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大氣物理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張哲耀 | zh_TW |
DC.creator | Che-Yau Ch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2-7-15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2-7-15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89621012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大氣物理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摘要
本研究使用中尺度氣象數值模式模擬臺灣地區的梅雨系統,選取1998年兩個梅雨個案進行模擬,除對模擬結果研究分析並結合擴散模式,進行污染物擴散模擬。在氣象模式中使用美國環境中心NCEP資料,模擬兩個48小時的事件,時段分別為1998年5月14日00Z至16日00Z以及1998年6月3日00Z至5日00Z,使用六層的巢狀網格,第一層網域分析鋒面系統走向,第三層網域解析臺灣地區,是為了模擬梅雨鋒面系統在臺灣地區的環流概況,第六層網域解析到蘭陽平原,是為了探討在鋒面過境時蘭陽平原的局部環流現象,接著以第六層的氣象場去驅動擴散模式,並且設計污染源的配置,以探討該區的擴散情形。
模擬結果顯示,中尺度氣象模式在綜觀環境模擬之鋒面系統,與地面天氣圖以及衛星雲圖比對,無論是在高低壓系統、風場上皆能掌握,但在降水方面卻未能準確的預報。當不同鋒面通過臺灣時,臺灣地區之環近環流及局地環流均受到鋒面走向及行進方向之影響而有不同之結果。而由擴散實驗的模擬結果,針對其環流狀況分析後,作了以下的分組:(1)蘭陽平原存在氣旋式環流(2)蘭陽平原的近海岸區出現輻合帶(3)蘭陽平原由西南風主導時(4)蘭陽平原外海環境風場為南風,針對以上污染物擴散模擬,得到以下幾點結果,第一點模擬的結果與陳等人(1999)分析1989~1996年5~7月臺灣北部的平均風場顯示蘭陽平原存在一個氣旋式的環流相符,第二點擴散模擬結果顯示在蘭陽平原區的環流狀況為第一、二及四種環流狀況時,污染物對蘭陽平原區影響最大。 | zh_TW |
DC.subject | 擴散 | zh_TW |
DC.subject | 蘭陽平原 | zh_TW |
DC.subject | 梅雨 | zh_TW |
DC.subject | 模擬 | zh_TW |
DC.subject | MM5 | en_US |
DC.title | 1998年臺灣梅雨個案模擬及其應用
-蘭陽平原之擴散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