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企業管理學系 | zh_TW |
DC.creator | 林哲儀 | zh_TW |
DC.creator | Chi-Yi L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2-7-17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2-7-17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9421029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企業管理學系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在過去的十年裡,由於受到製造技術的快速變動以及市場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企業唯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得以適應各種外在環境的變化,對企業而言不斷的推出更新、更好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是企業求生存與成長的必要條件(Crawford,1992)。
然而,從許多的研究報告中可以發現,新產品的開發一直被視為一項高風險與高成本的活動,Page(1993)指出,新產品的整體成功率低於60%,並且會隨著風險與成本的提高而降低。而Littler et al.(1995)在一份有關合作開發新產品的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中指出,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供應商、顧客與競爭者皆是可以選擇的策略伙伴,並且雙方可藉由頻繁的溝通、建立互信機制…等方法提高新產品開發的成功率。其中,供應商涉入新產品開發流程已是實務界普遍存在的趨勢,而最大的效益在於企業能將本身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將其資源分配於建構具競爭優勢的能力上,並使供應商的技術能與公司的技術產生互補性作用,縮短產品開發的週期,增加新產品開發的成功率,更能分攤產品開發的風險。
但Wynstra and Pierick(2000)指出,供應商的涉入可能會導致新產品開發專案的管理工作變得更為複雜。此外,讓供應商涉入新產品開發中,還可能存有某些潛在的風險,包括核心技術的擴散、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內部資訊的洩漏…等。因此,企業應該更小心地管理此一議題。
而過去的文獻中,許多學者曾經提出一些讓製造商依據供應商特性的差異,來決定其涉入程度的模型。而這些模型具有一項重要的缺點是靜態而且缺乏彈性的,不是以製造商的觀點來決定實際所需要的整合方式。就開發專案的實際所需來管理其主要供應商的涉入程度。因此本研究將以新產品的創新類型以及其所處產品生命週期階段,來代表一項新產品開發專案的特性,並探討其對於供應商涉入以及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
本研究以產品創新類型與產品生命週期為干擾變項,用以探討不同的專案特性,採取不同的供應商涉入程度,是否會對新產品開發績效造成影響。
具體而言,本研究的目的是要瞭解:
一、供應商對新產品開發的涉入程度,是否會影響新產品的績效?
二、不同的新產品創新類型,是否會影響供應商涉入程度與新產品績效間的關 係?
三、當產品處於生命週期中不同的階段,是否會影響供應商涉入程度與新產品績 效間的關係?
經由實證研究得到結果如下:
1. 當產品屬於突破式創新時,較高的供應商涉入程度,會有較佳新產品開發績效。
2. 當產品屬於漸進式創新時,較低的供應商涉入程度,會有較佳新產品開發績效。
3. 當產品處於導入期時,較高的供應商涉入程度,會有較佳新產品開發績效。
4. 當產品處於成長期時,較高的供應商涉入程度,會有較佳新產品開發績效。
5. 當產品處於成熟期時,較低的供應商涉入程度,會有較佳新產品開發績效
6. 當產品處於衰退期時,則干擾效果不顯著。 | zh_TW |
DC.subject | 新產品開發 | zh_TW |
DC.subject | 產品生命週期 | zh_TW |
DC.subject | 創新類型 | zh_TW |
DC.subject | 涉入程度 | zh_TW |
DC.subject | 供應商 | zh_TW |
DC.title | 供應商涉入程度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係之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