-Hui Li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2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2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9121004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將自《周易》以來普遍應用於政治、社會、與人生哲理的「通變」思想轉化為系統的文學理論,劉勰乃是第一人,而韓愈雖從未明言「通變」二字,但仔細分析他的文學觀,的確受到《文心雕龍》的影響,並且在實際的創作中加以發揚。本論文希望能從韓愈的散文中證明他的文學思想有極大的部分是對劉勰「通變論」的繼承與發展,並探討韓愈所建立的通變論內容要義,以及他如何將通變論實踐在散文創作之中,從而分析其對後世的影響。期望能在既有的韓愈研究領域增加一個新的議題,且能使文學流變的研究除了在「橫的移植」外,對於「縱的繼承」也有所釐清與發揚。本論文主旨在探討韓愈的散文通變論,內容以韓愈的散文為研究範圍,不包括韓愈的詩作。因此以《韓昌黎文集》原典為主,配合海峽兩岸出版之文學思想與創作理論專著,及韓愈文論的相關研究,並參考與文學「通變」理論相關之論著,博觀約取,探究韓愈散文關於「通變」之思想淵源,運用於文學理論、文學創作、鑑賞批評,及其價值與影響,並與劉勰之通變論比較,析論其對後世文壇所產生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步驟方面,首先,從最早出現「通變」二字的《周易》中去釐清它原始的義涵,並分析其後詞義及使用上是否有演變;其次,探討《文心雕龍》的「通變論」;再次,研究中唐的政治社會背景及文學思想,剖析韓愈產生散文通變論的內因、外緣及目的;第四,從《韓昌黎文集》中歸納分析韓愈的文學理論與「通變」相關的論述;第五,從他的散文作品中探討他對「通變論」的實踐;最後,對照韓愈與劉勰的「通變論」,找出其繼承關係並比較兩者的異同,以分析這種文學觀對歐陽脩、三蘇、王安石、公安三袁及桐城派的影響。zh_TW
DC.subject韓愈zh_TW
DC.subject劉勰zh_TW
DC.subject文心雕龍zh_TW
DC.subject通變zh_TW
DC.title韓愈散文通變論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