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施依吾 | zh_TW |
DC.creator | YI-WU SHI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4-7-12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4-7-12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9121012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中國文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中國哲學是實踐的哲學,但就道家經典《莊子》而言,其正言若反的性格、詭詞為用的特性,與「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的書寫方式,反而使其實踐哲學之本色為文學造詣之鋒芒所掩蓋,工夫修養之嚴肅性更不為以輕靈順適為宗的玄學家所正視,以致兩千餘年來,研究《莊子》者頗眾,然於「內聖外王」之道有所契入者鮮矣,甚至終不免「頹廢」「無用」「無氣力」之批判。
幸而近年在不少學者的努力下,《莊子》之修養工夫,終於逐漸開始受到應有之正視,筆者則在現有資料之基礎上,就莊子以為「逍遙遊如何可能」之問題,嘗試理出一套修養次第,本論文之寫作進路與處理方式如下:
1. 莊子學說應如何定位,莊子如何看待自己的一家之言,其學術背景與理論根源如何?
2. 生命現實的存在處境如何?生命如何陷溺?陷溺的歷程如何?現實的人心何以深陷芒昧之中?莊子對人心的陷溺,有哪些指點?
3. 陷溺人心之解消,應如何開始?從事道家式之修養工夫應有哪些基本心態?
4. 莊子修養論如何漸次深入?在逐漸深化的工夫修養中,修到什麼地步,又會逐步開顯什麼樣的境界?不同程度的修鍊,又各自會有哪些限制與盲點?又要如何調適而上遂,以至無己無功無名的聖人境界?
5. 最後,探討《莊子》修養論的現代意義。
筆者其以以上之研究方法,為「人生修養如何可能」之問題找出路,並為傳統經典之現代意義,做出適當之詮釋。 | zh_TW |
DC.subject | 莊子 | zh_TW |
DC.subject | 工夫論 | zh_TW |
DC.subject | 修養論 | zh_TW |
DC.title | 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