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022502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語言
DC.contributor統計研究所zh_TW
DC.creator涂博益zh_TW
DC.creatorPo-Yi T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04-7-15T07:39:07Z
dc.date.available2004-7-15T07:39:07Z
dc.date.issued2004
dc.identifier.uri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0225022
dc.contributor.department統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中央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摘 要 近年來台灣在經濟與社會建設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並逐步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在國家競爭力提升的同時民眾對治安問題也越重視,社會治安的良窳,深深影響著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搶奪犯罪是暴力犯罪案件數最多的犯罪型式,這對民眾的財產與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也增加社會不安。搶奪案多數發生於街頭等交通場所,除巡邏的警察外,偶爾會有見義勇為的民眾能挺身而出制伏歹徒,將此現行犯立即移送法辦。能當場逮捕犯罪者,除可減少事後蒐證的麻煩和歹徒逍遙法外的機會之外,也能振奮人心、提升社會公義。 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找出犯罪嫌疑人是否為現行犯之影響因子 及其間之相對風險關係。資料來源為刑事警察局九十一年刑案紀錄,針對搶奪案部分重新整理而來。本文考慮六個背景資料變數-嫌疑人之年齡層、性別、職業與案件發生之時段、場所以及地區,其中男性主要嫌疑人為最多數且男性主要嫌疑人約為女性的18倍,但若不論主要嫌疑人性別,則皆以18-29歲及無職業(含學生)為最多數。本文以關聯分析找出與犯罪嫌疑人是否為現行犯有相關之變數,再以男性嫌疑人是否為現行犯為反應變數,建立羅吉斯迴歸模型,並依其估計之機率探討男性嫌疑人是否為現行犯與各因子之間的關係。zh_TW
DC.subject搶奪犯罪zh_TW
DC.subject現行犯zh_TW
DC.title搶奪現行犯嫌疑人特徵之研究zh_TW
dc.language.isozh-TWzh-TW
DC.type博碩士論文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publish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en_US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