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zh_TW |
DC.creator | 江淑貞 | zh_TW |
DC.creator | Shu-Chen Chi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03-7-2T07:39: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03-7-2T07:39:07Z | |
dc.date.issued | 2003 | |
dc.identifier.uri | http://ir.lib.ncu.edu.tw:444/thesis/view_etd.asp?URN=90424005 |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產業經濟研究所 | zh_TW |
DC.description | 國立中央大學 | zh_TW |
DC.description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新興生物技術自1953年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導致1970年代重組DNA與單株抗體的產業化技術發明,此關鍵技術發展使生物技術產業開始蓬勃而快速地發展。研究以美國為首所形成的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歷程與其垂直分工結構。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論文之研究背景、動機、目的、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生物技術與生物技術產業背景,介紹生物技術的起源與演變,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時點及進程;第三章生技產業的現況與成長,以文獻回顧方式說明生技產業的發展理論,及其在各主要國家的發展,由研發特性、進入障礙、先進者利益等說明產業特色,和美國形成產業領導者的原因;第四章說明政府在生技產業中的角色,從政府規劃環境,政府的政策及法規影響性,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角色,及政府對專利權的保護;第五章生物技術的產業組織,先說明小型廠商的重要性,再由聚集經濟出發,以垂直分工、策略聯盟角度觀察產業組織,第六章生技與電腦產業的比較,再尋找台灣對生技產業的利基所在;第七章結論。
由於生技廠商是以研發技術為主要營業獲利來源,政府規劃所形成的環境對其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尤其以專利權保障其無形資產價值,產品生命週期也與專利權期限有關,技術、人才、資金的支援,更是不可或缺的產業發展條件。生物技術研發過程的垂直分工可以時間價值梯模型與產業價值鏈分析,前者說明研究的垂直分工形式,新藥的市場價值是由技術發展、工具製程、資料庫、搜尋新藥、確認標的、先導開發、動物與人體臨床試驗、量產、上市等一連串研究與開發階段,經專業化分工的生技公司或藥廠累積而成;由學術界、生技公司、大製藥廠所形成的產業價值鏈則說明三者在研究、臨床試驗、生產、行銷階段的垂直分工:學術界主要負責基礎研究,生技公司負責藥物開發與試驗、大製藥廠進行量產與行銷,透過專利授權與人員流動使研發成果得以在價值鏈中移轉。生技產業與電腦產業比較存在基本研發程序的不同,台灣應更積極參與基礎研究,尋找利基發展,才能在生技產業的發展,占一席之地。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Please refer to the Thesis Abstract Mandarin Edition. | en_US |
DC.subject | 生物科技 | zh_TW |
DC.subject | 生物技術 | zh_TW |
DC.subject | 產業組織 | zh_TW |
DC.subject | 垂直分工 | zh_TW |
DC.subject | 生物技術專利 | zh_TW |
DC.subject | biotechnology | en_US |
DC.subject |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 en_US |
DC.subject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en_US |
DC.subject | biotechnology industry | en_US |
DC.title | 生物科技產業之過去與現在 -- 一個產業組織之研究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TW | zh-TW |
DC.title |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 en_US |
DC.type | 博碩士論文 | zh_TW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publisher |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en_US |